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股票 » 中国太保股票成交额

中国太保股票成交额

发布时间: 2022-10-22 02:28:07

❶ 大小非是怎么回事啊

大小非 (非流通股 non-tradable share)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一年以后也不是大规模的抛售,而是有限度的抛售一小部分,为的是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大的冲击。而相对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反之叫大非(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两年以上方可流通,因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一般不会抛;)。 解禁: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就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通常来说大小非解禁股价应下跌,因为会增加卖盘打压股价;但假如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会立刻抛出来而且如果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那么某只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抛出,反而会吸引部分资金的关注,比如氯碱化工年初的时候有大量大小非解禁股份上市,从解禁当日开始连续放量上涨!
关于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时间关没有明确的确定,只是业内一种通俗的说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将意味着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抛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来持有的股票可能会贬值,此时要当心.
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其中作为市场最有发言权的则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不过,经历2007年的股改洗礼,越来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经或即将解禁流通,这些大股东们增持还是减持公司股票,能相当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可以无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现,广大投资者无从得知具体情况。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东分散、有较多无话语权“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点警惕的对象。
从2007年12月起,大小非陆续到了解禁期。2007年-2008年已解禁的主要大小非股票清单:
2007年12月20日 601991 大唐发电解禁38.068亿股,流通盘增628%,吸钱650亿元
2007年12月25日 601939 建设银行解禁27亿股,流通盘增42.86%,吸钱约265亿元
2008年1月9日 601628 中国人寿解禁6亿股,流通盘增66.67%,吸钱约300亿元
2008年1月9日 601088 中国神华解禁5.4亿股,流通盘增42.86%,吸钱约340亿元
2008年2月1日 601006 大秦铁路解禁9.09亿股,流通盘增42.85%,吸钱约170亿元
2008年2月3日 601857 中国石油解禁10亿股,流通盘增33.33%,吸钱约250亿元
2008年2月5日 601166 兴业银行解禁32.79亿股,流通盘增467.76%,吸钱约1400亿元!!
2008年2月27日 600036 招商银行解禁23.62亿股,流通盘增50.13%,吸钱约750亿元!!
2008年3月3日 601318 中国平安解禁31.2亿股,流通盘增387.58%,吸钱约2000亿元!!
2008年3月5日 000878 云南铜业解禁1.74亿股(成本9.5元),流通盘增47.76%,吸钱约70亿元
2008年3月25日 601601 中国太保解禁3亿股,流通盘增42.86%,吸钱110亿元
2008年4月30日 601600 中国铝业解禁24.915亿股,流通盘增217%,吸钱约480亿元!!
2008年5月16日 601328 交通银行解禁132.43亿股,流通盘增593%,吸钱约1200亿元!!
2008年7月12日 601168 西部矿业解禁12.51亿股,流通盘增272%,吸钱约195亿元!!
2008年8月15日 600030 中信证券解禁4.937亿股,流通盘增17.68%,吸钱约110亿元!!
2008年9月19日 601169 北京银行解禁27.56亿股,流通盘增229.7%,吸钱约230亿元!!
2008年10月10日 600028 中国石化解禁43.351亿股,流通盘增51%,吸钱约430亿元!!
2008年11月21日 600837 海通证券解禁12.892亿股,流通盘增551%,吸钱约210亿元!!
2008年12月25日 601601 中国太保解禁15.81亿股,流通盘增158%,吸钱约200亿元!!
2008年12月26日 600748 上实发展解禁4.767亿股,流通盘增120.9%,吸钱约38亿元
2008年12月27日 000783 长江证券解禁5.87亿股,流通盘增224%,吸钱约 72亿!!
2008年12月27日 601099 太平洋证券解禁2.239亿股,流通盘增533%,吸钱约30亿元
2008年12月28日 000937 金牛能源解禁4.15亿股,流通盘增111%,吸钱约70亿元
2008年12月29日 600837 海通证券解禁20.6944亿股,流通盘增123%,吸钱约180亿元
2008年12月29日 000063 中兴通讯解禁3.696亿股,流通盘增49.3%,吸钱约70亿元!
2008年12月29日 600348 国阳新能解禁2.806亿股,流通盘增 %,吸钱约120亿元
2008年12月30日 600026 中海发展解禁15.785亿股,流通盘增 %,吸钱约450亿!!
2009年还将陆续解禁的主要大小非清单:
2009年1月4日 600598 北大荒 解禁10.7亿股,流通盘增184%,吸钱约120亿!!
