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国内空白弯道超车的中国股票
A. 时代楷模黄大年的事迹是如何体现中国精神的
没有历经风雨的梦想终将会夭折,而黄大年的梦想却始终扎根在祖国的大地,生根发芽,稳扎稳打,这是铸梦,更是信仰的铸就。第一次从飞机上俯瞰祖国,那广袤的土地、秀美的山川激发了黄大年内心最深处的情:既有父辈们的祖国情结,更有科学前辈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大学时的惜时如金,还是毕业临别赠言中振臂一呼“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亦或是留学海外在科学领域的疾步追赶,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他的内心深处始终铭记“你是有祖国的人”。
回顾黄大年的生命历程,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始终是他最至真至诚的情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爱国报国的心志。身在海外,心系祖国。海外18年的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参与到国家尖端行业的研究中去。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黄大年最喜爱的歌。回国后的7年里,他更是夜以继日、忘我的工作,成为了同事、学生眼中的“拼命黄郎”。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为了实现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回国7年间,黄大年带领由院士、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等400多名高级别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协同攻关,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以他的团队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为标志,配备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我国的深部探测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际学界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B. 如何做好国产电子元器件的销路。
中国的IC行业水平:
这里就是重点中的重点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在最近十年左右才爆发性增长的。由于IC FAB工厂所需投资额巨大,十几年前中国实际上没有多少钱投入,水平落后是必然的。再加上科研体制的问题,早期有一帮公司靠打磨进口芯片冒充自己的产品,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汉芯”,以至于网上一有新闻说中国什么芯片获得突破,立即有人蹦出来说:是打磨掉人家的标打上自己的标的吧? 这种情况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观。
国产电子元器件聚合平台:拍明芯城元器件商城
首先看IC制造FAB企业的水平:中国目前(2018年初)最先进的IC制程工艺是中芯国际和厦门联芯的28纳米制程。厦门联芯的28纳米良品率已经超过95%,而中芯国际的28纳米良品率还不高,实际上对这一工艺还没完全搞利索。而中芯国际已经把14纳米制程作为研发重点,争取在2019年底之前量产。另外台积电在南京投资的16纳米工厂,目标是2018年底量产。
那么世界最先进水平呢?上周刚刚爆出的消息,三星的7纳米制程刚刚量产成功,而且是应用了ASML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完成的。而台积电没有使用EUV光刻机的7纳米工艺要到今年底才能量产,英特尔会更晚些。使用EUV光刻机未来可升级到更先进的5纳米制程。
这样看来,中国的IC制程技术比世界最先进水平落后两代以上,时间上落后三年多(台积电和三星的14/16纳米制程工艺都是在2015年开始量产的)。这实际上就是美国对中国大陆IC制造设备的禁运目标。IC制造设备种类非常多,价格都非常昂贵,其中最重要的是光刻机。光刻机的生产厂家并不多,在28纳米以上线宽的时代,日本的佳能和尼康都能制造(对,就是造单反相机的那个佳能和尼康),但是IC制程工艺进步到十几纳米以下时,佳能和尼康就落后了,基本退出了光刻机市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光刻机厂家就剩下ASML。ASML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半导体部门拆分出来的独立公司(飞利浦半导体部门拆分出的另一家公司是NXP恩智浦,最近美国高通公司要收购NXP,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赶上美帝对中兴禁运,那么,就拭目以待吧)。ASML的主要股东是飞利浦,但三星,台积电和英特尔都占有股份。去年底, ASML的中国区销售总监对媒体说,ASML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对中国没有禁运。但是美国政府又的确有禁运的指示。那么,到底禁运不禁运?这个问题得这么看: ASML每年光刻机的产量只有不多的几十台,每台卖一亿多美元,只能优先供应它的主要股东。对,就那三个最先进的IC厂家:三星、台积电、英特尔,中国企业如果订货得排在后面等,交货期将近两年,交货后生产线调试,工艺调整还要一年左右,加到一起,从下订单到量产要至少三年。这样通过正常的商业逻辑和流程,就能达到美国政府制定的,让中国落后于最先进IC工艺至少三年的目标。那美国政府何必要蹦出来说禁运呢?
