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新股圈钱
1. 中国股市走势那么差劲,怎么还天天有新股发行
你说的太对了,什么时候新股不发行了,股市就快到底了!
中国特色下,不是以常理来推断的!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们无非是在走美国等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而已,我们国家的现状,我们的资本市场里的乱态,都是曾经发生过的,新股发行不以股市好坏来决定,而是由管理层决定的!
2. 中国股市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借用一位职业操盘手的话:中国股市的本质是一个融资市场,投机市场,要解释细节的话,可以说是政策市、主力市和消息市。投资中国股市首先你要了解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监管层最希望看到的是,市场不要大涨也不要大跌,同时新股还能顺利发出去。无论是IPO制度改革还是退市制度的出台,乃至遏制新股投机、疏导合规资金入市,都是在为股市融资通道保持通畅服务。炒股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搏傻,其游戏规则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后一棒都有利可图,做多者有利润可赚,做空者减少损失,只有接到最后一棒者倒霉。
中国股市犹如“人工饲养场”,散户投资者犹如其中的一只只“羊”,每次“羊”肥了,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饿虎”前来吃“羊”,其中大多数“羊”或被吃或逃跑,只有一些“狐狸”能够生存。这个故事告诉散户投资者,如果不能成为“狐狸”,那就不要进入市场里面做“羊”了。
3. 中国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新股为什么要发得那样高
长期下跌,例如到2300点就有了。现在还没。
长期上涨,就要跑,否则你赚的重新退回去。
卖方如股东券商当然是想高价发行了,没有哪个卖方不想自己的东西卖更多的钱,所以券商把烂水果做成漂亮的水果拼盘。其实就是已经烂掉的水果。
券商经常把一个不赚钱的公司描述成行业龙头。其实就是垃圾。100个股票里有一个有长期投资价值,算不错了。
4. 打包上市圈钱是什么
所谓“打包发行”,就是以筹资金额为依据,将几只单个筹资额不大的新股捆绑在一起同时发,并在发行前进行公示,说明发行家数及筹资总额。打包发行的三个关键:规模、节奏和方式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是打包发行过程中的筹资规模、发行节奏和发行方式。首先,从筹资规模来看,在今年一季度发行的14只A股中,有6只流通A股的股本规模在5000万股以下,平均筹资规模约为3亿元。按照不低于一季度以来各月的筹资规模递增速度计算,四月之后的IPO筹资规模将至少不低于20亿元。按照递增速率的保守估计,新股发行规模将在25-3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8-10只小盘股将会上市。 其次,从发行节奏来看,按照“打包间隔发行”的思路,如果3只小盘股打包发行,则需要3次左右,即每周约有9-10亿元的筹资需求;如果5只小盘股打包发行,则每月只需要发行2次左右,即每隔一周约有15亿的筹资需求,相当于一只大盘股的筹资规模。第三,从发行方式来看,如果延续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的方式,则3只/周的打包方式将使中签率提高到20%左右;而5只/双周的打包方式将使中签率提高到25%左右(按照3月数据估算)。3月以来的新股平均开盘利润率为0.046%,但如果考虑到新股集中上市的筹码分散化过程,预计首日开盘平均利润率会降低,再考虑到流动性因素,预计打包新股的开盘利润率有可能低于同等规模大盘股上市的平均开盘利润率。打包发行的两大影响:资金导向和扩容预期自从恢复二级市场配售以来,囤积在一级市场的大量申购资金并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流向二级市场,更多的是回流到银行。新股打包发行如果继续采用二级市场全面配售的方式,这将同样无法起到资金导向作用。而且相对于前期采用双重发行方式的大盘股而言,新股打包发行在某种程度上对市场存量资金的压力将更大。也就是说,同等规模的打包新股将比同等规模的大盘股产生更大的市场冲击。