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股票 » 股票蒸发的资金去哪里

股票蒸发的资金去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3-15 06:13:52

A. 股市蒸发的钱去哪儿了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B. 股票市值蒸发钱到哪里去了

股票中的所谓的金钱不是蒸发了,而是压根就没存在过!

举例说明,一个老板收购大米然后卖大米,经营的非常好,一年可以卖大约200万斤大米,几乎垄断了市场的大米。

这时他想了一个更好的发财办法,发行“大米提货券”,也就是现在你用钱买到的是“大米提货券”,然后用“大米提货券”去提真实的大米。但是大米的存储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花钱,而你手里握着“大米提货券”可以随时提到大米,而不用考虑大米的存储问题。

而这时市场上用交易“大米提货券”来代替交易真实的大米!大米的价格涨跌,直接影响着“大米提货券”的涨跌!

大米老板发现,市场上有大量的“大米提货券”在互相交易而不提取真实的大米,所以他就大量发放“大米提货券”。本来他只有200万斤大米,但是他发放1200万斤的大米提货券,只要他能稳定米价,稳定垄断的大米市场,“大米提货券”就能继续流通!让他赚到大钱!!!

×××××××××××××××××××××××××××××××××××

假设现在米价是1元/斤,他发放的1200万斤“大米提货券”就是1200万元,而他实际只有200万斤大米,所以市场上有1000万斤的“大米提货券”是纸上富贵!

如果赶上社会动荡、灾年,老百姓急需大米,实际只有200万斤大米,但是市场上流通着1200万斤的“大米提货券”,所以不是每张券都能提取到真实的大米,所以“大米提货券”会马上贬值!

真实的大米可能因短缺会涨到1.5元/斤,可“大米提货券”会继续下跌,100斤的“大米提货券”可能会跌倒50元或更低!

×××××××××××××××××××××××××××××××××××

所以股票代表是市值其实不是货币,更不是真实的购买能力,而仅仅是人们的心里的预期,完全是纸上富贵!!!!!!!!!!!!!!!!!!!!

那么股市大跌,谁从中赚到了钱??

1-券商(收取交易费,只赚不赔)
2-政府(税收)
3-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4-内幕消息掌握者
5-快进快出的游资
6-极个别散户

C. 股市蒸发的钱去哪了

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三是内幕消息掌握者;四是游资(热钱);五是极个别的散户。前三个都难以说是完全合法,24万亿背后隐藏着很大不公,散户是最大牺牲品。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股市是“半拉子市场经济”。
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泻千里,直到今年10月29日最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近73%。据统计,从去年高点至今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元。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问道: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里?据业内人士说,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五个渠道: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三是内幕消息掌握者;四是游资(热钱);五是极个别的散户。(见10月29日《新快报》)

毋庸置疑,这五个渠道,其中前三个都难以说是完全合法的,在这24万亿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不公,散户是最大的牺牲品。有人会说,全民炒股本来就不是理性行为,散户的全军覆没是在为不自量力、自投罗网缴学费。这种说法太过武断——股市投资本来就是一种预期式的“押注”行为,理性很重要,但没有绝对的理性人,“股神”巴菲特也会亏损。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股市很公平,没有因种种非正常因素导致的高达73%跌幅的“世界奇观”,散户中能有99%的人都成为冤大头吗?

导致股市资金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但都可以归结到“半拉子市场经济”这个根基上。什么是“半拉子市场经济”?

一是理论上的市场经济,实践上的半计划经济。关于这一点,表现在股市上就是“政策市”这一特征,去年的“5·30”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行政部门违背市场规律,突然调高交易印花税,造成股市大跳水。

二是理论上的依法监管,实践中的半人治状态。如引发股民长期声讨的“大小非”问题,监管高层至今拿不出令人满意的办法;如高层发布的对股市有重要影响的政策信息常常提前泄露,导致少数信息灵通者大发横财。

三是理论上的公平交易平台,实践中的弱肉强食工具。从表面上看,股市的管理建立在计算机、软件等非人为的技术平台之上,机器不会开后门,软件不会计算错,入户是自愿的,买卖是自由的,后果请你自负——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现实:有的人为讨回被别人骗去的500元就走上法庭,可当他在股市损失500万元后也往往自认倒霉。为啥?他拿不出不公平的具体证据,他不知道被告人是谁!

报道中说,24万亿,比我国2006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这只是宏观的换算,还应进行微观的换算:有多少家庭损失的钱都是在买菜时一分一分搞价节省下来的?有多少家庭因此债台高筑、倾家荡产?对股市不服气的感受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多大的创伤?

总之,单从股市这个角度看,“半拉子市场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健全、完善的地步了。 (原载于大河报)

