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发行价过高
㈠ 股票的发行价为什么可以超过票面金额
票面金额是跟股本挂钩的,反应的是企业初始投资
股票发行价是跟企业价值挂钩的,反应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预期
好比你开家公司花了10万,后来灰常赚钱公司价值50万,
你发股票说按照1块一股,10万股
股票发行价格,投行和认购者认为公司值50万或者80万,每股就要5块,8块啦。
股票发行价低于面值不可能出现,因为没有管理能力而且不赚钱的公司是不能上市的啦。理论上
低于面值是要强行退市滴,所以有些公司会并股呀。
㈡ 为什么中国股市股票的发行价会那么高
因为中国股市的发行制度有问题 所以绝对需要改革的
变化也确实在发生着 以前打新股保挣不赔 但现在也会出现首日破发的现象 新股上市头天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再大涨猛涨了
㈢ 股票发行价格为什么高于每股净资产3-5倍
楼下回答得很好,很通俗。另外你也可以利用公式直接算出股票的价值。假如现在的净资产为10元,由于公司成长良好,每年可固定分红1元,那么股票的价值就等于10元加上以后无限年的贴现值,这个价值肯定是大于10元。
PS:以上我和楼主所说的都是理论上应该这样的,但是在中国凡事都有中国特色,由于当前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缺陷,很容易导致券商和上市公司合谋,蓄意提高发行价格,骗取老百姓的血汗钱。实际上这些公司的业绩根本不足以支撑那么高的发行价,其结果是破发(股价跌破发行价),受伤的总是散户,大量资金已被上市公司和券商拿去,所以有人说中国股市完全是圈钱的地方,此言不无道理。
㈣ 为什么一些股票发行价高,后来确越来越低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㈤ 上市公司为何有些发行股价很高,有些很低
简单点说,建议您可以理解为发行股份数量的多少决定发行价格。
如一家公司值1个亿,准备再上市融资1个亿(即50%的股份),
如果它发行1000万股,那每股发行价应该在10元左右(不考虑发行费用,且有机构愿意出这个钱);
如果它发行2000万股,那每股发行价应该在5元左右(不考虑发行费用,且有机构愿意出这个钱);
同理可推,如果它发行不同股数时发行价格应该在多少。
㈥ 为什么国内外股票发行价相差那么大
这种现象客观存在,而且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常态。原因涉及区域经济及国民认知,全面分析很难,可以举几个特例看问题。
区域视野差异造成:例如国内医药股、高科技股走势很牛,但是放到国际上根本不入流,技术水平差距巨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走势却死气沉沉。同样的事情在体育比赛中也普遍存在,中国男子短跑在全运会,乃至亚运会威风八面,但是在奥运会上却根本不入决赛。中国乒乓球很强,全运会的第4名可能也是奥运会的第4名,但是这个国际水平的第4名,在国内的待遇一定比不上那些虽然在国际上不入流,但是到国内却很风流的短跑选手。所以说区域优势也是一种价值。
是不是A股股价就一定比外面高呢?不见得,例如现在金融保险股在香港的H股有的就比A股高40%。这其中是不是投资机会,自己想一想。
㈦ 新股发行价定的过高有什么影响
定的过高容易上市时破发,或者一路跌下去,使得投资者受损失.
定得低上升的空间就比较大.这是炒作的一方面情况.
另一方面是市场里有少数的真正投资股票想得红利的股民,如果股价很高,那分的那点红利还不如银行利息.
㈧ 为什么中国新股发行价总那么高
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主要要从三方面入手 其实以上三点是紧密相连的。在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叫储蓄, 也可以叫物品请求权。就因为它是一种物品请求权,所以储蓄一多必定会引起通货澎胀。那么如果发行新股时价格定高了,人拿出储蓄购买的价格高了,储蓄就减少了,通货压力也相应减少。然后,储蓄变成了融资,钱到了企业那里,企业的钱融资的多,那么造成机会成本就会增加,企业利润也相应增加,国家所得税也相应增加。说白了也就是原本增过税的钱,经过转手后再一次进行了重复增税。 府和发行方就此走到了一块,所以他们往往选择在自己有利的条件下卖出自己的资产。相对而言,对我们买方就是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买下他们的资产。 3.买方--就是我们啦。只要在中国炒股的没有人不知道中新股就是100%的赚钱,几乎是毫无风险——只要你在上市头一天出手的话。因此,所有的人都想参与这场免费的宴会。申购的人多,价格也因此被无形中搞上去了。如果中新股不等于100%的赚钱。我想中国的新股不会那么火暴!! 综合上面三点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国炒股只能中新股,千万不要去买新股。
㈨ 为什么股票发行价有高有低
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主要因素:本体因素
本体因素就是发行人内部经营管理对发行价格制定的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发行价格随发行人的实质经营状况而定。
这些因素包括公司现在的盈利水平及未来的盈利前景、财务状况、生产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利润水平。在正常状况下,发行价格是盈利水平的线性函数,承销商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应以利润为核心,并从主营业务入手对利润进行分析和预测。主营业务的利润及其增长率,是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状况及其对投资者提供报酬水平的基础,利润水平与投资意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而发行价格则与投资意愿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润水平越高,发行价格越高,而此时投资者也有较强的投资购买欲望。
㈩ 中国股票的发行价都为一元,为什么有几元或者几十元的股票发行价
发行价最主要的依据是该公司的每股净资产。
一家公司,如果没有上市前,每股净资产是12元,那么发行价当然不会是几元了。这个道理很明显。
但是,发行价总是高于净资产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上市目的就是为企业融资。例如,如果某公司每股净资产5元,发行价8元,那么8-5的那3元,乘上总的发行股数,就是公司上市时融到的资金,可以用于公司的发展,属于资本公积金。
因此,发行价如果定得低,公司上市融资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失去上市的意义。但是,如果发行价定得过高,就没有人愿意买,也照样融不到资。于是,根据市场的接受能力,参考同类公司的市场价格,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定一个折中的价格,既满足融资的需要,市场又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