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货币需求量和供给量
㈠ 什么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应答时间:2021-07-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什么是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货币的供给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量,由中央银行决定,是外生变量;货币的需求,就是人们用于交易、应付意外事件和投机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这些货币必须以货币的形式持有以保证其最大限度的流动性,而不能以债券的形式持有。这也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的解释,还是很切合实际的。而之前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眼中的货币需求是不含有投机动机的,因而也就不与利率有关,只和收入相关,即交易方程式中的关系:PY=MV,其中P是价格,Y是国民收入,M是货币需求,V是货币流通速度,古典学派认为P、V都没有太大变化,因而M只与Y有关,就是货币需求只与收入有关,L=L(Y);而凯恩斯的理论,如上所述,L=L(Y,r)。不知道我解释的够不够清楚。
㈢ 为什么用L和M表示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L代表的是liquidity,即货币需求。这个符号的使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在经济学领域,流动性是衡量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经济活动活跃,收入水平上升时,人们倾向于持有更多的流动资产,以备不时之需,从而增加了货币需求。
M则代表Money,即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和货币创造机制控制的。货币供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
在分析货币市场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给定的货币供给条件下,如果收入水平上升,货币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为了恢复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会上升,这会减少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从而降低货币需求。因此,LM曲线呈现出正斜率的趋势。
这种正斜率关系表明,当货币供给保持不变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又会抑制部分货币需求,直到新的均衡状态形成。这个过程反映了货币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此外,LM曲线的斜率也体现了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斜率越大,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强烈,反之亦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济体系中不同时间段的流动性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