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十年熊市
❶ 中国股票历史上的牛市、熊市
1、现在中国股市是熊市。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5166~4478)。
2、中国股市的牛熊历史: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 1380%);
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个月,162%)。
3、多头市场又称买空市场,是指股价的基本趋势持续上升时形成的投机者不断买进证券,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现象。
空头市场(Bear Market)亦称熊市,价格走低的市场。当部分投资人开始恐慌,纷纷卖出手中持股,保持空仓观望。此时,空方在市场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做多(看好后市)氛围严重不足,一般就称为空头市场。证券市场上是指总体的运行趋势是向下的,其间虽有反弹,但一波却比一波低。
❷ 中国股市近十年出现过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说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心里有答案4635
❸ 中国股市从2005年后经历了哪几次大牛熊市
中国股市从2005年开始经历了1次大牛市和1次大熊市,其中,大牛市从2005年6月的998点-2007年10月的6124点,大熊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运行至今。
此外,2005年之前也曾经历过两次大牛市和大熊市,分别如下:
1、第一次大牛市时间是1990年12月-1993年2月 ;第一次大熊市是1993年2月-1996年的1月。
2、第二次大牛市的时间是1996年1月-2001年6月;第二次大熊市从2001年6月-2005年6月。
(3)中国股票十年熊市扩展阅读
牛熊市影响因素:
1、企业盈利状况。
企业盈利多,可供分配的红利多,该企业股票的购买者就会增加,股票价格就看涨,形成牛市;相反,企业盈利少,可供分配的红利少,该企业股票的购买者就会减少,股票价格就看跌,形成熊市。
但是投资者在评估股价时,不是根据企业收益状况,而是根据企业将来的收益评估。同时由于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有时企业盈利的变动对股价的影响力小于其他因素,都可能出现股价变化与企业现时盈利状况不一致的情形。
2、国民经济状况。
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工业生产增加,产品畅销,企业盈利增加,投资者看好企业股票,股票价格就看涨;而在经济衰退和危机时,产品滞销,生产减少,企业盈利减少或者无盈利,使股票的吸引力减弱,股票价格就看跌。
3、利率变动。
利率下降,使企业利息负担减轻,盈利相对增加,股票吸引力提高,股票价格就看涨。利率下降,使贷款成本降低,也刺激股票投资和投机增加,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利率上升,使企业利率负担加重,盈利相对减少,则会减少投资者购买企业股票的兴趣,造成股票需求下降,价格跌落。
❹ 谁能说下近十年股市的状况 什么时候是牛市和熊市
你问题实际上要从精确的角度来回答,答案就多了,首先牛市也就是上涨,在日线上天天都有牛市股票,在周线上也是一样,大盘我们从月线来分析给你听吧19930226-19940729是个熊市19940729-20010629是个牛市20010629-20050630是个熊市20050630-20071031是牛市20071031-到现在熊市底部还没被确认
❺ 中国股市还行不行是十年一轮回吗
如果相信十年一轮回,那你永远也不懂股票。要学会炒股就是从现在开始,你如果想在熊市的时候开始买进股票,你可能永远都不会买股票,因为熊市无底,就跟牛市无顶是一样的。
❻ 中国股市从开始到现在,经历过几次牛市几次熊市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股指在历时二年半的持续上扬后,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下跌到386点。 第二阶段: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股指在快速下跌后开始反弹,半年的跌幅,三个月就全部涨回来,股指从386点升到1558点。熊市:1993年2月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上涨完成后,股市大扩容也开始了,伴随着新股不断发行,股指回到了325点。 第三阶段: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到达1052点。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之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阶段:牛市:1995年5月17日至1995年5月22日。这次牛市只有3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三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短暂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即将发动。 第五阶段: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在深发展等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跌至1047点。 第六阶段:牛市:1999年5月19 日至2001年6月14日。此次走牛俗称“5.19”行情。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了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问题,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 第七阶段:牛市:2005年6月6日至今。经过了四年的大调整之后,新一轮行情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突破2245点的历史高位后,大盘在2007年10月16日又创下了6124点的新高,随后进入熊市至今。
❼ 截止目前,中国股市在时间上最长的一次熊市持续了多少年
第一次牛市:1990.12-1992.5 95-1429点 老八股、取消涨停板
第一次熊市:1992.5-1992.11 1429-386点 价值回归、新股认购
第二次牛市:1992.11-1993.2 386-1558点 邓小平南巡讲话
第二次熊市:1993.2-1994.8 1558-325点 经济过热、紧缩调控、扩容、新股发行、大力发展国债市场
第三次牛市:1994.8-1994.9 325-1052点 三大利好救市
第三次熊市:1994.9-1995.5 1052-582点 信心丧失、紧缩政策、发展国债
第四次牛市:1995.5-1995.5(三个交易日) 582-926点 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第四次熊市:1995.5-1996.1 926-512点 限额、历史股票上市、绩优股普跌
第五次牛市:1996.1-1997.5 512-1510点 绩优股价值投资
第五次熊市:1997.5-1999.5 1510-1047点 严重扩容、供求失衡
