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股票
㈠ 医学科学研究所是什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国家重点药物研究机构之一。现有科技人员300余人,其中正副研究员9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截至目前,共有57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共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部级(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长江特聘教授"3名,"院校特聘教授"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4名;共从国内外引进人才30余名。
中文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简称
药物所·IMM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型
科研事业单位
微信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官网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中科院药物研究所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机构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简称药物所)成立于1958年,是国家重点药物研究机构之一。现有职工4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300余人,正副研究员7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自国家评选政府特殊津贴以来,该所共有60人获此殊荣。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部级(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名,国家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长江特聘教授"2名,"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2名。近十年来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共计32名,其中博士后25人,博士2人,硕士5人,引进人才平均年龄约40岁。
药物所始终以寻找和研究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药物为主要方向,坚持以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重点,以中草药和天然产物研究为基础,采用现代医药学现代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抗肿瘤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药物、抗炎免疫类药物、抗肝炎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糖尿病药物以及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等领域。
药物所学科齐全,下设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合成、新药开发等研究科室,具有很强的药物研发能力。特别是在天然产物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组合化学、分子药理学、高通量筛选等领域有明显特色。此外,药物所还建有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药物筛选中心、院校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2011年批准成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活性物质发现与适药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药物靶点研究与新药筛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药物传输技术及新型制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十一五"期间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在药物研究所建立了包括综合大平台在内的多个技术平台,有效增进的研究所的研究能力。
药物所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现有2家全资企业:北京协和药厂、北京协和制药二厂,以及3家控股企业: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莱博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建所五十多年来,共获科研成果奖261项,已研制上市新药百余种, 获新药证书129项,其中以人工麝香、丁苯酞、双环醇、丹参多酚酸、艾瑞昔布等为代表的一类创新药物19项。自1986年国家设立基金制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900余项,发表论文6000余篇,编写著作350本,已在国内外申请专利500余项。
药物所也是我国高级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中药学学科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医学重点学科点,并且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药物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承担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生教学任务。目前在所研究生300余人,至2011年已培养毕业博士生541名、硕士生538名。
近年来在面向市场经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效益的过程中,药物所所属药厂产值逐年增加。主要产品有:百赛诺、芳活素、紫素、非洛地平片、联苯双酯滴丸、灵孢多糖注射液等,其中一些药物远销国际市场。
药物所与国内及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药公司、大学、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㈡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国家重点药物研究机构之一。现有科技人员300余人,其中正副研究员9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截至目前,共有57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共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部级(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长江特聘教授”3名,“院校特聘教授”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4名;共从国内外引进人才30余名。
成立时间:1958-08-15
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些什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是一个以中草药和天然产物研究为基础,应用化学合成、生物合成等手段进行新药研究与开发为特色的研究机构,主要以寻找和研究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药物为方向,坚持以创制新药为重点,采用现代医药学现代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并初步建成大规模自动化药物筛选体系。
研究宗旨
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新药研究重点方向
抗肿瘤药物
防治心脑血管病药物
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药物
抗肝炎药
抗炎免疫类药物
抗老年退行性疾病药物
抗糖尿病药物
基础研究方向
天然产物研究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药物作用新靶点
生物大分子的调节
分子药理学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
㈣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主要领导
王晓良
王晓良,研究员,1955年5月出生,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协和药厂法人代表,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1982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8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并从事一年的博士后研究。80年代末回国后,较早将膜片钳技术引入国内并建立膜片钳实验室,建立完善了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并将这一方法普及到全国,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因此而获得我国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和1998年“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研究方向,并与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疑难病病理生理机制,药物作用新靶点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紧密结合。
杜冠华
杜冠华,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12月出生。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药物筛选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秘书长,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亚洲西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78—198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2—199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5—1998年UniversityofLiege,Belgium博士后,研究神经生物化学。1998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1998年回国后主要从事药物发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特别是在高通量药物筛选、神经药理学和心脑血管药理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㈤ 中国医学科学院18个研究所分别是那些
摘要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
㈥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工作怎么样
哪里都有好的职位和差的职位啊,具体要看做什么了
㈦ 2011年5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
A、由M(化学式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学式可知,M是由碳、氢、氮、氟、硫、氧六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M(化学式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学式可知,1个M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M分子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4:2=2:1,故选项说法正确. C、M中的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2:(16×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M(化学式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学式可知,1个M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个氟原子、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M分子共有42个原子,1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故1个M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核,而不是M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
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是国家重点药物研究与教学单位,创建于1958 年,其主要研究方向与任务为微生物研究及防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开展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反应器和传感器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
㈨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质被CAS登记为
A、根据新物质M的化学式C19H15N4FSO2可知由C,H,N,F,S,O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5+14×4+19+32+16×2=382,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该元素原子个数,氮氧原子个数比为4:2=2:1;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为19+15+4+1+1+2=42,故D正确.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