2009年1月6日 600663 陆家嘴 解禁10.677亿股,流通盘增 %,吸钱约270亿!!
2009年1月10日 000933 神火股份 解禁1.357亿股,流通盘增 %,吸钱约70亿
2009年1月12日 600639 浦东金桥 解禁3.7亿股,流通盘增 %,吸钱约70亿
2009年2月27日600036 招商银行解禁48亿股,流通盘增66.22%,吸钱约750亿!!
2009年5月8日 600816安信信托解禁1.468亿股, 流通盘增48.36%,吸钱约26亿
2009年3月13日 601988 中国银行解禁83.8亿股(社保基金清仓),流通盘增129%,吸钱280亿!
2009年7月5日 601988 中国银行可减持509亿股(国有50%控股减持),流通盘增342%,吸钱1500亿!
2009年8月1日 601066 大秦铁路可减持29.77亿股(国有50%控股减持),流通盘增84.8%,吸钱250亿!
2009年10月12日600028 中国石化可减持137.36亿股(国有50%控股减持),流通盘增107%,吸钱1950亿!
2009年10月27日 601398 工商银行可减持690亿股(国有50%控股减持),流通盘增680%,吸钱2800亿!
2010年1月9日 601628 中国人寿可减持66.9亿股(国有50%控股减持),流通盘增743%,吸钱1500亿!
2010年4月28日 601998 中信银行可减持106亿股(中信系50%控股减持),流通盘增461%,吸钱400亿!
2010年6月29日 600837 海通证券解禁7.6344亿股,流通盘增19%,吸钱约60亿
推迟到2010年8月11日 002024 苏宁电器解禁3.82亿股,流通盘增39.13%,吸钱约230亿!!
2010年10月9日 601088 中国神华可减持81.44亿股(国有50%控股减持),流通盘增452%,吸钱1600亿!
推迟到2010年10月23日600104 上海汽车可减持16.3亿股(国有减持上限),流通盘增99.1%,吸钱约90亿
2010年11月5日 601857 中国石油可减持664亿股(国有50%控减上限),盘增1660%,吸钱超10000亿!
2010年11月8日 600837 海通证券解禁34.6196亿股,流通盘增72.6%,吸钱约280亿
2010年12月25日 601601 中国太保可减持25.47亿股(国有50%控减上限),盘增98.5%,吸钱超200亿!
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最近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自第一笔解除限售以来的不到2年里,深市主板超过四成的解除限售股份已被减持,累计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深交所表示,尽管“大小非”减持并非导致2007年以来市场深幅调整的主因,但应当提前应对将于2009年到来的“大小非”解除限售高峰。
自2006年8月第一笔解除限售至今年4月24日,深市主板解除限售股份共计193.86亿股,减持82.66亿股,占解除限售总额的42.64%,累计成交金额1006.37亿元。截至今年4月,深市共有335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解除限售,在二级市场出售股份的上市公司,占解限上市公司的87.16%。其中,持股5%以上的股东出售20.7亿股,占总减持额的25%。从时间分布看,“大小非”股东减持主要在2007年,共减持67.78亿股,占总减持额的82%。
深交所对主板的分析发现,作为产业投资人的“大非”倾向于持有股份,而作为财务投资人的“小非”以股权投资盈利为目的,基本上不打算长期持有,是减持的主要力量。超过60%的上市公司的“小非”减持数量达到解限比例的50%以上,有39家上市公司的“小非”已将解除限售股份全部售出。
从月度来看,减持股数最高的2007年4月共计减持13.32亿股,当月也是深证综指涨幅最大的一个月,上涨33.63%;减持股数占市场总成交比例最高的是2007年12月,占总成交量的1.184%,而当月深证综指上涨17.04%。平均而言,每月减持股份总量占交易总量的比例为0.538%。因此,“大小非”通过减持股份卖出的数量十分有限,不是导致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尽管深交所不认为“大小非”减持导致2007年以来的市场深幅调整,但其在报告中仍警告说,由于“大小非”解除限售高峰在明年才真正到来,因此有必要未雨绸缪地应对未来“大小非”解除限售高峰期。深交所预计,剔除因非公开发行、增发而导致的新限售股,深市主板今年因股改产生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225亿股,比2007年增长53.06%,明后两年的解禁规模分别为412亿股和136亿股,2011年为149.8亿股。
为消除市场对“大小非”减持的盲目恐慌情绪、增加透明度,报告建议通过深交所网站披露“大小非”解限、减持总体情况。其中,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成交的,按大宗交易相关规定进行披露;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主板上市公司与中小板上市公司可分别披露。
大小非解禁的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解禁潮是否会影响股市关键要看市场总体趋势,一旦股指上涨过快,再加上周边市场尤其是美国经济走势并不乐观,大小非解禁的负面影响会被放大。
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其购入成本仍然极低,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获得暴利。因此市场很难准确估量解禁后的套利冲动。
对今年而言,"大小非"解禁对A股市场阶段性的资金供求面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总体而言,不会对资金供求面的总体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若市场正处于平衡市格局或偏弱市格局,则可能给市场阶段性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对个股而言,获得流通权既可能带来投资机会,又可能带来回调风险,投资者应区别对待。在市场总体趋势向好时,若公司基本面较优秀,则限售股很可能带来投资机会。这是因为在限售股解禁前期,因投资者心理压力,股价往往会出现调整。而一旦解禁之后,优质的基本面容易吸引更多的资金关注,股价可能被推高;若市场总体运行趋势偏淡,且公司基本面乏善可陈,则限售股解禁很可能带来显著回调风险。

