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中国的货币化从什么开始

中国的货币化从什么开始

发布时间: 2025-05-26 03:28:37

㈠ 关于中国银本位的疑问

第一,中国的银本位货币制度的确是从明朝开始的,这是因为明代西方开辟了直接到达中国的贸易航路,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获得了超大量的白银,欧洲人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基本上最终都到了中国人的口袋里,使得中国这样一个基本不产银的国家得以靠海外流入的白银为基础实施银本位货币制度,可见贸易优势之巨大,这也是后来英国人不得不靠鸦片来扭转贸易逆差的原因。

第二,银本位的特征之一就是银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熔炼,也包括银币的自由进出口、自由兑换,无论是明代到清晚期以前的银两本位还是清末到民国初年的银币本位,铸币权都不是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的,各个地方政府,甚至一些商号都在大量铸造银两和银元,外国输入的银币例如“鹰洋”也完全直接流通,甚至成为交易结算的标准单位,中国第一种全国统一的货币单位直到1933年“废两改元”才出现,而这已经是政府决意废除银本位的过渡措施,已经不完全符合银本位的制度,两年后银本位就被废除了。

㈡ 我国宋代就已经发明了纸币,为何到明朝中期却被白银取代

货币先后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的发展形态,未来还可能进入数字化阶段,但是就目前来说纸币还是货币种类中较为先进的形态,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我国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发明了交子,比西方国家的纸币也早六百多年。 相对于金属货币来说,纸币是印刷的,铸造成本比金属货币要低很多;就流通成本而言,纸币的磨损可以说是不计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携带和运输。 纸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然而当中西方在1840年后开始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西方的纸币已经大行其道,而中国的货币主流形态竟不是纸币,而是白银和铜币,纸币哪里去了? 宋朝发明货币后,元朝甚至将纸币当做法定货币,而明朝初期为了推行纸币制度,甚至一度禁止民间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在此番推广之下,为何纸币依然会退出流通市场被白银取代,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 为什么宋朝时期会产生「 ”交子”这样的纸币 按照经济学原理,只有商品经济足够发达才能够产生纸币,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虽然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改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性质。 实际上北宋时期产生的交子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纸币,贾大泉在《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交子的产生》认为北宋初期的交子"只是活期存款凭据和现金支票,与纸币性质不同。” 缪明扬则在《宋代纸币政策初探交子》中认为宋朝纸币的性质属代用货币,而非信用货币。关于交子的性质正如我对宋朝纸币性质的认识一样,即交子是一种替代性货币,交子只是金属货币的凭证,而不是信用货币。 如此来理解的话,我们就应该清楚,交子虽然具有一定的纸币功能,但是并不等同于现在我们花的纸币,宋代初期交子之所以能够流通,实际上是有金属货币作为兑换,本质上并未脱离金属货币的范畴。 之所以会产生交子,就是因为唐朝末期以来,商品流通加速,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多,尤其是在很多税收中,不征实物而征货币。 宋代实行两税法,将税收的主要来源由物品转向货币,尤其王安石变法期间,更是增加货币收入来充实宋朝财政,这样的情况下更推动了货币的需求。 当时的主流货币铜钱并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而当时宋朝与辽国、西夏、金等国都有岁币需要支付,这样的话就将宋朝的贵金属大量输送出宋朝境内。最终导致宋朝出现货币需求与金属货币短缺的钱荒问题。 交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不仅满足了宋朝时期的货币交易需求,更是降低了流动成本,宋朝也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纸币在宋元时期的发展,避免不了的通货膨胀 交子的出现并不是官府主导下的,而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因此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样式和规格更是多种多样,虽然富商联合起来统一交子的规格和式样,但终究未能摆脱交子的私人属性。 一旦这些承担兑换交子的「 ”交子铺”卷铺盖走人,就会造成巨额诈骗,于是宋朝 *** 开始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决定由中央来管控纸币的发行权。 因为交子最开始产生在四川,也流通在四川,交子被官府经手后曾经规定只允许在四川地区发行,然而在交子发行后,迅速开始在全国流通,发型量也逐渐增多,官方交子发行初期只发行了一百多万贯,不久就发行了三百多万贯。 