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潮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壹』 潮汐节气对股市运行的影响初探
【知识篇】
在讲述天文潮汐和农历节气对股市运行的影响前,必须先了解天文潮汐和农历节气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在大家阅读本文前,建议大家再看看之前写的《【未来全息线】演绎08年剩余时间的上证指数趋势》一文,以便对我的研究有一个系列的认识。
天文大潮(Astronomical tide)
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农历三十)和望日(农历十四)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蒴、望如遇月近地点,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又称阳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潮汐与情绪】
由于天文大潮和农历的初一、十五是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所以这个时候,人类情绪同样会受到这种引力影响,引申到生理上,这个时期是妇女排卵高峰期和男性的冲动期,由于这些生理上的冲动,常导致人们做出一些平时不太原意做的事情。部分生理不协调的人甚至会做出一些非常出格的举动。
正是这种人类生理上的变化,导致人类在这个阶段思维极度活跃或者忧郁,比较形象的如只要你翻阅一下上证指数的历史,就会发现在农历初一、十五(特别是潮汐密集期),常出现单日的最大跌幅、涨幅或者重要的转折点,具体的日期如07年2月2日大跌,次日潮汐拐点;9月11日-13日、10月25日、08年1月22日、4月21日-23日(十五是周日)、6月18-20日三天大幅震荡等等,数不胜数。
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的一些特点:
1、农历的初一、十五常常出现周期性拐点和大盘趋势性拐点。
2、潮汐的出现则起到一个助涨助跌的作用。其中潮汐周期与时间周期是密切配合的,如果时间周期处于上升周期,那么潮汐起到助涨作用,反之则助跌。
3、潮汐的出现,常引发时间周期出现拐点,如近期的10月29-31日三天潮汐,引发了11月3日短期时间上涨周期的转变。
4、潮汐出现时,常会发生一根大阳(或大阴)线和十字星的配对组合,这种组合占去潮汐出现的8成以上。
【节气与趋势】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下面是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注解,括号内加入了对应的一些上证指数的相关走势。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一般这个时候是春节长假,没有交易)。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一般这个时候是春节长假,没有交易,出现的机会较少)。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由于前两个节气少出现,所以这个节气成为最重要的节气之一,这里常出现重大拐点,如06、07年3月6日时间周期转折向上;08年3月5日大盘转折向下等等)。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过度性拐点)。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过度性拐点)。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一般出现时间周期的拐点)。
立夏:夏季的开始(常出现大级别拐点,包括时间周期拐点和大盘拐点)。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过度性拐点)。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一般出现时间周期的拐点)。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过度性拐点)。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过度性拐点)。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常出现大级别拐点,包括时间周期拐点和大盘拐点)。
立秋:秋季的开始(小周期拐点或小级别拐点)。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中级别拐点)。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启动性周期点附近)。
秋分:昼夜平分(过度性拐点较多)。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过度性拐点较多)。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过度性拐点较多)。
立冬:冬季的开始(比较杂,各种拐点都出现过)。
小雪:开始下雪(过度性拐点较多)。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过度性拐点较多)。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时间周期拐点居多)。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过度性拐点较多)。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中级以上的趋势和时间周期拐点居多)。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今年的立春非常特别,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贰』 1997年香港金融阻击战的前因后果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
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
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
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力反弹,曾荫权再次重申,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小时。
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素了。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
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
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系汇率。
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联系汇率制度。
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
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采 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
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 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 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 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
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红 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 保卫战告一段落。
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难取胜而告终,但 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击。
(2)回归潮对股市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
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金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