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李锦记如果上市市值能有多少

李锦记如果上市市值能有多少

发布时间: 2025-07-03 16:24:38

① 海天和李锦记哪个企业大

海天判磨和李锦记哪个企业大。你好,肯定是海天更大,海天是酱油界第一酱油龙头企业,市值三千多亿,最高的时候神模五六千亿游冲缓市值。

② 中国有哪些非常富有的家族企业

中国大陆家族企业:鲁冠球、周成建、刘永行、杨惠妍、何享健、陈卓林、周福仁、李兆会、陈天桥、王传福、荣智健、马兴华、南存辉、孟庆南、黄伟、丁世忠、朱新礼、曹德旺、张近东、张欣等等。
中国香港家族企业:李嘉诚、郭氏家族、李兆基、米高嘉道理家族、郑裕彤、吴光正、何鸿燊、李锦裳(李锦记)、邢李源、邓耀等等。
中国台湾家族企业:蔡万才、郭台铭、林百里、林荣三、蔡衍明等等。
大概就这些,不够的话可以查看下富豪排行榜里面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

③ 300亿调味品市值巨头诞生!一年狂卖几十吨,紧追海天味业

虽然近几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柴米油盐等调味品仍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几样物品。国内调味品在市场上也逐渐地发展猛速,去年调味品企业营收共计达938.77亿元,其中酱油行业占比重62.6%,成为了在调味品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品类,像我们熟知牌子有海天、味事达、李锦记等。

海天是国内的老字号品牌了。自1990年开始,海天就一直保持着酱油销量全国第一的成绩,市值超过2800亿。实际上,还有一家调味品企业不可轻视,那就是厨邦。厨邦采取的发展策略与海天较为相似,在各大超市商场中,只要能看见海天的地方就一定可以看见厨邦,有点想要一较高下的感觉。

在去年发布的《食品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表》,李锦记高居榜首,海天位居第二,成立只有七年的厨邦,超越了众多老字号品牌,排在了第三名。

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在上海交易所挂牌正式上市以来,在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突出了自己的优势。追求承秉务实和固本的原则,创新以发展为经营理念,从事的行业也涉广到 健康 食品、酱油、鸡精、食用油等,他的旗下就有厨邦和美味鲜两大品牌。据数据统计截止到12月初,该公司市值已经超过了310亿元。

在起初的时候,中炬高新并没有涉及到食品调味这一块区域,而是在并购美味鲜工厂后才开始慢慢接触到这个领域,从而形成以调味品为主, 汽车 配件等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一开始,中炬高新推出厨邦,给其的定位就是在中高端市场,其实这一点策略是要快于海天的,海天是在后期才想到并且推出在高端市场,并且加大布局。

厨邦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可谓是突飞猛进,生产经营更是涵盖了九大类别,公司占地面积数百亩,并且拥有5平方米的天然沿江大晒场,年生产能力更是达到了41万吨,销售收入达到了15亿。

虽然厨邦相比与美味鲜来说,厨邦定位为中高端市场,美味鲜侧重于中低端。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厨邦的表现更为让人眼前一亮,他的营收和利润已经开始超越了美味鲜。

尽管厨邦与海天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它的增速却十分惊人,在调味品的不断消费升级下,成为继海天后下一个调味品行业巨头,厨邦不是没有机会。

④ 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天味业(603288)、千禾味业(603027)、加加食品(002650)、恒顺醋业(600305)、安记食品(603696)、仲景食品(300908)、莲花健康(600186)、梅花生物(600873)、阜丰集团(00546)、佳隆股份(002495)

本文核心数据:企业营收;企业毛利率;企业产能

行业概况

1、定义

调味品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调味品细分板块众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成分可分为单一调味品与复合调味品;按成品形状分可分为酱品类、酱油类、味粉类调味品;按呈味感觉可分为咸味、甜味、苦味、辣味等。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长,涉及行业众多

调味品行业产业链条较长,上游包括种植业、包装业和食品添加业;中游为调味品生产企业;下游主要销售场所分为零售端和餐饮端。

调味品产业链图谱中,上游种植业的代表性公司有北大荒集团(600598)、苏垦农发(601952)、农发种业(600313);包装行业的代表性公司有嘉美包装(002969)、双星新材(002585);食品添加剂的代表性公司有醋化股份(603968)、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中游的调味品制造企业有海天味业(603288)、恒顺醋业(600305)、仲景食品(300908)、莲花健康(600186)、梅花生物(600873)、李锦记和老干妈;

