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股票吗
『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几个阶段?有何特点?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业很不平衡。
『贰』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
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影响:(1)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叁』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鸦片战争后外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官僚、地主、商人、华侨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创办了近代民族工业—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德英)、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新的经济因素;资产阶级形成;
早期维新思想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的无锡保兴面粉厂,周学熙的唐山新洋灰公司,刘懋赏、冯济川的山西保晋矿务公司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阶级基础
『肆』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企业有哪些
.1,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
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伍』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是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
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股票吗扩展阅读: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帝国主义列强依仗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和利用他们的雄厚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国民族工业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社会基础。
同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变革的挫折,表明只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民族工业才能真正获得独立发展。
『陆』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
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股票吗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及形成原因: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原因:第一个阶段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原因:第二个阶段的原因是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20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近代民族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族工业
『柒』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包括洋务企业吗
不包括的。洋务集团主要还是官督民办的,其间为了实现求富的口号也发展了一些民用工业,胆不是民族工业
『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著名品牌有哪些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著名品牌有很多,如:同仁堂、全聚德、茂新面粉、福新面粉、青岛啤酒,范旭东的大九精盐公司和永利碱业公司等等。
北京同仁堂, 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聚德,中华著名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全聚德烤鸭肉质鲜美,适合许多人吃。
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福新面粉公司成立于1912年12月19日,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它与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构成当时中国晋中之窗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荣宗敬、荣德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他们主要经营面粉厂、纺织厂,被人称为“面粉大王”和“纺织巨子”。荣宗敬(1873—1938年)、荣德生(1875—1952年)荣宗敬原名荣宗锦,晚号锦园。荣德生原名荣宗铨,后取号乐农。他们是江苏无锡西乡荣巷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等于1900年筹资创办的,是荣氏家族创办得最早的企业,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还曾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1945年重建,并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先生出任厂长。 至193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成为当时国内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
面粉厂里的机器运转一直很正常,直到几年前才停止了下来,1948年建成的麦仓、制粉车间、办公楼等,都还存在,荣德生先生使用过的的办公桌、沙发等物还基本完好。国家文物专家考察评估后认为,茂新面粉厂是中国晋中之窗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缩影,其影响之大、保存之完整,不仅在无锡,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十分罕见,完全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无锡市政府和文物单位为了让旧址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玖』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什么年代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晚清的李鸿章等倡导的洋务运动,从那个时刻起,就出现了大量民族工业,用实业救国的理想。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开始,也标志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始。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