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有几次股灾
1. 中国总共出现过几次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
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
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
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2. 中国的股灾发生在哪一年
第一次股灾是在1996年12月16日,那天很多股民称之为黑色星期一,1996年以前,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一次牛市。
那个牛市发生在1993年,牛市后肯定会出现熊市。当时中国股市的很多机制还不完善,垃圾股横行。随着市场上垃圾股的增加,股价大幅上涨,但缺乏支撑点,最终遭受迎来股灾。
第二次股灾发生在2001年7月30日,在上次股灾洗礼后,中国股市也进行了整顿。很多上市公司进入股市后,垃圾股越来越少,优质股票也越来越多,所以那五年中国股市的表现依然非常平稳,但2001年中国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A股又出现了一次严重的股灾。
第三次股灾发生在2007年2月27日,是亚洲金融危机到来的前一年,当时股市的机制已经很完善,但出现了很多混乱,股市后面出现了各路庄家,他们在背后操纵股市。所以影响了股市正常的发展,上证指数的跌幅在不断的刷新,最后迎来了股灾。
第四次股灾发生在2015年,在短短的一年里,中国股市暴跌了三次,所以当时基本上炒股者都跌得很惨,很多炒股者心中承受不了,因此亏损后产生了负面情绪,没有哪一个股民能接受在1月19日股市的市值蒸发了3万亿,5月28日股市再次对股东们造成沉重打击。一天中a股下跌了6.5%,就连一些“技术型”的股票也没能逃过这场灾难。2015年全年,中国股市都陷入悲观情绪。
(2)中国股票有几次股灾扩展阅读:
股票是股份制企业(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东)拥有公司资产和权益的凭证。
上市的股票称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级市场)自由买卖。非上市的股票没有进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买卖,称非上市流通股。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标准、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金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普通股
普通股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公司决策参与权。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并有建议权、表决权和选举权,也可以委托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东权利。
(2)利润分配权。普通股股东有权从公司利润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赢利状况及其分配政策决定。普通股股东必须在优先股股东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权享受股息分配权。
(3)优先认股权。如果公司需要扩张而增发普通股股票时,现有普通股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从而保持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原有比例。
(4)剩余资产分配权。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若公司资产在偿还欠债后还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优先股股东、后普通股股东的顺序进行分配。
3. 股灾是哪年发生的
第一次股灾是在1996年12月16日,那天很多股民称之为黑色星期一。
第二次股灾发生在2001年7月30日,在上次股灾洗礼后,中国股市也进行了整顿。
第三次股灾发生在2007年2月27日,是亚洲金融危机到来的前一年,当时股市的机制已经很完善,但出现了很多混乱,股市后面出现了各路庄家,他们在背后操纵股市。
第四次股灾发生在2015年,在短短的一年里,中国股市暴跌了三次,所以当时基本上炒股者都跌得很惨。
拓展资料: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不包括被特殊处理A股的涨跌幅以10%为限,当日涨幅达到10%限为上限,买盘持续维持到收盘,称该股为涨停板,ST类股的涨跌幅设定为5%,达到5%即为涨停板。涨停板,是指当日价格停止上涨,而非停止交易。
涨跌停板制度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中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现象,对每只证券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
有些交易所会为证券、商品、合约设定单日涨跌幅限制,比如限定个股单一交易日最多只能较上收盘价上涨或下跌10%,当价格升至当日价格上限,就称为涨停板,跌至价格下限则称为跌停板。有些交易所会在涨停板或跌停板时停止交易,直至市场价格脱离价格上限或下限;也有交易所会在短暂停止交易后于扩大的价格区间内恢复买卖。
我国的涨跌停板制度与国外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股价达到涨跌停板后,不是完全停止交易,在涨跌停价位或之内价格的交易仍可继续进行,直到当日收市为止。
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对股票、基金交易实行价格涨幅限制,涨幅比例为10%,其中ST股票和*ST股票价格涨幅比例为5%。股票、基金涨幅价格的计算公式为:涨幅价格=前收盘价×(1+涨幅比例),计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原则取至价格最小变动单位。
一般说,开市即封涨停的股票,势头较猛,只要当天涨停板不被打开,第二日仍然有上冲动力。两种情况为不开板的和开板的涨停板,而第一种情况又分为无量空涨型和有量仍封死型;第二种情况为吃货型、洗盘型和出货型的开过板的涨停板。
在涨跌停板交易制度下,以涨停板最有力,但是,物极必反,在相对高位或在大盘不好盘整震荡时,主力有可能借涨停板出货。
4. 1990年后,中国总共出现过几次大的股灾
截止到2017年共5次。
第一次,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沪指从1429点最高点中东到386点的最低点,历时半年,跌幅达到72%,这是中国股市第一次泡沫崩盘,也是迄今为止的中国股市行情中下跌速率最快的一次。
第二次,1993年2月至1996年2月。这量中国股市周期最长,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熊市,从1993年2月的最高点1558点,到1994年7月的最低点333点,最大跌幅78%,简直是一场灾难。
