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股票18年年报
Ⅰ 中国平安的股票什么时候出年报披露
1、中国平安的年报披露时间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编制完成(即一至四月份)
2、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定期报告。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第一季报、第三季报。
(1)中期报告由上市公司在半年度结束后两个月内完成(即七、八月份),
(2)季报由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三十日内编制完成(即第一季报在四月份,第三季报在十月份)。
(3)定期报告的披露要求为在指定报刊披露其摘要,同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披露其正文。
Ⅱ 中国平安一季度保费这么高,股价怎么就没涨
最近,险企们都开始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的保费收入了。
中国平安2018年第一季度做了2529.62亿的保费!
对比一下去年第一季度,那会儿平安的保费收入是2110亿,比去年的第一度同比增长了19.88%。

据说,是因为这个外部产品上线行为,成功的动摇了很多平安代理人,关于平安产品全世界最好这个信念。当时又正好处在“开门红”战役前夕,动摇军心直接动摇的就是业绩,所以才被撤掉的。
我查了一下,发现其实早在2014年1月27号,平安就已经成立了一家自己的销售代理公司—平安创展,只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大动作。这一次的一账通产品上线,也被扒出来是平安与深圳的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合作。
只是很奇怪,为什么不是平安把产品放给经纪公司去做,而是把人家的产品拿过来放上了自己的互联网平台?
坐拥300万代理人,再分享经纪市场发展的一杯羹,或许是最初的想法把。
接下来,平安的战略会怎么走?
强大的代理人队伍还能支撑股价增长多久?
随着市场的发展,平安未来会不会和友邦台湾公司一样,大批裁撤掉代理人?
平安这么强大,作为股民当然希望ta的保费收入越高越好了。
但是作为消费者,除了少数的性价比高的产品,其他的我不会选平安。
Ⅲ 现在的中国平安股票值得买入吗
暂时不值。
中国平安是一只机构重仓股,那么长时间的阴跌说明明显是主力机构在抛盘,是什么让主力资金撤退呢?
绝对不是简单的调整。
从财报来看,2020年报营业收入增速在4%左右,净利润增速在-4%左右。暂且把增速降低归于疫情。
那么2021年一季报就已经明显说明了问题,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速也只有可怜的3.7%,相比于之前18,19年的快速增长,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增速明显放缓了。
换个角度理解,公司已经面临天花板了。预期降低导致的就是机构纷纷高位撤离。这才是根本原因。
至于目前来看,因为超跌的原因,中国平安可能会在底部震荡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再次选择方向。
投资收入的利空,主要有两个吧。
一个是内在的投资失误。
比如华夏幸福暴雷,亏的钱全都要计提减值,会减少收益利润。目前计提了182亿元减值,后续可能还要进一步减值。
一个是长期的无风险利率下行。
保险公司的投资内容,无非就是存款+债券+权益资产+其他,其中债券是大头,几乎占了一半。
长期利率下行,会压缩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赚的钱就更少了。
而且有一点,虽然利率下行,但是按照年金险的保单,比如说光明一生,活到90岁,年化利率3.8%(活的越久利率越高),保险公司依然要按照固定的3.8%的利率付息,这样一来利差就更小了(了解光明一生点这)。
不过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倒是很有利,如果我们买了年金险,锁定未来几十年的高利率,就能把利率下行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不必承担利率损失。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我很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现在大家的收入上来了,观念上来了,为了维持现有的经济地位,防止一夜返贫,更会利用保险这个风控工具转移风险,把全家的保险都做足。所以中国的保险市场潜力是很大的,我的预购清单里就有保险基金。
但对中国平安,我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吧。
保险是个同质化的行业,风险相同,基于风险衍生出来的产品,也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买保险股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一看谁赚的钱最多(目前是中国平安),二看谁最创新(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都一般般)。
原本的保险时代是中国平安为王,但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差越来越少,还有高性价比的互联网保险在打价格战,消费者也不是傻的,知道买啥最划算,中国平安的品牌优势在逐渐减少。
Ⅳ 怎么看中国平安年报
1、年报基本数据
2019年中国平安的营业收入1.169万亿,同比增长率19.66%;归属母公司扣非净利润1393亿,同比增长率29.42%,利润增速和业绩增速较上年同期扩大。
然而,扣非净利润第三第四季度分别为319.4亿和198.7亿,扣非净利润逐步下降,2019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利润分别为455.8亿和418.6亿元,下降比率环比增长。中国平安的主营业务还是以寿险和健康险、财产保险为主,寿险及健康险的比例达到了61.35%,可是业务增速缓慢,不足6%,这一点投资者也需要注意。
经营性现金流1.52亿,现金流量充沛。集团内含价值同比增长19.76%,注意保险公司要重点关注其内含价值,包括有效业务价值和调整后的净资产。
整体看平安的年报表现年度利润增长率较好,现金流充沛,而后两季度利润增长有所下滑,基本面没有重大问题,后期投资者要继续关注。
2、平安的估值
平安的估值可以采用相对估值也可采用绝对估值,采用相对估值法就是看保险的PEV,也就是保险公司的市值和内含价值之比。
3、伯克希尔的业绩与标普500指数的业绩
2019年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增幅11%,而标普500指数的增幅为31.5%,长期看1965年——2019年伯克希尔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3%,超过标普500指数的10%。
不要看短期走势,一年,两年都是短期,投资人始终要有长期视角,而大多数人之所以投资失败就是因为看短期。之前中概互联表现好,准备大举买入,最近中概互联涨的没有半导体好,又准备卖出中概互联买入半导体,永远在追热点,永远避免不了被套住的命运。
这就是散户亏损的根源,股市投资的方法和策略很简单,而执行很难,根源还是贪婪,不知足,没有长期视角。
Ⅳ 中国平安2018年报,基本每股收益怎么算
用净利润除以总股本得出每股收益。
Ⅵ 中国平安股价为什么暴跌
中国平安股价为什么暴跌?
