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大一统为什么统一货币
Ⅰ 汉武帝何以铸造白金马币 汉武帝统一铸造货币
西汉初,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拥有强悍骑兵三四十万,占据河西,西控西域,“臣服诸羌”。自汉高祖刘邦白登被围,屡次进犯北疆,威胁汉室江山。惠、文、景帝之时,汉朝不得已采取“和亲”政策,以纾边难。到了汉武帝初期,汉朝国力强盛,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以武力抗拒匈奴。西汉政府倾全国之力,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军事反击,迫使匈奴单于带领部众北徙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
汉虽然取胜,但残酷无情的战争,已损士卒数万人,“军马死者十余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汉书・食货志》)一时“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汉书・武帝纪》)残酷的战争使汉武帝清醒地认识到,欲彻底征服匈奴,防止侵略者的践踏,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所以,战争刚一结束,他就不失时机地鼓励百姓养马,使养马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仅在西、北边郡专设的养马场就多达36处,牧马30多万匹。汉阳大草滩(今山丹军马场址)即为其中最大的一处。同时,汉武帝为了解决战争和天灾造成的严重财政赤字,于元狩四年(前119)冬,“又造银锡白金币”,首次将马图纹铸在币上,开中国在币面上铸马之先河。
汉武帝对马情有独钟,常常昼思夜想。元鼎四年(前113)秋,“梦骏马生渥洼水中”,(《汉书・武帝纪》)遂作《天马歌》一首:“泰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倜傥,精权奇,浮云,腌上驰,驱容与,�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汉武帝重情感,爱将才。他送给姐姐阳信公主的礼物是镏金铜马;爱将霍去病死后,令工匠在墓前雕刻的也是马。
汉墓出土的文物也多为马,有铜奔马、木雕马、陶马,还有砖刻马,这也是崇尚马的具体表现。
战马在汉武帝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太初元年(前104),他得知大宛有奔跑如飞、“踏石有迹”的汗血良马后,派工匠铸金马,遣使者送给大宛国王,希望换取汗血种马。大宛国王非但不允许,且攻杀汉使,夺其财物。
怒不可遏的汉武帝迅速派大将李广利“将兵十余万伐宛,连四年,宛人斩其王毋寡首”,“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汉武帝大悦,作《西极天马之歌》:“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厉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无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为媒,游阊阖,死玉台。”并令政府给马建立“口籍”。
西汉政府引进汗血良马后,在汉阳牧苑培育出大批身形矫健、奔驰如飞的优秀骏马――山丹马,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东汉时铸造的武威铜奔马,即是这种良马的形象再现。杜甫诗《房兵曹胡马》云:“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臂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由于战马对于北部边防极为重要,所以,汉武帝下令铸造“白金三品”,在银币上铸造骏马图案,将马列于天子“龙”之后是良苦用心,除解决严重的财政赤字外,更重要的在于鼓励人们多养马,养好马,以增强国力,加强战备,进而巩固大一统的汉王朝。
Ⅱ 汉武帝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汉武帝大一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政治统一、经济一统、文化整合和边疆扩张。
1.政治统一:汉武帝通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他通过设立郡县、推行官僚制度等措施,使得政治体制更加完善,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得到了加强。此外,他颁布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使诸侯王的权力得到限制和削弱,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一统:汉武帝实行了统一的币制、税制和度量衡制度,使得经济发展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他改革币制,统一货币,消除了因货币不同而导致的经济混乱现象;同时实行均输法和平准制度,有效地打击了富商大贾垄断市场的行为,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大一统。
3.文化整合:汉武帝推行儒家思想作为官方学说,通过设立太学等方式推广儒家教育,有效地统一了社会思想。同时,他实行了文化专制政策,抑制其他学派的发展,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文化,进一步强化了文化上的大一统。
4.边疆扩张:汉武帝积极对外扩张,通过征伐匈奴、南平百越、开通西域、北征大月氏等一系列军事行动,扩大了国家的疆域。这些行动不仅展示了国家的强大和统一,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综上所述,汉武帝在大一统的进程中,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边疆扩张等方面的改革和扩张,实现了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和发展。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的发展,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