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股票分化
① 近期机构重仓的股票有哪些
http://stock.eastmoney.com/report_shuju/jjzcg_070630/jjs_1.html基金重仓
建议认购162006长城久富,三月发行的,现在已50%的收益说明管理者相当不错.
② 保险股哪个月份比较好
价值与价格背离保险股何时“翻身”
发布时间:2014-05-0809:09:20作者:中国保险报数据中心李忠献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今年一季度,A股四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公司净利润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飘红的业绩下,保险股估值水平仍处历史低位
■四家险企的基本面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保险股存在一定的“安全边际”
■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优先股试点铺开和沪港通启动或将成为助推器
随着A股四家上市险企一季度报告的相继出炉,四家险企一季度的成绩单也全部揭晓。数据显示,四家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盈利表现却出现分化。拥有寿、产险业务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6.2%和44.3%,另两家险企则差强人意,新华保险净利润小幅增长6.5%,中国人寿则同比下降28.3%(如表一所示)。
表一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保险股价值被低估,中国平安被严重低估
面对上市险企的这份成绩单,投资者却不给面子。截至4月30日,保险股指数跑输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图一上的点描述的是今年初投资一定数额并持有至该时间点的投资收益率)。今年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下跌10.8%、6.5%、13.3%和12.4%。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保险股也随之一路走低。2013年,保险业开始表现出复苏之势。年报显示,2013年四大上市险企共实现净利润666.0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0.2%。增幅最低的中国平安也有40.4%,增幅最高的中国人寿更是高达123.9%。然而,亮眼的业绩并没有反映在股市这个晴雨表上,2013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股价分别下跌30.44%、8.69%、17.64%和20.61%。保险股存在一定的价值背离。
到了今年一季度,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三家险企的净利润都有不同的增长,而保险股却仍呈下跌趋势,价值与价格相背离的程度不断扩大。特别是盈利能力较强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其价值与股价相背离的程度最大。即使是净利润下滑的中国人寿,我们也认为其股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被低估,其净利润的下滑主要受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责任准备金计提规模较高的影响,公司的其他盈利指标均表现良好。
从P/EV(价格和内含价值比,可以看出一个公司股票的估值程度。EV是险企的内含价值,类似于其它公司的净资产,是保险公司的清算价值。用EV而不用净资产,就在于险企的保单是有价值的)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保险股估值持续走低,与行业历史估值数据相比,均处在最低位。四家上市险企的P/EV值已经全部跌至1倍以下或接近1倍(如图二、三、四、五所示)。
从市盈率的角度来说,四家上市险企的市盈率都位于10倍到20倍的合理区间内。截至4月30日,中国人寿为15.53倍,中国平安为10.99倍,中国太保为15.99倍,新华保险为14.06倍。其中,中国平安的市盈率最低,被低估的程度最严重。
从今年一季度报告披露的股东名单来看,四家上市险企前10大流通股东已经罕见公募基金的踪迹,主要为国企或者海外投资者,甚至中国人寿的10大流通股东里面还出现了境内自然人投资者。对比近年来的股东名单,会发现前十大股东稳定,持股集中,并呈现长期投资的趋向。如果未来前10大股东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这几家险企真正的流通市值其实并不大。
其中,中国人寿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93.6%,其剩余A股的市值只有182亿;中国平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27.4%,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1360亿,为四家险企之首;中国太保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64.9%,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360亿;新华保险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占A股流通股本的82.1%,其剩余A股的市值为仅为75亿。
基本面向好,保险股内在价值不断上升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时候,估值将重新迎来修复。
无论是从上市险企去年的年度报告来看,还是从今年的一季度报告来说,我们认为保险行业已经走出了前期低迷的发展阶段,随着保费收入增速的逐步提高、投资收益的增加、保险环境的逐渐改善、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在向好发展,而目前保险股票被明显低估,用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话来说,保险股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尽管受去年基数较高、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和责任准备金计提规模较高的影响,中国人寿一季度利润下滑28%,但是公司已经度过了2013年的满期给付高峰,压力大幅减轻。由于债券结构的持续优化、另类投资占比的提升,净投资收益率有所上升,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2014年,中国人寿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规模业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首年期缴业务,积极发展短期险业务,着力提升业务价值。
中国平安一季度在计提减值高达52.6亿的情况下(去年一季度减值仅为18.3亿),净利润仍然实现大幅增长46.2%,增速领先同业,远超市场预期;保费和投资收益增速均领先行业。其中,寿险业务同比增长23%,个险渠道占比87%,从各家寿险公司首年保费渠道结构和缴费结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平安渠道结构和缴费结构的优势远远领先于行业。产险业务一季度同比增长28%。在车险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公司产险仍能保持快速的增长,产险承保竞争力显著,并且综合成本率也好于同业平均水平。