调味品行业下游零售端的代表性公司有大润发、家乐福和永辉超市(601933)等,餐饮端的代表性公司有西安饮食(000721)、同庆楼(605108)。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于产业升级期

1990年之前,我国调味品处于计划管控期,主要以单一调味品为主,1990年-2000年,我国调味品行业逐渐走向复合化和细分化。2001-2013年,我国调味品进入快速增长期,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调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至今,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调味品逐渐朝着高端化和健康化发展。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业监管愈加规范

调味品制造行业发展政策提出部门包括中国调味品协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近年来,调味品行业主要相关政策及规范如下:

在《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

全国各地积极促进食品安全行业发展,以下为全国各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纲要中有关食品安全行业发展相关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特点:高成本低收益且区域性较强

我国调味品行业呈现高成本低收益、地域差异明显的特点。我国调味品行业毛利普遍在20%到30%之间,龙头企业可达到40%,产品附加值较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同时,我国菜系受地方风俗和个人口味的影响较大,因此调味品行业都带有一定的区域属性,例如山西作为醋都,是我国四大名醋的发源地,醋类企业聚集;广州是我国酱料公司的聚集地,有海天味业、厨邦、李锦记等著名酱料企业。

2、行业成本结构分析:原材料费用超过80%

从调味品生产成本结构来看,调味品成本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与包装材料的成本,而这两者价格的变化会给调味品生产企业带来影响。

以酱油为例,龙头企业海天味业2020年年报显示,食品制造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成本比重达到83.41%,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占比分别为7.98%和2.53%。

3、调味品需求分析:人均需求量上升,行业规模不断增加

——人均需求

从人均需求层面来看,调味品行业的必选属性较强。根据欧睿的统计数据,中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量在过去14年间实现了翻倍增长,从2006年的5.7千克/年增长至2020年的10.7千克/年,CAGR约为5%。综合来看,我国调味品行业具备诞生大市值企业的发展潜力。

——行业需求

iiMedia
Research(艾媒)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50亿元,同比增长18.1%。随着中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观念的发展,中国调味品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调味品供给分析:百强企业产量增速较快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百强企业统计,2013-2020年我国百强企业调味品产量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百强企业调味食品总产量达到1627.1万吨,同比增长13.87%。

5、调味品选择倾向:食盐购买频率最高

根据艾媒的调查数据,在产品类型方面,目前中国消费者主要购买的调味料产品分别为食盐、酱油、醋品、香油及料酒。其中食盐和酱油的需求量最高,分别有79.8%的和76.5%的消费者选择购买。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企业多分布在我国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我国调味种类十分丰富,地区代表性口味不一。目前,我国四川省、广东省分布的知名调味品企业较多,如四川省的保宁、千禾、美乐等等;广东省的海天味业、李锦记、厨邦等等。且从分布来看,我国调味品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2、企业竞争:海天味业龙头态势凸显

我国调味品行业中公司众多,根据调味品产品品类丰富度和2020年总营收来划分调味品行业竞争梯队,目前在第一梯队代表公司有海天味业,该类企业调味品产品品类全面,总营收规模超过150亿元;第二梯队的代表企业有中炬高新、李锦记和老干妈等,调味品产品品类丰富,总营收在30到150亿之间;第三梯队的代表企业有加加食品、恒顺醋业等其他中小型调味品生产公司,营收在30亿元以下,产品品类多侧重于某一品类。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会朝着产品细分化、运作精细化、企业整合化和技术升级化发展。未来,调味品产品将会逐渐发展至更细分的品类,“有机”“绿色”“健康”等成分将会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企业集中度将会不断提高,企业会增强运营能力来增加对渠道的控制,并且不断通过技术升级来研发新的口味,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⑤ 请问国内有哪些制造酱油的上市公司啊

1、加加食品

2012年1月6日,公司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股票简称:加加食品,股票代码:002650 ,成为宁乡本土首家上市公司。

