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上药集团什么时间入股市

上药集团什么时间入股市

发布时间: 2025-07-27 09:07:27

『壹』 国内哪个城市或地区的医药工业(制药)比较发达

以下为2009年医药工业前100排名,可以此为依据分析地区的医药工业情况

排名企业名称
1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
2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3修正药业集团
4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
5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6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7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
8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太极集团绵阳制药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天诚制药有限公司)
10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公司,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1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深圳九新药业有限公司)
12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13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包括: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
14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
15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6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湖北拓朋药业有限公司,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辽宁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四川新元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药品包装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用包装有限公司,吉林科伦康乃尔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
17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8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
19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20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
21山东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22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2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24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25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26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27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丽珠集团珠海保税区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丽珠集团珠海保税区丽达药业有限公司)
28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9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30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31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2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
33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34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包括: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南京东捷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36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7利君制药(包括: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38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
39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0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41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2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康贝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和兴堂中药材饮片加工厂)
43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
44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45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46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7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8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9成都地奥集团
50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1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52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
53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4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5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6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
57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58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
59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0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61东港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62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3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
64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华兰生物工程股分有限公司(包括: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66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67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8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69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
70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71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金集团桂林三金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三金集团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72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
73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74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75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6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7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78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79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80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益佰漓江制药有限公司,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
81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82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3江苏联环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4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亚邦生缘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
85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
86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87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88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
89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0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
91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2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93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94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95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6辽宁诺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97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
98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
99山东新华医械集团
100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以下为行业发展趋势:
最近一年,国内医药行业频现巨头整合,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集团”)与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集团”)的医药板块率先实现合并成立新上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继去年合并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生集团”)之后于今年4月12日成功重组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医工院”)成立新国药;就在这之前的10天,华润集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润正式将北药囊入怀中,成立新华润。至此,随着国内医药三大巨头的兼并重组完成,2009年以来医药行业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明显发生了改变,中国医药行业正式步入三国时代。新国药、新华润、新上药3家座次排定,重新排座后的行业大佬们浮出水面,近期国家要求的在国内形成几个医药领袖集团的设想已初步实现。

新国药

中国医药行业内当仁不让的老大仍是新国药集团。4月12日,医工院整体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7户调整为126户。医工院整体并入对国药意思重大。虽然国药集团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绝对龙头,但在其利润构成中,80%来自于国药控股代表的医药企业,即便重组的中生集团生物制品有持续高利润贡献,也始终难掩国药在医药工业上的明显短板。更迫切的问题在于,先行整合出山的新上药稳踞华东,央企另一巨头华润集团一直从未停止收购的野心和脚步,在新医改基层下沉的推动下,各地区域龙头也并不甘示弱,纷纷结盟对抗。“内忧外患”之下,医工院之于国药,已经是必须拿下的一张王牌。

在中国医药研究领域,医工院一直是一个骄傲的存在——作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医药行业科研院所,医工院曾先后隶属于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资委。沪深股市医药板块中有3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输出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产品,2010年目标营收15亿元,主业是创新药物的研发、药品生产、销售,研发力量全国首屈一指。尽管其年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但它强大的科研力量,成为国药集团的产业发动机和裂变器。医工院下属的两家工业企业,现代制药和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业绩均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很难估价。

4月22日,中国医药集团与山西威奇达药业(以下简称“威奇达”)在山西大同签署协议,国药集团正式开始对威奇达的重组工作。国药集团承诺将通过股权收购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对威奇达实现控股。这是国药集团在医药工业领域展开自主并购的第一步,意思重大,能加速国药实业化进程,同时并购威奇达之后,国药肯定会在山西打开一个突破口,将其他业务引入这一区域。威奇达是国内医用中间体7-ACA的主要生产商,该中间体的直接下游产品就是头孢曲松钠。中国是抗感染药品使用大国,全国抗感染类药品以年均17%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2009年全国抗感染类药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头孢曲松钠一直是抗生素中销售金额排名首位的药物。2008年,中国药学会曾对全国22家医院进行统计,头孢曲松钠用药金额达到2.6978亿元,远超其他药品。石药集团和福州抗生素集团是7-ACA的生产大户,年产能为1600吨左右。威奇达列第三位,约1000吨,健康元等企业年产能都在800吨以下。在重组协议中,国药集团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威奇达的产能,实现1200吨7-ACA和300吨克拉维酸的生产规模。并计划到2015年,实现威奇达的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