同时,中国平安的金融互联网布局领先同业,已布局了陆金所、万里通、车市、支付、移动社交金融门户等业务,建立了客户价值分群体系和客户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客户迁徙,完善交叉销售。2014年,中国平安将继续围绕“医、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门户,建立领先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平台。
中国太保“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的发展策略成效初现,一季度营销渠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在寿险保险业务收入中,营销渠道实现新保业务收入72.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8%。营销渠道新保业务大幅增长,将推动公司新业务价值的迅速增长,为全年新业务价值增速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但财产险业务增速放缓,产险依然处于盈利向下周期,公司将注重控制综合成本率。一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79.11亿元,投资资产比2013年末增长7.8%。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接近80%,未来保险公司以投资债券、定期存款、债券投资计划等为主的投资模式将延续,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的波动性将继续减小,稳定性增强。
新华保险一季度净利润和净资产同比分别小幅上涨6.5%和4%。虽然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7.9%,但新华保险依然取得了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的好成绩,在四家上市险企中最高,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另类投资(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计划、信托等理财产品)占比的放大。而且资产减值损失相对较少。公司现有融资计划包括发行50亿次级债和发行50亿债务融资工具,用以增强偿付能力。
两大“起搏器”助推保险股抬头
从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的差值角度来看,保险股的走势短期内或还将继续面临调整(如图六、七、八、九所示,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曲线向上表明市场上购买股票、做多的能量越大。反之,做空能量越大)。四家上市险企的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差值曲线都在维持不断震荡的格局。
整个A股市场也因IPO重启、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持续发酵而承受巨大压力。政府虽然发布了一些微刺激政策,有针对性的促进某些经济领域的增长,但是经济学家们也表示这些措施短期内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我们认为整个5月份,市场依然维持弱市格局。随着微刺激措施的效果显现,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大环境之下,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有望在下半年迎来,而优先股试点的铺开和沪港通的启动将成为保险股估值修复的“起搏期”。
优先股试点可使险企的投资和融资两方面均可受益。投资方面,险企可以通过投资其他公司发行的优先股提高收益率。据了解,银行板块首只优先股浦发银行终于在4月29日浮出水面,相信四大行及一些其他大蓝筹也将在不久之后推出优先股。我们预计国内优先股发行股息将在6%以上,高于目前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水平,有利于险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融资方面,优先股也将是保险公司多元融资渠道的一个完善和体现。险企可以借助发行优先股缓解资金来源压力。但近期,上市险企可能会谨慎考虑优先股的发行,由于偿付能力充足,暂不会通过优先股融资。
4月10日,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的联合公告,批准上交所、香港联交所等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4月30日,沪港通正式出台细则。尽管试行初期可能会有很多限制,但由于两地投资者构成、风格偏好和上市牌照等差异,保险股长期存在很深的折价,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A股折价率接近20%,沪港通的落实有助于A股险企股价上扬,估值抬升。
另外,随着沪港直通的扩大和外汇管制的放松,险资大量持有的蓝筹股将受益于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助于体现保险股的高弹性。同时,险资在总资产15%的范围内可投资境外资产,沪港通也给险资带来更多港股投资机会。除此之外,沪港通还可促使A股入选MSCI新兴市场指数,有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提升蓝筹股的估值。
随着机构对蓝筹股的价值再发现,偏好投资基本面清晰、业绩明朗的蓝筹股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首选。优先股的启动、沪港通的即将成行以及未来蓝筹股率先实行T+0交易制度,蓝筹股将成为各路资金热捧的投资标的,价值投资的主流投资理念也将确立。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③ 市场中个股分化严重的原因
在存量博弈的市场中,试图以少数股票的向上突破来拉动全局,是极度冒险的。资金过度追逐贵州茅台等白马蓝筹股,一定程度上也让投资变味为投机了。
一旦有风吹草动,调整就随之而来了。因此,与其说这次大跌主要因为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不如说是由于市场内部运行紊乱、结构严重失衡等导致的。
(3)中国平安股票分化扩展阅读:
上海本地股出现了集体的暴跌,对市场形成形成了一定的打击,尤其是区域性概念个股炒作,受到了资金的疯狂抛弃;(投资风向标)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三沙概念股再度飙升,区域性炒作出现风化。
日虽然指数出现重挫,主要原因仍旧是权重指标股出现了集体的下跌,西班牙债务危机再度提升金融市场风险,市场仍旧处于恐慌情绪,短期投资者还需看市场能否在2132点前稳住。
④ 为什么最近券商股和保险股会一直下跌,银行股却持续大涨呢
金融股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证券股、保险股和银行股等,可以说这三大板块本身就是有关联性的,可以说同涨同跌的。
但近期这三大金融板块产生分歧了,而且分歧特别大,保险股和证券股是同穿一条裤子的,近期持续下跌;反之银行股背道而驰,反而在证券和保险持续下跌的条件之下出现持续大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呢?
