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股票怎么样
㈠ 想买个长线股,中国银行和建行哪个好请给理由
交通银行值得关注.交通银行在4·24反弹行情之后,当5月初股价反弹道60日均线的时候,受到60日均线的压制,基本上5月份整个回调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目前股价基本上已经创出了它的历史新低。但是根据交通银行本身的估值,现在都应该还是属于合理的可投资的区域,而且我们在前期也基本上能够监测到,在它回调的过程中,基金这一类的机构基本上还是以增仓为主,这样的股票用中线的角度来考虑仍然是可以介入的。
展开全部
㈡ N建行这个股票未来趋势怎么样
中国建设银行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这意味着工行、中行和建行这三家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在A股“会师”。从今年8月23日建行股东大会批准发A股,到今日的挂牌上市,建行以闪电般的速度实现“海归”。渤海证券分析师田辉说:“建行回归后,可以说中国银行业中最有代表性、最优质的资产都上市了,A股的银行股基本上可以代表国内整个银行业估值水平。” 业界对建行今后盈利能力预期良好。对此,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行今后将有更多利润来源于综合化经营收益。目前,建行正在研究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的可行模式,在现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组建金融租赁、保险公司、年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等。 多家券商对建行上市后的市场价作了预测。建行的估值区间为每股8元-9.6元之间,建议适当关注。
㈢ 中国银行这股票怎么样
我从不怀疑通过购买港股或沪市股票来投资一两家中国大银行,是非常稳妥的投资策略。实际上这样的投资折射出来的,是关于本世纪投资的一个大热点:一个庞大而又生机勃勃的中国中产阶级的登场。在我看来,问题不是投不投,而是何时投。
早在2011年3月的时候,我曾收到一位亚洲经纪人发来的投资报告,建议“买入”那些在港上市的中国银行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等。据她估计,这些股票在当时的平均市盈率为8.3倍。
27个月后的今天,这些大银行的利润已经增长了约30%,但它们在香港股市上的价格却比那位经纪人给我写信的时候低了很多。当时工商银行的股价是6.2港币,作者写下这篇专栏时是4.7港币;建设银行股票也比11年3月低了25%,只有5.25港币。
如果说中国银行股在2011年算便宜的话,现在它们就更便宜了。当时读那份投资建议,我的第一想法是,虽然与盈利能力和增长性相比,这些银行股看上去很便宜,但市场对银行业的负面情绪以及对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可能放缓的担忧,会导致这些股票跌得更低;如果进行“抄底”,估计仍要亏很多钱,结果证明,我是对的。
但现在我会问,这些银行到底会便宜到什么地步?资产全球排名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拥有巨大市场份额,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指标,2013年的股票市盈率为5。前不久,刚刚派发净利润的30%作为股票分红。如果我今天买入它的股票,由股息带给我的税前收益率大约能达到6%。而这家银行很可能继续保持至少15%的年收益增长,这意味着我的分红收益将以同样速度增长。这样的业绩将同时带来股价的上升,所以,今天买入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将是非常不错的投资决策。
然而,冒险尝试之前,我必须确认股价是否真的触底了。这些中资银行股为什么这么便宜?它们还会再跌么?便宜的直接原因看上去是6月份的“钱荒”事件,导致了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6月底,银行间拆借利率剧烈动荡,上海的隔夜回购利率甚至一度攀升至30%。
一直以来,中国央行会在市场紧张时注入流动性,但这次它没有。这种出乎市场预期之外的政策变动在银行和坊间制造了一次轻微的恐慌,并反映到了股市中。6月24日,沪指下跌5.13%至2009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
央行会出手救市么?突然之间,银行们开始握紧手里面的钱,害怕那些资产状况不够透明的金融机构只借不还。一两天之后,央行宣布它将支持那些信誉良好的机构,并重新向市场补充流动性,恐慌得以平息,利率回落。
这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尤其那些体系内最强大的玩家——大型银行来说,应该算是积极之举。2009年起长期的财政和货币扩张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泡沫,这些泡沫必须被挤掉,又不能伤害到整个经济。这样的短促震慑或许是一种正确的途径。
但是如果经济结构已经在调整的轨道上,在事情变好之前能变得多糟?中国的银行是否强大到足够抵御更艰难的金融环境?
