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股票 » 意大利与中国经贸发展股票

意大利与中国经贸发展股票

发布时间: 2021-12-12 16:35:54

Ⅰ 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主要形式,在合作中各自具备的优势

呃,具备的优势来说意大利是发达国家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Ⅱ 意大利和中国的关系是什么

截止2021年5月,意大利和中国的关系是建交关系。

1964年11月30日中意两国在罗马签定互设民间商务代表处协议。

1965年初双方互派商务代表。

1970年11月6日两国正式建交。

1985年6月两国分别在米兰、上海互设总领事馆。

1998年6月,中国在佛罗伦萨设总领事馆,11月,意大利在广州设总领事馆。

2014年意大利在重庆设总领事馆。

双边经贸关系和投资合作

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对意主要出口商品有: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旅游用品及箱包、山羊绒、玩具、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塑料制品、医药品等。

我国从意主要进口商品有:纺织机械、动物皮革、电视显像管、金属加工机床、橡胶或塑料加工机械、医药品、烟草加工机械、型模及金属铸造用型箱、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附件等。

以上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中国同意大利的关系

Ⅲ 中国与意大利建交的好处

建交是最起码的 有利于更多的中国制造产品流入中国。。。以物美价廉的商品来打击意大利本土的商品竞争力。。。

对于意大利而言 有利于更多的奢侈品流入中国像LV。。。建交能够减轻一些双方的进出口关税 促进双方贸易。。。

建交也使得双方的领导人们在有什么问题时能够直接坐在谈判桌前解决问题 不用再搞什么冷战 这样对双方都没好处。。。。

建交还能更有利于双方的文化交流。。。。

建交还能使得双方的公民互访旅游更方便。。。。

结交还能使得中国的男人如果要与意大利的女人结婚可以省却很多的麻烦。。。

建交好啊 现在是全球化得社会。。。。任何国家想要充分发展都不可能与这个世界完全脱离干系的一个人蛮干。。。。

Ⅳ 今年中国与意大利的双边贸易如何

中意双边经贸关系简况 时间:2008-06-17 16:13 来源: 商务部 中意两国于1970年11月6日正式建交,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贸等各方面合作关系发展顺利。中意两国先后签署了《民航协定》、《海运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经济合作协定》。 一. 双边贸易 2001年中意两国间贸易发展顺利。双边进出口额达到77.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我出口39.93亿美元,增长5.0%,进口37.89亿美元,增长23.1%。在我与欧盟国家的贸易中列第五位。今年1-9月,双边进出口额达到67.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其中我出口35亿美元,增长13.9%,进口32.57亿美元,增长12.5%。 我向意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旅游用品及箱包、山羊绒、玩具、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塑料制品、医药品等。 我从意进口主要商品有:纺织机械、牛皮革和马皮革、电视显象管、金属加工机床、橡胶或塑料加工机械、医药品、烟草加工机械、型模及金属铸造用型箱、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附件、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等。 二.对华投资 1991年以前意大利对中国投资还不多,随着我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意企业家对中国市场兴趣的增加和意政府的支持,意企业在华投资近几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截至2001年12月底,意在华投资项目共计1628个,协议外资金额为29.51亿美元,实际投入19.88亿美元,在欧盟国家中名列第五。2001年全年批准意在华投资项目133个,协议外资金额2.39亿美元,实际投入1.56亿美元。中意合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行业有服装、纺织、鞋类、皮革、首饰、机电、仪表、航空和租赁等。 三.财政经济合作 迄今为止,意方共向我们承诺政府贷款22.66亿美元(其中混合贷款20.16亿美元,贴息贷款1.3亿美元及赠款1.26亿美元)。双方已执行完混合贷款项目55个、贴息贷款项目17个、赠款项目23个。我使用意大利政府贷款的主要领域包括环保、医疗、文物保护、农业、专业人员培训等项目。此外,意方还用赠款培训了数百名中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四.技术引进 中意两国技术贸易合作情况一直很好,自1981年至2001年底,我自意引进技术1841项,合同金额91.52亿美元。其中2001年自意引进技术85项,合同金额1692.21万美元。 五.双边经济合作混委会 1991年5月28日,中意两国签订了新的《经济合作协定》,根据该协定,中意两国每年应召开一次部长级混委会会议。新协定签署后的中意经济合作混委会会议共召开了七次。第七次会议于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