第三次,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股指从最高点1510点到1997年9月的最低点1025点,最大跌幅达到32%。如果从常规技术角度和宏观背景分析,这也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合乎"标准"的熊市。
第四次,2001年6月的最高点2245点至低点1346点,跌幅已达40%
第五次,2007年10月的最高点6124.04点至2008年4月低点2990.79点,跌幅已达50%,但2990.79点是否是本轮低点底部仍有待在今后行情中的进一步观察。
(4)中国股票有几次股灾扩展阅读
2015年中国股市遭受了重创,自2015年6月12日以来,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下跌了32%,深圳股市下跌了41%。大部分个股被腰斩,停牌的上市公司已超过1400家,占了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一半多,两市总市值蒸发了20多万亿,这在全球股史上都是罕见。
虽然中国央行正在竭尽全力拯救股票市场,人民银行将利率下调至近几年最低点,大佬们承诺回购股票,监管机构已经宣布暂停IPO的发行……
5. 第一次股灾发生在哪一年
第一次股灾是在1996年12月16日,那天很多股民称之为黑色星期一,1996年以前,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一次牛市。
那个牛市发生在1993年,牛市后肯定会出现熊市。当时中国股市的很多机制还不完善,垃圾股横行。随着市场上垃圾股的增加,股价大幅上涨,但缺乏支撑点,最终遭受迎来股灾。
拓展资料:
股市(Stock Market),是股票市场的简称,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
市场功能
通过股票的发行,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发行股票的企业,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提高了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股票的流通,使小额的资金汇集了起来,又加快了资本的集中与积累。
所以股市一方面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基本的场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人们购买股票的欲望,为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提供保证。同时由于股市的交易价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市也能为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提供价格及数量等方面的参考依据。股票市场的职能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性质。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股票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职能:
积聚资本
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来为公司筹集资本。上市公司将股票委托给证券承销商,证券承销商再在股票市场上发行给投资者。而随着股票的发行,资本就从投资者手中流入上市公司。
转让资本
股市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场所,使股票的发行得以延续。如果没有股市,很难想象股票将如何流通,这是由股票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当一个投资者选择银行储蓄或购买债券时,他不必为这笔钱的流动性担心。因为无论怎么说,只要到了约定的期限,他都可以按照约定的利率收回利息并取回本金,特别是银行存款,即使提前去支取,除本金外也能得到少量利息,总之,将投资撤回、变为现金不存在任何问题。
转化资本
股市使非资本的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它在股票买卖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非资本的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股市的这一职能对资本的追加、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6. 历史上一共有几次股灾
历史上最严重的股灾一共有七次。分别是1929年美国大股灾、1987年美国股灾、1989年日本股灾、1973年香港股灾、1990年台湾股灾、1996年中国股灾、2001年中国股灾。
7. 中国股市历次股灾爆发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历次股灾观察,忽略技术因素的干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股市历次股灾爆发的内在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纵观历次见顶行情也就是熊市的开始,其背景都是一个政策所造就的大牛市,政策带来牛市的同时也吹起了市场中的泡沫,当指数到达一定高度,资金面若不能有效支撑,政策面往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采取的打压措施,此时无疑会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加大股指的下跌幅度。
以上内容就是我认为,中国股市历次股灾爆发的内在原因!
8. 中国股市的股灾是在哪几年
中国股市的股灾是发生在2015年的,在2015年的时候,国内的很多股票的价格都已经出现了跌停的情况,整个市场是非常惨烈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2015年的那种股灾,2015年的那场股灾对于所有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很多炒股的人基本上都已经亏损了,超过30%以上。很多机构其实也是不能够幸免的,大部分的机构也已经亏损超过了30%以上。
千股跌停的情况是非常悲惨的。当年所发生的千股跌停的情况是非常悲惨的,很多公司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茅台股票来说,在当年下跌的幅度已经超过了30%以上。要知道茅台股票是A股市场上价格最高的一只股票,而且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2015年的股在发生之前,市场上的上证指数是非常高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很多人认为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低,依然是能够持续上涨的。当年的市场是狂欢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