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股票未来前景
㈠ 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实现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成本较高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制造业方向转型,振兴制造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自然成为企业较理想的选择。
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并开始扩大到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如无人侦察机、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具规模。
前瞻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9万台,同比增长19.6%。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01765台,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由于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会超过日本,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工作环境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面临着重重压力。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处于极低水平,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将带动机器人需求量的提升。通过对比美德日韩,我们测算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万台,相比较于目前不到10万台的装配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来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国工业机器人缺口达150万台。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㈡ 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请业内高手给点实质性指点或评论。准备要进入这个行业。
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实现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成本较高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制造业方向转型,振兴制造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自然成为企业较理想的选择。
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并开始扩大到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如无人侦察机、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具规模。
前瞻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9万台,同比增长19.6%。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01765台,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由于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会超过日本,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工作环境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面临着重重压力。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处于极低水平,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将带动机器人需求量的提升。通过对比美德日韩,我们测算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万台,相比较于目前不到10万台的装配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来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㈢ 工业机器人将来就业前景怎么样
机器人专业好就业!
目前一个机器人高端集成应用的技术人才,年薪高达50万元,而操作机器人的技术人员,一年来工资已涨了一倍,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将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雄起而迎来新的事业起点。
1大规模市场
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人口红利却减弱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机器换人”也逐渐变成了工业制造的一种趋势,同时也变成了工业进化中“时尚”的代名词。据了解,2005年至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据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成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2低成本高收益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中国社会蓝皮书》称,未来10年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转型。事实上,我国正遭遇劳动力日益紧缺和人力成本逐年上涨的问题。相比人力成本,近年来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以焊接工种为例,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如果按照4000元算,一台焊接机器人目前售价15万左右,一般能抵3个工人,基本和人力成本相当。而且机器人的使用寿命至少3至5年,成本优势就更明显了。
3卓越优势
与此同时,机器人还能够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不宜于人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具有人工劳动力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机器人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必将成为企业争夺的香饽饽。
㈣ 请问机器人股票有哪些
1、工业自动化:智云股份(300097)、科大智能(300222)、蓝英装备(300293)、汇川技术(300124)、宝德股份(300023)、海得控制(002184)、天奇股份(002009)、
2、焊接(输送)设备:佳士科技(300193)、瑞凌股份(300154)、南京熊猫(600775)、锐奇股份(300126)、、泰尔重工(002347)
3、工业机器人:、亚威股份(002559)、华中数控(300161)、三丰智能(300276)、巨轮股份(002031)、软控股份( 002073 )、新时达(002527)、、机器人(300024)、GQY视讯(300076)、金自天正(600560)、博实股份(002698)、工大高新(600701)、钱江摩托(000913)、秦川发展(000837)、英威腾(002334)、上海机电(600835)、山河智能(002097)、金鹰股份(600232)
3、机器人控制器:慈星股份(300307)、科远股份(002380)
4、家用机器人:紫光股份(000938)
万讯自控(300112):自动化机械概念,智能阀门定位器、CCS压力开关、气动加载电动执行器、散裂中子源
法因数控(002270):09年研制开发的国内首台双机器人切割工作站在陕汽顺利通过验收并投产运行
海伦哲(300201):消防机器人,公司现有多款机器人产品,主要用于消防领域,如灭火机器人,破拆机器人等
