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为什么会出现资金抱团现象
Ⅰ 报股是啥意思是什么
报股是抱团股的意思。
抱团股也叫机构抱团股,是指有许多机构同时持有的股票,机构的资金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之所以会出现机构抱团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优质标的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机构的资金庞大,无法做到像散户一样快进快出,业绩压力又紧迫,这就导致了众多机构跟风买入当前市场中的优质股票,从而导致机构抱团的现象。
Ⅱ 股市资金抱团是什么意思,能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吗
以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作为代表描述,以持续加仓某一个板块至接近或超过30%,并持续持有超过两个季度以上,称为“抱团”。2006年,随着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的不断壮大,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2006年以后,大概出现了四波非常著名的抱团。分别是:
1、2007-2009年加仓并抱团金融地产,称之为“金融的黄金年代”。
2、2010-2012年加仓并抱团消费“第一次消费抱团”;
3、2013-2015年加仓并抱团信息科技“移动互联网浪潮”;
4、2016至今 持续加仓并抱团消费“第二次消费抱团”。
(2)股票为什么会出现资金抱团现象扩展阅读:
股市资金抱团的原因:由于经济处于下行阶段,资金倾向于“确定性”,而不是“成长性”,投资者选择业绩确定性高的投资标的来取得相对收益,如果对这些板块集中配置持续上升、结构性行情持续发酵,那么就形成了一次典型的“抱团取暖”行情。
一般以这类公司发展低于预期,估值品质被打破,资金抱团瓦解;或者是出现了其他的新的热门板块,分流存量资金。
Ⅲ 为何说股市抱团,是一场从价值投资到价值崩塌的游戏
目前A股出现了明显的二八分化,少数个股不断上涨,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而很多股票却在不断下跌,有些股票的价格已经跌到了大盘指数2000点以下的位置。这样的分化,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买到上涨股票的股民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有些股民这两年资产翻了几倍,而买到下跌股票的,那就只能每天骂市场了。
这种二八分化的走势,被不少人称为“抱团”,那么未来会不会出现抱团瓦解,如果抱团瓦解会不会带崩大盘?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会出现“抱团”,出现这种头部公司不断上涨而其他中小盘股票不涨甚至下跌的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基金投资者越来越多,2020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达到54.99%,赚钱效应明显,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基金。而基金产品对投资标的的流动性和财务指标是有要求的,使得大量基金只能投资蓝筹股、白马股,再加上现在很多基金经理都是80后和90后,更加倾向于投资成长行业,从而使得资金流向成长性行业的白马龙头股。
所以,这轮行情,其实就是核心资产的牛市,就是成长性行业的龙头企业估值提升和增长率推升的牛市,如果这些股票真的涨不动了,也并不意味着那些业绩差的股票会上涨,而是意味着这轮行情将会结束,一直死拿着不涨的股票,一旦大盘下跌,同样也会跟着跌。
Ⅳ 抱团股是怎么来的如今在市场上是什么形势
牛年的首个交易日即将到来,过去的一年是抱团极致演绎的一年。
对于投资者来说参与对了抱团就是不断向上,固守对立面则只能面对局部熊市。
对于目前分裂的市场情形,很多人认为是抱团过度引发的恶果,但其实自2004年算起,A股历史上已经有了三轮完整的抱团行情。
在前三轮抱团崩盘之后,目前进行中的第四轮抱团正在如火如荼。以史为鉴,梳理前三轮的一些特征,或许能对当前有一些启发。
以上的特征确实已经出现,但还有一个重要信号被忽视了,指数未在高位。
当前3600点附近的指数并未高估,因此并不能认为是牛转熊的趋势改变。
因此,资金更加优化的选择可能是从高估板块逐步退出,开始转向部分低估值高成长性的板块重新抱团。
新的抱团就会重新形成。
Ⅳ 股票中团_什么意思
抱团机构发行的证券叫团券。
有许多机构同时持有的股票,机构的资金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之所以会出现机构抱团这种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优质标的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机构的资金庞大,无法做到像散户一样快进快出,业绩压力又紧迫,这就导致了众多机构跟风买入当前市场中的优质股票,从而导致机构抱团的现象。
Ⅵ 股市资金抱团是什么意思,能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吗