加加集团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20 万吨优质酱油项目和年产1 万吨优质茶籽油项目。项目规划建设于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总用地420亩。

本项目是实施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实现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完善公司产品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做大酱油品牌,做强食用油品牌,预计3年后产值可达到50亿元,将有力推动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振兴民族产业,打造百年企业,加加将实现更宏伟的蓝图。

2、海天味业

海天调味得名于“海天酱园”。海天调味,中国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企业,海天调味溯源于清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海天调味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其工艺讲究、口感醇厚的酿造方法领先同侪。

1955年,佛山25家实力卓著、美味悠远、香誉港澳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海天酱园”是25家酱园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产品品类最多、影响也最广的一家老字号酱园,因此一致同意将新组建的厂命名为“海天酱油厂”。

天时、地利、人和,佛山制酱业的“原始积累”提供高起点的发展平台,海天破茧而出,1988年即跻身国有大型企业行列,1994年,海天成功转制,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并快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酱油产销、出口企业。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公司为一家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

2014年2月11日,海天在上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为海天味业,股票代码为603288。

3、梅花生物

梅花从2002年生产味精起步,快速发展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内最大的氨基酸生产企业,为全球生物发酵领域的重要成员。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河北省廊坊市,注册资本26亿元,总资产90亿元,员工1.3万人,是一家以生物发酵为主的大型产业集团,主营业务涵盖氨基酸和调味品两大领域,拥有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饲料添加剂、调味品等四大产业群。

产品行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的食品、饲料、医药等知名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底,梅花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873。

4、恒顺醋业

恒顺醋业,以黄酒起家,因醋驰名。集团核心子公司——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大的镇江香醋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最大制醋企业、中国食醋业首家上市公司、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恒顺香醋选用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固态分层发酵的传统技艺,历经制酒、制醅、淋醋三大工艺过程4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独具“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的特色。

主营业务:食醋、酱油、酱菜、复合调味料、调味剂、副食品、粮油制品、饮料、色酒等以调味品为主的生产、销售。

5、三全食品

三全公司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只速冻粽子都出自三全。

三全食品有员工2万多人,在中国有35个分公司、办事处及分厂。主要产品是以汤圆、水饺、粽子、面点、点心等为主的中式速冻及常温食品,共有数百个品种,年产量几十万吨。三全在中国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

北美、澳洲、欧洲和亚洲等一些国家也成为三全重点的目标市场。

⑥ 半年净利33亿,市值每天涨15亿,海天味业的泡沫该戳戳了

文| AI 财经 社 周享玥

编辑|赵艳秋




“酱油大王”海天味业的酱油又卖出了“大价钱”。


8月27日晚间,海天味业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5.95亿元,同比增加14.12%,实现归母净利润32.53亿元,同比增加18.27%。不管是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都远超中炬高新、ST加加、千禾味业等几家同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之和。


而在股价上,海天味业更是一骑绝尘。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海天味业股价报收183.02元/股,涨幅为6.41%,总市值高达5930.66亿元,是调味品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分析业绩和利润双增长的原因,与疫情期间,酱油这个刚需市场总体需求量变化不大有关。而且,受疫情影响的主要是餐饮行业,但它们采购的更多是大包装产品,利润率要低于以家庭烹饪为主的零售型产品。


不过,虽然业绩和市值一路走高,但海天味业增长瓶颈已现,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属于红海竞争的中低端领域,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


市值平均一天涨15亿,“一瓶酱油”贵过“一桶油”


2020年上半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疑是稍显暗淡的,但对于海天味业来说,却算得上是“因祸得福”,股价、业绩实现双丰收,更是在8月18日创下了“一瓶酱油”贵过“一桶油”的A股大奇观,市值超越了中国石化,8月27日,中国石化的A股市值为4819.17亿元。


2020年1月2日是新一年的首个交易日,海天味业股价和市值尚为89.10元/股和2406.03 亿元,到8月27日就已经分别涨了105.41%、146.49%,达到了183.02元/股和5930.66亿元,位列A股上市公司市值第十名,相当于市值平均每天涨约15亿元。


事实上,打从上市起,海天味业就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从股价总体走势来看,2014年2月至今的6年多时间里,除了2016年处于微跌状态,其余年份均呈上升状态,2020年以来的涨幅更是超100%。

