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古代全世界货币怎么统一的

古代全世界货币怎么统一的

发布时间: 2025-07-29 09:04:23

① 古代金属货币的重量能够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秦国铸造钱币是有技术上的原因的。当时铸造货币使用的是土范,一枚钱只能铸一次,重量自然不能够绝对准确。尽管如此,但是秦代关于“半两”规定,无疑为货币重量的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后世沿用对重量的统一要求,使古代金属货币重量终于走向统一。

② 在古代,为何黄金白银能够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货币

货币的出现起源于神农之世,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将贝壳看作是可交换商品的凭证。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慢慢地货币种类也多了起来,在秦始皇时期,货币实现了统一,以黄金和白银为首的流通货币开始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作用。古代时由于货币一长时间不能够统一,但是黄金和白银却被所有国家认为是贵重金属,其稀有性和物质的稳定性两个特点决定了它们能够成为通用货币。

三、货币的发展

直到今天,黄金和白银依旧作为国际市场上各国之间通用的货币。这与这两样货币的价值有关,由于他们俩的稀缺性让人们更加觉得珍贵,以黄金或是白银来衡量商品是否等值,作为商品交易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判断标准。黄金和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发展也将不断持续跟进,历史终究是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


③ 秦始皇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是如何实行的

秦朝统一货币的措施1、统一货币的形式:战国末期在原来刀、布、流通的区域内都出现了一种较为统一的圆钱,秦始皇在此基础上,废除了原来六国的刀、布、贝等货币体系,以“秦半两”圆钱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史记*平淮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铁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银锡之属为器饰,不为币。中国古代货币橘野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圆族喊统一。2、建立了属于国家专署机构:为了进一步掌握了铸币权,建立了国家铸造货币的体系和专署国家机构。从而使经济真正的把握在国家的手中。中国古代货币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穗咐了统一。从而使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也随之提高。
战国时期,各国度制不一样,使用的长度尺码有大有小;量制不同,量具大小不一,所用单位也有别,如齐国用的是“钟”、“釜”、“区(ou)”、“豆”,而秦国用的是“斛”、“斗”、“升”、“合”;衡制也有异,衡具的称重标准不一致。这样必给税收和民间商贸带来不便。统一后,秦始皇发布诏令,命丞相隗状和王绾主持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并改进或新制器具,由官府负责监制,全国颁布实施。

④ 秦始皇统一六国使用的货币

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秦半两)。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
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4)古代全世界货币怎么统一的扩展阅读】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到达辽东半岛,西南进入大渡河上游,说明秦半两钱是全国通用的货币。
战国秦钱,多随军事而流布,与六国商用流通者绝少,故多发现于秦军经略六国之通路。如由秦入蜀之“金牛道”,由秦入楚之“商於道”,由秦入韩魏之“易阳道”等。故钱重而流布范围甚小。钱型多为大钱(钱径在3厘米以上)。
秦始皇承袭先王旧业,仍用半两钱。秦统一货币时,中央也曾铸造过“重如其文”的半两钱。这种钱的特征是钱径稍大(在3.3厘米以上),钱肉较早期稍薄,重8g左右。
随着国势由盛转衰,出于市场商品流通的需要,钱币亦随之缩小而减重。至秦后期钱型变小,钱径多在3厘米以下,重约3-4克。
汉高祖得天下(公元前206年),战乱初定,社会经济亟待恢复,故虽承秦制仍用半两钱,但却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使民放铸。引发物价暴涨,货币恶性贬值,至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又恢复八铢钱,其后又屡屡改制,虽面文为“半两”,而各大小轻重无常。
秦朝半两与战国时期半两面文相同,钱型基本无变化,铸造工艺有改进。私铸钱往往掺杂其间,有时不易辨别。官钱往往经过加工,面文篆书多取方折,字体端整,笔画粗细均匀。
陕西、内蒙古、湖北等地秦朝墓葬和窖藏出土的秦朝半两钱,依其大小重量约可分为三种:第一种钱径3厘米以上,与战国半两普通钱大小近似,铸行于秦朝早期。第二种钱体缩小,钱径3厘米以下,多在2.7—2.8厘米左右,铸行于秦朝晚期。
第三种为劣质小钱,有所谓“荚钱”者,指汉初榆荚状小钱,有特定时间及含义,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⑤ 为什么在古代各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金银做为货币

总结特点:
1.易保存(不易腐烂)```
2.无法大量获取```

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金属货币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金银

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

⑥ 在古代,中外货币不同,那是怎样进行贸易结算的呢

这个问题,宋人张方平已经给出了答案:“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中国是当时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大国,我们的货币别的国家通常都会认,这就好比美元在如今国际贸易上的地位。

【丝绸之路上的货币】

进口可以使用中国货币,出口如何结算

中国古代,共开辟了三条贸易道路,分别是:

一、经中亚到地中海一带的陆上丝绸之路;

二、从中国东南沿海到印度洋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

三、从成都出发经过云南缅甸到印度、中亚地区的西南丝绸之路。

三条路所经过的地区、要到达的国家都不同,沿途贸易势必会面临贸易时,货币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说来也很简单。

首先中国的货币是硬通货,到哪儿其它国家都会认可,在这种情况下稍微麻烦点的便是别人要买我们东西时,货币不一致,怎么办呢?