我查阅了中国三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2012年的审计财务报告,将之和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以及汇丰银行2012年的报告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现金和即时流动性资产方面,中国各大银行的状况非常良好,因为中国央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
2012年末的时候,工商银行以现金或央行准备金的形式持有23%的客户存款,建设银行为22%,中国银行为30%,而在同样的项目上,汇丰银行只有14%。这意味着一旦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中国的各大行有大量的现金储备作为缓冲。尽管三大银行的贷款业务在2007到2012年间增长超过两倍,但高收益确保了它们有充足的利润来保持投资者收益与资产成比例。2012年,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迅速增长的前提下,三大银行所有者收益占总资产的比率保持在6.4%-6.8%,汇丰银行是6.8%。
一些分析师认为,很多发生在2009-2010年的经济刺激周期的贷款最终会成为坏帐。如果被他们言中,又会怎样?从2007到2012年间,工商银行的贷款看上去增加了4.6万亿元,总额达到8.6万亿,相比之下,它在2012年12月时的股本基数为1.1万元。这意味着今天只要12%的贷款成为坏账,就能导致工行破产,这有多大可能?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黄海洲称,“三年内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要面对是一种“可控的小规模危机”。他指的可能是很多非官方的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关闭。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在2009-2011年间迅速催生。鉴于政府决不会采取任何可能威胁到经济增长的措施,在官方体系之外建立金融机构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资金的做法已变得越来越常见。
对中资银行真正的威胁就在于这些监管体系之外的机构,官方和民间的金融部门彼此交织到底到了什么地步,即使对政府来说,都尚未摸清楚。
如果一些大的影子银行开始倒闭,连锁反应会有多糟,我们无从得知。金融危机的根源无一例外是信贷扩张。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从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取
㈣ 中国建设银行股票过去3年间表现和相对于 大盘的表现。急!!!
很简单啊,日线图上直接叠加大盘走势就行了,一对比就知道了。。。。
㈤ 目前股市有一股票叫建设银行股票。这一股票未来走势怎样
目前股市有一股票叫建设银行股票。这一股票未来:经过一段筑底的过程,将会上涨。
近期,中国股市大幅调整,上证综指从5170点调整到3000点,建设银行的股价从前期最高的7.48元下跌到现在的5.18元,调整基本到位,已经处于底部附近,下跌空间不大,未来经过一段筑底的过程,将会上涨。
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或建行,最初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甲午年)10月1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14,121 家(2012年),在香港,台湾,墨尔本等地设有分行,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建行亚洲、建行伦敦、建行俄罗斯、建行迪拜、建银国际等多家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于2013年6月末,市值为1,767 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2014年5月8日,2014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出炉,建行蝉联全球第二大企业。
㈥ 想问大家觉得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两支股票怎么样
建设银行(601939) 个股分析
机构进出 今日流出20733.1万,10日内流入29937.9万, 近期资金流入,持股待涨
机构成本 今日成本-1.89元,20日内-3.27元
强弱指标
趋势动向 短期价格趋势-0.61
支撑压力 中期压力10.85, 短期压力10.56, 中期支撑9.56, 短期支撑9.41 在箱体内,可波段操作
分析日期: 2007-10-16
中国银行(601988) 个股分析
机构进出 今日流入20224.7万,10日内流出54885.1万,30日内流出358272.1万。 近期资金流出,适宜观望
机构成本 今日成本0.41元,20日内3.02元,60日内3.30元。 今日股价低于主力成本87.72%
强弱指标 短期强度57.85,中期强度74.04 中短期强势,向好
趋势动向 短期价格趋势-0.17,长期价格趋势1.83 上涨趋势,向好
支撑压力 中期压力7.27, 短期压力7.16, 中期支撑6.29, 短期支撑6.58 在箱体内,可波段操作
分析日期: 2007-10-16
㈦ 建设银行股票601939好吗
建设银行(601939):
它的客户资源丰富,业务构成清晰,是国内第二大基本建设贷款银行,国内最大的个人贷款银行、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最快的银行。
可以逢低分批介入,长线持有。
㈧ 601939(建设银行)这支股票怎么样
严重低估,后市看好。
周四大盘再度大跌,的确,市场比我们想像中还差,作为从业多年的笔者,经历过中国股市几乎所有的动荡,见过熊的、却真的没见过这么熊的。上期报告我们预期在宏观数据相对理想、下档面临2100点、2000点两大整数关口的支撑,至少会短线横一下,给市场投资者一个喘息思考的时间,很可惜,我们又错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在跌幅超过65%、下档面临两大整数关口支撑的情况下,连横都横不住!这样的市场显然已经失去了理性分析的意义。
我们对周四想重点谈一下蓝筹指标股,大家可以看一下两市的跌幅榜,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被誉为市场中坚力量的蓝筹指标股纷纷闪亮登场,海螺水泥跌停,股价与H股相比贴水幅度高达30%,真是匪夷所思!再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均争相往跌停板上冲,还有中国远洋、广船国际等也榜上有名。还有不露声色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虽然跌幅在3.34%和4.29%,但两个最大的权重股对指数的贡献可想而知!
