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股票 » 中国股票请权案

中国股票请权案

发布时间: 2022-04-20 11:52:10

『壹』 中国股票现在还有木有权证啊 是不是没得了啊

现在国内没有股票权证。
权证大事
1992年6月中国大陆第一只权证——大飞乐的配股权证推出。
1992年10月30日深宝安向老股东发行了中国大陆第一张中长期(一年)认股权证:宝安93认股权证,发行总量为2640万张。
1995、1996年 深沪两市推出A2配股权证。
1996年6月底证监会终止了权证交易。
2005年8月22日第一只股改权证、第一只备兑权证——宝钢认购权证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5年11月23日第一只认沽权证——武钢认沽权证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5年11月 交易所允许券商无限创设,11月28日,11.27亿份创设权证上市,其中遭遇创设的武钢认沽权证更全天跌停。
2007年6月22日钾肥认沽权证到期不归零,成为轰动一时的“肥姑奇案”。
2007年6月 第一只以现金行权的股改权证南航JTP1上市。
2008年6月累积创设123亿份的南航权证被券商全部注销。
2008年6月13日 南航权证正式终结交易,认沽权证暂时从股市消失。

『贰』 中国A股什么时候开始实行注册制

目前国内的股票,只有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股票是注册制的,全面注册制还需要证监会的安排,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叁』 中国股市

流通盘较少,股价容易被操纵,因为很少的资金便可以将一支股票的价格拉抬的很高,即容易出现所谓的“庄股”。2005年4月以后,中国实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也就是股改,让所有的股票参与流通,一方面流通盘增大,减少了操纵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解决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无形中调动了大股东的经营积极性,使中国的上市企业把公司做大做强的意愿增强了。因为股票价格上涨了,大股东手里的股票的市值增加,大股东随时可选择抛售股票,获得现金,所以不会影响到国有资产流失。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股市的“遗留问题”,对中国的股市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民营上市企业。因为国有大公司,比如中国石油因为不是私有化,产权不明晰,在把公司做大做强方面肯定没有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高。
希望是你需要的答案。

『肆』 中国的股票分几种,各代表什么意思

目前,国内市场主要有以下类别的股票市场:

A股

A股也称为人民币普通股票、流通股、社会公众股、普通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大陆上市的普通股票。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A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帐,实行“T+1”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为中国大陆机构或个人。

B股

B股也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只能以外币认购和交易。1991年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B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帐,实行“T+3”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和外国人,持有合法外汇存款的大陆居民也可投资。

H股

H股也称为国企股,是指国有企业在香港 (Hong Kong) 上市的股票。也就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香港上市的外资股。1993年第一支H股青岛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

S股

S股,是指那些主要生产或者经营等核心业务在中国大陆、而企业的注册地在新加坡(Singapore)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挂牌的企业股票。

N股

N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New York)上市的外资股。

(4)中国股票请权案扩展阅读:

如果在短线操作中,如果你遇到过贪婪、急功近利、患得患失、骄躁不安、盲目自信......这样的心态,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去调整:

1.严格止损

对于刚入市的短线投资者来说,因为不懂得去把握买点,所以最容易发生买进股票就被套的情况。被套的次数一多,炒股的心态就容易失衡,往往会出现悲观的情绪,最终导致“鸵鸟心态”,干脆打死也不卖。

2.提高成功率

短线投资者严格执行了止损,就不用担心被套牢了。但是如果止损的次数过多,总是见不得盈利,也是容易把心态搞坏的。为此,我们需要提高每次的操作成功率,那么如何提高呢?

首先需要判断大盘的走势,如果有强势大盘的配合,我们做起短线的成功率会随之大增;相反,成功率会大打折扣。每天晚上在复盘的时候,建议短线投资者多阅读各种基本面政策信息以及别人的股评,多研究大盘各项技术指标,加上自己的判断,从中判断大盘的走势。

其次介入的个股一定是强势股,这样短线获得的利润空间才会大,我们可以通过深沪股市的涨幅排行榜来寻找,并且结合K线形态、技术指标、成交量等来进行综合判断。

3.学会等待

在牛市中以及底部区域,我们要学会等待。不要因为自己买入的股票滞涨而懊恼,只要该股的基本面没有出现问题,都会有补涨的机会。不要因为一时的不涨,而这山望着那山高,看着别人都赚了多少多少,就眼红。最后导致失衡的、急躁的心态,出现追涨杀跌,这是炒股的一个大忌。

4.及时止赢

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在短线赚取一定利润之后,如果继续贪,不及时止赢,等到调整的时候,利润很快就被吞噬,这个时候投资者很容易懊恼,后悔在最高点没有卖出股票。所以止赢是相当重要的!