抱团股其实可以理解为蓝筹股。主要是因为在某段时间内,大部分资金都集中购买了优质的蓝筹股,所以称这个行为叫做抱团。
让我们来举个栗子🌰:
“番番水果”公司的“小番茄”因为连续2个季度畅销,业绩优秀,吸引了大量的水果家族前来购买股票。
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番番水果”公司的“小番茄”远销各省,连起来已经可以绕地球一圈了。
这个时候,番番水果”公司的股票则已经成长为了一只“蓝筹股”。
Ⅶ 股市中的机构抱团现象,会给散户带来哪些影响
去散户化的意义,是让更多散户不亏钱。股市里面的诱惑太多了,每个人都怀揣着发财梦进入股市,但是真正在股市中赚到钱的有几个?一赚二平七亏这句老话,我估计很多人都听到耳朵起茧了,但依然前仆后继的进入股市,无外乎,还是一个“利”字。大量的散户退出股市,或许对这些散户来说,是好事,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国股市就成熟了。如果大量的散户带着巨大的亏损,带着无尽的哀怨,悔恨,无奈的退市,这恰恰说明了中国股市的残酷性,掠夺性,这不是市场的成熟和进步,恰恰是市场的退步。
Ⅷ 基金抱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何看待
之前一直有粉丝留言提问,很多基金持仓的股票重合度非常高,真的存在基金经理抱团的现象吗?如果有的话,该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辅助我们来判断板块投资价值呢?正好我近期看了一个节目,是聊相关话题的,对我有不小的启发,这篇文章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
聊一聊基金经理抱团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挑选基金,如何进行投资。文章内容较长,内容也比较杂,但是干货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看一遍没有完全理解,建议收藏多看几遍。
我挑选了一些成立时间足够久的基金,回顾基金历史持仓可以发现,抱团现象并不是如今特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现象,毕竟这是公募基金运作流程,以及投研机制造就的必然结果。
早在几年前基金公司也同样在抱团金融地产、钢铁、煤炭、有色等板块,这些板块也确实是当时成长性最好,最赚钱的几个优秀板块,你可以说这是时代的选择,也可以说这是专业的力量,让基金公司选出了当时最优秀的板块。
如今,随着时代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板块出现轮动,原本高速成长的几个传统行业已经过了成长期,白酒、消费、医疗、新能车以及互联网就接过了接力棒。
一旦经济大环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机构关注的板块也会发生改变。没有哪个行业能永远强势,永远保持高速增长,机构能放弃金融地产转而“抱团”白酒,当白酒失去高成长性时,机构一样会放弃白酒板块转而“抱团”其他板块。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首先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和趋势,精选出最符合时代潮流的板块,如今白酒、消费、新能车等就是趋势所在,不要逆趋势去投资;然而我们也不能对某个行业或板块过分痴迷,没必要天真的认为白酒会永远高速增长下去,保持理性思考,同时保持对这些明星基金重仓行业的关注,当行业基本面发生改变,或者行业出现过热现象时,也要及时改变,做到顺势而为。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这一点是我非常想聊的一个话题,今天一起说了吧:
我发现很多投资者真的是对估值存在不小的误解。很多刚开始接触基金的投资者,都存在过分迷恋估值的情况,总是刻板地觉得低估才值得买入,高估就不值得投资;也有人会刻板地认为低估就代表绝对的安全,高估就意味着绝对的危险。所以很多人的选择逻辑是优先选择低估的行业或者指数,高估的行业或者指数坚决不碰。然后最后却发现低估的一直跌一直低估,高估的一直涨一直高估,最后直接迷茫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误区,首先估值只能作为参考,只能代表相比这个指数本身或者行业本身,目前的价格是便宜还是贵,把每个指数地估值放在一起比较高低,也就是横向比较意义不大。
例如沪深300高估,只能代表相比指数本身,目前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中证红利低估,只能代表相对自身,它目前的价格相对便宜;我们不能说沪深300就比中证红利更贵,就比中证红利更危险,实际上在我看来,危险程度相差并不大,因为一旦沪深300开始持续下跌行情,中证红利也难独善其身,大概率还是会跟着跌的。
我认为正确的投资逻辑应该是:首先精选出优秀的行业或者指数,例如主要消费、中证白酒、中证医疗、CS新能车、沪深300、创业板50等等,先对行业或指数进行筛选,只选出那些长期表现相对优秀的作为投资备选。随后根据估值的高低来判断该指数目前是相对便宜还是贵,再进一步决定目前该投入还是观望,还是只部分投入。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精选出优秀的指数或者行业,然后在相对低估时提前布局,相对高估时及时减仓降低风险锁定收益;而不是先判断高估还是低估,然后在不考虑指数是否优秀,是否值得投资的请款下,单纯因为低估就买入一些并不优秀的指数或者行业。