但是在这里必须说明,中国IC制程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买不到光刻机,或者是光刻机到货太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人才和技术!现状就是,即使把所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都马上交给中国IC制造企业,中国IC企业在三年内也没有能力量产最先进的IC制程。事实上中芯国际目前就有14纳米制程的全套设备,而他们的28纳米制程都没整利索。再说一遍:最大的瓶颈在于缺乏技术和人才。
IC生产工艺异常复杂,是人类目前生产的最复杂的产品,没有之一,有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就比如给了我最高级的画笔和颜料,我仍然画不出一幅能看的画来,因为我根本不会画画,不知道怎么落笔,怎么钩线,怎么涂色。用IC生产设备生产IC,需要经过大量的工艺研发,需要知道用什么材料,制作成什么形状,怎么布局,等等,才能保证良品率。而中国懂这些技术的人才太少太少。中国自己的大学微电子专业离业界先进水平太远,培养出的合格工程师太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IC制造企业大量高薪挖台湾日本韩国的IC制造人才。指望买到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短时间就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是不现实的。技术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很长时间。
那么到底有没有机会赶上呢?也许未来5年左右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但要看运气。原因在于,新一代制程工艺对于半导体线宽的缩小不是无限制的。业界普遍认为,以目前的工艺技术,到了3纳米以下的时候,电子在半导体内的流动就不是按照我们所理解的理论来走了,而是会遇到神秘的量子效应,当前的工艺技术就失效了。各大领先企业都投入巨资研发全新的工艺和技术,试图突破这一限制,媒体上经常能见到某某公司又有什么突破。但到目前为止,还见不到实用的技术突破。所以,也许,在5年之内,各领先企业都会停滞在3纳米制程附近,正是中国赶上来的好机会。但是也有可能,未来5年真会有技术突破,那么领先企业还会继续领跑,中国还得在后面苦苦追赶。
不过IC制程工艺未来有一个发展方向是实用的并且已经在闪存行业应用了:那就是向多层发展,3D堆叠。目前三星已经量产64层堆叠的NAND Flash芯片,正在开发96层堆叠的技术,中国紫光刚刚量产32层堆叠的NAND Flash芯片,64层的计划到2019年才能量产。而除了闪存芯片之外的CPU类IC,目前都是平面的一层,未来肯定会向多层发展,能够成多倍地提高IC的集成度。这种技术也是中国企业需要突破的。
但是,除了对速度和功耗有极致要求的一些IC需要追求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外,比如各种CPU和GPU等,其它大部分的IC产品实际上并不需要使用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实际上,目前业内公认性价比最高的制程工艺是28纳米,而这一工艺正在被中国大陆企业掌握。还有一个事实就是,28纳米工艺的营业额目前是台积电所有工艺里最高的。只要把这块市场拿下,做大,中国的IC企业就能占据大半江山了。
再说说FABLESS IC设计企业。这个行业中国进步是比较快的,当然这也和能买到现成的IC设计方案有关(业内叫IP core),其中最有名的就是ARM架构的CPU了。2017年底,中国大陆的FABLESS企业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台湾,而且还在高速发展中。
这里可以举一个每个人都用的产品的例子:手机CPU。目前世界上拥有自主CPU的智能手机厂家只有四个:三星,苹果,华为(麒麟处理器),小米(小米的松果CPU是基于大唐的技术)。而世界上的手机生产企业能外购到的智能手机CPU也只有四家的产品:高通,联发科(MTK),三星(魅族最爱用),紫光展锐。苹果,华为和小米的CPU不外卖。不过,最近华为的麒麟970 CPU开始向联想K9 Plus手机供货了,不知是不是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华为才放开的。另外,去年听说,小米的松果CPU也和生产诺基亚品牌手机的HMD公司签订了一个意向书。紫光展锐的智能手机CPU主要用在低端手机上,但是别看低端,2017年紫光展锐的营业额及市场占有率都和台湾联发科MTK相差无几了,在大陆市场的推动下,超过联发科是必然的事。
不要认为国内智能手机CPU企业都靠买ARM的IP core,没什么了不起。要知道,数年以前美国买ARM方案做手机CPU的IC企业可有不少,比如NVidia,Marvell,TI。他们后来都退出了智能手机CPU市场。而中国这几家企业坚持下来了并且发展壮大,很了不起。
在很多产品线上,比如WIFI芯片,蓝牙芯片,交换机芯片,FPGA芯片,中国的FABLESS企业都有布局,都有产品,只不过产品还比较低端,占据高端的都是国际大厂。那么怎么才能走向高端?高端芯片比低端芯片强的主要不在制程工艺上,甚至低端芯片的制程工艺和高端芯片可能是一样的甚至更高。高端芯片高在这几个方面:1.拥有专利,甚至写入了行业标准。 2.能领导行业标准的升级,性能更好功能更多。3.在推出时间上能领先低端厂家,吃掉产品生命周期中利润最丰厚的时段。以WIFI芯片为例:国际大厂如英特尔,博通,Marvell等,都养了一大批研究人员,对未来几年的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在IEEE的WIFI标准化组织里投递研究成果,和同行PK,争取把自己的专利写进下一版标准中去。同时工程部门同步做实现,能在IEEE开会的时候拿出样品做成果展示。当WIFI标准一定稿,立即推出产品。国内做WIFI芯片的小厂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参与这个游戏,只能等WIFI新版标准发布之后, 拿到文档,仔细研究,然后研发生产。更多的时候,最新标准还无法实现,只能生产老版标准的产品。这就是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的主要差别。
总之,在FABLESS设计行业,我国企业的布局已经展开,发展迅猛。主要的问题是,仍然有一些空白点需要填补,已有的产品偏向低端,需要慢慢向高端拓展。
