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与社会
Ⅰ 股票如何反映出中国社会与世界的经济信息
我们的经济社会,是有许许多多的市场构成,每个市场都能反映一定的经济信息,以最近的大蒜价格上涨十几倍为例,其背后是其能抵抗甲流而引致的市场需求井喷,最终反映为价格的上涨。而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有三类参与者,有融资需求的上市企业,有投资需求的机构和散户,及投机分子。上市企业其实是整个经济社会企业的缩影,包括各行各业及各种类型企业,而对于很多手上有资金的机构和散户(包括社保、基金公司等等),为了追求稳定的资本增值,资本市场也是众多选择之一(包括黄金、外汇、房地产等等),而投机分子是市场的润滑剂,促进资本市场的活跃。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根据自身的信息,对未来会有一个预期,好抑或是坏,当然一个人的预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市场的每一个时点,都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股票市场的每一个波动,都是最真实反映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最终选择。所以说市场规模越大,参与者越多,越能反映的经济信息量越大。股票市场不是简单的上涨和下跌,其背后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Ⅱ 股市,股票有什么社会效益。
一、为企业直接融资。在没有股票市场的国家中,如企业生产经营需资金,一般通过银行贷款。但是自从有了股票市场,有利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许多原先不能做成的事都做成了。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贷款和上市融资反应在不同科目,贷款是企业负债,上市融资是实收资本,这笔资金一般不能随便由投资人抽回,只能转让,这有利于企业减轻资产负债率,提高生产效率。
二、价值发现功能和经济周期预测。一般来说,股市往往领先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繁荣的初期,还不被人重视时,股市往往己反映了未来繁荣的预期,所以象06年股市的繁荣,实际上是反映了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将有一个大的繁荣期。股市上各行业股票的被追捧,也反映了该行业在未来的成长性。因此股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如99年高科技股的受追捧,也是几年后网络科技繁荣的预演。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使各国经济学家均以股市走向来观测国民经济。
三、上市企业的广告功能。一些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一旦上市便成了全国皆知的闻名企业,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形象,象海尔、青啤、伊利都是在上市后才发展壮大的。其广告效果不亚于由专业大广告公司做的策划。
四、社会资源的配置功能。原先的计划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一个成熟的社会更需要资源的社会的自主配置。由于资本的逐利性造成了资本会追捧高效率的企业而抛弃低效益的企业。这使得低效益的企业的资本和人才等向高效益的企业转移,由管理更好的人才来运作,而股市中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成为更方便的渠道。
Ⅲ 股市对国家社会及广大股民有什么利弊
股票市场的发展,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所需的金融问题,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获得需要的资金,这是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促进所必须有的,还有就是:增加国家收税、避免银行给企业的不良贷款、减少国家对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促使企业自身快速发展等等,有百利而无大害;股民通过购买企业上市发行的股票,就有了享受企业收益的权力。随着企业的盈利,持有企业股票的投资者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既然是市场就有风险了,企业和股民都有可能赔的血本无归哦。
Ⅳ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Ⅳ 为什么社会需要股市股市在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为什么社会需要股市:
很多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向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却能弥补这一块缺陷。此外,很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来偿还债务,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的改善起到明显的作用。
股市在社会起到的作用:
1、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果。
2、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3、有利于不断完善中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4、可以促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用其权,各得其利。
5、可以扩大中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
Ⅵ 股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的么
股票是不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的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的,“证券、股市,这些东西”指市场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反映出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Ⅶ 股市属于社会资源吗
A股市场不仅有投资价值,还有投机功能,当然也是为上市企业融资为主,这就告诉投资者,股市本身就有风险,如何投资,还是投机,或者成为上市企业融资的贡献者完全取决于自己。以股市而言,发展中股市,成长周期太慢,二十八的行情基本是涨涨跌跌,和市场经济规律脱轨严重,也不能反映经济的基本面。
但是谈到价值,其实也是需要投资者自己去发现,大部分时期,投机的股票太多,也就是垃圾股遍地导致了股市的生态环境并不理想,投机盛行,也是造成股市熊长牛短的表现,制度推进缓慢,市场难以形成健康的环境,才是股民长期亏损的原因,也是股市到当下仍然是让大部分股民难以接受价值投资理念。
投资是个长期的事情,时间越长,越能体现价值从股票解决资本供求矛盾的角度对上市公司来说,股市就是天堂,上市的时候可以直接从股市筹集资金,上市会还可以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势从股市筹集资金,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行等。在企业获得效益时候,在意分红形式报答股东。
如果有了股市,给资产的流通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平台,不看好的卖出,看好的买入,及时方便,也不必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在另一个方面理解股市把公司资产资源完全盘活了。可能对于股市对于中国本身还存在一定特殊国情的意义,比如股市配合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国企的股份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Ⅷ 炒股对社会的发展有没有贡献
炒股对社会的发展是有贡献的。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炒股需要我们自己去花钱。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要购买100股的股票,那么我就要根据这个公司的一股的股价乘以100,然后付出同样的钱。这其中等于说我们拿着自己的钱去投资,从社会的角度上来看,这就是资金的流动。虽然说算不上消费,但是资金的流动会加强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力。
Ⅸ 股市在资本主义市场中,有什么重要的地位呢
再者,A股沦为弱肉强食的市场。目前多数投资者都偏向于短期投机,靠博弈在二级市场上获得盈利,这也是一种无奈结果,因为价值投资根本赚不到钱。但是,机构则可以利用资金、信息、技术上的优势,轻松的从股民身上赚到钱。而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只要等到禁售期结束后,就可以在股价高位时减持走人。散户最终亏损的概率非常大。
以上这两点就是当前A股市场存在的意义,由于存在着重融资轻回报,以及机构投资者都要在散户身上赚到钱(A股市场本身并不创造任何社会财富),在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的投资者难逃成为被割韭菜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