第六次牛市:1999.5-2001.6 1047-2245点 5.19行情、人民日报社论、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充裕、网络概念股爆发、
第六次熊市:2001.6-2005.5 2245-998点 国有股减持
第七次牛市:2005.5-2007.10 998-6124点 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基金大规模发行、流动性过剩、全民炒股
第七次熊市:2007.10-2008.11 6124-1664点 通胀、基金暂停发行、次贷危机、大小非减持
第八次牛市:2008.11-2009.7 1664-3478点 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第八次熊市:2009.7-2010.7 3478-2319点 IPO重启、紧缩的宏观政策、欧洲债务危机
第九次牛市:2010.7-2010.11 2319-3186点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泛滥、资源股大涨、人民币升值
第九次熊市:2010.11-2011.6 3186-2661点 紧缩调控、新股密集发行、通胀压力、经济增速放缓
❽ 中国股市的长期大熊市是什么原因
特征之一,政策市。市场唯政策是瞻。十多年来,每次市场重大的拐点及行情产生的背后,都打下了深刻的政策烙印,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影响中国股市最突出的因素仍然是政策的走向。我们注意到,无论新股发行速度、红筹股回归、股指期货的推出、货币政策出台以及国有股的减持比例、包括新基金发行节奏等都有可能成为政策调控股市的筹码。当此轮牛市股指不断攀上新高峰时,估值过高还不是市场最担心的,恐惧政策的打压才是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剑”,政策走向成了股市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改变了市场固有的运行规律,而大盘的变幻无常也都能从政策调控中找到最终解释,构成了“中国式牛市”的主要特征。政策不仅可以产生行情,而且能够制造拐点,同样也可以改变股市的运行节奏,加快或放慢行情的演变过程,由此引得不少市场人士热衷研究“政策底”,“政策底”逐步构成了市场股指运行的“脊梁”。我们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股市依然难以摆脱政策的调控阴影。中国股市常常处于一种既害怕政策调控,又离不开政策托底的矛盾心理,成为市场依赖自身调节功能逐步走向成熟的主要障碍。
特征之二,博弈市。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场所。公司经过IPO后,一级市场的募资流入到了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来,而二级市场如果不考虑分红派息,那么市场利益的重新瓜分仅能看成资本利得带来的一场“零和游戏”。统计显示,2006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赚取了3892亿元的净利润,但以0.3%的印花税计算的话,如果按2000亿元平均日交易量考虑,每年将有2880亿元收归国库,如券商平均佣金按0.2%计算,全年产生1920亿元佣金收入,两项之和共计4800亿元,已经超过了上市公司全部净利润达1000亿元之多,使得二级市场沦为了不折不扣的“零和游戏”。这场游戏的背后隐藏着管理层与市场、禁售股与流通股、机构与散户之间的多重博弈关系,这里边既包含政策与市场的较量,也有市场内部的结构性博弈。在这种博弈关系下,散户战胜市场的前提是先要战胜机构,机构战胜市场先要规避政策风险。“5·30”印花税的意外出台是此轮股市调整的导火索,从防范市场急剧上涨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来看,是管理层与市场的一次成功博弈。
特征之三,全民市。投资渠道狭窄使得股票投资成为居民投资的主要渠道。在社会保障没有健全的情况下,财富积累成了全民追逐的目标,而多年来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反衬了人们对住房、子女教育、养老等费用不断增长以及未来通胀的担忧,资产增值成了人们摆脱贫困、追求资产安全的必然选择。而股市由于流动性强、投资门槛低、在人们意识中赚钱快成为国内居民致富的首选,上半年市场呈现了储蓄搬家、股市结构散户化的特征,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炒股运动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但由于投资者缺乏对股市本质的认知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建立,上半年市场出现了低价股和垃圾股鸡犬升天状况,随后在5·30中引发了题材股、绩差股的一场暴跌,为投资者追逐短期财富敲响了警钟。
特征之四,过渡市。由于上市公司处于非流通股禁售期,市场步入了一个特殊阶段,这阶段上市公司成为自身市值增长的拥戴者。首先反映在因股权激励必须做出未来公司盈利或市值增长承诺。其次,大股东由过去的“掏空”转为“注入”,但由于“优质”资产的“注入”往往是一次性的,盈利持续增长缺乏相应的保障。第三,反映在上市公司既是投资对象又是市场参与者,上市公司热衷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制造盈利轰动效应,从而有可能偏离原来主业,放大了公司经营风险。第四,大非寻找有利的套现机会进一步透支公司盈利。上市公司有可能制造短期盈利增长、拉高股价,透支未来,制造最佳出逃机会。过渡市加大了研究机构对市场趋势与公司盈利的预测难度。
特征之五,震荡市。其一,研究机构推介品种与观点高度趋同。由于研究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直接影响到市场主流资金流向,也容易成为市场助涨助跌的影响因素。其二,全民参与,散户机构一哄而上,行情发展与散户开户数高度相关。容易诱发市场的盲目跟风。其三,海外资金流入股市暗潮涌动,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其四,基金交叉持股增加了股市风险。尽管扎营绩优股与大盘蓝筹股,客观上可能起到了稳定市场作用,但由于交叉持股现象严重,一旦市场出现暴跌,持有人大量赎回,基金仍难以摆脱“囚徒困境”,有可能成为市场崩盘、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五,上市公司盈利波动加大。由于上市公司盈利不仅受经济本身影响,也受资产注入的影响,盈利出现大起大落可能性加大,加之在两税合并、新会计准则以及股权激励的背景下,迎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虚假繁荣,相应地,基于盈利分析的基本面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本质上看,“新兴加转轨”的国内证券市场造就了“中国式牛市”的主要特征,也不断引发价值估值争论的升级,加大了基本面研究的难度,放大了市场风险。“中国式牛市”特征提醒投资者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场所,如果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难以为继,市场会沦为“零和游戏”,此外,基本面研究要特别注重政策走向研读,要充分认识全民参与带来的市场风险,理性对待过渡阶段上市公司盈利的非正常波动,从而防范股市高位震荡运行的风险。
❾ 中国股票历史上经历的牛市,熊市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