C. 中国71年来实现了哪些弯道超车
实现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
D. 我国工业分析的现状如何
导语:我国工业生产自十八大以来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新兴产业生产增长较快,传
我国工业生产自十八大以来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新兴产业生产增长较快,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为实现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下对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工业的现状
(一)我国工业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8%。分门类看,制造业年均增长9%,采矿业年均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3.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4.4%;集体企业年均增长2.4%,股份制企业年均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6.1%;私营企业年均增长10.4%。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疲软的现象未明显改观,主要发达经济体回升不及预期,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普遍回落。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制造业年度同比增速仅在2%至4%的区间徘徊,我国工业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位居前列。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实现中高速增长尤为不易。
(二)企业效益水平整体良好,单位劳动产出明显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2%。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从人均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看,单位劳动产出的上升体现出企业提质增效的进展。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117.4万元,与2012年98.8万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内提高了18.6万元,提高18.9%。
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点:
一是工业发展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增长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导致工业的潜在增长率出现趋势性下降。这种下降不仅是周期性的变化,而是具有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趋势性减速特征。
二是工业发展的要素支撑条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工业30多年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条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断下降,工业增长面临着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扩张、低价格竞争”的增长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但另一方面,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在部分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三是产能过剩普遍存在导致很多行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在外部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产能过剩长期持续不仅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阻碍企业技术进步,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给工业集约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资源成本越来越高;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正在集中显现。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工业发展亟待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精益发展模式转变,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节约型转变,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E. 国内市场上,为何用CVT和双离合变速箱的车越来越多
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双离合器变速箱正逐渐成为许多品牌车型中最主流的变速箱类型。虽然双离合变速箱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慢挡、被动减档,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车型配备双离合变速箱是一个大趋势。
都说双离合“不靠谱”。为什么中国品牌越来越喜欢使用双离合变速箱?
