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有没有发行股票
⑴ 中央银行可不可以发行股票
不可以,
发行股票的必须具有一下两个条件:
1 是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
2 经证管机构认证后才可在指定的证交所发行。
首先,中央银行是国家机构,负责发行货币,调控货币政策,而不是公司 ,其次,任何没有经过认证的公司都不可以发行股票。
⑵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上市吗
中国人民银行不能上市,因为它是中央国家机关!!!
商业银行可以上市(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等)
国有银行能不能上市?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上了市才能成为好银行,那么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银行,而不是好银行则不应当上市。国有银行上市颠倒了逻辑顺序。应当在银行上市之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成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然后才讨论是否应当上市。
近来,频频出现商业银行要求上市的呼声。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已经上市。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发布信息,希望在短期内上市。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上市的呼声最高。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正在进行改组,据说它的海外部分要首先上市。其他的几家国有银行也希望尽快上市。好像金融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银行上市是否会成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会不会出现“一股就灵”的奇迹?
国有银行能不能上市?也许有人认为,这难道还成问题吗?四大国有银行是“国家所有,国家信誉”,只要国家批准,要上市还不是轻而易举?
事情未必如此简单。企业上市是直接融资行为,上市的前提条件是信息透明化。也就是说,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拿出一部分股权来换取外部资金。例如,企业自有资本10亿元,年利润1亿元。如果想把经营规模扩大一倍,需要资本20亿元,于是,这家企业通过上市,对外发行相当于10亿元的股票。如果企业的生产效益好,购买股票的人按照投资多少来分享利润。假若股票价格上升,股东们还可以从股票升值得到额外的收益。因此,上市的前提是,第一,企业要有自有资产,第二,要期望盈利。
家当知多少
国有银行上市的第一关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有多少家当。企业上市时考虑的是净资产。如果企业注册资本是一亿元,但是欠别人的债务有2亿。那么,我们说这家企业资不抵债。别说上市,早就该破产倒闭了。国有银行的自有资产(一级资本)在总资产当中的比例称为资产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当在8%以上,如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银行的稳定性。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接近8%,其他各家都远远低于这个标准。换句话说,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中最多只有8%是属于自己的。银行拿储户的钱放贷,如果出现了不良贷款,自然应当由银行负责。因此,如果银行要上市,首先要把不良贷款的数字搞清楚。在这里有几笔帐非算不可。
第一,按照官方数字,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4%左右。显然,中央银行没有任何理由夸大这个数字,只少不多。
第二,按照官方报导,被“剥离”到四大资产公司的不良贷款有13000亿元。就算四大资产公司讨债的本事很大,按照一般规律,能要回来30%就算很成功了。那么还有将近10000亿的坏帐。这是四大商业银行欠老百姓的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储蓄者都有权把自己的存款要回去。倘若如此,四大商业银行怎么来补这个
窟窿?如果把这10000亿算进去,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要上升多少?
第三,目前,国有银行计算不良贷款数目是采用“一滞二呆”的分类原则计算的。朱总理在1998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上曾经明确指出,“我们不要盲目在所有领域都照搬国际惯例,但是在贷款分类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采纳国际惯例。”在2002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度强调“商业银行从今年开始要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按照“一逾两呆”,贷款逾期3年才划为呆滞,借款人走死逃亡才划为呆帐。而“五级分类”只要借款人不能归还本息30至90天就列入不良贷款。假定国有银行认真地采用了“五级分类”,许多现在算为正常的贷款将变成不良贷款,不知道这样一来,银行的不良贷款还要上升多少?
第四,“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信贷质量。如果一个企业借了10笔款,按照“五级分类”,只要有一笔贷款不能按时归还,鉴于这个借款者缺乏信用,其他贷款都要列入问题贷款。可是按照“一逾二呆”,只要其他贷款尚未到期就不算。如果按照“五级分类”,信用破产的国有企业有多少?银行的不良贷款还要上升多少?
第五,四大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特别是目前上市的几千家国 有企业。当计算不良贷款的时候,是按照这些企业的帐面数字来评估的。可是,有人估计至少80%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帐。“银广夏”就是一个例子。前不久还被称为资产质量特别优秀的好企业,说破产就破产了,揭开盖子来,尽是假帐。如果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隐瞒了巨额亏损,那么一旦搞清楚了这些公司的帐目,岂不是又要给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大增加一笔?
银行上市要不要算清楚帐目?如果算清楚了帐,国有银行能够拿出来合股的资本究竟有多少?虽然银行的情况和企业不尽相同,但是基本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一家银行的自有资本是10亿,但是贷款的坏帐也有10亿之多,事实上,这家银行已经把自己的资本全赔光了。银行的钱都是别人的。凭什么拿别人的钱上市呢?如果不良贷款比银行的一级资本还多得多,那么凭什么上市?倘若某个公司已经是资不抵债了,公之于众,还有人敢买这种股票吗?如果不告诉老百姓真话,靠造假帐上市,今后怎么办?