Ⅳ 有关意大利经济

2003年,在全球经济增长2.7%,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4.5%,美国、日本经济直线上升,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形势下,欧元区的经济,尤其是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始终在谷底徘徊,持续低迷。一年来,从持续不断的能源危机到突然爆发的帕玛拉特财务丑闻,从居高不下的欧元汇率到困难重重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无一不对意大利的家庭消费信心、对企业的投资热情和对消费者投资金融市场的决心产生负面影响,使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意大利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国内市场需求就更加乏力,进出口更加萎缩,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调低原来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2.3%,最终只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0.3%的增长率。

一、经济发展持续减缓,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下跌

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减缓。2002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意大利的经济已完全进入停滞期并一直持续到2003年。因此,2002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连续下跌,出现技术性经济衰退以后,第三季度才开始回升,达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经济又进入新一轮的停滞期,增长率仅为0%。实际上,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意大利年度经济报告》公布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经济在进一步恶化,加上当年实际工作日比2002年少两天的因素,经济发展最终仅实现了0.3%的增长,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欧元区的另两个大国法国(0.2%)和德国(-0.1%)的经济增长率还略高一些,而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分别都增长了3.1%、2.7%和2.2%。

二、国内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

据该经济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意大利2003年的国内市场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意大利全年的国内需求仅增长了1.2%,比不景气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进一步下降。

此外,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指标,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也不尽人意。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尽管国内的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了1.5%,其中家庭消费增长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机构的消费增长2.2%,但固定资产的投资在2002年增长1.2%以后,在2003年却直线下降了2.1%,货物与服务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进口下降了0.6%,双双都创下了十多年以来最糟的历史记录。由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对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基本为零,因此,意大利经济的微幅增长看来主要靠国内的最终消费需求拉动。

三、消费价格指数上升,通货膨胀率继续上扬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价格、持续的热浪和干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坚挺的欧元汇率等负面因素干扰下,意大利2003年的通货膨胀率还是突破了政府当年制定的预期目标1.9%,最终上升到2.7%。据该报告提供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消费价格指数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为2.7%,比2002年的2.5%增长0.2个百分点。

意大利过去3年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标准,200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7%,2002年的为2.5%。

四、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持续下降

2003年欧元区就业处于停滞,而意大利的就业形势和失业率都有很大的改观,成为意大利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意大利的就业人数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长期困扰意大利经济发展的高失业率有了明显的改观。劳动力市场的回暖预示着意大利经济将有可能在新的一年迈出更大的步伐。据该报告公布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就业人数增长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业增长最快。据统计,50-64岁的就业人数在1999年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达到20.8%。特别是50-59岁的就业人数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万人,占当年劳动力人口增长总数的三分之二。尽管如此,2003年意大利的就业率仍远未达到欧盟2002年的平均就业率64.2%,也就是说,意大利的就业人数在全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56%。法国的平均就业率为60%,德国的为65%,英国的为70%,美国的为75%。

失业率在2003年已从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欧元区平均失业率8.8%以下,为199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意大利在1998年的失业率曾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记录,为11.8%。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在加强社会保障的同时重点解决青年和南方失业问题之后,意大利的失业率才开始逐年下降。

五、财政赤字增加、公共债务略有下降

意大利的财政长期入不敷出,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一直是意经济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2003年,意大利的公共财政赤字达到了318.32亿欧元,在其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为2.4%,比2002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虽仍控制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以内,也控制在欧元区平均水平以下,但是,意大利去年的公共财政赤字状况比2002年(284.03亿欧元)恶化。

在公共债务方面,据意大利中央银行提供的数字,意大利2003年的公共债务达到13,815.74亿欧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2002年的108.0%降到106.2%。虽然这一比例近几年已连续下降,但意大利的公共债务仍然是欧盟最高的。2002年意大利的公共债务总额为13,606.84亿欧元,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8.0%,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最高。

此外,意大利2003年的税收压力略有增长,从2002年的41.9%增长到42.8%。

六、工业生产连续三年下滑

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投资信心指数下挫,因此,意大利2003年的工业生产已连续第三年下滑。2003年,意大利工业生产的指数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个季度的工业生产指数增长率分别为-0.9%、-2.6%、-0.1%、0.3%。而在实际工作日相同的情况下,意大利去年的工业生产指数比2002年下降0.4%。从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些数字分析,意大利200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工业生产有回升的趋势。

2003年,意大利工业生产增长最快的行业有水、电、煤气,达到4.8%,采矿业增长4%,石油精炼工业增长2.4%。降幅较大的是其它工业制造业,下降6%(其中家具制造业下降4.1%),制革与皮鞋制造业下降5.5%,电力设备和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业下降4.9%、运输工具制造业下降3.8%、机械设备和服装纺织品行业均下降3.6%。