其次,从扩容预期角度来看,小盘新股的打包发行并不意味着超级大盘股的发行停止。目前,一些大盘股的融资意愿十分迫切。如果采取大盘股给小盘股让道的做法,则估计打包发行的小盘股筹资规模一定不会低于等待发行的大盘股规模,甚至可能在总体筹资规模上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打包发行”有可能催生新的赢利模式应该说,“打包发行”会使当前市场面临一定的扩容压力,这在当前主要是资金推动的市场中,无疑会产生一定的短期冲击。但与此同时,小盘股集中“打包发行”如果能够催生新的投资赢利模式,则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会产生戏剧化的效果。首先,近期大盘股上市后走出的先抑后扬格局已经营造出独特的“皖通模式”,这成为近半年来部分投资者的主要赢利模式。小盘股的集中上市能否续演“皖通模式”,值得关注。如果小盘股集中上市带来的扩容压力拖累大盘,市场将产生对“打包小盘股”的集中价值偏见或歧视,在其集体性下跌过程中,部分品质优良的小盘股将会被迫走出先抑后扬走势,而一旦其形成示范效应,则有可能在这部分打包小盘股中形成一个独特的板块。从历史经验来看,小盘次新股一直是投机性资金的重点青睐对象,从这个角度而言,利用“打包发行”造成的股指下跌在低位收集廉价小盘股筹码,其后很有可能诞生一波较大幅度的投机性行情。其次,从投资主体来分析,“次新小盘股行情”与“大盘股行情”将显示出两类资金又一次对垒过程。事实上,自1·14以来,价值型投资者重仓对象——低价大盘股远远跑赢了大盘。而对于目前依然占据A股市场很大比重的投机性资金而言,在本轮行情中的获利估计十分有限。因此,借助小盘股集中“打包发售”的契机,投机性资金也很有可能在“大盘股”陷入调整之后,借助次新小盘股的威力打一个翻身仗。但其前提是市场恐慌造成小盘股价值低估,而大型投资者因流动性考虑不愿介入,此时这类次新小盘股很可能迎来咸鱼翻身的投机机会,并可能引发出一种“打包发行—恐慌性下跌—价值恢复—价值高估”的新投资模式。
5. 所谓“圈钱”就是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吗
价值6-8毛钱的原始股,上市发行价都要翻10倍以上(你看上市公司目前还有发行价格在10元下的吗),甚至100倍,叫圈钱也好 叫骗钱也罢,都是一个意思。
6. 上市公司怎样从股票圈钱
上市公司高溢价发行愈演愈烈
自从ipo恢复以来,上市公司高溢价发行股票愈演愈烈。我看了以下,在主板市场上,除了四川成渝之外,新股发行价好像没有市赢率低于30倍的上市公司,其中,中国建筑、光大证券、奥飞动漫、太阳电缆、湘鄂情的发行价收益率均超过50倍。
至于刚刚露面的创业板,新股发行价更是高得离谱,鼎汉技术的发行价收益率竟然高达82.22倍。对于ipo的高溢价发行,市场上警觉之声不绝于耳。可是,也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认为高溢价是市场的选择。不错,高溢价是市场给出的,但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样的市场给出的。现在的中国证券市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竞争性市场,在市场选择某一上市公司之前,"有关部门"先要选择上市公司。
如果真的任由市场给予ipo定价,也好,干脆就来一个彻底的市场化。只要符合条件,任何一家企业,想上市就上市,想什么时候上市就什么时候上市,企业千军万马杀进股票市场融资。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高溢价,我看,ipo恐怕很难溢价,甚至想平价发行都困难,能够以较低折价将股票发行出去就谢天谢地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当然希望ipo价格越高越好。超额募集多少资金,都有"后备项目"承接。实在没有后备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总可以了吧。流动资金多了,还怕用不掉吗?不让豪华装修,多发些工资总可以吧。事实上,溢价发行ipo本来未可厚非,但过度溢价却有问题了。想一想,次贷危机之所以拖垮美国经济,并不是美国的金融资产存在了泡沫成份,泡沫本身就是金融业的特征,但泡沫膨胀无边却害了美国经济。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一样,也不能够任由ipo过度高溢价。