宋徽宗时期,交子的发行量越发没有节制,使得交子开始严重贬值,公元1105年宋朝发行了「 ”钱引”取代交子,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钱引的贬值速度更快,仅仅三年,就贬值的跟废纸一样, *** 也不予兑换,最终使得很多钱引都成为了废纸一样。 北宋灭亡后,钱荒更加严重,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南宋 *** 发行「 ”关子”来充当流通货币,因为无法兑换最终衰亡。 两宋时期纸币发行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发行的纸币无法进行兑换,其实纸币的产生是"交子须有见(现)钱相当乃可行",而宋朝官府因为缺钱,往往造成滥印,超额发行。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纸币的产生是一种只有流通职能而替代金属货币的产物,而官府试图将其发展为法定信用货币,摆脱跟金属货币挂钩,以此来增加 *** 的铸币税。 元代时期继承了宋朝时期的纸币发展经验,大力推行纸钞,因为元代大部分时期都不铸造铜钱,并且禁止使用铜钱,纸钞就成了唯一的流通法定货币。 可以说,元朝时期是中国纸币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 相对于宋朝时常还打着兑换的名义发现着不兑换的纸币而言,元朝时期实行不兑换的纸币政策,最终结果就是,纸币随便发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加剧了元政权的垮台。 明朝初期为了推行纸币,曾严禁使用白银 到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开始选择了铜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铸造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然而明初经济凋敝的时候,铜币尚且能够满足民间的流通,仅仅几年过后,政治稳定后,经济快速发展,铜币自然是无法满足流通需求的。 洪武八年(1375)明 *** 开始发行纸币,恢复纸币流通制度开始发行「 ”大明通行宝钞”。 明朝初期的货币政策和以前的又不一样,明朝初期采取的是钱钞并行,以钞为主,宝钞为辅, 宝钞用久可换新钞。明朝规定: 「 ” 每钞一贯, 准铜钱一千, 银一两。”但是宝钞不兑换纸币, 而且纸币和元朝时期的纸钞一样,并不进行兑换。 简单来说,你可以将金属货币兑换成明朝宝钞,但是不能将宝钞兑换成金属货币。 实际上,明朝初期的纸币依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货币恶性贬值的问题的, *** 不加节制的印制宝钞随即导致宝钞贬值,为了继续维持宝钞的流通,明朝 *** 一度禁止铜币和白银的流通,洪武二十七年(1394)「 ”诏禁用铜钱……悉收其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许更用”。 洪武三十三年(1400)、永乐元年(1403)、永乐十七年(1419)、洪熙元年(1425)多次重申金银或白银禁令。 明 *** 在如此努力之下,依然没有奏效,也证明了明朝初期的纸币货币政策的失败,至宣德年间纸币最终难以为继之势,正统年间,纸币最终落下帷幕。 明英宗即位「 ”驰用钱之禁”,想要纸币和铜钱并行,也放开了白银流通的限制,这一放开,也标志这纸钞彻底的报废。民间交易「 ”纷竞铜钱,不复以钞为事”。景泰元年(1450),宝钞局停止造钞。 白银为何会异军突起,在明朝中期取代宝钞 从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制度,虽然代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巅峰,然而不难看到的是,民间产生纸币是因为对流通货币的需求,而宋元明几个朝代都将纸币作为敛财的工具,使得老百姓对纸币并不信任。 从而更希望回到金属货币时代,然而问题又出现了,铁币不值钱,铜币不够用,金银数不够的老大难问题。 但是为什么在明朝中期,白银可以异军突起取代宝钞,则有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白银相对于其他金属货币而言,价值相对较高,数量相对较充足,而且流通时间长,是中国古代一直以前的硬通货。 *** 虽一再严申禁用金银交易,却未能稳定宝钞的币值,白银的使用也未能禁绝。随着 *** 在白银政策上的松弛,白银虽不被 *** 承认,逐渐成为民间公认的货币。 其次,中国古代并非产银大国,不然银的价值未必能高于铜,然而在明朝中期白银的数量急剧增加,最终达到了满足流通的需求。16世纪西方开辟新航路后,将从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运送到中国换取茶叶和瓷器,据估算这一时期进入中国的白银就多达两三亿两。 最后,明朝 *** 顺应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万历年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使白银成为唯一缴纳税收的货币,白银的主币地位更加稳固。另一方面官员的俸禄,士兵的军饷也都采取宝钞支付,在宝钞不断贬值的情况下,这些人率先请求使用白银,最终出现「 ” 朝野率皆用银「 ”的局面。

㈢ 黄金是哪个朝代发现,什么时候开始当作货币使用的。

黄金是史前发现的,前6世纪至前1世纪黄金开始被人们以货币的形式使用。

相关介绍:

金在史前时期已经被认知及高度重视。它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被用于装饰及仪式。早在前2600年的埃及象形文字已经有金的描述。

最早已知使用金作货币的地方为吕底亚,在前700年吕底亚便以银和金作合金的形式制成钱币。在前6世纪或前5世纪期间的中国,一种称为郢爰的金币在楚国 流通。

(3)中国的货币化从什么开始扩展阅读

前1世纪至2世纪开采黄金的技术在此时得到提升。古罗马人发展出一种利用水力采矿(hydraulic mining)来大型开采金的新方法,特别由前25年开始在伊比利亚半岛及由150年在达西亚行省开始使用。