其实近期金融三大板块产生分歧,主要是由于以下几大原因所致,造成证券、保险和银行等分歧很大。
原因五:因为近期这三大板块消息面和资金面的影响,券商和保险近期消息面非常平静,资金面也是持续净流出。
反之银行股不同,银行股有利好消息,信贷超预期利好刺激,再度加上银行股得到外资净流入,这就是银行股出现大涨的主要因素。
综上
通过上面分析得知,券商股、保险股和银行股产生分歧,走出冰火两重天的走势主要有以上五大原因所致,这些因素影响金融三大板块的走势。
当然金融三大板块的分歧行情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近期券商和保险持续下跌后,有反弹需求,反之银行股持续上涨后,银行股有调整需求,很快会打破这种金融分化走势的。
⑤ 招商银行和平安公司是什么关系
有关系,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都隶属于招商局集团公司。
⑥ 你觉得A股在被推倒了后,它还会卷土重来吗
一、行情回顾:
今天上涨的股票有3378家,下跌的股票有336家,涨停股134家,跌停股11家。可以发现,今天的盘面是完全扭转下跌的局势,并且量能有所放大,说明今天有资金入市的迹象。而从上周五的大跌到昨天的十字星收盘,再到今天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收市,其实A股一直在围着短期窄幅波动,中期宽幅震荡的走势上演,这也是近期文章一直在提到的市场趋势并不是单边的大跌行情,所以近期的走势无论涨还跌都无需担忧和过于乐观的。
目前的市场之所以支撑在2800点,无非是近期有利好消息推动了股市上涨,加上外围市场近期的较好表现,让A股没有理由进一步回落,但是上方仍然受制于2900点,按照这种走法,其实2900点不能突破,运行在2900点下方仍然是会在后面存在指数继续上涨后走出冲高回落的风险。
四、综合分析:
今天的板块是全线上涨的行情,并且证券股在今天也有一定的涨幅才引起市场出现普涨走势,但目前的股市还是处在短中期震荡趋势中,这种上涨也会围绕着上周下跌一样,出现一波上涨之后仍有继续回落的风险,预计当下的行情短期是在2900点-2800点的窄幅波动,中期是在2700点-3000点的宽幅震荡走势,可在区间内根据市场变化来制定策略。
⑦ 权重股有哪些
你好,权重股就是总股本巨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他的股票总数占股票市场股票总数的比重很大,也就权重很大,他的涨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很大。比如刚上市的中国银行的股票占沪市A股总股数的20%以上,他涨跌1分钱,大盘涨跌一个点。其他权重股还有中国石化 等等。
权重股:因为股票指数是经过加权平均的,所以股票总股本越大,该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就越大。所以权重股就可以认为是总股本很大的股票,一般都是蓝筹股。
权重只在计算股指时有意义,股指是用加权法计算的,谁的股价乘总股本最大谁占的权重就最大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总市值位列前两位,其涨跌对指数影响较大,小市值公司一个涨停也许对指数只带来0.01点的影响,工商银行涨停,指数上涨60点。这就是权重股。
十大权重股:
1 中国石油
2 工商银行
3 建设银行
4 农业银行
5 中国银行
6 中国石化
7 中国人寿
8 中国神华
9 中国平安
10 万科A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⑧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会跌成这样类!!
07年9月主力就已拉高出货为主,主力资金不会在轻易入市的.这需要时间和空间.想想2年的牛市已经能够涨了很多了.7.65倍,个股涨10倍以上的很多了,不要想有什么10的牛市,主力也是以获利,为目地的.
08年就是下跌趋势,中途出现反弹是很正常的,不要反弹一来,就认为新的行情来了那是不成熟的表现.回忆这个牛市,是怎样启动的,启动的原因是什么,最宗达到什么目的,我理解2年的牛市,市场大量的融资,发行大盘股,法人股减持,这都需要资金,试想一下,要是在熊市能发这么多大盘股么?肯定不能,每发一个就会很快的跌破发行价的,那就达不到融资的目的.所以必须发动一个很大的行情,为融资铺平道路.
现在该发的基本都发完了,股票也涨了很高了.主力没有理由不出局兑现,想想<中国石油>48元,是谁在买,是散民.最后买单的都是散民.
以上个人看法,谨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