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初期怎么走
① 十二个月炒股顺口溜 股票板块轮动顺序口诀
十二个月炒股顺口溜与股票板块轮动顺序口诀
十二个月炒股顺口溜:
- 春季攻势:一月解冻早布局,二月年报需关注。
- 夏季调整:三月调整不慌张,四月筑底待时机。
- 秋季收获:五月反转要抓牢,六月吃饭行情来。
- 冬季休整:七月调整莫追高,八月整理待突破。
- 年末冲刺:九月金秋行情好,十月挖坑需警惕。
- 跨年布局:十一月寻底要耐心,十二月布局迎新春。
股票板块轮动顺序口诀:
牛市初期:券商先行领风骚,保险银行紧跟随。
- 解释:在牛市初期,券商板块往往率先启动,随后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跟上。
牛市中期:二线蓝筹展风采,有色煤炭齐飞扬。
- 解释:随着牛市进入中期,二线蓝筹如有色、煤炭、钢铁等板块开始轮动上涨。
牛市高峰:科技概念显神威,题材股轮动不息。
- 解释:在牛市高峰期,科技股、概念股以及题材股成为市场热点,轮动上涨。
板块轮动:金融地产交替涨,轮动效应显神通。
- 解释:板块轮动是股市常态,金融、地产等板块会交替上涨,推动大盘上扬。
市场调整:蓝筹调整待时机,轮动速度会加快。
- 解释:在市场调整期间,蓝筹股可能会调整,但轮动效应依然存在,只是速度会加快。
板块联动:龙头一动群羊跟,羊群效应不可忽。
- 解释:板块内部往往存在联动效应,龙头股一动,其他个股会跟随上涨。
总结:
- 股票板块轮动是股市的常态,不同时间启动的板块其持续性会有所不同。
- 牛市期间板块轮动性较强,而下跌或调整行情中板块轮动性可能较弱。
- 投资者应关注板块轮动的规律,把握市场热点,灵活调整投资策略。
② 股票怎么玩新手入门
1.多分析观察,找准时机
首先是多分析观察股票后,找准时机选取你心仪的股票,在购买的时候,建议是用小钱去试水,不要一下子就买很多,多观察市场禅陆,待了解熟悉之后找好机会再购买,因为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高的时候能涨10%,但跌的时候也是有可能跌10%,所以不建议刚开始就投入太多资金,会容易亏的。
2、制定好计判森划与策略
在股票交易后贺埋顷期最重要弊冲氏的是跟踪价格的走势,因为价格的波动会对交易者造成很大的影响且短期趋势变化是没有顺序的,所以在投资中要做好平仓和持有中的选择,冷静对待短期波动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如果是从来都没有买过股票的新手,想买股票的话,是需要开户的,首先下载证券APP,然后按系统提示填写资料,录一个小视租散频认证就可以开户成功了,开户以后直接在APP里面挑选股票购买就可以了。
3、了解股市的基础知识
初期先看看同花顺下的新闻资讯,看看股市每天都在讲些什么,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一开始让你看财报、营收、公司指标估计也看不明白,这期间主要是要能看懂各种基本概念:高转送,重组并购,次新,降准降息,借壳,宏微观消息面政策面公告各种,区分哪些是中性,利好,利空,这个其实慢慢开始有点难度,遇到不懂的一个个网络去液隐查。然后去雪球上看看大V的观点,看下理由是否站的住脚。记住,除非重大利好(借壳、降准降息等等),市场上存在很多假利好;如果坚定持有/买入最好是有多个观点支撑。
③ 股票怎么玩
股票投资的基本玩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设定合理目标:
- 避免过于宏大的目标:在股票投资中,不要给自己设定过于难以实现的目标,这样容易导致投资过程中的压力过大,影响投资决策和心态。
- 逐步调整目标: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可以逐步调整自己的投资目标,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
降低投资难度:
- 简化交易频率:初期可能频繁交易,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应逐渐降低交易频率,转为更加稳健的投资策略。
- 减少投入时间:不必每天紧盯股市,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其他活动,如健身、娱乐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调整盈利预期:
- 降低盈利目标:初期可能对盈利有过高的预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应逐渐调整盈利目标,使之更加现实和可行。
- 追求稳定收益:不再追求短期的最大收益,而是更加注重长期、稳定的收益。
分散投资风险:
- 资产配置多样化:不要将所有资金都投入股市,应分散投资到股票、存款、保险、房产等多种资产中,以降低风险。
- 控制仓位:在股市中,应合理控制仓位,避免全仓买入一只股票或融资炒股等高风险行为。
保持自律和格局:
- 自律投资:能够赚更多钱却甘心于只赚一部分,这需要高度的自律和胸怀。
- 长远眼光:在投资过程中,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不被短期的波动所影响,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
保持平和心态:
- 避免情绪化投资:不要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影响,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投资。
- 享受投资过程:将投资视为一种乐趣,享受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综上所述,股票投资需要设定合理目标、降低投资难度、调整盈利预期、分散投资风险、保持自律和格局以及保持平和心态。这些原则有助于投资者在股市中保持稳健、长期的收益。
④ 我想问一下,新手如何快速炒股
你好,新手想要炒股入门,应该先做好以下准备:
1、了解股市的风险:很多新手刚入市的时候赚了钱,就开始大手大脚投资,而亏损的人则畏手畏脚。入市前一定要盈利与亏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这样才能确保做出正确的决定。
2、学会怎么买卖股票:一些基本的操作是要懂得,这是必须要掌握的。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交易也会变得熟练起来。
3、学会怎么看盘:在买卖之前一定要学会怎么卖看股票的盘面,一般来说需要顺势操作。对于新手而言连股票行情可能都看不太懂,不要去想着怎么去抄底操作,顺势投资才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4、选择一只绩优股:新手买卖股票建议先从绩优股开始操作,一般来说这种股票的业绩比较稳定,并且有一定的成长性,这样市盈率虽然低,但利润具备比较高的成长性。
5、资金来源最好是闲钱,不宜把家里等着急用或有着其他重要用途的钱投入股市,这样风险过大, 对于入市心理的负面影响极大。
6、在资金投入时不能过于集中。不要将资金过于集中地投入到一种或少数几种股票,要建立合理的股票组合。也不要将资金在一个时点上集中投入,股票的价格具有波动性,应将其分期分批地投入股市,使资金的投入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
7、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不盲目听从跟随亲朋好友的推荐和干扰,克服情绪冲动。
炒股有风险,入门需谨慎。
⑤ 股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
总体而言,与上述的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相适应,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也经历了从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建立直接融资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基础性功能;到促进国有企业转机建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搞活国有经济服务;再到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级、复合性功能的逐步演进历程。然而,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投资者自律、系统风险控制以及财富的不合理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新兴+转轨”的特殊阶段,都会长期伴随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因此,从股票市场成长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发展、完善和规范市场这一角度看,当前的中国股票市场仍然还处于比较稚嫩的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