❷ 保险类股票有哪些

下面都是保险类股票的龙头:
1、中国平安(601318):保险龙头股。1月30日消息,中国平安截至15点,该股报49.97元,跌1.61%,3日内股价下跌3.72%,总市值为9134.64亿元。
2、中国人寿(601628):保险龙头股。1月30日收盘消息,中国人寿开盘报价28.2元,收盘于27.56元。7日内股价下跌7.98%,总市值为7789.75亿元。
公司坚守本源,深耕潜力巨大的寿险市场,始终占据中国寿险市场领导者地位。
3、中国太保(601601):保险龙头股。1月30日讯息,中国太保3日内股价下跌3.66%,市值为2526.3亿元,跌2.38%,最新报26.26元。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开户
1.到证券公司开户,同时开通上证或深证股东账户卡、资金账户、网上交易业务、电话交易业务等有关手续。然后,下载证券公司指定的网上交易软件。
2.到银行开活期账户,并开通银证转账业务,把钱存入银行。
3.通过网上交易系统或电话交易系统把钱从银行转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
4.在网上交易系统里或电话交易系统可以买卖股票。
5.开户费用一般是开股东卡费用,按交易所规定,上海股东卡开户费为40元人民币,深圳股东卡开户费为50元人民币。(一般免费。)
6.买股票必须委托证券公司代理交易,所以,你必须找一家证券公司开户。买股票的人是不可以直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这跟二手房买卖一样,由中介公司代理的。
如何办理开户手续:开立证券账户→开立资金账户→办理指定交易
1.务必本人办理开户手续。首先,您要开立上海、深圳证券账户;其次,开立资金账户,您即可获得一张证券交易卡。然后,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定,您应办理指定交易,办理指定交易后您方可在营业部进行上海证券市场的股票买卖。
2.开立证券账户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开立资金账户还须携带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如需委托他人操作,需与代理人(代理人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一起前来办理委托手续。
3.2015年4月13日开始一张身份证最多可以在二十家证券公司各开立一个证券账户。