现在,中国的ipo过度溢价发行。作为二级市场,只能够以更高价格承接。如果出现暴跌,要二级市场投资者"买者自负",而一级市场发行者却旱涝保收。即使最后跌破发行价,与上市公司无关,反正钱已经进入上市公司的口袋了,是吐不出来的。道理恨简单,ipo高溢价发行就如同一个人的钱被"要"走很多。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的利益就如同这个人的左右口袋一样,无论哪个口袋多,哪个口袋少,总之是这个人的钱少了。
话又说回来了,果真让中国证券市场买卖双方随时随地进进出出,也就真成了经济学上的完全竞争市场了。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教科书上给予的是零利润假设。所以说,通过行政审批进行"壳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度ipo控制发行节奏也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一旦"背上这重重的壳",就应当"一步一步往上爬",将壳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回报投资者,而不应当过分利用壳资源算计投资者的口袋。
既然在遴选上市公司方面做不到完全市场化,我看,在决定ipo发行价方面,的确要看市场的脸色,但也不能够完全由市场说了算,规定一个市赢率的停板也是必要的。在并不完全市场化的证券市场上,在投资者只能够在有限范围内选择上市公司的情况下,至少不能够放任ipo定价在证券市场上完全"被选择"。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要发行一亿股股票,1.00
的每股收益率,采用
20
倍的发行价,就可以得到
20亿的募集资金;而如果采用
30倍
的发行价,就可以得到
30亿
的募集资金;以此类推。
7. 为什么股市低迷,却一直发新股
因为股市的存在就是为了实体企业的融资。
新股就是指刚发行上市正常运作的股票。前些年申购(俗称“打新股”)新上市的股票是一个热点,因为当时中上了新股就如“白捡”了一笔财,新股首日上市均有近100%左右的涨幅。
主承销商于申购日后的第三天(T+3日)公布中签率,并根据总配号量和中签率组织摇号抽签,于次日公布中签结果。每一个中签号可认购1000股新股。证券营业部应于抽签次日在显著位置公布摇号中签结果。
申购日后的第四天(T+4日),对未中签部分的申购款予以解冻。新股认购款集中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上海分公司划付给主承销商。
8. 为什么中国股市每天都有新股发行
股市本身就是一个融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投资产品,所以在股市融资是与生俱来的功能,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会有IPO发行,中国股市也不例外的,新股发行是正常现象。
而中国股市属于发展中市场,之所以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已经成为常态化了,每天都是有新股发行的真正原因只有以下两点:
但中国股市已经完全偏袒融资方了,新股每天都是不断地发行,新股已经是常态化了,但真正退市的股票寥寥无几,从而造成股市新旧血液难于循环,无法把真正的垃圾股退出市场;另外还有一大隐患就是由于每天都是有新股发行,造成股市融资太严重了,对于二级市场资金抽血太严重,导致股市缺乏资金。
就是由于新股发行太大,中国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每天都是有新股发行,而且新股发行已经成为常态化了,这就是足够说明股市融资才是最重要的。
9. 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之后还能通过股价涨跌圈钱吗
能呀
上市公司是个不断融资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以便于公司实体业务的开展所以,最初的发行只是公司初级的融资。
公司还要利用股票的涨跌实现公司的广告效果。
还有公司可以利用本身的股份来控制公司的股票的涨跌
当本公司股票涨到高点的时候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进行套现赚钱
或者在公司股票低点的时候买入 再一点一点的吧股票拉升上来 赚到钱在跑
就是这样公司利用本身的操作赚钱的
现在更厉害了公司可以吧一部分资金来运作股指期货,进行买空卖空
但是听说国家在筹划股置改革 到时候流通股多了 公司控制股价就困难了
这样更加市场化 但是公司的风险性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