另据2020年半年报显示,庞康、程雪、黄文彪、吴振兴、陈军阳、叶燕桥合计持有海天味业55.89%的股份,为其实际控制人。其中,海天味业董事长、总裁庞康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32.51%。据此计算,截至8月27日,庞康的最新持股市值约为1928.06亿元。


而在一年前的2019胡润百富榜中,低调的庞康还首次以850亿元身家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并列榜单第23位,成功晋级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新首富。


海天味业何以能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业绩的长期稳定增长无疑是关键所在。


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9年,海天味业分别实现营收98.17亿元、112.94亿元、124.59亿元、145.84亿元、170.34亿元、197.97亿元,增速分别为16.85%、15.05%、10.31%、17.06%、16.80%、16.22%;实现归母净利润20.90亿元、25.10亿元、28.43亿元、35.31亿元、43.65亿元、53.53亿元,同比增长30.12%、20.06%、13.29%、24.21%、23.60%、22.64%。


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2020年一季度,其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也分别达到了7.17%、9.17%。这样的长期业绩走势,再加上连续20多年的酱油行业龙头老大地位,海天味业受到资本青睐似乎不足为奇。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酱油大王”?


梳理海天味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品牌建设与渠道建设是海天味业的两大法宝。


在品牌建设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大部分酱油还在以散装形态售卖时,海天味业就已经推出印有全新品牌LOGO的瓶装酱油,1999年,又斥巨资成为第一家在《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打广告的酱油品牌。最近几年,海天味业更是冠名了《跨界歌王3》、《吐槽大会》、《中餐厅》等多部流行综艺,还在2014年邀请知名主持人汪涵做了首位代言人。

图源:海天味业官网


表现在数据上,2014年至2018年,仅用了5年时间,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就翻了一倍,从10.5亿元涨到了最高22.36亿元,2019年虽有所缩减,但仍旧达到了21.63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8.65亿元。


而在渠道建设上,海天味业有一套独特的“打法”,采取经销商、分销商/联盟商两级架构销售体系。由海天驻各地的销售机构与经销商共同对分销商/联盟商进行管理,并通过在一个区域设置多个经销商,进行内部“赛马”的方式,提升产品渗透。


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天味业的一级经销商数量已经达到6433家,较2019年底的5806家,净增长627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净增长约3.45家经销商,实现了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00%覆盖率,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元。


而同期ST加加(加加酱油)、中炬高新(美味鲜)、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均在1000多家的量级,仅约为海天味业的1/5。


因此,即便假设产品差距不大,海天味业的售卖网络也更具竞争优势。


难以摆脱中低端烦恼,后续增长空间见顶?


虽然业绩和市值一路走高,但海天味业的发展并不是没有隐忧。


实际上,海天味业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属于红海竞争的中低端领域,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


以营收占比在60%左右的支柱产品酱油为例,随着近年来中低端酱油市场的逐渐饱和,海天味业酱油产品的营收增速已经在不断收缩,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酱油类产品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6.59%、15.85%、13.60%、10.71%,整体呈下滑趋势。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现象昭示着海天味业在低端酱油市场的天花板已经清晰可见,而海天味业近年来不断尝试向料酒、火锅底料等赛道拓宽的动作,也被解读为可能是海天味业在遭遇业绩瓶颈后,寻求突破的新增长点。


据媒体报道,近日,海天味业天猫官方旗舰店低调推出了四款火锅底料,包含韩式辣牛肉、韩式部队、新疆番茄、云贵酸汤四种风味,单包价格15.9元,四包组合价39.6元,生产日期则显示为2020年7月份生产。


AI 财经 社查询发现,截至8月27日,海天味业新推出的火锅底料在天猫旗舰店上的月销量为624件。

图源:海天味业天猫旗舰店


“海天味业涉足到料酒、火锅底料等其他调味品市场,对它来说应该是最简单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AI 财经 社,“因为它已经在酱油领域积累了产能、品牌、渠道等资源优势,当它把这些资源和酱油行业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调味品领域,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去开发一个新的产品”。