在当时,黄金的主要用途在于制成首饰,而金币的使用比希腊亦更为普遍。首饰的主题主要由描绘神话变成较平凡的几何图案。

在东罗马帝国的初期,纯金的首饰开始加入宝石的元素。其主题主要是歌颂教会及国王的权力。此时黄金打制技术达到一个高峰。

㈣ 中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金银作为货币

货币的演变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黄金作为货币的演变历史

黄金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着货币的职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直至今天,它仍是金融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原始社会末期,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币的国家之一,随着历史发展,称量货币过渡为金属铸币,金银币原值与面额逐步分离。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法案,金本位时代开始,黄金走上充当货币的巅峰。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金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定”,规定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迈上非货币化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黄金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1983年至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国际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黄金货币形式的演变,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铸造的金银币已不再执行流通功能,而演变成纪念币和投资币,用来收藏和投资,投资性金银币只是一种“币”形的贵金属储藏与交易手段,其面额只是充当一种货币符号的作用。普制金币作为专门用于黄金投资的法定货币,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在金价的基础上加较低升水溢价发行,以易于投资和收售,国际上主要金币发行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一般都是通过发行各具本国特色的普制金币供民众投资和收藏。在欧美国家,普制金币作为黄金投资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国,为增加社会公众新的投资渠道,目前发售机构正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熊猫普制金币的挂牌收售工作,研究和开发投资币市场。
黄金的货币功能在逐渐弱化,黄金是一种兼有货币、金融工具和贵金属性质的特殊商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目前黄金的一些特性仍然符合货币的内在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实践表明,在现代金融制度下黄金仍然具备明显的货币属性,黄金的非货币化过程需要较长的历史时期,工业用金、生活用金和黄金投资行为的调节应由市场的手段完成。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准则和规范。主要内容有:确定货币和辅币的材料;确定货币的单位;规定货币的流通程序和流通办法;确定发行准备和货币的对外关系。

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在支付上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在商品劳务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债务的清偿上,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辅币是本位货币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偿,即超过一定数量,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

货币制度演变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1.4.1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白银作为货币材料。银铸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流通中的纸币可以与银币自由兑换。

1.4.2 金银两本位制

18 世纪 40 年代由于世界白银产量的增加,使白银价格不断下跌。由于白银价格不稳定,白银作为货币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和国际收付。削弱了白银作为货币的能力。因此许多国家逐步过渡到了金银两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银和金银铸币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

典型的金银两本位制下,金银币之间的比价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这种本位制也称为平行本位制。金银比价由于缺乏稳定性,后来由政府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两本位制称为“复本位制”。进一步削弱的两本位制称为“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下金银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复本位制下由于白银市场价格下跌,而由政府规定的银币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套利的结果使银币充斥流通。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挥作用,最终使银币的铸造受到限制。但金币仍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 .

金银两本位制有以下优点:( 1 )币材充足,能够满足流通需要。 (2) 复本位制下 , 金银比价由政府规定 , 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 , 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 (3) 便于交易,人们可以根据交易额的大小选择金币或者银币进行支付。

1.4.3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概述

第一,典型的金本位制的产生从货币制度演变的角度而言,是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同时也与 19 世纪以后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币材增加有关。 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点是:规定金铸币为本位货币,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黄金的价值相对比较稳定,促进了各国商品经济合国际贸易的发展。黄金由于产量有限储备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个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步开始受到削弱。

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受到削弱后,逐步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的铸造被停止,金币也不再流通,流通的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的发行以金块作为准备。

货币的价值与黄金保持等值的关系。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不能兑换金币,但可以兑换为金块。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纸币可以与金块进行兑换,但不再是自由兑换,规定的兑换限额较大。因而这种制度也被称为“富人本位制”。

第三,金汇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与金块本位制大体相同。但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与黄金有联系的外币。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把本国的黄金存于国外的银行,换取国外的货币。用国外的货币作为本国的纸币的发行准备金。国内居民可以购买外汇,并在理论上可以把外汇拿到国外去换取黄金。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虚金本位制”。

(二)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受到了削弱,使这种货币制度难以继续。

热点内容
金融哪个地区的企业多 发布:2025-05-26 03:34:49 浏览:693
中国的货币化从什么开始 发布:2025-05-26 03:28:37 浏览:500
金融公司人性怎么样 发布:2025-05-26 03:25:28 浏览:529
360美股退市股票单价 发布:2025-05-26 03:19:44 浏览:666
股市里光盘怎么叫 发布:2025-05-26 03:19:11 浏览:504
股票交易一万块钱多少 发布:2025-05-26 02:56:29 浏览:474
农村户口所有股权怎么办 发布:2025-05-26 02:56:28 浏览:456
股票交易软件划线 发布:2025-05-26 02:50:05 浏览:541
碳中和的基金代码是什么 发布:2025-05-26 02:33:54 浏览:248
ST哪一只股票退市 发布:2025-05-26 02:33:44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