投资暴雷导致平安遭受巨大损失,使得市场信心下降。
一、商业办公不动产项目
在今年的6月28日,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大额不动产投资的信息披露公告,拟投资不超过330亿元人民币从新加坡凯德置地集团及私募基金收购来福士广场等六个商业办公不动产项目60%-70%的股份,交易预计在2021年三季度正式完成。
而这次收购中,平安收购项目出现了严重溢价。市场上甚至有了,平安收购的资产总价不超100亿的论断,这也就是说,有高达200多亿的溢价之嫌。虽然实际上本次交易价格对应六个项目的估值约为467亿元,较2020年末的评估价值溢价6.7%,但这仍使得市场信心出现下降。随着收购消息的公布,平安A股下跌6.57%,港股下跌4.53%。
二、收购北大方正
同时就在1月29日,中国平安公告称,为了推动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未来价值增长新引擎,同意本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参与北大方正及四家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
而北大方正集团早在2019三季度财务报告便显示显示:截至2019年底方正集团负债率达到了82.84%,正由于债务问题,北大方正集团2020年开始走上重整之路。截至2021年1月18日,北大方正、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的债权人共有725家向方正集团管理人申报了736笔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合计2347.34亿。
从长远意义上讲,北大方正医疗的加入,是对对平安线下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对平安大健康生态圈的完善有着深远影响。但从短期来讲,方正集团可能需要其投入370.5—507.5亿,这对任何一个企业似乎都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三、收购华夏幸福
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彼时,平安分别以23.65元/股和24.597元/股的价格,从华夏幸福大股东华夏控股手中合计获得7.5亿股股份,前后共花了180亿,持股比例达到25.25%的股份。
但2020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总负债超过4000亿。其中,有息负债规模为2185亿元,主要为短期负债,其中短期借款约34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近598亿元、应付债券逾525亿元。2月1日,华夏幸福发公告,首度承认暴雷,债务逾期本息合计高达52.55亿元,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
综上平安这三项投资共计超过1300亿,如果全都亏损的话,落到任何一个公司头上都将是一场灾难,虽然平安去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99亿元,完全扛得起,但媒体抓住了平安的三个坑大作文章。
在投资者看来,像平安这样的企业,市场已经把它从成长股的估值逻辑转变为传统蓝筹股的估值逻辑。此外,在通胀抬升以及全球大放水延续的背景下,利率环境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大资金更重视持股的时间成本,在企业经历阵痛期阶段,他们不愿意耐心等待企业改革阵痛期的结束,而是选择一些赛道好或者盈利前景明朗的资产进行配置,这也是大资金接连抛售造成股价暴跌的原因。
Ⅶ 中国平安首次回购股份是怎么回事
股份回购是指公司运用自有资金,按一定的程序购回发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三)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五)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六)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
公司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公司因前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授权,经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的董事会会议决议。
公司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属于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的,公司合计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数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十,并应当在三年内转让或者注销。
上市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因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通过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进行。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中国平安于2018年10月30日发布公告,公告提示“为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稳定资本市场,促进股东价值最大化,制定股份回购计划。”详询回购内容建议您查看公司公告。
参考: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8-11/05/content_2065671.htm
http://www.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
Ⅷ 平安保险公司的2018年预想财富
摘要 中国平安2018年实现净利1074.04亿元,同比增20.6% 预期974.8亿元中国平安2018年度实现净利1074.04亿元,同比增20.6%,大超市场此前预期。旗下科技创新公司陆金所控股盈利表现靓丽,已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