此外,据意大利经济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进行的调查表明, 2003年意大利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不高,4个季度的情况分别是75.7%、76.7%、75.8%和76.8%。意大利2001年的工业生产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业生产值方面,除建筑业的产值增长以外,其他各个主要行业的生产产值都在下降。

意大利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工业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工业生产的最明显特征是加工出口。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车制造以及纺织、服装、制革、制鞋、家具等。

七、外贸进出口下降,顺差大幅减少

意大利2003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达到了近年来的历史最低点。意大利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152.79亿欧元,其中出口为2,581.88亿欧元,同比下降4.0%;进口为2,570.91亿欧元,同比下降1.6%;贸易顺差为10.97亿欧元,比2002年顺差减少67.42亿欧元。意大利进出口贸易盈余虽然从1993年以来已连续十一年实现顺差,但2003年的顺差额为十一年以来最少的一年。

八、国际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状况严重恶化

据意大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意大利2003年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高达200.35亿欧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经常项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分析是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减少,收益项目逆差增加和经常转移逆差增加所致。意大利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收支状况在2003年都是顺差。其中国际收支资本项目顺差为5.23亿欧元,比2002年的顺差额减少3.17亿欧元,减幅为37.74%。国际收支金融项目顺差为185.03亿欧元,比2002年增加99.65亿欧元,增长一倍多。此外,2003年意大利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为10.09亿欧元,2002年同期是-20.42亿欧元。

关于意大利的国际储备资产,据意大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据当年12月底的价格和汇率计算,意大利的国际储备资产达到了500.89亿欧元,其中黄金储备为260.42亿欧元,特别提款权(SDR)1.23亿欧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为32.89亿欧元,外汇储备为206.34亿欧元。2004年7月10日(详见2004年期 《国际市场导刊》-- 专题报告栏)

Ⅵ 意大利经济发展的特点

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意大利存在着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的劣势。但意大利注意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矿产资源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大理石、汞、硫磺等资源,还有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工业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赖外国进口,工业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国家参与制企业比较发达,意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亿吨左右,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产量居欧洲第二;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国营财团掌握着经济命脉,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约占1/3,经营范围涉及钢铁、造船、机械、石油、化工、军火等部门。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这些企业创造,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小企业王国”。在制革、制鞋、纺织、家俱、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均占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劳动力安排富于伸缩性和产品出口的比例大等优点。以家庭式微型企业为主的“地下经济”十分繁荣,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入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旅游业营业额达150万亿里拉(约合714亿多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净收入约53万亿里拉(约合252亿多美元)。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进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为主,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皮鞋、金银首饰等轻工产品为主。国外市场主要在欧洲,进出口主要对象为欧盟和美国。

Ⅶ 急!求中国意大利经济对比(从银行,GDP,人均这几个方面入手即可)

GDP:按国际汇率,意大利21469.19亿美元,中国103610.92亿美元,中国是意大利的482.6%,或者说意大利是中国的20.72%。

人均GDP:按国际汇率,意大利35314美元,中国约7600美元(未经SNA2008调整),中国是意大利的21.5%。
主要银行和其他企业,三行数字分别为世界500强排名、营业额、利润。
意大利仅9家,4家亏损。其中4家是银行保险业,3家亏损。
22 埃尼石油公司(ENI) 154108.7 6850.2 意大利

24 EXOR集团(EXOR GROUP) 150996.9 2768.0 意大利
48 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 115224.4 2542.3 意大利
56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 106915.2 4294.7 意大利
200 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 51506.8 -6040.4 意大利
204 联合信贷集团(UNICREDIT GROUP) 50800.7 -18539.2 意大利
319 意大利电信(TELECOM ITALIA) 36493.4 -894.8 意大利
336 意大利邮政集团(POSTE ITALIANE) 34872.7 1334.0 意大利
439 Unipol公司(Unipol) 27349.1 -104.3 意大利
中国有100家,15家亏损。其中仅银行就有11家,全部盈利。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GROUP) 457201.1 8932.1 中国

