中国古代有类似股票
❶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炒股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炒股亏得血本无归,呵呵
1、 李清照… 股票被套 怎一个愁字了得
2、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股票长被套
3、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股有潮起潮落,此事古难全,但愿高增长,天天共赚钱
4、辛弃疾… 众里寻股千网络,蓦然回首,刚抛的股票,暴涨
5、孙子… 股票被套,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涨回来
6、曹操… 何以解愁 唯有涨停
7、杜甫… 安得特大利好千万个 大庇天下股民尽欢颜
8、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股票被跌停 桃红潭水深千尺 不及转势变涨停
9、文天详… 人生自古谁无死 买个好股在人间
10、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大盘红 多头势不可挡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1、周敦颐…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炒股票 予独爱被单边上涨势
12、布什… 先地毯式的轰炸,然后出动地面部队搜索整个大盘。
13、拉登… 这次上涨的效果比想象的要好。
14、拿破仑… 不想股票涨停的股民不是好股民
15、李白——选股之难,难于上青天,而来股市十几年,那个王八能赚钱?
16、杜甫——君不见,大盘里,千股跌停哭喊声。
17、陶潜——归去来兮,股票被套胡不归,大跌9天不反弹,身家性命全抛完。
18、屈原——股慢慢其被套兮,吾将寻机而抛盘。
19、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吾股之被套。
20、王之涣——欲翻几倍钱,更买中石油。
21、王之涣——股民何须怨大盘?政府调控看不见。
22、王维——劝君更买高价股,翻倍之后再买难。
23、孟浩然——股民不知晓,处处有深套,一日盘跌停,赔钱知多少?
24、张若虚——不知大盘何时涨,单见k线处处绿。
25、李白——天生我股必有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李白——股来散户皆赔本,唯有庄家赚大钱。
27、李白——中石油、深发展,股民被套也要抛。
28、李白——股市难,股市难,多跌停,今被套?大盘早晚要反弹,翻倍发财少不了。
29、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股市里,到处都跌停。
30、杜甫——股票跌,基金赔,股民基民泪满襟,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31、李商隐——君问涨期未有期,大盘一日铺天绿,何当我股再涨停,却话政府慈悲时。
32、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股小。
33、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股民被套青衫湿
❷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3000元每股以上的股票吗
那是通过送股转增在送股票的价格,是存在的,原来的几百股变成后面的成升上万的股票。所以复权会是3000元,当然,这个时间是相当慢长了。
❸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出现股票
清朝的时候就有股票,只是你没见过而已!
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被借壳的股票
很多,建议你去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站上查询。
借壳上市是指某公司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即借壳上市也叫买壳。
❺ 中国历史上有600元一股的股票吗
答:有啊,老八股里好几只都超过这个价格。飞乐音响最高600,申华控股最高702.5,飞乐股份最高3550,浙江凤凰最高3700元。
❻ 如果古人也炒股,古代会是什么样子
不会的!
原因:首先搞明白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历朝历代为啥管制赌博。 因为古代粮食很重要,这决定国家的贫富,人口。战事特别需要,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如果人人都想去炒股,都想去投机,谁来种粮食。那个时候,还不能从澳大利亚,美国(农业高度商品化的国家)进口粮食呢,这两个洲还没有发现呢。粮少人多什么后果,请参考明朝怎么灭亡,大家吃得饱,谁闲的没事跟着李自成哥哥玩。
现在,我们农村到处贴着标语:饭碗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种植小麦,玉米会得到国家的补贴。为啥。现在无脑的愤青叫嚣美国,要跟美国打。我就想问粮食那里来,我国目前恨到部分的粮食依赖进口,一旦开战,你觉得澳大利亚会原价卖给你???澳大利亚是谁的盟友。指望朝鲜??古巴??伊朗??俄罗斯??为你提供粮食吗??? 如果真有那一天,战争很惨烈,请拿着一代米面去北京换套房
❼ 古代有股票或基金吗
1、中国古代没有基金及股票。股票和基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2、我国的沪深股市是从一个地方股市发展而成为全国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营业时,上市的股票数量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只,其规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异地股票。
3、发行总份额为50亿份基金单位的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于2001年九月十一日正式发行。
❽ 我想了解股票的历史,有类似的书籍么
教父阚治东先生写的《荣辱二十年》值得一看,基本代表中国证券时走过的路,推荐几步证券题材的电影,值得一看:华尔街,魔鬼交易员,夺命金,当幸福来敲门(励志)
本个看过,被深深触动
❾ 中国历史最牛十大涨幅股票有那些
“证券统计排行网” 里有个股诊断功能,里面有效的分析了大盘及个股压力位支撑位及消息面分析,一切都是免费的。
❿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股票,为何被指“搜刮民间财富”
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
1894年(光绪二十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争爆发,但是清政府有限的财政,根本无法支撑起庞大的战争开支。为了筹集甲午战费,清政府实施“息借商款”,开始了我国首次国内公债发行。
在此之前,清政府的筹款方式一般为借外债,另外就是国内筹款--捐输。据《那桐日记》载:(1894年)8月17日,户部司官奉堂官命令,集合京城诸多票号、银号26家借款。到了26日,户部候补主事裕绂呈递一项条陈,重点之一就是筹款,条陈称:“自海上军兴,海口又皆封禁,不获已为权宜之计,借款英商,此策之下又下焉者也。盖一借洋款,则海外皆知,与其谋及外洋,不若筹之内地。(戚其章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作为户部司官的裕绂,非常清楚清政府解决财政的手段:在急需用款时,常向洋商特别是英商借款。而《翁同龢日记》载:(1894年8月)30日,户部尚书翁同龢致信司官那桐,称“商款不宜拨归内府,恐为言者所摭”。
据此推测,战争导致户部无法划给内务府相应的款项,不过,翁同龢不建议向外国借款,只有筹借内商款,并由内务府筹款。
昭信股票实物图
从偿还情况来看,“息借商款”的信用度还是较高的;而“昭信股票”基本没有按照部定章程认真偿还,一部分作为报效,据民国《安县志》载:“自王公以下京外文武大小各有情愿报效,不愿领本息者,准其具呈缴票,按给奖叙”,有的地方“所收之款究置何处,今无档案可查”根本不想还;还有的地方以增广学额的办法抵偿,据《平度县志》载:“以股票易实银归为办学之款”。
无法“善终”的发债行为,严重透支着清政府的公信力,梁启超认为“政府财政上之信用孚于其民”,可见,大清王朝已经走向暮年。
写了这么多,飘过的也给个苦力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