❸ 求沪深300指数最新成分股,按所占权重排名。

排名 代码 简称 收盘(元) 权重(%)↓ 涨跌 涨跌幅(%) 指数贡献点 成交量(万股) 成交额(万元) 总股本(亿股)
1 601318 中国平安 50.86 2.96 -0.77 -1.50 -1.45 3047.60 155893.13 76.44
2 600036 招商银行 13.66 2.93 -0.33 -2.37 -2.31 10984.13 151282.93 215.77
3 600016 民生银行 5.24 2.05 -0.03 -0.57 -0.39 9234.58 48583.83 267.15
4 601328 交通银行 5.61 2.03 -0.05 -0.93 -0.62 4901.28 27714.64 562.60
5 601166 兴业银行 26.88 1.96 -0.20 -0.73 -0.47 3324.27 89670.90 59.92
6 600000 浦发银行 13.10 1.96 -0.14 -1.06 -0.69 6468.29 85198.56 143.49
7 600030 中信证券 14.37 1.74 -0.22 -1.51 -0.87 11769.42 171078.37 99.46
8 601088 中国神华 26.98 1.54 -0.47 -1.71 -0.87 4517.21 123337.95 198.90
9 000002 万科A 8.33 1.40 -0.17 -2.00 -0.93 9026.89 75467.11 109.95
10 601601 中国太保 22.69 1.24 -0.24 -1.04 -0.43 1741.86 39894.77 86.00
11 600519 贵州茅台 180.04 1.18 -1.96 -1.08 -0.42 233.45 42487.18 9.44
12 601398 工商银行 4.30 1.14 -0.05 -1.22 -0.46 5598.43 24241.83 3490.19
13 000858 五粮液 32.72 1.08 -0.30 -0.91 -0.33 2331.06 77116.05 37.96
14 002024 苏宁电器 14.07 1.02 -0.31 -2.16 -0.73 4060.52 57675.85 69.96
15 601169 北京银行 11.86 0.90 -0.10 -0.81 -0.24 2233.63 26653.69 62.28
16 600031 三一重工 25.65 0.90 -0.16 -0.62 -0.19 4727.26 122268.53 50.62
17 601006 大秦铁路 8.57 0.88 -0.09 -1.04 -0.30 2965.88 25598.68 148.67
18 600837 海通证券 10.19 0.87 -0.14 -1.35 -0.39 6898.42 70998.83 82.28
19 600050 中国联通 5.83 0.86 0.00 0.00 0.00 9559.52 56225.57 211.97
20 600585 海螺水泥 35.70 0.83 -0.98 -2.67 -0.74 2038.74 73634.73 35.33
出处:Wind资讯

❹ 为什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集团股价这么低

截止2019年12月,中国人保股价大跌5.03%股价创1月新低。自去年11月以来表现非常糟糕。h股和a股相继下跌。a股甚至在11月18日跌破了一个极限。a股下跌的原因可能与45.9亿股限制性股票的上市和流通有关,相当于已发行股票的10.38%。

由于中国财险目前为2330亿港元的市值(1.58倍PB、8.36倍PE),而人保集团持有中国财险69%的股权,人保集团目前的市值实际上只体现了它持有的中国财险的股权价值,其它各个未上市子公司的价值都被市场错误地清零。

(4)中国太保股票成交额扩展阅读

在香港股市中国人寿7760亿港元的市值、2.05倍PB、18.7倍PE;中国平安15540亿港元的市值、2.95倍PB、14.5倍PE;中国太保3720亿港元的市值、2.33倍PB、21.7倍PE,新华保险1750亿港元的市值、2.34倍PB、22.1倍PE;

中国太平1170亿港元的市值、2.09倍PB、25.8倍PE;集团1750亿港元的市值、1.14倍PB、8.5倍PE。就PB而言人保集团仅相当于其他几家的1/3至1/2;就PE而言也差不多这样;就市值而言,仅相当于新华保险,且不及太保的一半。这应该解读为已经出尽的基本面利空导致人保过度低估。

❺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

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
据悉中国太保H股上市进程火速推进,有望早于市场预期在圣诞节前实现上市。本次将发行8.613亿股H股,占扩大后股本的10%;考虑到15%的超额配股权,其H股总共发行9.9亿股。此次太保H股初步招股价范围或在每股23.6港币至27.6港币之间,至多募集约273亿港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❻ 中国太保 内含价值