作为国资委整合医药央企的平台,在拿下医工院与威奇达之前,国药集团已经于2009年9月16日将中生集团收入囊中。中生集团携独家垄断的疫苗业务和血液制品业务,化入国药集团庞大金刚之身,对国药具有绝对重要意思。中生集团弥补了国药集团欠缺的血液和疫苗业务。此举在医改近万亿大工程之中,与国资委将国药集团打造成贸科工一体化运营的大型医药集团的长期战略不谋而合。中生集团成为国药集团的第八个业务板块——此前中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主要从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三类生物制剂的制造销售,中国90%的计划疫苗出自中生集团,其2008年收入49亿元。

目前,按照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设想,2010年底前国药集团销售排名要挤进前40,进入中央提出的“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中的前30位。2009年,国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实现利润36.3亿元,位列医药行业国内第一,在129家央企中,两项指标分别排名第50位和38位。今明两年,国药对销售收入的目标分别设定为800亿和1000亿元。国药集团远期目标是在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而根据国药集团的预测,届时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就销售收入而言大约是1600亿元左右。

新华润

华润医药集团是国资委“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另一手牌。华润在重组央企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医药资源的基础上,成长为大型药品制造和分销企业。华润医药年营业额逾270亿元,旗下拥有北京医药、三九医药、华润东阿阿胶等知名医药企业,直接或间接控股三九医药、东阿阿胶、双鹤药业、万东医疗等多家上市公司。医药产业与消费品、电力、地产并列为华润集团的一级利润中心。华润已经在医药板块占据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主力市场,区域布局相对成型。在医改去年出台的药物基本目录利好下,在OTC和中药制药方面具有品牌优势的三九医药,无疑又给华润注入了新的活力。华润和北药已于2010年4月2日下午在京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润增持北药股份可能锁定在5%~10%之间。战略协议的签署,使华润集团成功完成排名三进二的转变。

此次华润重组北药意义重大。2006年12月,华润20亿元现金收购华源持有的北药50%股份,成为北药集团第一大股东后,华润其实一直未介入北药集团的经营管理,几年来其进一步增持的愿望一直未得到北京市政府明确表态。同时,随着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医工院宣布完成,华润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如再不能抓住北药,将被对手甩开。同时,国资委重新确定国药集团为央企医药平台,华润很有压力,希望通过这次整合,旗下的华润医药集团的医药资产与北药集团合并,而华润将很可能以北药集团为基础打造华润新医药集团的平台,重新获得在央企医药界中的地位。重组北药后,华润控制的医药资产将包括北药、华润三九、东阿阿胶,涵盖中药、保健品、医药流通与医疗器械领域。不仅可以使华润以北药集团为基础打造一个全新的华润医药集团平台,还可以形成“上有北药”、“下有三九”的医药格局,整体规模也超越新上药而位居国内第二位。北药2009年销售收入269亿元,在中国医药企业中排名第三。拿下北药,则华润医药2009年的收入即可增至337亿元,超过新上药,在规模上排名国内第二位。

新上药

新上药集团虽然已经跌至行业第三,但谋求整合壮大实力的动作很早就开始了。2009年10月,上药集团旗下上海医药通过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对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的医药资产进行整合,一个新上药浮出水面,成为上海国资旗下的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平台。2010年伊始,新上药又一口气收购四家外地医药企业,与广州中山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商联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和常州亚邦药业3家公司签订收购框架协议。