但是总体来说,双离合变速箱领域还是有很多可能性的。除了离合模块,卢克和博格华纳,的地位难以撼动,其他方面的变数也很多,这给了中国品牌一定的机会。因为凭借技术垄断在行业内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博格华纳,也希望通过推动双离合器变速箱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来获得市场认可,从而稳定其在湿式双离合器模块领域的地位,就像博世在CVT中所做的那样。这就是为什么中发联投资公司与博格华纳,建立了合资企业,但没有开发双离合器变速箱,只生产湿式双离合器模块。
作为中发联,的投资者,这九个中国品牌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了双离合器变速箱的研发和生产。例如,江淮汽车从博格华纳,购买了双离合器模块,其他模块都是自己开发的。博格华纳没有参与变速箱的匹配和调整,这是由江淮自己完成的。然而,东风采取了一种新的方法,即与外资变速器公司建立子公司,以实现拥有双离合器变速箱的目标。
F. 中国芯片技术的“瓶颈”是什么
中国芯片技术的“瓶颈”是中国在芯片技术领域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没有主导芯片从材料、设计到生产制备的全套技术中任何一个环节。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彭练矛16日在湖南湘潭表示,针对中国半导体材料、制造工艺和芯片设计落后的状况,碳基电子大有所为,其对国产芯片技术突围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没有芯片技术,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实现由中国主导芯片技术的‘直道’超车,就是碳基电子的定位和使命。”彭练矛表示,碳基电子的终极使命就是在现有优势下扬长避短,从材料开始,全面突破现有的主流半导体技术,研制出中国人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在主流芯片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6)填补国内空白弯道超车的中国股票扩展阅读:
15日至17日,由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承办的“碳基材料与信息器件研讨会”在湘潭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电科集团等中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170余名代表参会。
彭练矛在会上作了题为“碳基电子的定位和使命”的主题报告。
G. 六十年中国工业发展
从洋货遍地,到世界工厂;从一穷二白,到工业大国,中国以6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工业化的历程。惊人的跨越,见证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也预示着充满希望的前景。
60年演绎一个惊人的变迁: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
打开尘封的记忆,那是一段令人汗颜的历史:当新中国诞生之时,民族工业景象惨淡。洋火、洋灰等这些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名称,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49年前的10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积累下来的固定资产只有可怜的100亿元。
从三年恢复,到“一五”计划,中国工业在艰难中起步。而在此后的风雨征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工业始终站在前列,充当着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工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工业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国有工业面貌一新,乡镇工业异军突起……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个新的节点上回望历史,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发展,有赖于工业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就像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所说:“工业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领域,也是国际竞争力提升最快的产业。”
惊人的跨越,锻造共和国经济的脊梁: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一个曾经连铁锅都要砸掉炼钢的国度,如今正在为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而烦恼;一个曾经的“贫油国”,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一个曾把轿车当作奢侈品的国家,如今正在为扩大消费而鼓励汽车下乡。
数据的对比,让我们自豪: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到世界产量的千分之一,如今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40%。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l2万吨,2008年接近1.9亿吨,是1949年的1500多倍。1959年我国汽车产量只有1.6万辆,而2008年逼近千万辆大关。
“中国轻工产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许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说,目前我国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陶瓷、自行车等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50%以上。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正在向工业强国迈进。
60年磨砺创新利器:一个曾经技术落后的国家在坚忍不拔学习、引进与创造中超越自我、追赶潮流
危机,突破的前夜??一个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孕育。正在突破重围的中国工业,积蓄着新一轮起飞的力量。
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的概念已经在中国工业结出果实。去年12月,比亚迪推出了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DM双模电动车。面对金融危机带给全球汽车业的变革和冲击,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企业选择“弯道超车”,试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机。
事实上,中国工业从起步开始就蕴涵着自我创造的精神,尽管这条道路充满艰辛、荆棘遍布。人们不会忘记,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被人们亲切地描述为“用锤头砸出来的”。