日发精机(002520):RFSCD系类直角坐标机器人,数控机床、机械产品
雷柏科技(002577):机器人集成业务或成主业之一
智能机器人概念股十大重点股
蓝英装备(300293):高增长逐步兑现,政府重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㈤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编程或示教实现自动运行,具有多关节或多自由度,并且具有一定感知功能,如视觉、力觉、位移检测等,从而实现对环境和工作对象自主判断和决策,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各类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体力劳动的自动化机器。
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各个生产环节,如焊接、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喷涂等。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将工人从繁重或有害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工业机器人行业按产业链来看。上游为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下游是基于终端行业特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主要用于实现焊接、装配、检测、搬运、喷涂等工艺或功能;行业应用主要是汽车、电子等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高的终端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㈥ 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IFR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57.3亿美元,初步估计2020年销售额达到63亿美元。
在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工厂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机器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化运作。而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的加速建设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预计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00亿美元。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㈦ 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怎么样
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一片大好。
㈧ 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
我们知道,现代高端科技研制的各种类型机器人,已经在众多的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占有举重轻足的地位。科学在不断地发展,机器人制造工艺的各项性能水平也在不断地得已提升。从较早期只能执行简单程序,重复简单动作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到如今装载智能程序有较强智能表现的智能机器人,以及正在努力研制的具备犹如人类复杂意识般的意识化机器人。
可以说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不过意识又可划分为简单意识和复杂意识之类。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几大发展趋势,在这里概括性地分析如下:
一、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
智能机器人,既然已经被赋予“人”的特殊称义,那当然需要有比较完美的语言功能,这样就能与人类进行一定的,甚至完美的语言交流,所以机器人语言功能的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现代智能机器人的语言功能,主要是依赖于其内部存储器内预先储存大量的语音语句和文字词汇语句,其语言的能力取决于,数据库内储存语句量的大小,以其储存的语言范围。如果与人类进行语言交流时,人类所提问的问题超过其数据库范围,那机器人很可能会答非所问,或者回答不知道,或者一直按统一的设定语句回答。还有相关的文字聊天机器人也亦样。
从这方面来说,显然数据库词汇量越大的机器人,其聊天能力也会越强,这如同人类学习知识一般,学习的知识越多,知道的越多,掌握的技能也会越多,表达的能力也相对越强。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这样设想,假设机器人储存的聊天语句足够多的话,能涵盖所有的语汇,语句,那么机器人就有可能与常人的聊天能力相媲美,甚至还要强。此时的机器人相当于具有更广的知识面了,虽然机器人可能并不清楚聊天语句的真正涵义。
对于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语言交流功能会越来越完美化,是一个必然性趋势,在人类的完美设计程序下,它们能轻松地掌握多个国家的语言,远高于人类的学习能力。那机器人是怎样掌握的呢?方式很简易化,因为机器人主要是以内部储存的语言库进行交流,在未来互联网上很可能会建立一个对应于世界多个国家的机器人语言库下载网站。进入网站后,可以看到每个国家的语言包下载连接,语言包中将对应几乎所有的词汇、语句、及相关的纯正发音,和详细的解释。
所以每个语言包,理论上的容量都是非常大的,可能达到几百G吧,这对人类来说制作语言包是极费时,费精力的工作。为此需要许多人类的参与才能顺利组建。而对未来机器人巨大的储存量,只需轻松地下载这些语言包,解压后就能瞬间掌握某个国家的语言,多下载多掌握。这相比人类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得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人类只能自叹弗如了。
另外,机器人还能进行自我的语言词汇重组能力,就是当人类与之交流时,若遇到语言包程序中没有的语句或词汇时,可以自动地用相关的或相近意思词组,按句子的结构重组成一句新句子来回答,这也相当于类似人类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是一种意识化的表现。
二、各种动作的完美化
机器人的动作是相对于模仿人类动作来说的,我们知道人类能做的动作是极至多样化的,招手、握手、走、跑、跳、等各种手势,都是人类的惯用动作。不过现代智能机器人虽也能模仿人的部分动作,不过相对是有点僵化的感觉,或者动作是比较缓慢的。未来机器人将以更灵活的类似人类的关节和仿真人造肌肉,使其动作更像人类,模仿人的所有动作,甚至做得更有形将成为可能。还有可能做出一些普通人很难做出的动作,如平地翻跟斗,倒立等。
三、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
科学家们研制越来越高级的智能机器人,是主要以人类自身形体为参照对象的。自然先需有一个很仿真的人型外表是首要前提,在这一方面日本应该是相对领先的,国内也是非常优秀的。当几近完美的人造皮肤,人造头发,人造五管等恰到好处地遮盖于金属内在的机器人身上时,站在那里还配以人类的完美化正统手势。这样从远处乍一看,你还真的会误以为是一个大活人。当走近时,细看才发现原来只是个机器人,对于未来机器人,仿真程度很有可能达到即使你近在咫尺细看它的外在,你也只会把它当成人类,很难分辩是机器人,这种状况就如美国科幻大片《终结者》中的机器人物造型具有极至完美的人类外表。
四、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
凡是人类都会有生老病死,而对于机器人来说,虽无此生物的常规死亡现象,但也有一系列的故障发生时刻,如内部原件故障、线路故障、机械故障、干扰性故障等。这些故障也相当于人类的病理现象,如果人类不帮助其排除相应故障,那机器人是绝难自行排除的,这些都是较明显的弊端所在。若一直无法排除,那故障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机器人系统会完全损坏,也许这就是机器人的死亡。
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具备越来越强大的自行复原功能,对于自身内部零件等运行情况,机器人会随时自行检索一切状况,并做到及时排除。它和检索功能就像我们人类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一样是智能意识的表现。