面对上述市况,我们无言以对!要知道这是已经打了股价两三折以后的再度暴跌,中石油从48元到现在的10元,中国平安从149元到现在的39元,我们还能讲什么价值!我们只能说在中国股市,博弈才是最本质的东西,蓝筹指标股已经仅仅具有交易价值了,可能已经沦为砸盘的工具,这对市场的长远伤害是极其巨大的。我们曾经说过由于股改彻底失败,政策面又不肯纠错,这使得市场出现严重倒退,这样的判断正在逐步实现,尽管笔者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很多蓝筹指标股都在今天破位了,照这种跌法,2000点根本没任何招架之力,1800点能否守住还是个未知数?究竟是谁利用指标股来砸盘的呢?有人判断是境外力量,有人说是大小非,有人说是基金保险等国内机构,我们认为探讨这些都没有用,关键是找导致这种局面的成因,根本就在于政策面的软弱!连救市都不敢提、明知股改政策需要调整却不作为,这让国内投资者怎会有信心?怎能不让砸盘者胆大妄为!
其实我们注意到,很多蓝筹指标股根本没有小非,持仓大的只有基金,判断有境外力量砸盘根本说不过去,如果判断没错的话,应该是自己人杀自己人,意图上看最可能的是恐慌绝望的表现,并非为了打压建仓,按现在的市况,蓝筹指标股上建仓并不困难。如果把我们国内主流机构想的高明一些的话,那就是逼政策,逼政策纠错,是否能得逞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但面对这样的市况,我们的管理层不应该做点什么吗?
现在中国股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股灾,市场本身的规律和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想扭转这个局面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必须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行,政策面应及时纠正股改政策,启动紧急救市方案,才有可能化险为夷,否则,只有看着市场自由落体吧,等着大小非都不想抛了才能找到真正的大底,这个底是残酷的!因为它意味着中国股市再度推到重来。
经过周三短暂的震荡后,周四两市大盘继续低开低走,银行股联手做空市场,全天呈单边下挫态势,并不断刷新本轮调整新低,2100点大关被轻松击穿。短线来看,银行股持续调整之后再现急挫行情对股指拖累较大,目前市场人气极度低迷,后市仍有继续调整压力,没有外力作用大盘弱势格局难改。
市场低开低走,银行股成为跌破2100点的领跌品种。银行股指数跌幅逾5%,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跌幅较大,中国石油继续刷新历史新低,随着权重股有护盘工具变为砸盘品种,个股纷纷加入到下跌行列中去。随着权重股跌势的愈演愈烈,加剧了市场个股股价结构性调整步伐。操作上,由于目前市场仍处于加速的震荡寻底过程中运行,投资者抢反弹稍有不慎便套牢其中,投资者应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待市场真正止跌回稳再介入也不迟,同时切忌在盘中反弹一味追涨。
今年以来市场呈崩盘式下跌走势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进入八月份市场跌跌不休,股指越走越弱,盘中始终难有像样的反弹出现,应了那句老话,弱势不言底,本轮跌势非常恐怖,目前股指累计跌幅已66%,股指已快接近10年均线区域,已达到投资者10年的投资成本线,有部分个股已屡创历史新低,大多数股票被打了三折,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广大散户都伤痕累累,市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巨大的跌幅这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很罕见,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大小非成为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而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则充当了市场的领跌品种,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市场在投资人气无气大伤后,要想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允许大股东一年内自由增持上市公司2%股份的政策出台后,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宣布已经在二次市场上增持股票,在本周市场迭创新低的过程中,又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高管在增持自家股票,这在弱势中的作用是很明显,一方面显示上市公司大股东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大小非猛于虎也的市场中,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的心理压力。当年因股改掀起的牛市最终也因大小非减持问题而面临被推倒重来,投资者处于崩溃的边缘,希望能引起管理层的密切关注,目前市场处于最难熬的时候。
