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货币以什么为主
1. 清朝时期的货币,对现代的影响有哪些
清朝货币品种对现在的影响:
清朝货币的主要材质:银、铜为主,但是在铸造时会加入部分的铅、锡等金属;当然“黄金”也有,只是市场上并不常见。比如电视剧中常看到的“银两、铜钱、外国银元”。
我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丛衫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粗颂冲击。
我们现在流通的硬币,不管是从外形还是材质上都受到了这些影响。
货币管控力对现在的影响:
相对来讲,白银作为硬通货,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因为清政府对铸钱的管理不严格,民间“私铸”过多,“私铸”、“官铸”在于白银的兑换、流通上多有不便,不同钱币的偿还能力参差不齐。
这都是清政府对铸钱管控不够的直接结果,而清朝的官铸货币机构相对于我们的央行来说,不管是从经济调控,还是货币只能等多方面来讲都是不可比的。
但是清朝引进的“圆、角、分”的单位,银元、还有纸钞的发行都对后期的货币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清朝时期货币是什么样的
1. 清代铜钱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主要铸造的是小平钱。
2. 清代铜钱的种类繁多,其中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和钱值也不尽相同。
3. 在清朝时期,民间商务交易大多使用银两,小额交易则使用铜钱,两者并行流通。
4. 清初的100年间,以银锭作为主币,征税时一两以上的税款必须收取银两。
5. 清朝各州县每年的田赋征收分为夏、秋两季,必须缴纳足银。
6. 由于中央并未铸造统一的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质量参差不齐,各地银锭的形状、成色和平码各不相同。
7. 纳税前,银匠和银铺会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但过程中一些银匠和吏役勾结,苛剥百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8.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变。从明朝中叶开始,外国银元在我国流行,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中。
9. 清朝道光年间,因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赔款使用的外来银元,即“洋钱”,开始广泛流通,而我国当时并未铸造银元。
10. 库存洋钱不足以抵消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行铸造银元。我国最早的机制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
11. 同时,机制铜元,又称“铜板”,也开始流通,对传统的银两货币和铜钱制度造成了巨大冲击。
12. 清代发行的纸币种类繁多,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则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
13. 纸币可以分为铜钱票、铜元票、银两票、银元票四种,发行时开始有库银准备金和钞本来凭证。
14. 从两宋到明清,纸币的产生和流通,以及白银货币地位的提高,确立了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
15. 晚清机制币体系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
16. 除了流通钱币,钱币界还有许多非流通性货币,如压邪用的压胜钱、镇墓钱,以及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的纪念币等。
17. 这些非流通性钱币,俗称“花钱”,在货币流通中的作用不大,但对民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3. 清朝使用什么货币清朝的货币有哪些种类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斗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同时,每个朝代使用的文字还有货币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说说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同时,虽然清朝是很落后的一个朝代,但是,清朝还是有自己比较优秀的特点的,不管怎样,对于中国的发展也是一种进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使用的是什么货币,其实,到后面大多数都使用的是圆形方孔钱了。具体的也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的货币银子下面是银元,银元一看面值,二看成色。相当于现在的百元钞票。银元下面铜板,铜板上印的一般都是元宝或重宝,这种相当于现在几十元钱币。钢板下面是铜钱,就是孔方兄。外圆内方。这种相当于现在的硬币。从搜藏价值上看,成色,面值、质地、发行数量、现有数量都是价值的直接决定者。从当时使用的价值上看,不同时代不完全一样。早期康乾盛世时国家有钱,就不值钱,后来多次赔款,国家没钱,就值钱。