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432007.7 18504.8 中国
7 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 333386.5 7982.8 中国
25 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148802.6 42718.1 中国
32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133161.7 3594.8 中国
38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125397.7 34912.5 中国
47 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115392.1 27050.0 中国
52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110811.6 1853.2 中国
5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107647.3 9197.9 中国
59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105622.6 25520.5 中国
76 来宝集团(NOBLE GROUP) 97878.3 243.5 中国
7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95971.5 7700.8 中国
80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95746.8 986.5 中国
8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 MOTOR) 92024.8 4034.1 中国
86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GROUP) 91152.6 1524.7 中国
98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80909.4 594.8 中国
107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SINOCHEM GROUP) 75939.0 755.1 中国
111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CHINA FAW GROUP) 75005.6 3263.6 中国
113 东风汽车集团(DONGFENG MOTOR GROUP) 74008.2 1448.4 中国
1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72697.1 1325.5 中国
122 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 71305.6 12949.8 中国
128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68508.8 4579.1 中国
133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CHINA MINMETALS) 67440.2 402.0 中国
143 中国华润总公司(CHINA RESOURCES NATIONAL) 65959.9 2029.5 中国
152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62659.1 715.5 中国
154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62046.8 1555.8 中国
160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CITIC GROUP) 61005.7 6154.3 中国
165 神华集团(SHENHUA GROUP) 59823.0 5940.1 中国
166 太平洋建设集团(Pacific Construction Group) 59622.2 2772.6 中国
168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CHINA POST GROUP) 58964.6 4114.9 中国
169 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CHINA SOUTH INDUSTRIES GROUP) 58837.1 22.6 中国
17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ATION INDUSTRY CORP. OF CHINA) 56472.1 746.4 中国
185 天津市物资集团总公司(TEWOO GROUP) 54963.7 227.9 中国
187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54609.8 1335.8 中国
208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49563.6 1320.8 中国
2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49399.2 560.0 中国
211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BAOSTEEL GROUP) 49297.3 925.0 中国
217 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 48321.2 10131.9 中国
221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CHINA HUANENG GROUP) 47681.1 426.6 中国
227 中国铝业公司(ALUMINUM CORP. OF CHINA) 45445.7 -1142.9 中国
248 北京汽车集团(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43323.9 918.2 中国
267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GROUP) 7.9 435.3 中国
268 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GREENLAND HOLDING GROUP) 41015.7 1331.3 中国
271 河北钢铁集团(HEBEI IRON & STEEL GROUP) 40829.2 -138.2 中国
276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CHEMCHINA) 39690.9 -139.4 中国
277 怡和集团(JARDINE MATHESON) 39465.0 1566.0 中国
278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SINOMACH) 39418.4 249.4 中国
279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SHANDONG WEIQIAO PIONEERING GROUP) 39259.9 1102.9 中国
285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HUAWEI INVESTMENT & HOLDING) 38875.8 3402.3 中国
286 联想集团(LENOVO GROUP) 38707.1 817.2 中国
290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38398.1 74.7 中国
295 正威国际集团(Amer International Group) 38030.2 833.3 中国
297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CHINA GUODIAN) 37857.5 571.3 中国
300 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CPC) 37689.7 110.9 中国
304 冀中能源集团(JIZHONG ENERGY GROUP) 37392.2 -254.8 中国
305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SHANDONG ENERGY GROUP) 37362.9 223.0 中国
308 江苏沙钢集团(JIANGSU SHAGANG GROUP) 37095.3 172.9 中国
309 晋能集团(JINNENG GROUP) 37085.6 -2.4 中国
310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WUHAN IRON & STEEL) 36927.8 12.2 中国
313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POWER CHINA) 36806.9 832.8 中国
314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FUEL GROUP) 36729.8 152.7 中国
327 渤海钢铁集团(Bohai Steel Group) 35795.6 64.3 中国
328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HENAN ENERGY & CHEMICAL) 35761.8 -372.1 中国
330 中国民生银行(CHINA MINSHENG BANKING) 35474.5 6876.2 中国
338 兴业银行(Instrial Bank) 34808.6 6702.7 中国
345 浙江物产集团(ZHEJIANG MATERIALS INDUSTRY GROUP) 34500.7 59.2 中国
348 首钢集团(SHOUGANG GROUP) 34292.2 -144.1 中国
349 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CEFC China Energy) 34133.6 345.5 中国
350 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 34121.5 8415.7 中国
354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CHINA METALLURGICAL GROUP) 33697.7 -754.4 中国
357 中国医药集团(Sinopharm) 33271.6 343.8 中国
363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33035.2 4011.1 中国
365 新兴际华集团(XINXING CATHAY INTERNATIONAL GROUP) 32789.8 385.8 中国
366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Guangzhou Automobile Instry Group) 32775.6 207.9 中国
368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CHINA HUADIAN) 32548.7 800.7 中国
369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Datong Coal Mine Group) 32458.1 -267.2 中国
372 潞安集团(Shanxi LuAn Mining Group) 32332.4 -182.2 中国
375 和硕(Pegatron) 31999.1 321.9 中国
381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Jiangxi Copper) 31638.1 92.8 中国
38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31517.8 282.2 中国
383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31440.8 6655.7 中国
384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ACIFIC INSURANCE (GROUP)) 31412.5 1506.2 中国
385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 PETROCHEMICAL) 31333.2 904.9 中国
386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Coal Mining Group) 31324.3 169.5 中国
391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Yangquan Coal Instry Group) 31193.5 -38.6 中国
393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CHINA POWER INVESTMENT) 31066.6 465.7 中国
394 开滦集团(KAILUAN GROUP) 31062.9 -26.5 中国
396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CHINA DATANG) 30980.2 199.2 中国
398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Group)) 30903.7 -67.9 中国
401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 30748.0 41.6 中国
4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30478.8 1158.3 中国
409 广达电脑(QUANTA COMPUTER) 29662.6 627.3 中国
432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28146.3 1580.7 中国
442 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MATERIALS) 27151.5 -1255.8 中国
451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CHINA OCEAN SHIPPING) 26805.5 -373.2 中国
46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25769.0 256.4 中国
46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25767.5 118.1 中国
469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China General Technology) 25702.0 446.7 中国
475 鞍钢集团公司(ANSTEEL GROUP) 25230.5 -1031.4 中国
49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24213.3 2299.2 中国