保险行业市场概况
(4/1-4/30)沪深300下跌3.63%,中信保险II指数下跌6.51%,板块跑输大盘。金融行业分板块来看,保险表现弱于银行(-1.39%),弱于券商(-1.57%)。经济数据相对平稳,2018年3月和4月PMI分别为51.5和51.4,表现持续高于荣枯线;交投表现略有回落,4月末两融余额9,840.44亿元,较月初下跌1.69%,市场成交额8.2万亿元,环比下降20.3%;流动性方面,4月央行市场净投放900
亿元(上月净回笼3600亿元)
板块表现较弱的核心原因一方面是投资端业务受大盘较弱影响引发担忧,另一方面一季报保费增长表现较弱。预期保费二季度会有一定幅度改善,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的改善趋势。
中国保险行业总资产情况分析
据前瞻前瞻产业院发布的《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3月保险公司总资产为17.22万亿元,环比提升2.01%。其中寿险公司总资产13.64
万亿元,环比上升1.16%,占总资产的79.19%,占比下滑0.67
个百分点;产险公司总资产2.45万亿元,环比提升1.12%,占总资产的14.25%;再保险公司总资产环比上升8.59%,占比提高0.12
个百分点;资产管理公司规模环比下降5.37%,占总资产规模的0.27%,占比基本保持稳定。3月行业净资产规模1.97万亿,较年初上升4.44%。
保险行业利润走势分析
受益于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调整的影响,2018年一季度险企利润持续释放。截至20183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74%,
较2016年10月下旬低点的2.66%上涨108BP,尽管较2月初高点有所回落,但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整体维持上行态势,推动险企会计层面利润释放。
2018年一季度,4家上市险企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5.80亿元,同比增长37.96%。单个险企来看,
中国人寿业绩表现靓丽。2018年一季度中国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135.18亿元,同比增长119.84%,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调整的影响。除中国人寿之外,其他三家险企业绩也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49%、87.55%、42.03%。
保险市场从“粗放增长”转型“质态提升”
代理渠道贡献九成保费,寿险营销员占据半壁江山。我国人身保险销售方式主要包括个人代理、银邮代理及公司直销,其中个人代理、银邮代理及专业代理等代理渠道贡献保费占比超过90%。
2016年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1692.81亿元,其中个险渠道保费收入9914.48亿元,占比达45.8%,占比近五年保持平稳。2016
年寿险营销员人均实现保费收入15.08万元,个险渠道已成为保费增长的重要抓手。
保险市场大,个险格局已定,价值优势凸显
个险渠道贡献超七成保费,大个险格局已成。2017年平安、太保、新华、国寿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分别为4049亿元、1542亿元、874亿元和3537
亿元,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85.1%、87.8%、80.0%及
69.1%,总体看来个险渠道贡献保费超过七成,已成最主要保费来源方式。其中中国太保转型已成,着力打造高质量个险,占比保持领先,新华仍在转型进程,2017
年主动调整业务结构,个险占比提升显著。
保险市场存量增量双轮驱动,内含价值增长稳健
内含价值为调整后净资产与有效业务价值之和,内含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期初内含价值的预期回报及一年内新业务价值,受市场影响较大的投资回报差异、营运经验差异等因素多做扰动项考虑。内含价值增长存量贡献相对稳定,
2017年上市险企内含价值预期回报贡献率维持8%-10%水平。中国平安凭借良好的投资能力,2017年实现总投资收益率6.0%,显著优于行业,投资回报差异贡献8.4%内含价值增长;中国太保分红率保持较高水平,股东股息等其他因素带来7%的负向效应;中国人寿受市场价值和其他调整影响,对内含价值产生了-4.7%的负面影响。
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保险公司迎黄金机遇
2016年以来,保监会针对保险公司负债端、投资端、股权治理等各方面的监管政策全面收紧,全新的监管导向推动行业回归保障本源,强调稳健、合规及价值经营。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❼ 中国太平洋保险历史

两个不同的公司,成立时间、背景、经营理念、现在的发展可能不同,同样的是国内三大保险巨头!
公司概况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作为《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企业——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核心成员,公司以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专业领先的竞争优势及世界知名的品牌赢得了社会最广泛客户的信赖,始终占据国内保险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被誉为中国保险业的“中流砥柱”。
历史悠久的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是国内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肩负中国寿险业探索者和开拓者的重任,走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深谙国内寿险市场经营之道。在长期为国内市场和客户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发展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大型保险企业。
·2007年1月9日,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2003年12月17和18日,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2003年6月30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组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996年,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中国人寿开始迈入专业化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时代。
·1949年10月,中央政府批准组建了国内唯一的保险公司,由此开启了中国人寿的发展元年。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77亿元,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中国太保,股票代码为601601。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可持续价值增长,不断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太平洋寿险、太平洋产险和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子公司,拥有雄厚的实力,保持持续领先的市场地位。截至2008年末,总资产为3193.9亿元,净资产487.4亿元。2008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就市场份额而言,太平洋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太平洋寿险为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
中国太平洋保险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目前拥有5400余个分支机构,6.4万余名员工与22多万名营销员,为全国超过3600万名个人客户和220万机构客户提供包括人身险和财产险在内的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
中国太平洋保险在积极追求可持续价值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各类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爱孤残、捐资助学、扶贫赈灾等公益活动:已建立60余所希望小学,总投资超过了3000万元;在特大洪涝灾害、非典、南方雪灾、5.12抗震救灾期间踊跃捐款捐物,总额超过8000万元。
面向未来,中国太平洋保险确立了“以保险业为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努力建设成为信誉卓著、品牌杰出、财务稳健、效益优良的一流金融服务集团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❽ 保险股有哪些股票