据《火锅行业全产业链报告》显示,自2011年以来,火锅行业始终保持着10%以上的高增速,而火锅产业的快速发展,又推动着火锅底料市场的同步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火锅底料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近几年增幅达到15%左右,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10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显然还“有利可图”。


不过,沈萌进一步分析认为,这种方式仍然是“在更多地与中低端品牌进行搏杀,并不能真正走入收益率更好的中高端市场”。


在他看来,虽然海天味业目前在国内处于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但就全球酱油产业来说,其仍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拓展。“在这种前提下,它就已经开始做料酒等横向的调味品市场介入,可能会分散其对于酱油市场核心主业的坚守,进而导致其长期处于产品中下游的水平,并不利于企业更长期的品牌积累和积淀”。


但海天酱油想要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酱油实现突围,显然也并不简单。千禾、李锦记、欣和、鲁花、厨邦等在高端酱油市场耕耘已久,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日本酱油行业的领头羊龟甲万、法国达能、卡夫亨氏等外企也纷纷进军国内酱油行业,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竞争。


调味品行业“因祸得福”,股价、业绩齐上涨


疫情期间“因祸得福”的不仅仅是海天味业,事实上,包括中炬高新、千禾味业、ST加加、恒顺醋业、天味食品等在内的多家调味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和业绩都出现了大幅上涨。


就资本市场表现而言,截至8月27日收盘,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天味食品、千禾味业、恒顺醋业、ST加加的总市值分别为5930.66亿元、638.11亿元、420.57亿元、294.49亿元、268.29亿元、101.03亿元,较年初的涨幅均超过了100%。其中,千禾味业的市值涨幅更是达到了317.83%。

制图/周享玥


而在业绩表现上,2020年上半年,中炬高新、ST加加、恒顺醋业、千禾味业、天味食品分别实现营收25.54亿元、11.56亿元、9.53亿元、9.19亿元、7.99亿元,同比增加6.78%、12.87%、7.39%、45.98%、34.53%;实现归母净利润4.55亿元、1.07亿元、1.49亿元、2.00亿元、1.57亿元,同比增加24.31%、24.67%、3.63%、94.62%、79.85%,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较大增长。


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较大、餐饮行业大规模闭店停业的一季度,6家企业中也仅有ST加加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中炬高新营收下滑,但净利润却反向上涨。

制图/周享玥


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AI 财经 社,“主要是因为酱油属于日用消费的必需品,无论是在外就餐,还是自己在家做饭,对酱油的总体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其实是不大的。受到疫情影响的主要是餐饮行业,但它们采购的更多是大包装、批发的产品,利润率要低于以家庭烹饪为主的零售型产品”。


沈萌进一步分析,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餐饮行业方面对于低利率产品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家庭烹饪所需的高利润率零售产品的需求却有所增加,“再加上电商等渠道成本的降低,多方抵消之下,酱油总消费量的变化可能不大,但是对于企业的业绩提升却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这一点在中炬高新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数据中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炬高新实现营收11.53亿元,同比下滑6.32%,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上涨8.94%,达到了2.06亿元,净利率有明显提升。


对于调味品市场下半年的走向,沈萌认为,随着餐饮逐渐恢复运转,高利润率产品的销量,可能会有一部分回流到低利率的大包装产品,进而对利润率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整体的市场规模还在不断膨胀,整体业绩不会有明显下调”。


“下半年可能比较多的调味品企业会像海天味业一样,以自己的品牌为基础,向其他类型的调味品市场进行延展。”沈萌补充说。

热点内容
保利新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7-03 17:26:23 浏览:419
2018年4月创历史新低的股票 发布:2025-07-03 16:44:57 浏览:968
炒股怎么防止血本无归 发布:2025-07-03 16:44:44 浏览:525
股票交易的人性 发布:2025-07-03 16:28:39 浏览:126
李锦记如果上市市值能有多少 发布:2025-07-03 16:24:38 浏览:403
怎么炒股新手入门视频 发布:2025-07-03 16:11:09 浏览:431
省广集团股票历史股价 发布:2025-07-03 15:47:05 浏览:987
什么是两全保险理财 发布:2025-07-03 15:32:52 浏览:727
济南股权如何分配比较合理 发布:2025-07-03 14:49:50 浏览:923
日本股票交易失误 发布:2025-07-03 14:33:52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