2009年,新上药总资产从80亿元跃升到223亿元,销售收入从230亿元跃升到300亿元,实现净利润8.8亿元,成为当时仅次于国药集团的国内第二大医药集团,而如今则已经被华润甩在身后。虽然不属于央企序列,但重组后的新上药集团的医药商业销售规模已稳居华东地区第一。上药方面的规划是,2012年收入达500亿元,2013年过亿的品种超过35个,2015年收入达到800亿元

『贰』 上海医药:拨云见日待何时

作者:高翼

支持:远川研究所医药组


在7月份股价一路上涨,市值突破5000亿之际,恒瑞的“医药一哥”名头打得越来越响了。

但是,有这么一家医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是恒瑞医药的八倍多,市值却仅有恒瑞医药的一成,想想也是怪憋屈的,这家公司就是年销售额全国第一、2018年书写中国医药商业史最大并购案的主导方——上海医药。

截至7月30日,上海医药市值仅为583亿,多番挣扎仍未能站稳在600亿以上。同样是医药行业巨头,上海医药究竟能不能在A股杀出一片天地?



上海医药早在1994年就登陆A股上市,其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全产业链,是沪深300的样本股,绝对可以说是行业内的巨头。公司前身为原上海第四制药厂,创建于1866年,至今已有过百年的 历史 。公司为A+H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上实集团,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


公司作为上实集团旗下大 健康 产业核心平台,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流通两大板块,工商业齐头并进。其控股公司覆盖生物制剂、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材、医疗器械以及分销和零售七个方向,并与罗氏、施贵宝等成立合联营公司,下设机构布局极其广泛。

从毛利结构来看,医药分销业务主要贡献了绝大部分,一直占到了80%,但医药工业板块表现也不俗,近年一直保持在毛利率50%以上,占比低只是因为分销业务实在太大,上药的工业板块也有近200亿营收,单拉出来也能和大部分品牌药企一较高下。


在医药流通板块方面,上海医药一直是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三巨头”之一,在两票制的影响下,医药行业向龙头集中的趋势明显,三大医药流通龙头持续开展并购整合。

在医院回款较难改善的大背景下,资金成本成为未来医药流通主要制约因素,龙头公司有望凭借多渠道的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


工业板块产品主要聚焦消化系统和免疫代谢、心血管、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经以及抗肿瘤五大治疗领域,常年生产超800个品种、20多种剂型,通过自己的经销商、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基本实现对全国多数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的覆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

上药零售业务 历史 悠久,旗下有多家知名药房品牌,拥有较好的口碑和市场占有率。

从规模来看,公司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列,截至2017年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市的零售药房总数超过1892家,其中直营店1247家,旗下上海华氏大药房、雷允上都是华东地区拥有药房最多的医药零售公司之一。

近年零售行业逐渐进入“跑马圈地”的阶段,促使老百姓、大参林等传统药店的估值水涨船高。除了通过并购进行全国性扩张,上海医药集中精力深耕华东地区,重心集中于创新业务,包括医院供应链管理(SPD)、药房托管、高端药品直送(DTP)、疫苗和高值耗材配送等。

而截至去年,上海医药拥有直接网络覆盖全国24个省市、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



2009年以来,上海医药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其净利润更是10年增长了22.59倍。2015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元,2019年达到1865.66亿元,奔向2000亿元关口。

而对比近一年的的表现业绩,上海医药公司,2019中报、2019三季报、2019年报的营收分别为925.75亿、1406.17亿、1865.66亿,增速分别为22.00%、19.57%、17.27%。 如此亮眼数据,股价却一直横盘。

从PE来看,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都是受市场追捧的存在,特别是疫情之下行情水涨船高,医药行业的PE一路走高。部分受市场热捧的明星企业PE已经突破两百,当前的PE行业均值也已经近百。而上海医药的PE,只有尴尬的不到15。


哪怕是把范围缩小到由于增长能力较差PE相对较低的医药商业行业,上海医药的PE依然是倒数水平。


工业板块的利润就超过20亿,增速超过20%,如果单纯是一个工业企业,带着普通的研发管线,以略低于2021年预期市场均值30倍的PE算,单是工业板块上海医药就值600多亿。

再加上一个全国第二的商业流通盘子,超过20亿的利润,按照2021年预期市场均值14倍的PE,那也是280亿,加一起破千亿也有800亿,上海医药现在不到600亿的市值看起来就显得匪夷所思。

是上海医药缺少讲故事的能力?