技术上分析,2100点经过短暂的震荡争夺后,周三盘中很快被轻松击穿,股指回归2000时代,目前10年均线在2040点区域,后市仍有继续调整压力。现在来预测底部在何处已无任何意义,尽管股指已严重超跌,但因为左右市场运行格局的系统风险仍在不断释放当中,而管理层也迟迟难有实质性的重磅利好组合拳来救股指于危难之中,新低之后还有新低,导致市场人气异常低迷,市场最终能否走强还要看管理层的决策
㈨ 601939建行怎么样
建行比较稳定的股,刚刚上市,应该可以的大盘上涨后应该是没问题的!建设银行网上发行的63亿A股将上市交易,保守估计,A股总市值将超过800亿元。建设银行的上市只是一个开始,昨日,中国神华完成了A股发行的网上路演,中国石油IPO也将于本周上会。大盘股相继回归A股已经成为了一
股风潮,而经过洗礼之后的证券市场,股指权重的重新划分将不可避免。 建设银行上市,对大盘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金融板块对大盘权重将进一步增加。本报(中国证券报)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金融类股票上市首日涨幅的最低值为38%,平均水平为80%。据此测算,估算建设银行上市首日股价将达到8.9元—11.61元,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介于0.32—0.42%之间。以最新收盘价计算,15家银行和保险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占到了A股总市值的28.25%,也就是说,这15家公司就把持了A股逾四分之一的市值,而建设银行的上市将使得这一趋势越发明显。 此外,建设银行、中国神华等股票的相继上市,将使得现有单只大盘股的市值比重出现一定的下降。数据统计显示,工商银行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为8.25%,而建设银行上市后,工商银行的市值比重有望下降至8.09—8.10%。 个股市值比重的分散将有利于A股市场走势的稳定,但是大盘股集中上市同样会使得大盘蓝筹股的权重更加集中。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市值前50名的股票占A股总市值比例为54.90%,也就是说,这几十只股票决定了整个市场的走势此前,A股市场时常走出“二八”行情,甚至“一九”行情,市场人士将其归结为少数股票占据大部分市值造成的指数失真现象。而随着建设银行、中国神华的上市,大盘蓝筹股市值比重将更高,指数失真的现象也不可避免要出现。 如果说大盘股市值权重增大是外部表象的话,那么大盘股上市对资金供给带来的则是隐形的压力。 从一级市场来看,建设银行募集资金580.5亿元,虽然中签率高达2.468%,但是网上、网下冻结资金合计依然达到了2.26万亿,创下A股IPO冻结资金的最高纪录。二级市场,即使按照保守的涨幅计算,建设银行上市首日也将吸收超过220亿元的资金。而即将于本周发行的中国神华募集资金预计将达到700亿元左右。即使不考虑此后有望发行A股的中国石油,这两家公司募集资金约1280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今年上半年43家IPO公司1233亿元的融资总规模。 除了压力,大盘股上市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市场人士认为,建设银行、中国神华等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进入证券市场之后可以为机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在提升蓝筹股在市场中地位的同时,对降低市场估值水平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目前,A股平均股价已经达到16.68元,建设银行上市后的股价预计将低于这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