“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国有银行不上市,那么,尽管现存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但是还可以慢慢对付。如果一定要急于上市,岂不是马上就要踩响这个大地雷?
上市的逻辑顺序
为什么国有银行如此急于上市?许多企业上市是为了取得发展资金,国有银行缺资金吗?目前金融市场过于单一,民众的积蓄只能存进银行。由于市场疲软、通货紧缩、投资不足,银行里的钱贷不出去。国有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不是扩张而是向中心城市收缩。从广义上来讲,银行里的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从国有银行自身运行机制来看,没有急于上市的理由。
据说,银行上市的目的就是要筹集资金,使得银行能够达到资本充足率。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上了市才能成为好银行,那么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银行,而不是好银行则不应当上市。国有银行上市颠倒了逻辑顺序。应当在银行上市之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成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然后才讨论是否应当上市。
另外,要将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1%,至少需要500亿。要使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达到所需的资本充足率,至少需要几千亿元。上哪里去找这笔巨款?近年来,上海、深圳股市每年筹集不过几千亿元资金,倘若国有银行上市,一下子吸收了如此巨额资金,还不得把股市压趴下来?
至于说国有银行上市之后能否给股东带来利润,能否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能否通过上市提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等,这些问题
都不是轻易能够回答的。有鉴于此,国有银行上市还是慢点谈为好。
⑶ 股票的制作和发行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个人或者团体不得擅自印制、发行股票(这道题错在哪)
股票的制作和发行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
错在“中国人民银行”
⑷ 央行发行了股票吗要是有的话在哪里上市的啊
中国的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管理银行的银行。本质是行政机关,跟财政部、建设部的功能差不多,统管全国银行。行政机关本身是不能发行股票的,因为不是企业。但是他们管理的企业是可以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例如人民银行管辖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目前中国A股市场上有12家银行上市。
⑸ 证券发行人有哪些金融机构包括哪些
证券发行人包括 公司(企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 而金融机构又包括:证券经营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
⑹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电视台可以上市吗
都不可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无虚假记载。
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国家体制机构,不属于企业化。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主要职责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央视属于事业单位,是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s),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⑺ 中国几家银行股票代码
宁波银行:002142、北京银行:601169、交通银行:601328、深发展A:000001、工商银行:601398、南京银行:601009、浦发银行:600000、民生银行:600016、兴业银行:601166、中国银行:601988、招商银行:600036、华夏银行:600015、中信银行:601998、建设银行:601939;(请采纳)
⑻ 中国第一股股票是哪个公司,哪一年有的
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
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全流通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年5月, 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中国 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第一天成交安达 股票8000股,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口头唱报和白板竞价的手工方式。
1990年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沪市的首个交易日以96.05点开盘,并以当日最高价99.98点报收,当日成交金额49万4千元人民币。
.......
600651飞乐音响是新中国第一股。
⑼ 中行申购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吗
申购的是中国银行的股票,
中行A股上市音定槌起 中国银行网上路演实录
2006年06月23日 21:39:58 中财网
6月22日下午,当本报记者在网上向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提问,中行上市后如何在资本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时,李礼辉这样回答:
我们希望中国银行将有稳定可持续增长的业绩表现,能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次网上问答,是翘首企盼中行回归的国内众多投资者,终于迎来的与中行高管直接对话的机会--在四个小时的网上路演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将作出决定,是否要在第二天一早,将自己腰包里的钱投向780988这只新股票。
包括董事长肖钢、行长李礼辉在内的四十多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高管,以及三家联席保荐人,即主承销商的主要负责人,下午一时半,悉数云集中国证券报社的13层演播厅内。狭窄的楼道戒备森严,对于任何一位不请自来的记者都采取了毫不客气的"驱逐政策",气氛立时显得格外紧张。
但这毕竟是一次重要的"会面"。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已守在电脑前,提出问题,等待回复。下午2时整,路演正式开始--透过半掩的演播厅木门,记者看到,翻修一新的大厅里,所有嘉宾均已落座,等待肖钢首先致词。
记者注意到,与中行H股上市前在香港的路演不同的是,香港公众更多地关注公司内部技术方面的情况,而国内投资者关心的焦点较多集中于宏观层面。
中行A股:期待与疑虑同在