答案:以物易物或者允许它国用自己的货币先换算清楚“汇率”再购买。

举个例子,比如有个唐朝的瓷器商人,他运送了一批瓷器去缅甸销售,顺便买翡翠。

恰巧,在这种情况下,有个翡翠商人又想购买瓷器。

在这种情况下,瓷器商人可以用瓷器和缅甸商人交换瓷器。

亦或者,瓷器商人接受缅甸商人用本国货币购买自己的瓷器,最后,瓷器商人只要再离开之前,将缅甸货币在当地购买能够在中国本土卖出好价钱的东西,这一趟就很有赚头了。



在当时,云南和缅甸人之间就流行以物易物的方式,因为缅甸那时候流行一种贝壳做的钱,这个在中国市场基本是没地方用的。

于是,双方在贸易时,便采取用商品换商品的形式。

樊绰《云南志》卷八云:“本土不用钱,凡交易缯、帛、毡、金、银、瑟瑟、牛、羊之属,以缯帛幂数计之,云某物色值若干幂。”

总结

古代中国和外国交易时,双方使用钱币不一样,会出现以下四种贸易方式:

一、中国商人购买外国商人商品,可以直接使用本国制造的铜钱、金银货币;

二、双方商量好后,可以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三、某国商人接受对方用自己国家货币交易,然后再将得到的货币在该国用掉,买能够增值的特产带回本国销售;

四、当时丝绸之路沿途的贸易大国,会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商人可以通过购买它国货币解决钱币不通的难题。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⑦ 关于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统一文字资料

一、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自己铸行货币,齐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蚁鼻钱,燕有明刀,韩有方足布,赵有尖足布,魏有桥足布,秦有圜钱等等。钱币形状各异,轻重不一,并且有优有劣,换算困难,给当时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秦始皇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的政治家。他出于国家统一的需要,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最终统一了全国的货币。

二、统一度量

秦统一后,衡制仍因袭前代。但各国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计量单位很不一致,秦始皇在全面的改革中,对度量衡加以了统一。

秦灭六国后,明令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积、重量都有了统一的标准。统一后,秦朝的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以十为进位制度;量制方面以龠、合、升、斗、桶(斛)为单位,也是十进制;衡制方面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进位是二十四铢为一两,一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由于度量衡在使用中受到磨损,产生偏差,为此秦明令规定,每年都要对度量衡进行检验,校正。

三、统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全国统一。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由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文字,改定字体,废除各国文字。李斯等人根据籀(zhou)文改定秦篆。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秦篆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书,作为推广秦篆的课本。

这样,既适应了学童学习的需要,也作为小篆字体的范本,向全国推广。这是一次大刀阔斧的文字改革。李斯等人编写时,先参照当时各地(秦地和原六国各地)流行的简体字,把大篆简化而为小篆(秦篆),将其作为文字的典范。

秦始皇身体力行推行小篆。他巡游各地制作的刻石都尽力注意统一书体的标准化。李斯作为著名的篆书家,各地所刻之石,相传都是他的手笔,留到今天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秦始皇宣布秦小篆为统一书体,秦始皇统—以前的文字字体称大篆,统一后使用的文字与六国文字不同,称为小篆,或称秦篆。小篆是从大篆演化而来的,形体比大篆更加整齐和定形化。

(7)古代全世界货币怎么统一的扩展阅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

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绵延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的坟墓。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8000个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马和战车栩栩如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热点内容
股市净流出怎么算的 发布:2025-07-29 09:19:04 浏览:739
股票投资对营业利润 发布:2025-07-29 09:13:27 浏览:43
卓胜微股票市值是多少 发布:2025-07-29 09:11:53 浏览:88
基金亏30点要多少点回来 发布:2025-07-29 09:05:54 浏览:698
古代全世界货币怎么统一的 发布:2025-07-29 09:04:23 浏览:75
支付宝投资基金的本金如何取出 发布:2025-07-29 08:59:56 浏览:198
股权登记日前十日涨幅有什么意义 发布:2025-07-29 08:52:28 浏览:3
纸币和货币怎么分 发布:2025-07-29 08:52:27 浏览:907
退市重组的股票就不退市了吗 发布:2025-07-29 08:40:13 浏览:105
招联金融理财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29 08:03:48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