近几年创新药大火,相关公司估值也水涨船高,上药在研发这一块虽然不如恒瑞天晴,但也在一步步跟进中。


上海医药2019年投入15.09亿,研发占比为6.42%,已经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8.74亿。一季度研发费用投入达到3.41亿元,同比上升25.93%,可见上海医药非常舍得砸钱研发。

而就流通业务而言,上海医药侧重业务创新模式 探索 ,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业务模式转型升级。旗下上药云 健康 对标市值3000亿的阿里 健康 ,已经全面启动B轮融资。这次疫情中,上海医药的云 健康 的电子处方的平台,也在抗击疫情中屡屡发力。

如此多的的“创新”概念,虽然解决的问题远不如疫苗那般紧急,但也是处处针对国内看病问题痛点。上海医药就像是开不出新花的铁树,接连遭到北上资金的抛弃,那上海医药究竟埋藏着那些隐患,和恒瑞的差距又在哪里?


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流出。看似是奶牛型企业现金流,但是19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负,且鉴于18、17年在筹资,上海医药从现金流量表来看,随时需要资金支持。


2018年之前公司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逐年下滑,并购当年实现1590.84亿元,同比增速21.58%,扣非归母经利润26.52亿,但同比增速为-6.80%,并购业务并不能支撑增长。不过2019年的上海医药渐渐恢复元气,底气也足了起来,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30.49%。

但并购的“副作用”也一直凸显,上海医药面临着大幅商誉的剧增。2018年增加47.38个亿的商誉,同比增速高达71.72%,而当年商誉减值就高达6.32亿;

而事情远没有结束,2019年因为一家涉及保健品的子公司表现不及预期,直接商誉减值7.05个亿。因此,2019年尽管上海医药在130家医药企业中营收第一,商誉减值也是最高的,走吞并之路的上海医药却是有些“吃不消”。

而作为对比,恒瑞医药的商誉,一直都是零。

这就是上海医药对比恒瑞最为人诟病的地方——靠着并购实现不到10%左右的增速,而恒瑞的内生业绩增长稳定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

并购除了带来业绩水分,也为公司现金流带来了压力,这就为我们揭示了前面现金流量表问题的根源。并购让上海医药的资产负债率明显提升,2018和2019年增加了大量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偿债风险。


而恒瑞医药素来以“不举债”著称,负债率非常低,2004年至今没有一年超过15%,近些年一直保持在10%左右,属于股市中低负债率的上市公司。

从2019年各业务板块营收数据来看,公司主要经营分销业务,但毛利率却仅为7.03%,而占比较小的工业板块毛利率却是高达58.56%;不过,分销和工业毛利率水平都在逐年走高,且工业板块营收占比也在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9.83%上升为2019年12.08%,进而带动总体毛利率趋升。

但是,与恒瑞长期80多的毛利率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主业是医药贸易分销的上海医药,要赶上创新药龙头恒瑞的高度,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海医药崛起是在2008年,这要比国内很多药企都早得多。

08年之前的上药,因为华源集团债务危机,一直陷入“无主”的状态,没有董事长,没有管理层。直到08年上海市国资委入主上药,投行出身的吕明方出任董事长,上药才开始走上坡路,而这也奠定了上药一直走并购路线的大趋势。

只不过遗憾的是,这位力挽狂澜的名将待了不到三年就因为“人”的原因而出走。

并购确实是药企做大做强的一条必由之路,但大型跨国药企最终能够顺利买买买的前提是有强劲的基础业务相互支撑和配合,辉瑞有布局全球的销售团队,所以才买了惠氏和法玛西亚,默沙东更是占着几大治疗领域头部市场才并购先灵葆雅。

