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假股票
Ⅰ 请问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哪些造假事件说明了当今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与哪些中国转统观念相冲突
造假事件太多了 涉及食品 医药 生活用品 电子产品等等很多很多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向来提倡 诚实守信 , 当今的社会上的不诚实事件是由于惟利是图 法律意识薄弱 缺乏精神道德约束力所造成。
而在我国,几千年来受教育的人只是少数人,即使是当时的一些部分的受教育的人 去发奋学习也只是为了升官发财 光宗耀祖的一己私欲而已。 在清朝晚期,又受各国侵略 保守派和开放派 之间进行激烈的口水战,同时间又有很多其它各种各样的输入我国的西方思想。 一时之间 出现了精神上的崇拜混乱。 太多人游离于空洞的思想和复杂的激进主义之间。
对传统人性又产生质疑,对外来思想又产生太多的疑问,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过于渺小,从而导致人 开始产生扭曲的想法和一些短浅的目光(比如 短期利益)
如果一群人在道德行为上有共性,并且深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那么就会大大减少 不诚实的行为,如果思想混乱缺乏精神寄托,人就会只看 短期利益了,从而间接产生不诚实的行为。
另外,人类是其它动物的一份子,很多动物包括人类都是首先考虑自身的(例如 贪婪 自私等),鉴于人类本身存在这个弱点,因此需要制造法律来维护 大部分人的长远利益,长远来说也是对种群的一种保护。
有人性的到位的法律,让人知法,再加上精神上的一些信仰,以及从小到大的教育。是目前人类社会维持良好秩序的方法。
Ⅱ 瑞幸咖啡事件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股票很多造假吗
这个是单一事件,不能说大部分都是这样,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公司是这样的。
Ⅲ 中国股票的数据当中,市盈率这一数据能造假吗
造不造假我不清楚
但很多股市市盈率这一栏采用的是静态市盈率
还有一个叫动态市盈率的概念
静态市盈率反应的是最近财年财报的数据,也就是说数据至少相差一年
动态市盈率反映公司的可持续增长性
……
市盈率可以炒出来,通过资产变现获得收益或类似的方法
Ⅳ 中国股市作假几乎受不到什么惩罚
是的,一般是罚款5万到30万,有的是一个警告而已,最严厉的禁止入市,其实这些相对与造假的收益来说,都不值一提的。
Ⅳ 中国股票真坑爹
你买的是哪只股票啊 我建议你 这段时间不要购买股票 空仓观望一段时间 我也是空仓观望的
Ⅵ 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违规案例,最好是2000年以后的
《蓝田造假案回顾》
2007年11月15日 07:33 上海证券报
蓝田造假案之所以被曝光,源自当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的一篇文章。
这篇题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金融内参研究文章,首次揭开蓝田股份财务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股份资金链断裂。
2002年1月12日,蓝田总公司总裁瞿兆玉、总会计师黎洪福、董事会秘书王意玲等11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拘传,随后进入司法程序。
次年7月,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蓝田一案进行了首次公开审理。2004年11月,湖北省高院作出判决:瞿兆玉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和提供虚假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200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原主任兼政策法规局局长王法雄,因接受蓝田股份董事长瞿兆玉的贿赂,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由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
沈阳蓝田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归农业部管理。1996年6月18日,该公司以“蓝田股份”之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企业。1999年12月,瞿兆玉将其资本运作大本营从沈阳迁至老家湖北。“沈阳蓝田”由此变身为“湖北蓝田”。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企业,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后,其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这被当时的媒体称为“蓝田神话”。
“蓝田造假案”堪称中国证券史上一个较大的财务造假案例,其余波远未结束,今年4月23日,河北省投资者张先生曾起诉湖北江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蓝田股份)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在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Ⅶ 都说中国股票,上市公司做假帐假报表,是真的吗
华中智能股票预警系统里面有全面的分析。你可以去看看。
Ⅷ 今年来中国发生的类似于安然事件的财务造假事件有哪些比较典型的谢谢
银广夏:16个跌停的伤害
2002年6月5日,深交所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作出了银广夏暂停上市的决定。12月7日,经深交所批准,银广夏获准于2002年12月16日起恢复上市。2003年7月13日,银广夏发布了半年报预盈公告上,昔日的造假大王总算在市场是初步站稳了脚跟。
银广夏造假对中小股东造成的伤害之深,大致可以用连续16个跌停板来衡量。由于来自地方政府的宽容、当年各路媒体对造假的疏于防范,以及研究人员、基金经理的看好,使得众多中小股民成为了银广夏的股东。从这点可以说银广夏是令中小股民最为心痛的股票。
蓝田股份:散户银行齐遭殃
蓝田股份(后改ST生态)是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上海证券交易所通知该公司股票自2003年5月23日起终止上市。原因是尽管公司在2002年中报和年报均实现盈利,但负责公司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两份报告分别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聘请的证券公司进而未能出具推荐公司股票恢复上市意见书。
蓝田造假害苦了小散户,也拖累了银行。1999年蓝田股份高峰期股价达到22.95元(复权后),等到退市前其股价只剩下3.02元,退市后股价更是一文不值,因为2002年该股每股净资产仅为-0.08元。另一方面,蓝田出事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民生、交通、中信、浦发等银行均起诉中国蓝田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但等到这时来起诉,又能要回多少钱?
郑百文:2变1的游戏
一家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经过企业的包装和中介机构的“审计”,居然变成了一家10年间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的名牌企业———这就是郑百文。郑百文的结局是重新回到证券市场,但现在的市场显然更加理性。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暂停上市后,饱受煎熬流通股股东终于盼来了郑百文的复市,但手中的股票却少了一半。即便以处于价格谷底的5.49元的停牌价来看,中小股东要搬回本钱的机会也很小。因为以三联目前的行业背景、1角多钱的每股年度收益,其定价不会太高。究竟是谁拿去了小股东的股票?没有三联的参与,百文就得退市;而且,三联得到4500万法人股和5300万流通股的成本是付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3个亿,资产置换2.78亿元。
琼民源:国家买单第一例
1996年入市的股民一定会记得这只股票。琼民源公司1996年因虚假年报严重误导投资者,而使股价在短时间扶摇直上,大批股民高位套牢,构成中国证券史上最严重的一起证券欺诈案。从1996年2月5日到1997年2月27日的一年时间里,股价由最低1.55元(复权后),直冲至最高26.4元。以收盘价计算的最大涨幅达到1528%,停牌前其股价仍高居23.49元。
造假暴露后,为稳定市场,有关方面确立了“发起设立、定向增发、等量换股、新增发行”的重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将一家更好的公司(中关村)来调换造假的琼民源,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对股民而言其利益得到了维护,被停牌两年的琼民源变成了中关村,上市当日股价最高达到38元,比停市时还高出14.5元。但是究竟是谁在为违规行为买单呢?不言而喻,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