事实上,作为投资者,最实际的想法就是如何谋取回报。对于此次中行回归国内资产市场,他们在抱有极大热情的同时,也存有很多疑虑: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市场上A股的最终定价历来都在询价区间的上限,但是中国银行却打破了这种规律。A股定价于3.08元而非3.15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行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在A股上市,是否合时宜?中行盈利预测是否一定能实现?2007年又将会怎样?中行将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已有中工国际在先,中行A股上市后是否也会出现暴涨暴跌?市场对中行上市寄予很高期望,那么中行上市是否会引领股指走出低迷,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行上市对市场的影响?凡此种种。应该说,投资者的心理是复杂而充满期待的。
对于定价问题,中行董事长肖钢回答说,中行A股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综合评价H股市场和A股市场,全面考虑投资者利益后作出的选择,符合国内证券监管机构有关询价制度,符合中行所有股东的利益。
据肖钢分析,中行A股上市将使银行板块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同时也给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参照,使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他据此相信,中国银行A股上市会带动整个银行板块投资价值的发现。
"我行派息率为35%~45%。"肖钢说。
"我们对中国银行上市后的走势看好,不会出现中工国际式的暴涨暴跌---这是由中国银行作为大盘蓝筹的特点决定的。"中国银河证券公司总裁朱利认为,中国银行A股发行上市后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银行之所以具有好的投资价值,就在于它拥有全方位服务的金融平台,相对均衡的收入构成、广泛的国际网络等诸多优势。
至于中行上市后,会不会从此真正步入牛途?中行董事会秘书杨志威的看法是:"我们的工作是要尽力把银行管好,创造更好的业绩,把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对市场的判断应该留给市场的参与者。"
"我有信心能够实现2006年的盈利预测,并希望2007年做得更好。"李礼辉如此表示。
汇率波动:拿什么抵挡风险
据悉,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内商业银行,中行目前拥有的外汇资产已达3000亿美元。那么,在国际国内汇率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如何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敞口,保证外汇资产保值增值,将是中行面临的严峻考验。
"我行2005年底未覆盖外汇敞口净额为394亿美元,其中包含对境外附属机构的资本金投资,汇率变动对后者的影响直接计入资本项目,不会对损益产生影响。"中行行长助理朱民介绍说,中行是一家国际化的银行,管理外汇风险是工作之一,其中包括人民币的汇率风险管理。中行有中国银行业最丰富的外汇管理经验和最资深的外汇管理专家,作为整个风险管理程序的一部分,中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定期分析外汇风险。
据朱民预计,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幅度内。与人民币证券相比,中行对外汇投资证券享有超过2.5%的利差溢价,这意味着只要人民币升值幅度不超过2.5%,中行持有的敞口头寸就会对净收入具有增值作用。
他表示,中行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及其对财务数字的影响,而且将综合考虑市场承受能力、本外币利差和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以及本外币资金运用能力,有步骤地结汇。中行计划在2006年年底前,进一步降低美元外汇净敞口,大幅降低人民币汇率风险和对财务的影响。
"中国银行外汇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汇率风险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风险之一。"中行行长助理王永利亦表示,对银行而言,不仅要关注汇率风险,同时要关注利率风险。中行将在利率和汇率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我们会密切关注人民币与主要外汇之间利率和汇率的走势,我们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每月例会都会高度关注利率和汇率的走势,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包括调整投资的货币和期限结构。"王永利说。
调控之下:未来盈利影响几何
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官方贷款利率上调18至27个基点,而存款利率保持不变。接着,上周央行又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紧缩信号愈加强烈。
有人测算过,由于差别准备金率上调,将会导致中行140亿头寸的变化。
那么,在当前紧缩政策之下,中行的经营和盈利是否会受到影响?中行又将如何在贯彻国家调控政策的同时,有效地防范风险?
"央行这些举措对解决潜在'过热'问题具有决定性影响,对市场和银行经营都有利。"在肖钢看来,贷款利率的上调、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将有效提高银行的贷款利差,增加净息差与盈利。
中行始终坚持审慎的、有理性的发展,中行过去几年贷款增长率较低,没有发生贷款过快增长或者大起大落的情况,因此,紧缩贷款的措施对中行影响不大。中行贷款增长的战略,是关注高质量的高端公司和中高端个人客户,这些客户的贷款需求受贷款利率小幅上调的影响也较小。
"我行已在业务规划中考虑了经济下滑的可能性与货币政策紧缩问题。"肖钢说。
据他介绍,中行进行风险管理改革专注于实力雄厚的公司和个人,这些策略已改善了中行的资产质量,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从宏观调控中获益。
与此同时,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中行盈利更加多元化,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因此对内地利息收入的依赖性较低,国际业务对该行的贡献率较高,其中来自香港和其他海外业务的贡献规模更是可观。
特别是,"我行全面的银行业务平台与较高的非利息收入比率,将为货币紧缩带来的压力提供缓冲。"肖钢说。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人民银行是否会再加息"、"对中行是利好还是利空"等问题,李礼辉表示,不便对货币政策的走向作出公开预测。但他相信中国银行能够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盈利水平不会受到重大影响。(记者 李岚)
⑽ 现在买中央银行的股票行吗
中国人民银行就是我们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说是国家的一个机构部门,不同于普通商业银行,不能发行股票。
估计你想说的是中国银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