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变成股票反映出中国的
⑴ 从粮票到股票的变化反映了我国新时期什么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⑵ 你知道粮票背后的故事
“看着这些粮票,我就回忆起了那个吃什么,用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一张张彩色粮票,在71岁的王维平眼里显得无比珍贵。他历经20年,收藏了300多个品种的粮票,多达2000多张。昨日,记者来到金陵小区他的家中,见到了这些“宝贝”,采访中记者听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不吃饭省下粮票作纪念
王维平的家仿佛是一个粮票微型博物馆。他颇为得意地拿出两大本收藏夹,里面夹满了花花绿绿的粮票,时间跨度达38年,地区则包括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份。“最大面额为一百公斤,最小面额是半市两,最早的是1955年,最晚的是1992年。”
王维平最珍爱的是那张“半市两”粮票,上面写着“1972年上海市粮票”,印有淡紫色的女纺织工图案,看起来崭新如初,因为这是他所有收藏中面额最小的,更因为这是他饿肚子换来的。1972年他去上海出差,换了当地粮票去上海柴油机厂食堂吃饭,找零得了这张粮票。临走时,同事用半市两粮票买了馒头带在路上吃,他却宁愿饿肚子也要留下此粮票作纪念,“当时看同事吃馒头我也很饿啊,没办法,太喜欢了,不吃饭也要留着。”王维平笑着回忆道。
当年粮票是由各地粮食局统一发放的,往往印着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图案,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尤其是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粮票十分精美。比如许多内蒙古粮票上印着牛群,或是一群猪在猪圈里吃食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新疆粮票的图案就更加华丽了,青年男女的篝火晚会、丰收季节姑娘们一起摘葡萄、小伙子策马奔腾……文革时期,粮票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佳木斯市粮票上印着毛主席语录:“必须把粮食抓紧。”
跟手机充值卡一样,不少粮票都设有效期的,比如“1991年攀枝花市粮票大米1千克”上注明“两月有效过期作废”,1963年广州市粮票还分单月用、双月用、季度用,“不过从来不会过期的,因为根本不够吃啊!”王维平告诉记者。
当年出差要换全国粮票
上世纪70年代,粮票是市民家中最重要的东西。王维平回忆,每个月,粮票都会按时、定额发放到每个居委会的居民小组手上,再由居民小组分配给每个家庭。“国家对粮票的管制很严格,并不是拿着粮票就可以买米了。”当时买米,家庭主妇要带上钱、粮票和粮食证,前往定点粮店进行购买,每人每月大概能分到30—36斤粮食。
“当时早稻米比晚稻米俏得多,知道为什么吗?”王维平一边翻阅着一张张发黄的粮票,一边给记者卖了个关子。他说,因为同样重量的早稻米比晚稻米煮出的饭要多些,能让人吃得更饱,人口多的家庭,几乎每月都排队买早稻米。“从1982年开始,口感较好的晚稻米越来越吃香。”因为农村推行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后,粮食产量大增,大家再不必为饿肚子担心了,当然喜欢口感好的晚稻米。
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有当时一些农村人到城里来走亲戚,往往会自己带上米,因为住宿可以解决,但多吃饭就没办法了。出差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全国粮票,到达后再换当地粮票,不然饭都没得吃。
希望进校园办粮票展览
1993年,颇具“中国特色”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粮票已成为人们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记忆,也成了收藏品中的新宠。谈起收藏初衷,王维平告诉记者,开始只是觉得粮票很好看,越集越多,从1987年开始收藏,老伴笑他是“小孩玩画片”,他却坚持了20年,现在老伴也支持他,经常帮他托朋友要粮票。收藏粮票要砸多少银子?他的粮票来源一部分是自己家中保留的,更多的是跟全国各地的粮票收藏爱好者交换来的,至今没有花钱买过。
他说,粮票能折射出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经济价值。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校园里举办粮票展,唤起青少年节约的优良品德以及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虽然,这些粮票现在已经失去了兑换粮食的功能,但王维平希望通过本报以票会友,一起分享粮票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家中有闲置的粮票,可以赠给王维平。 本报记者 徐兢
链接>>>
成套粮票升值空间大
业内人士指出,收藏粮票要符合“老、少、好”的三字要诀,目前粮票的市场价从5元到300元一枚不等,若能收集成套的话就相当有价值。决定其珍贵程度的有年份、品相、稀缺度、票面主题等要素。专家预测,粮票升值空间还很大,但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提升。例如辽宁省1955年发行的第一套粮票2004年市价超过1500元,现在已经到了3000元左右。但是粮票收藏家们表示,因为该项收藏更多的是历史纪念价值,很多人怀着对过去经历的纪念才收藏粮票的,所以目前靠粮票还不能实现快速增值。
⑶ 以前的粮票,收藏价值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粮票自身是没有价值的票证,但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证券。粮票的面值等于国家牌价粮价与市场价之差。
1993年后中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集“粮”爱好者也在不断扩大。近两年在香港、澳门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高价购买竞相收藏中国粮票中的珍品。随着时间推移,集粮热的升温,粮票收藏品市场也必将上扬。
只要掌握好收藏粮票的基本原则,投资收藏粮票前景十分可观。粮票曾作为中国的第二“货币”,在中国历时40年,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⑷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 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一
(1)原因: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一五”计划中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东北地区与苏联等国为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变化趋势:1957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1958年至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五”计划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产量上升原因);“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泛滥(产量下降原因)。 (3)根本性转变:逐步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民生。 |
⑸ 粮票.股票分别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股票出现十年后粮票才停止使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粮票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股票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创新事物,是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必然趋势。
⑹ 崛起的中国八百字作文
沉睡了多少个世纪,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历史的车轮在你身上无情碾过…而当你遍体鳞伤才被猝然惊醒,丢弃过去的骄傲和自大,正一步步地走向复兴.
曾经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楼宇耸天;曾经的牛车马车被汽车取代;曾经的“粮票“已发展成了“股票”…
五千年的荣辱积淀成就了现在如日中天的青春的中国.
从前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从前日寇妄想夺取中华广阔的土地,毛主席带领人民、带领中国共产党毫不畏惧地进行抗争…
无数革命先烈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中华之崛起倾其所有.是他们用鲜血、用青春谱出《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神州.
如今,我们成为了他们.我们责无旁贷,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我们这一代青年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国家为已经为我们铺好了前进的道路,青春的祖国,正在向我们的青春发出召唤.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因为我们责无旁贷!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要建设一个富强、繁荣的现代化国家,我们需要的是知识、是激情!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轮到我们了!因为我们肩负着复兴中国的责任,我们要用知识谱写新的伟大的进步篇章.我们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任公的这句话饱含了他对青年人多么大的期望和赞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年便是国家的春,少年便是国家的晨.祖国60华诞,青春的祖国更需要青春的活力.我们应毅然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敢于梦想,敢于追求,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努力学习.因为我们的汗水换来的是中华的崛起.时代的强音正在召唤,属于我们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激情澎湃,我们热血沸腾,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融入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去.
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骄傲,中国的耻辱与不幸已成为过去,太空行走、百年奥运、GDP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中国正走向复兴之路,中国已被世界所认可.而我们,当自强、自信的接过祖国发展的接力棒,用知识谱出更为雄壮的国歌.
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时刻准备着.
⑺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 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原因: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一五”计划中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东北地区与苏联等国为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变化趋势:1957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 1958年至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五”计划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产量上升原因);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泛滥(产量下降原因)。 (3)根本性转变:逐步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民生。 |
⑻ 粮票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什么特点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映了中国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