相关保险股票有:
(1)、中国人寿: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8250亿元,净利润502.7亿元。是保险行业股。公司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6号。
(2)、*ST西水: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210.9亿元,净利润-87.44亿元。公司子公司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5月份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0.1亿元。
(3)、中国太保:2020年总营收4222亿,同比增长9.52%;净利润245.8亿。
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936.18亿元、1250.11亿元,合计3186.29亿元。
拓展资料:
保险:
保险的险种不同,所提供的保障也不同,如健康险就能给被保人提供疾病保障。
买保险其实买的是保障,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风险,而保险可以帮助我们转嫁风险,尽量减少风险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1、意外险
意外险能给被保人提供意外保障,如果被保人在保险期间因意外伤害导致身故/伤残,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付相应的保险金,可以减少被保人因遭受意外伤害所造成的损失。
2、健康险
健康险一般分为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是保障疾病的保险,可以为被保人提供疾病保障。
3、寿险
寿险是以被保人的生存或死亡为保障对象的保险,被保人在保险期间身故/全残,保险公司会一次性给付合同约定的保险金。
总的来说,买保险对于当代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不能避免生活中的风险,只得通过买保险来增强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保险的基本精神是互助。有一个说法,世界上的人分两种:没保险的和有保险的,前者相当于以1:1的比例向自己投保,出了事只能靠自己这点钱硬扛;后者则相当于加入了一个团体,大家把钱汇在一处,一个有难大家帮,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强得多。一旦团体中有人出事,保险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为其开出大额支票,而且不用还。
保险是一种特殊商品,“买时用不到,用时买不到”。有些人年轻的时候觉得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根本没必要买疾病保险,等到四五十岁,哪儿哪儿都出了毛病,想买点大病保险以防万一了,结果怎么着?一体检,高血压、脂肪肝都来了,人家保险公司拒保,不卖给你!保险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先埋单,后消费。