什么是止赢?就是当股票涨到你满意的目标价后出货,这个止赢的价格可以根据你的喜好、个股的走势和大盘的情况来选择,比如在牛市中止赢位置选择在上涨20%时,在熊市中止赢位置选择在5%时。

5.正确理解亏损

有很多短线投资者的心态为什么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亏损。一次亏损,可能会怪大盘不好;第二次再亏损,可能怪选的股票不好;第三次再亏损,可能怪自己的运气不好……多次亏损以后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别人能赚钱,而我老是亏钱,信心开始丧失,心态开始变得不好,于是开始急躁,赌性大发,结果陷入亏损的怪圈。

『伍』 关于股票的问题!

1、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http://ke..com/view/2085.html?wtp=tt

2、纳斯达克指数: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http://ke..com/view/36379.htm

3、股票基本特性:
(l)不可偿还性;
(2)参与性;
(3)收益性;
(4)流通性;
(5)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具体的很多,也无法一一例举,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的。

『陆』 求原始股确权案例

这儿有一个案例:
3月27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为南京原始股投资者许女士诉上海泛华能源应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泛华公司)及该公司董事会秘书邹某股权投资款项返还一案立案。这是2008年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监会《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颁布以来,上海法院为原始股投资者民事赔偿立案的第一起案件。

据了解,原告的起诉标的为29万多元,包括要求法院确认她与泛华公司之间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书》与《股权受让书》无效,要求泛华公司向她返还购股款项之余款24.8万元及支付购权款项利息4万多元,并要求董事会秘书邹某根据《承诺书》承担连带责任。

起诉书称,泛华公司系上海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18日申请设立时,投资方为上海浦东新区三家法人股东,1997年11月30日进行改制,又增加了上海浦东六家法人股东或机构组织股东共同组成投资方,并变更企业名称为现名,而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批文中,明确要求其在“公司设立后,须按《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要求,规范运作”。

原告在起诉书中称,泛华公司在没有经过许可批准的情况下,通过中介机构违法地擅自对外发行其股票。通过某证券公司南京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对外推销其股权。在这些人员的蛊惑性宣传和欺诈性引诱下,2006年4月6日,原告购买了泛华公司股权10万股,转让价格为每股3.98元,合计39.8万元,在原告支付款项后,泛华公司提供了盖章的《股权证》,双方签订有《股权受让书》与《协议书》。在《协议书》中,泛华公司强调其股票将挂牌上市,若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未能挂牌上市,《协议书》将按申购价原价回购。但在泛华公司的工商登记中,从来没有原告作为其股东的工商登记内容,而且原告从来也没有担任过泛华公司处的职工。

原告在起诉书中表示,当原告发现泛华公司的行为系非法发行证券的行为,多次向泛华公司与邹某要求返还投资款项时,开始为泛华公司与邹某拒绝。其后,经过多次追索,泛华公司与邹某才向原告支付了15万元,并由邹某写下了《承诺书》,《承诺书》约定购股款项之余款的最后付款期限为2007年4月30日,但到期后,泛华公司与邹某拒不履行约定。

在这种情况下,原告认为,根据《民法通则》、《公司法》、《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监会《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可以要求泛华公司与邹某履行承诺,返还自己股权投资款项之及其利息,依法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原告同时委托上海证券报投资者维权志愿团成员,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律师作为代理律师,为其出庭代理这一原始股维权案件。

『柒』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热点内容
因投资股票被家族赶出 发布:2025-07-17 01:39:45 浏览:125
科创板股票交易是t1申报价格 发布:2025-07-17 01:26:28 浏览:716
利率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如何变化 发布:2025-07-17 01:12:35 浏览:799
嘉兴银行如何追加购买理财产品 发布:2025-07-17 01:04:15 浏览:597
鲁抗医药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7-17 01:02:50 浏览:164
金融深化指数表示什么 发布:2025-07-17 00:48:58 浏览:307
群里让投资期货被骗怎么办 发布:2025-07-17 00:48:45 浏览:236
基金都能买什么 发布:2025-07-17 00:05:32 浏览:871
南极光股票历史 发布:2025-07-16 22:53:19 浏览:82
股市成交量反映了什么 发布:2025-07-16 22:52:39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