D. 股市里“蒸发”的钱 去哪里了

从宏观看,股市是个零和游戏。社会的资金进出股市,进入多,股市涨;退出多,股市跌。但无论涨跌,社会资金或财富总量是不变的,只是股票和资金的持有人通过交易变换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么涨跌呢?股票的价格是通过交易活动确定的。在一个价位只要发生了交易,这个价位就被确定为所有股票的价格。问题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额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说,确定价格的行为只需要极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价格跑过来交易一遍。这就造成一种错觉:涨的时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应的资金在那里“站岗”等着;而跌的时候股票市值减少了,相应的“站岗”的资金也减少了。增加和减少的资金二者一相减,问题来了,一部分资金不见了!于是我们就会一头雾水--这不见的资金去了哪里? 其实是我们的逻辑犯了错误。市值的确定只是经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实际上,这时完成的根本不是整个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个认可--所有股票对这次交易的认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总市值的交易却尚未发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值只是一种假设!而作出这个假设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现在引入了假设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设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可是真金白银,所以,社会总资金要分出一部分实量到股市来参加市值假设的活动。这个活动进行的时候,理论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认某种已经被认可的价格。这样就有了一种供需关系,股票代表供给方,资金代表需求方。当社会资金流入股市增大时,强烈的需求刺激股票价格上涨。反过来,资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会,需求减少,股票价格下跌。当参加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进出平衡,供需关系也趋于平衡时,股市牛皮。由此看来,所有的股票价格涨涨跌跌,都与真金白银的资金进出股市有关,资金多时股票涨,资金少时股票跌。但是这些资金,1、它与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值”,因为股市永远不发生总市值的交易;2、它不创造市值,它只参加市值的假设,换句话说,它只发现市值;3、它是社会总资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参与社会总资金的增加和减少。在这里,社会总资金是一个常量,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股市市值的变化不会引起社会总资金的变化,能够引起社会总资金变化的是社会的生产活动,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设活动。当然,实际的情况要复杂的多,这个推论过程简化甚至排除了许许多多的细节。有人会问,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下跌最多时近60%,一个调查显示多达90%以上的散户赔钱!这些赔了的钱谁拿去了?面对这个悲惨的事实,推理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发现解决途径。那么我们的钱呢?还找得到吗?一种解释是,它们退出了股市。去了哪里就不好说了,去往很多领域。还有一部分尚未实现,是为浮亏。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钱又回到股市,这部分浮动亏损还可以改变亏损状态。退出资金又回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经实现了的亏损只是改变了资金的所有者,而财富本身再次成为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股市就是这样一个零和游戏。以上试图说明的是市值与资金、市值与财富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告诉我们,股市财富不等于真正财富,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虚拟财富。还要说明的是,这个虚拟财富的大小是瞬间变动的,变动的程度、范围、方向有相当的不可捉摸性。说不可捉摸性不是说其不可知,而是极言其复杂,影响变动的因素极多,甚至一场风都可以对其产生扰动。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种实在影响外,有一种非实在的影响,它对虚拟财富变动所发挥的作用相当可观,它就是心理因素。因为虚拟财富实质上是一种假设,只有人才会作出假设。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如果对心理学一窍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机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国玩。

E. 股市蒸发了的钱到哪去了

股票市场的资本是虚似的。
例:你有一套房子,原来价值是100万元,三年后房价下跌了,你的房子只值60万元,对你来说亏了40万元钱,可是没有人拿了你的钱。

F. 股市下跌蒸发的资金究竟去了哪里

除了很小一部分用于交易费用如佣金,印花税等外,蒸发的资金是被市场白白消耗了,因此用泡沫破裂来形容它是非常形象的,正如其上涨时是吹泡泡的过程。这也是与期货市场不同的地方,在期货市场中,有人损失多少,同时就有与他做反向的人赚了多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G. 股市里蒸发的钱哪去了请高手回答

被公司消灭或被其它股东赚走了。

来打个比方:
A(公司)发行股票100股,每股为一元钱;

B,买了80股,花了50元,C买了20股,花了20元.

B想让股价上去,开始对倒.左手进右手出。就这样从1元钱海到5元,然后开始下跌 .如果只有B一个人,除了手续费外.资金没有变化.的目只有一个,让股价波动,吸引其它人。
假设,这时C 2元时卖出了20股,C获利20元。 共20股吗,

这20元那里来的呢?假设就只有B和C,那就是B那里抢来的呗.很明显现实里不是这样。

B呢,80*2=160元,当然的卖出才行,不过也得有人敢买。
其实就是股东之间的财富转移。资金也就是在B、C、D、E,F……之间流动,也就是说有人赚,就会有人亏,赚与亏始终是相等的。与A没有直接的关系,通常B赚的最多,很明显
还有就是公司出问题,亏了,公司的价值就减少了,股票就变成真实下跌。

H. 股市蒸发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股市中的钱并不是真正的钱,它更大意义上是一个符号,是经济活跃度的一个指数。
我们以一支股票来代替整个股市以说明问题。比如,某支股票有10000股,昨天的收盘价是10元,那么它的总值就是100000元,而今天的所有交易中只有一个人以11元(涨停)买入这支股票100股(总1100元),那么这支股票今天的收盘价就是11元,那么这支股票今天的总值就是110000元,也就是说股票总值增加了10000元(在这里将各种对计算影响不大的费用暂且忽略),到这里我们就看出问题来了,其实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产生10000元的实际收益,但从计算角度看,这个计算也没问题,所以,所谓的股市蒸发多少钱也只是个概念的“钱”,企业并没有真正损失什么钱。
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维护股市稳定?为什么企业还是希望自己的股票价格高一点?其实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经济的景气度,股市越好,大家投资的热情越市经济的景气度越高,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就越理想,那么,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企业经营氛围都会好起来,创造更大价值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宏观层面上大家还是希望股市向好。
当然,上涨太快也会造成各种问题,所以,国家希望“慢牛”。
扯远了点,现在回来,股市的钱是个数字,是经济活跃度的指数,它没真正变成纸,也没彻底蒸发掉。

热点内容
哪个银行有1万的理财 发布:2025-08-04 22:01:49 浏览:897
期货一分钟能涨多少 发布:2025-08-04 21:44:36 浏览:665
延长货币宽松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04 21:40:59 浏览:376
基金大涨时怎么办 发布:2025-08-04 21:08:26 浏览:844
1111在股市盘面代表什么 发布:2025-08-04 21:08:07 浏览:131
股市光有买盘没有卖盘如何操作 发布:2025-08-04 20:45:18 浏览:841
股票有是退市吗 发布:2025-08-04 20:38:15 浏览:435
股市约定买券还券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04 20:35:22 浏览:79
股票交易ticket下载 发布:2025-08-04 20:16:53 浏览:235
剩余股利政策对股票的影响 发布:2025-08-04 19:58:53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