❾ 在证券交易所买入中国太保4000股成交金额1000000标准佣金150过户费4会计分录

首先,你是确认自己是用小企业规则还是标准企业规则
一般买入,现在都是以实际成本计入资产的

❿ 太保2019年半年报

宏观经济降温金融业赚钱越来越难2008年08月30日03:24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王砚丹方俊今年上半年,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步演化,全球金融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而在环球同此凉热的当今市场,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在A股上市的金融企业在此次危机中也有轻重不等的损失,更可怕的是,次贷危机现在还没有结束,谁也不知道,这个“地狱”还要下到多少层。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要在保持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寻求平衡。作为上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金融业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之下,今年上半年,金融行业的三大子行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下跌,但从已发布的中报来看,他们各自的表现可说是冷暖不均:银行业还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暂时处在春天;而股市的迅速降温让证券业的业绩急剧缩水,已经开始过冬;投资渠道缺乏的保险业也受到波及,与季节同步感受着秋意。仔细分析这三大子行业各自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或许可以为投资者把握下半年的机会起到参考作用。银行:盈利接近顶峰状态随着中国银行(601988,收盘价3.70元)周五发布了2008年半年报,银行股中报披露尘埃落定。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虽然面临货币紧缩政策、实体经济增速放缓、自然灾害等各方面不利因素,但是在规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利息净收入和中间业务同时增长所有上市银行董事会在解释业绩大增的原因时几乎众口一词:生息资产稳步增长,净利差和净息差继续扩大使净利息收入快速提高;受信用卡、托管、咨询顾问等手续费快速提升影响,中间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所得税税率下调。利息净收入仍然是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全世界最赚钱银行的工商银行(601988,收盘价4.93元)1~6月贷款利息总收入高达1484.17亿元,占利息总收入的69.0%。其中,对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贷款利息收入分别为1126.33亿元和277.69亿元,同比增长了34.35%和42.19%。浦发银行(600000,收盘价21.97元)利息净收入更是占到了其营业总收入的90%以上。新增贷款多投向基建、能源行业比贷款规模和利息收入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家银行贷款结构的变化。在国家宏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各家银行也“见风使舵”,将贷款更多的投向能源、交通、基建等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而对房贷则采取了谨慎态度,这方面大型国有银行一般比中小股份制银行更为谨慎。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601939,收盘价5.48元)新投放的1779.48亿元公司类贷款中,基础设施贷款新增1036.26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新增额的58.23%。浦发银行则对地质勘查与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与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电力与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采掘业进行了大力扶持。这几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明显上升,分别较年初上升了0.26、0.27、0.76和0.34个百分点,达到了6.74%、6.78%、6.17%和2.21%;合计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已经超过20%。多数银行房贷增速放缓房贷业务仍然是各家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各家银行对待房贷的态度明显出现了分化。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个人住房贷款银行之一,建行的房贷业务一直引人关注。截至6月30日,建行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加394.15亿元至5673.03亿元,增幅为7.47%,低于其贷款总额8.11%的增速。而对房地产业贷款为3331.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年初的9.71%下降至9.42%。而交行对于房贷更是采取了明显的收缩政策。二季度末交行对房地产业贷款为767.81亿元,较年初减少了8.38亿元,在贷款总额中的比例也由7.03%降至6.18%。下半年净息差可能收窄另外,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由于A股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许多资金开始从股市向银行回流。但是与此同时,定期存款增速过快也为上市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埋下了隐忧。有不少机构和券商都在银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下半年净息差有可能收窄,从而影响银行业绩未来的提升。深发展存款定期化最为明显。6月30日,深发展存款余额3431.40亿元,较年初增长22.0%。其中定期存款金额为2354.83亿元,占全部存款总额的68.63%。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定期存款比年初分别增加了31.40%和47.00%;而同期活期存款分别只增加了1.80%和6.70%。近期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金融机构贷款的平均实际利率在6月份出现了今年以来单月数据的首次下降。1~3年期贷款利率由11.99%降至8.41%,6个月~1年期贷款利率由9.72%降至8.47%,6个月以下则由7.66%降至7.28%。银行业自2006年以来享受的息差上升盛宴或许已告终结。保险:暴利时代或已终结受资本市场深幅调整影响,三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601318,收盘价45.93)、中国人寿(601628,收盘价26.35元)、中国太保(601601,收盘价18.84元)的中报表现并不理想。除了太保半年报业绩同比增长44.2%外,平安和人寿业绩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平安上半年净利润71.02亿元,同比下降11.9%;人寿净利润107.72亿元,同比减少了36.16%。保费收入较快增长保费收入来看,三家公司都有较快增长,特别是寿险业务增幅明显。平安上半年保费收入达到692.