无数的“第一”,书写着中国工业艰难创造的传奇:1952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辆拖拉机制造成功;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1961年,中国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而当国门打开之后,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不计其数。生物、航天、信息、环保等新兴技术的突破,钢铁、纺织、煤炭等传统领域技术改造,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中国工业。
传统产业已不再是旧日的面貌。2009年8月的一天,记者在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10301工作面看到,综采队长孙健全正在发布指令:“机尾全部联动,采煤机送水,转载机准备启动……”他对记者说:“一个小时能产2000多吨啊!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研发、设计、制造的,我们现在是遥控操作的‘白领采煤工’呢!不光把技术卖给外国大公司,还到国外去帮助开矿。”
新兴产业在不断抢占领先位置。一流公司做标准,二流公司做服务,三流公司做产品。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中国自主研发的TD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也是我国通信业百年史上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2009年1月中国移动获得TD牌照,目前已覆盖全国38个城市。
而此时,在南方的无锡市,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科技人员们,正在对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全新技术领域传感网进行攻关。他们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开辟出“感知中国”的新天地。
我们并不讳言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但决不停止追赶与超越的步伐。这代表着中国工业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希望。
在竞争中抓住难得的机遇,让信息化为工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8年6月29日10时,在原信息产业部所在地北京西长安街和万寿路两个办公地点,历经10年的信息产业部牌匾被撤下,并更换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一静悄悄的更改标志着中国工业内涵的巨大变化。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正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新出路。
事实上,中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从世纪之初就已经起步。“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
时针拨回到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通信基础十分薄弱。“我刚上班的时候,连电话都没见过,想都想不到这辈子能开视频会议,你和我隔这么远能互相看见谈话,变化太大啦!”接受记者视频采访的银川市电信局退休老职工闫茂菊大妈说。
60年来,信息通信网络历经从电报网到电话网,从模拟网到数字网,从国内网到国际网,从语音网到信息网的一次次跨越。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架构。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多进入到工业生产领域。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港口机械、海上装备制造企业。走进厂区,新生产出的大型吊机一字排开。新研发的轨道吊格外抢眼,由于融入了信息技术,吊机实现无人驾驶。企业负责人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将得到市场相关新闻:年中经济形势述评: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年中经济形势述评之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H. 腾讯盘中暴跌10%,市值跌破5万亿港元的背后发生了啥
美国政府公布了一项政令,45天后禁止美国任何公司与字节跳动进行业务来玩,如果仍有美国公司与自己跳动合作的话,将会受到美国的制裁,同时美国还发布了一条政令,针对腾讯,导致腾讯当日股票下跌10%,四指跌破万亿港元。在前几日美国召开听证会的时候,扎克伯格就像美国政府反映,中国企业有窃取美国的高科技技术,因为facebook旗下的短视频和今日头条的短视频TikTok一直处于竞争中,但是facebook的短视频处于落后的状态,所以扎克伯格向美国政府建议打压中国互联网公司,如果任其发展的话,那么美国很多的大企业都将会被吞并。
I. 祖国新成就有什么
1、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
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其拍摄的月面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据悉,这些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学信息,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2017年1月9日,嫦娥三号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9月27日17时,航天员翟志刚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轨道舱。这标志着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27日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
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4、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 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5、中国高铁
中国高速铁路指的是技术标准的中国高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几次铁路大提速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及以上动车组列车且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中国大陆铁路分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通铁路。中国高铁居高铁级,而国铁Ⅰ级只用于快速铁路和骨干线普通铁路。中国通过引进加创新,研制"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缩写,中国铁路高速列车)以及“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总和。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 截至2019年4月,中国高铁桥梁长度突破1.6万公里。
高铁技术向来被称为“大国技术”,以前走在这一技术前沿的国家只有法国、日本和德国,而历经五年砥砺奋进,中国迎来了高铁时代,如今的中国高铁后来者居上,并实现了弯道超车,成功构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铁体系,搭建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平台,引领世界高铁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