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基民的真实数量
① 中国股票数量
上海基金25支,股票820支,深圳529支,两市权证20支。B股上海54支,深圳55支
② 现在是股民多还是基民多
感觉还是股民多一点,毕竟基金的发展比股票发展起步要晚,也是晚一点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形来看,基民会在不长的时间里面赶超股民
以上只是个人的感受,因为自己也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证明到底哪个更多
③ 基金明明在赚钱为什么基民一直亏
不是因为基金业水平不行,而是绝大多数基民对所持基金不了解,对基金经理不了解,对公司也不了解,也无从了解。
不了解就无法承受波动,无法预知未来,普遍沦为短炒。
结果是:基金业是赚钱的,基民大多数是亏损的。
京东金融今年发布的基民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仅有34.3%的基民实现正收益,0.5%盈亏持平,剩余的65.2%都是亏损。
基民人均亏损2000多元(好消息是:比股民亏得少)。
这些基民有两大特点
1、持仓数量少:近七成投资者仅申购一只基金。
2、短线操作:80%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不超过3个月就清仓走人。
为什么会这样?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达117家,公募基金数量4355只,资产规模总计10.07万亿,资产规模较16年末增加 9070亿元,增幅 9.89%。
这里面按投资方向不同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
从各类型基金的上半年业绩表现看,QDII基金(投资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达7.22%,主要受益于港美股市场的良好表现。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从基金公司规模看,旗下余额宝规模大幅增长的天弘基金以15186亿元继续蝉联公募资产规模首位。
也就是说目前10万亿的公募基金资产里,天弘基金一家占了15%以上。货币基金占基金业总体规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实际上分出了两个极端
1、买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报、集中、短炒。亏的都是这部分。
2、买货币型基金的:稳定但低回报的傻瓜式投资。赚零花钱。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据去年底的数据: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以来,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达到16.5%,超出同期上证综指涨幅8.77个百分点。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坚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国股市的红利。
但是难就难在这里,历史数据已经显示他们不可能坚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为普通人几乎没有可能选择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这里面涉及到基金的风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风险(老鼠仓)、人员变动、公司决策……太多因素的影响。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环节,他其实完全有能力判断一只牛股了。因为股票有明确的财务数据、行业走势等客观数据。
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没有这个经验和能力去判断。
从买入的时候就不知道边界在哪里:是激进还是保守?风控、止盈止损、仓位、配置,该怎么安排?
没有认知就无法承受波动,无法预知未来,普遍沦为短炒。
简单说就是两个字:瞎买。
于是基民的表现一般是这样的
涨的时候,基金没有牛股涨得快,怀疑基金经理能力:就这水平,不如我自己来炒吧。
跌的时候,比如刚过去的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12%,也怀疑基金经理能力:我还是赶紧跑吧。
如果说乐视网这样的股票,不管被黑成翔还会有一堆铁杆粉丝坚守;那么基民几乎都是一夜情,没有长相厮守的。
然而怎么办?
现实是:股民亏的,远超基民。散户并不比基金靠谱。
资本市场机构化、去散户化,是中外市场都证明的趋势。
钱,早晚要交给专业的人打理。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瞎买
大部分基民都是这个状态:没有遴选标准,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跟风买入。更不懂得根据基金的品类和周期进行配置。
2、短炒
因为不了解, 对自己这笔投资的性质、投资取向、风险边界、判断指标,都没有明晰的定位,也没有合理的收益预期,最后当成了投机短炒,而不是资产配置。
这个问题,基民和基金之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认知鸿沟。
如果对于基金确实无法把控,建议转投银行理财产品。在购买之前可以到辨险识财查看该款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价报告,这样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④ 基民股民比例
记集合基民是A,股民是B,汇民是C.集合X员工所占比例为n(X).
则既是股民又是汇民的员工所占比例n(BC)=n(B)+n(C)-n(B∪C)≤n(B)+n(C)-1=40%+80%-1=20%
∴第一空填20%
同理n(AB)=n(A)+n(B)-n(A∪B)≤n(A)+n(B)-1=90%+80%-1=70%
此时股民中基民所占的比例n(AB)/n(B)=70%/80%=87.5%
∴第二空填87.5%
故答案为20% 87.5%
⑤ 中国目前有多少基民
...抄底!两市严重低估20只个股将暴涨(名单)-在线搜索<证券138511>免费索取...抄底!
⑥ 中国基民为什么不赚钱
这些基民有两大特点
▼
1、持仓数量少:近七成投资者仅申购一只基金。
2、短线操作:80%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不超过3个月就清仓走人。
为什么会这样?
扫一眼基金业的基本面
▼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达117家,公募基金数量4355只,资产规模总计10.07万亿,资产规模较16年末增加 9070亿元,增幅 9.89%。
这里面按投资方向不同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
从各类型基金的上半年业绩表现看,QDII基金(投资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达7.22%,主要受益于港美股市场的良好表现。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从基金公司规模看,旗下余额宝规模大幅增长的天弘基金以15186亿元继续蝉联公募资产规模首位。
也就是说目前10万亿的公募基金资产里,天弘基金一家占了15%以上。货币基金占基金业总体规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实际上分出了两个极端
▼
1、买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报、集中、短炒。亏的都是这部分。
2、买货币型基金的:稳定但低回报的傻瓜式投资。赚零花钱。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去年底的数据: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以来,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达到16.5%,超出同期上证综指涨幅8.77个百分点。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坚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国股市的红利。
但是难就难在这里,历史数据已经显示他们不可能坚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为普通人几乎没有可能选择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这里面涉及到基金的风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风险(老鼠仓)、人员变动、公司决策……太多因素的影响。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环节,他其实完全有能力判断一只牛股了。因为股票有明确的财务数据、行业走势等客观数据。
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没有这个经验和能力去判断。
从买入的时候就不知道边界在哪里:是激进还是保守?风控、止盈止损、仓位、配置,该怎么安排?
没有认知就无法承受波动,无法预知未来,普遍沦为短炒。
⑦ 现在有效地股票账户有多少,中国现在的股民数量是多少
中国结算(中证登)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17日,最能反应股民数量的“下挂A股账户的一码通账户数”为7861.09万。所以大约有7800万股民。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11 月30 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持仓A 股账户数约为5545.40 万户,环比增37.5 万户;上周参与交易的A 股账户数1884.03 万户,环比降约9.6%。这个数据应该很好的说明问题。
⑧ 中国有多少股民
2020年8月22日中国结算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增投资者数量为242.63万,这一数据创下最近5年单月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至7月末,投资者(含已开立A、B股账户)数量首次突破1.7亿。自2020年1月份投资者数量突破1.6亿,仅用时7个月,股民数量增加了1041万。
(8)中国股票基民的真实数量扩展阅读: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达15,975.24万,较上年同期增长9.04%,
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6%。与2018年相比,2019年在股票投资中盈利的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比例提升至半数以上。
7月21日晚间,中国结算数据显示,6月份A股新增投资者数154.9万,同比增长46.72%,环比增长27.58%。其中,自然人新增154.7万,非自然人新增0.21万;截至6月份末,A股投资者总数达到1.67亿。
根据中国结算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市场共新增投资者719.02万,其中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累计新增718.5万。
从月度数据来看,3月份以来市场已连续4个月月度新增超百万,3月份-6月份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分别为189.12万、164.04万、121.41万、154.90万。今年1月份、2月份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分别为80.07万、89.5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