Ⅸ 抱团炒股的现象正常吗,这算刻意操纵股市吗
根据经验,普涨日的次日一般分化,且隔夜美股收跌,所以今早指数分歧是预期内的。由于指数主升气势已经走出来了,出现第一次大分歧并不是什么坏事,资金往往回流博弈反弹,况且收盘看今天指数只是小分歧,指数依旧运行在主升走势中。
炒股
白酒:
白酒无疑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强的一个主线,因为资金涉及之深以及所有的基金几乎都持有这样的股票并且是不断拔高他的高度,从不断地给龙头茅台以新的溢价,那么新的板块龙头会不断地溢出当然更多的如果想走稳一点的话,是可以配置相关的如五粮液,水井坊等这些高端白酒的机会。
这个是今年一定要配置的一个板块那未来他怎样会结束呢?我认为如果他未来所有的出现往科技方面走,那么就说明他整个调整到了末期,可能要横盘了。
超级品牌:
最近超级品牌涨的很猛,也都是一些大市值,比价格比较高的一些股票。
也说明了现在整个市场的审美是以机构审美为主,所以说像这些股票的话未来也会存在着较大的机会。
机构净买入额超过5000万,且占据总成交额比例大于8%的,第二天开盘就买入,12月所有符合这一模式的成功率是88.88%:
前面符合这个模式的是三友化工,并且的话今天是以涨幅五点几收盘。
整一个如果符合当天的模式买入的话,应该也盈利四五个点时间的话也就是三四天的事情而如果运气比较好,昨天符合这个模式的是云南白药那么今天买入的话也是一个涨停。
至于机构会大量的买入这个是你需要去观察的,到底是走短线中线还是长线?这个取决于你的逻辑思考以及你的一个操盘风格。
这个模式总结的话,自己可以去当天的龙虎榜上来进行观察。
基金的择时择股:
基金的收益率高而投资者的收益率低,两个收益率之间的差异肯定是由某些因素造成的。
基金的收益率,其实就是许多只股票的一揽子组合从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的涨幅。其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股票组合,一个是起止时间。在股票投资中,这两个变量被叫做“择股”与“择时”,也正是“择股”与“择时”导致了收益率不一致。
先来说说择时的问题。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20年全年的收益率为27.21%。但这27%的收益并不是一条从年初划到年底的直线,它实际的走势上上下下,有时候平淡如水,有时候萎靡不振,有时候气势如虹。
按月来看,1月、2月、3月、5月、9月,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是负的,3月和9月分别下跌了6.44%和4.75%,只要避开3月和9月,投资的收益率能突破40%;但是,假如避过了7月份,那么有12.75%的涨幅,你就享受不到了。同样,避开4月、6月、11月与12月,都会让你错过5%以上的涨幅。
按日来看,沪深300指数有21个交易日的涨幅超过2%,如果完全错过这不到全年10%的交易日,收益率就会变成负的,亏损。
这样的走势并非沪深300指数独有,许多基金的走势都是这样:80%的时间,基金的净值涨涨跌跌,也无风雨也无晴;剩下20%的时间,贡献了80%以上的回报。
美国投资者查尔斯·艾里斯在1985年出版的《投资艺术:赢得输家的游戏》(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一书中作出总结:当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上涨的时间很短,如同闪电)
巴菲特也说,天上下钱雨时,记得用桶接。
但问题是:普通人做不到既在大跌前及时撤退;又在涨的时候登场。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总是做出相反的操作。
当市场上涨时,投资者申购基金的热情高涨,规模超百亿、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频现;当市场下跌时,投资的情绪低迷,新发基金无人搭理。
历史上的冠军基金,高光过后通常都会沦为平庸。
只看收益排行榜买基金,很可能会吃个亏。2020年,诺安成长混合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频繁交易来择时,不停地换基金来择股。我们为什么跑不赢基金,就是因为我们太聪明。
在投资中,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是最难的。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其挟持者深大,而其志甚远也。
《投资艺术》这本书举了个例子:网球比赛有两种获胜方式,一种是专业比赛中,顶级选手打出又快又狠的致胜球,这是赢家的游戏;一种是业余比赛中,普通玩家们保证自己不失误,通过对方出界、下网或者发球失败等犯错而获胜,这是输家的游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少输就是赢。
对应到投资中,就是:如果你不能大概率地判断出接下来的涨跌,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择时,时刻保持仓位,既承受下跌的风雨,也乐见上涨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