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而其中寿险收入达到545.57亿元,同比上升29.14%;为公司贡献净利润61.81亿元。平安将寿险业务具体划分为个人寿险、银行保险和团体保险三大类。今年上半年,寿险行业银行保险渠道销售增长迅猛。平安也加大了银行保险渠道的开拓,1~6月公司银行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68.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6.5%。但是有不少分析师指出,因为银行渠道销售的产品结构期限短,中间费用高昂,产品利润价值相对个险要低很多。投资收益率出现下滑在今年A股市场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三家保险公司都加强了稳健型品种的配置,降低了股票投资比例。截至6月30日,平安投资资产合计4485.29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债券投资在公司投资组合中的比例明显上升,金额为496.22亿元和2351.84亿元,占投资资产总额的11.1%和52.4%;而2007年12月31日,公司定期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比重分别为7.0%和40.2%。但是即使如此,权益类资产对业绩拖累仍然显而易见。1~6月公司实现投资收益234.45亿元,比去年291.08亿元下降19.46%;而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是高达-187.59亿元,这一数据在上年同期是30.94亿元。同时,公司还对部分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以及其它权益类投资计提了15.85亿元减值准备。经估算1~6月,公司投资资产共计给公司带来31.01亿元收益,而上年同期这一数据为322.02亿元。平安董事会指出,由于股票市场出现波动、寿险业务证券投资、基金分红收益减少等影响,公司寿险业务总投资收益率由上年同期的8.9%下降至4.2%,盈利能力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中金公司认为,由于加息以及竞争的白热化,保单资金成本逐渐上升将是各保险公司业绩增长面临的主要难题。而且目前来看国债遭遇了资金的疯狂抢购,其收益率自去年来成明显下滑趋势,这使得像中国平安这种寿险类公司目前不但面临由于股市暴跌造成的投资收益萎缩,更重要的是资金成本持续上涨的保单无法在债券市场上找到合理的利润空间。券商:业绩分化将加剧上半年以来,受市场持续调整因素影响,券商的经纪、投行和自营业务都受到较大影响。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上半年8家已上市券商净利润同比下降20%。其中,国金证券和中信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175.26%和13.33%,太平洋证券由于证券投资业务巨亏5.45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75.22%,下降幅度最大。业绩整体下降2成经纪、投行业务整体下滑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上半年8家上市券商的合计净利润同比下降20%。而业绩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股市的持续低迷影响,经纪、投行、自营等各项业务收入下滑。资料显示,上半年股票等总成交量为21.17万亿,同比下降25.33%,而佣金率也由2007年末的0.16%下降到0.135%,受成交量和佣金率双重打压,券商经纪业务收入都出现了下降。另外,券商上半年保荐承销业务明显收缩,据wind统计,上半年A股市场有62个公司完成IPO,共募集资金1255亿元,同比发行数量增加13个,但募集资金额却下降51%,因此也造成了券商投行业务收入的下降。不过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仍有小部分券商的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而那些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投资风格激进的券商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其中,行业龙头中信证券以47.69亿元净利润位于榜首,同比增长13.33%,海通证券以20.72亿元净利润位居第三位,同比下降0.22%,国金证券则同比大幅增长175.26%,三家券商跑赢了行业平均水平;而其他5家上市券商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40%,其中太平洋证券由于证券投资业务亏损5.45亿元,导致上半年公司继续亏损4.4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最大。自营业务分化严重股指的大幅下滑使得券商自营业务遭受重创,成为上半年拖累业绩的最大负面因素。据WIND资讯统计,上半年8家上市券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全部为负数,合计浮亏达到73.39亿元,但是,由于各券商投资风格不同,自营业务分化也比较严重。上半年太平洋自营业务出现亏损5.45亿元,同比下降351.53%,而证券投资巨额亏损也是造成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4亿元的罪魁祸首。不过,行业龙头中信证券表现较为稳健,上半年自营业务净收益为24.19亿元,投资收益高达59.23亿元。其中,权证注销和变现证券投资是公司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1-6月公司注销权证(交易性金融负债)获利34.53亿元,占投资收益58.30%;出售原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证券投资获利17.29亿元,占投资收益29.19%。行业资源将逐步向龙头集中从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来看,行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公司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市场份额增长0.38个百分点至8.26%;上半年公司债券的配置比例明显上升,股票资产大幅萎缩。分析人士指出,这反映出公司在整个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资理念趋于谨慎,自营业务表现更为稳健。天相投顾行业分析师张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受市场持续回调影响,券商的经纪、投行和自营业务的确都受到较大影响,但是由于各个券商规模、抗风险能力不同因此受的影响也不一样,不过未来业绩分化肯定会加剧,这不仅体现在不同券商之间经纪、自营等业务水平上,还体现为业务多元化的程度上。因此行业资源将逐步向优质券商集中。国泰君安分析师董乐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热点内容
宁波港股票历史最高点 发布:2025-05-23 14:11:39 浏览:563
基金中标怎么查 发布:2025-05-23 14:03:46 浏览:252
迷上网络期货怎么办 发布:2025-05-23 13:53:15 浏览:118
期货周期长短怎么调 发布:2025-05-23 13:40:32 浏览:907
为什么股指期货很难做 发布:2025-05-23 13:36:59 浏览:821
基金委托为什么撤销 发布:2025-05-23 13:27:45 浏览:460
为什么股票交易时间是 发布:2025-05-23 13:19:04 浏览:462
股票账户历史亏损 发布:2025-05-23 13:05:16 浏览:346
股票交易记录分析系统xls 发布:2025-05-23 12:40:13 浏览:491
股市反手柄形态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23 12:34:11 浏览: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