Ⅷ 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在国际上被称为什么

It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在国际上被称为什么啊?因为我们解放初期很多技术都来自于意大利杯,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多,这种合作就是被称作合作共赢

Ⅸ 意大利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系

中国是意大利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意大利对中国贸易逆差达200亿欧元(2011)

Ⅹ 意大利与中国的关系怎么样

现在,中意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并且还在持续上升期间。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

经济上,双边贸易成功在2011年实现五年内贸易翻倍成功突破400亿美元,意大利在华开展业务的企业已超过2500家,意大利对中国技术出口额和出口贸易额已经均居欧盟国家中前四位,是中国在欧洲非常重要的经济伙伴。而中国也是意大利欧洲以外最大的出口市场。其次意大利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势头十分迅猛,近期最引人注目的意大利汽车巨头菲亚特重新在中国开始本土化生产的新闻,中国政府给在汽车产能过剩,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仍然用不到半年时间快速批准菲亚特的合资生产申请,足以说明经济上中意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政治上,中意已经成功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中俄 中法 中英关系同级,这是国际上国家关系上除盟国级别外最高级别的国家间关系,在国际重大问题,军事合作等敏感领域中意两国也已经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接触。在八国峰会扩容,以及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人民币汇率等不利于中国的问题方面,意大利作为西方七大工业国成员之一,在可能范围内给予了中国很多方面必要的支持。

文化上,中国和意大利互相开展的活动交流规模近年来堪称世界第一,意大利自从06年成功在中国举办意大利国家文化年后,几乎每年中国和意大利两地都会有不同级别的文化交流巡展,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文化展览规模。今年意大利与中国双边比较大文化巡展有:北京的意大利古罗马文物中国之行展出,意大利—安徽文化年,天津意大利近代建筑区展览。值得一提是意大利世博馆在赠送给中国后,成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五大永久保留的外国展馆之一。中国安徽省首次以省级名义在意大利进行的文化年,受到了国家级的待遇和追捧。

学术教育上,意大利自从04年马可波罗计划以及之后的图兰朵留学方案推出后,去意大利留学深造的中国学生已经从06年不足百人,猛增至5000人,年增长500%!中国政府早前已经承认批准了超过20所意大利高校的文凭。

以上众多领域方面足以证明中意双边由于极大的互补正处于历史最佳关系期,并且仍处于持续上升期。

热点内容
股票交易明细怎么打印 发布:2025-08-30 00:11:19 浏览:992
基金跌七个点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30 00:10:36 浏览:199
股市里封板资金巨大说明什么 发布:2025-08-30 00:05:08 浏览:363
股票交易员入门 发布:2025-08-30 00:02:04 浏览:708
最新基金持仓哪里查询 发布:2025-08-29 23:55:47 浏览:883
天鹅金融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29 23:43:03 浏览:661
股市疯狗浪是什么 发布:2025-08-29 23:21:17 浏览:243
大学生基金从业资格证如何年检 发布:2025-08-29 23:16:42 浏览:47
日本制造人妻子是什么基金 发布:2025-08-29 23:15:59 浏览:370
300万大额怎么理财 发布:2025-08-29 23:11:52 浏览: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