上海医药的分销业务规模之大确实堪称殷实,但产业融入度低(就一送快递的)、技术壁垒低、毛利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块最大的业务如何去和新买来的深入配合,是上药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但好的一点是,上药的分销业务因为布局早,目前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这使得公司财务状况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上药有充足的空间去不断试错。所以大家也能看到,上药近几年也在积极追赶创新药的势头,虽然晚了些但也不迟。

因此,当上药旗下各项业务模式逐渐清晰起来,那将是上药的一个大的增长点。

其次,国企一大诟病就是市场化不够充分,管理层每年几百万固定工资,可能对市值满不在乎,从而影响到公司经营。但2019年年底,上海医药正式开启第一轮股权激励计划,9名高管和201名公司骨干,共分到2834.1万股期权。享受到股票分红,就会有第二次。这也是公司增长的一大驱动力。

期待上海医药能够拨云见日。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观点不对市场走势构成任何保证, 历史 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场及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叁』 国药股份和中国医药这两个上市公司是什么关系

二者作为上市公司没有关系,但二者的控股股东都是国资委下的企业国药股份控股股东是国药控股,中国医药控股股东是中国通用技术

资料拓展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发起设立,经国家经贸委批准,于1999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国药股份经营范围包括:组织药品生产;化学原料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及中成药的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保健食品的销售及与上述业务有关的咨询。2016年2月18日,国药股份宣布停牌;2月25日,国药股份发布了《关于实际控制人延期履行相关承诺的公告》,国药集团拟延期履行相关承诺,将承诺完成期限由原先的2016年3月11日延期至2017年3月11日。

『肆』 上海医药(600849-CN)重组获批,启动换股合并。对散户来说是利还是弊

公司重组于股市来讲,就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很多人投资者喜欢买重组的股票,那么今天我就让大家知道重组的含义和对股价的影响。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重组是什么
重组其实就是企业制定和控制的,能够将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显著改变。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就这样然后再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

二、重组的分类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企业重组有下列几种:
1、合并:意思是把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然后建立起一个新的公司。
2、兼并:意思是将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不过其中一个企业仍然保留原有名称。
3、收购:指一个企业将另一企业的所有权以购买股票或资产的方式获取了。
4、接管:说的是公司原控股股东股权持有量被超过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这样的情况。
5、破产:指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能扭亏为盈,最终因为丧失了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失败了。无论是何种重组形式,都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的波动,因而要及时的接收各种重组消息,推荐给你这个股市播报系统,及时获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
公司重组一般不是坏事,一个公司发展得较差甚至亏损进行重组,更有能力的公司为该公司投入优质资产,并置换不良资产,或者通过资本注入的方式促进公司资产结构得到改善,不断的加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一旦重组成功,一般就意味着公司会脱胎换骨,能够把亏损或经营不善的公司拯救回来,成为一家优质的公司。
在中国股市,关于重组题材股的炒作全都是炒预期,赌它有没有成功的机会,一旦传出公司重组的消息,在市场上普遍会爆炒。如果原股票资产重组后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又新增了可以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股票涨停的现象会在重组之后不断发生。反之,若是重组但没有新的大量资金来注入,换一句话说,就是没有将公司经营完善,这就是股票利空,股价的价格将会衰弱。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热点内容
什么叫权重金融配置 发布:2025-07-27 09:09:08 浏览:114
炒股一般用什么眼镜 发布:2025-07-27 09:07:29 浏览:749
上药集团什么时间入股市 发布:2025-07-27 09:07:27 浏览:784
怎么看炒股的节奏 发布:2025-07-27 09:06:42 浏览:634
以后想炒股为生应该看什么书 发布:2025-07-27 08:57:57 浏览:684
基金怎么算跌百分之几 发布:2025-07-27 08:50:19 浏览:513
炒股为什么那么多人做短线 发布:2025-07-27 08:47:50 浏览:391
如何取消股指期货 发布:2025-07-27 08:42:24 浏览:361
西安金融外企有哪些 发布:2025-07-27 08:42:16 浏览:981
富国的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7-27 08:33:43 浏览: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