另外机器人那完美人造皮肤下的钢筋铁骨也将越发坚不可摧,即使人造皮肤在被完全剥离机体的情况下,机械骨架还是能让身体继续呈现可怕的战斗能力,这种场景就如未来战士中的机器人原型,理论上这类超强机器人在未来我们是很可能看得到的。当然这一切还需要人类赋予其的特殊能力,未来社会有太多的智能机器人将涉及到各个领域。所以机器人的自行修复能力是必须的,如没有很强的修复能力,那在发生故障时,每次都需要人类努力地检修,帮助排除故障,会非常的麻烦。而且机器人故障可不是一般人能修理的,得特殊技术人员才能修理,考虑到这样,那研发机器人的专家会努力让其具有自行复原能力,这样也能最大化减轻人类的检修任务。
五、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
智能机器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体内持续的能量支持,这就像人类需要吃饭是同一道理,不吃会没力气,会饿死。机器人动力源多数使用电能,供应电能就需要大容量的蓄电池,对于机器人的电能消耗应该说是较大的。因为它走动时是人类步行的模式,而不用传统的轮子,脚走的那种身体起伏性是需要更大的能量支持的。我们知道现代蓄电池的蓄电量都是较有限的,未来蓄电池的储电能力应该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也可能满足不了机器人的长久动力需求,而且蓄电池容量越大充电时间也往往需越长,这样就显得较为麻烦。但如果用内燃机来做动力似乎也不妥,主要是噪音较大,而且内燃机会排放出较多的有害气体,这样机器人尤其不适合处于家庭环境中。
针对能量储存供应问题,未来应该会有多种解决方式,最理想的能源应该就是可控核聚变能,微不足道的质量就能持续释放非常巨大的能量,机器人若以聚变能为动力,永久性运行将得以实现。这就像电影《钢铁侠》中的人物形象,也以聚变能为动力。不过这种技术对人类来说,简直太困难了,将需要在其体内安装一台微型冷核聚变反应器。且运行必须非常安全,若不安全,聚变能一下子发生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人类连热核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都还有许多难点要攻克,冷聚变能否实现还是一个谜,所以核聚变动力实现是遥遥无期的。
另外,未来还很可能制造出一种超级能量储量器,其也是充电的,但有别于蓄电池在多次充电放电后,蓄电能力会逐步下降的缺点,能量储存器基本可永久保持储能效率。且充电快速而高效,单位体积储存能量相当于传统大容量蓄电池的百倍以上。也许这将成为智能机器人的理想动力供应源,还有可以用在未来社会普及的电动汽车上,使其一次充电能跑数万公里,那可谓是应用非常全面的理想储能器。
六、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
人类的大部分行为能力是需要借助于逻辑分析,例如思考问题需要非常明确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而相对平常化的走路,说话之类看似不需要多想的事,其实也是种简单逻辑,因为走路需要的是平衡性,大脑在根据路状不断地分析判断该怎么走才不至于摔例,人类在分析走路时,已是完美自如化的。而机器人走路则是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来进行。还有人类说话时需大脑的不断分析对方话语的含义和自己话语的意思,不能答非所问。
那么对于智能机器人为了完美化模仿人类,未来科学家会不断地赋予它许多逻辑分析程序功能,这也相当于是智能的表现。如自行重组相应词汇成新的句子是逻辑能力的完美表现形式,还有若自身能量不足,可以自行充电,而不需要主人帮助,那是一种意识表现。总之逻辑分析有助人机器人自身完成许多工作,在不需要人类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地帮助人类完成一些任务,甚至是比较复杂化的任务。在一定层面上讲,机器人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利大于弊的。
七、具备越来越多样化功能
人类制造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人类所服务的,所以就会尽可能地把它变成多功能化,比如在家庭中,可以成为机器人保姆。会你扫地、吸尘、还可以做你的谈天朋友,还可以为你看护小孩。到外面时,机器人可以帮你搬一些重物,或提一些东西,甚至还能当你的私人保嫖。另外,未来高级智能机器人还会具备多样化的变形功能,比方从人形状态,变成一辆豪华的汽车也是有可能的,这似乎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金刚了,它载着你到处驶驰于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种比较理想的设想,在未来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㈨ 工业机器人行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工业机器人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主要有一下原因:
1、人才需求最旺最热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热点技术专业,专业以“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国家示范高职的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基础,凭藉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紧密的校企合作企业,综合实力雄厚的软硬件,培养的毕业生将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生产技术,专业定位优势明显、就业平台起点高、职业发展选择广、技术成长空间大、职称薪资增长快。
2、社会需求
2014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发展也迎来了一次高潮。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力的机器人技术支撑。中国机器人市场在快速增长,机器人及其智能装备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工业机器人及其智能装备的集成设计、编程操作以及日常维护、修理等方面都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无形中带动了一大批与机器人相关的就业途径,产生的新岗位非常之多。
但机器人相关人才的培养却没有跟进,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短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这个专业,并开始招生。
在200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仅为3500台,到2013年时,这个数据跃升为100000多台。专家预计未来年均增速有望保持25%,两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5年基本达到自动化水平。
主要应用领域: 汽车、现代制造、电子生产企业、塑料制品、食品、饮料、医药、烟草、家政服务、电力设施、自动化办公等行业。尤其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运输、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工业机器人更是标准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时代的机器人战略”势必导致一批生产人员转行(一个机器人也可以替代2-4个熟练工人)。例如,富士康科技集团启动了“百万机器人”上岗计划,已经在全国范围暂停招普工。但同时,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也会催生大量新岗位,包括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岗位。
机器人制造厂商及其集成商(制造和销售方)需求大量制造、设计集成、安装调试、销售及技术服务工程师和技术员。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客户(购买方)需求大量操作与维护、编程与调试、维修与保养等应用工程师。
本专业学生就业行业广泛、就业前景无忧、就业质量较高。
㈩ 机器人(300024)股票最近不涨,前景如何
看不出有涨的迹象,长期投资应该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