清朝货币-清代制钱
清代通宝钱币
后金在进关前就开始在关外铸造货币,努尔哈赤天命年间,铸造了满文的天命汗钱和汉文的天命通宝。皇太极时又铸造了满文大钱天聪汉之钱。
顺治年间开始铸造顺治通宝,共分5种样式,一式为顺治元年铸造的,是一种仿古式的货币,正面铸有顺治通宝,背面是光背的。不久就又铸了2式货币,正面还是顺治通宝,反面是铸钱的汉字局名,如工,户,东,福等。三式是顺治10年铸造的,是一厘钱,反面铸有一厘和钱局名。一千文合银一两。四式货币是在顺治17年铸造的,反面有满文宝字和满文局名,五式也是这一年造的,钱背面有满汉文的钱局名。
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而吴三桂等人在叛乱时期也大量铸造过货币,吴三桂铸造了利用通宝,有光背,背面有云字,贵字,一厘,二厘,五厘,一分等。其子吴世潘洪化年间又铸造了洪化通宝。福建的耿精忠则铸造了裕民通宝,分一分,一钱,浙一钱三种。
康熙朝自铸的货币有两种,与顺治钱的第四式和第五式相同。
雍正年间后,清帝铸钱就只按顺治5式,即钱背面标满汉文局名而铸造,此后又铸造了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
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因财政紧张而开铸大钱,人为的搞通货膨胀。分为3类,一是通宝,是小平的铜铁铅钱。一为重宝,为当四至当五十的大钱。还有一种是元宝,为当百及当千的大钱,这些货币各地都有铸造。
清代货币比较珍贵的当属慈禧时期铸造的祺祥通宝和重宝,这种钱本准备在咸丰皇帝死后用的新年号钱,由于慈禧发动政变,改年号为同治,这种钱没有铸多少就停铸了,因而较少,祺祥年号只用了69天。
同治年间只铸造了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
光绪初年,只铸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后慈禧下令从国外进口造币机器,用机器铸造制钱。
宣统年间只铸造了宣统通宝,有两种,一种较大,一种较小。
清代铸币分两大类,一类是中央造币厂铸造的,令一类是地方造币厂铸造的。
太平天国时期,也曾铸造过货币,就是太平天国钱,但是国字从口从王而不从玉,成为太平天国货币的一大特色。此外太平军还铸造过一种中国最大的货币大花钱,数纪念币性质。与太平天国同时在上海的刘丽川领导了小刀会起义,铸造了太平通宝,钱背面有星月纹。以表示明,寓意反清复明。1865年,广州的天地会进军广西建立了大成国。在李文茂的领导下,铸造了平靖胜宝,李氏自称平靖王。
清朝货币-清代银两
清代银元
清代的银两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道光年以前的,一类是道光年间以后的。
清代银两有多种形状。直隶银两形状多为船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重50两,另外一种重10两。
山西银两以重50两的大银锭为多。另一种为小元宝,束腰形。
陕西的银两多为椭圆形,分为2种,一种重10两,一重4两左右。
江南的银两除重50两的船型元宝外,另一种重5两左右,形如猪腰子的腰锭。
甘肃银两有三种,一种为重50两的方锭,形如正方形的砖块,多为民国年间铸造。一种为4两重的圆锭,最后一种为重2两左右的葫芦状的银两。
四川主要铸造10两左右的圆锭。
云南银两,前期是方锭,后期状如马鞍或牌坊,重量分10两,5两,2两半左右三等。
贵州银以茶花银锭最有特色,一般重10两左右,另有重5两,10两的圆锭。
湖北除有重50两和20两重的船型银锭外,还有重5两,10两的圆锭。
湖南银两锭近于长方,略束腰,一般重10两左右,,另外还有一种重50两的龟宝,因锭面两耳特低,形如乌龟,故名。
江西银两以50两重的方宝最多,另外还有10两左右的圆锭。又有5两重的方锭。
安徽有50两的船锭,和10两重的方锭。
江苏银两分重50两的船型元宝和5两左右的圆锭。
浙江以重5两左右的圆锭为多。
福建除有50两的船型元宝外,多为重10两左右的圆锭,也叫馒头锭。
广西和广东则以重10两左右的形如砝码的银锭为多。
东北地区多为重50两的船型元宝,因形制特别,锭面两耳特长,故俗称大翅宝。
新疆通行重50两的船型和方形元宝。
一直到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后,中国的银两才退出了流通领域。
清朝货币-早期银元
清代早期银元
中国最早的银元是仿铸的外国银元,如西班牙银圆和墨西哥银圆。
咸丰年间时,上海的一些银号也铸造了一些类似银元的银饼。
福建漳州铸造的漳州军饷,是清政府为了支付当地驻军的军饷而用土法铸造的银元。
现在这种银元一般分为3类,一是面文为漳州军饷,第二种是上面的戳印特别多,三是上面的文字为谨慎或谨性。
在台湾,道光咸丰年间,由于农民起义,铸造了三种军饷,寿星,花篮,剑枰,重7钱2分,上有库府2字。这是台
最早的花篮银元,称为如意银元。
清朝货币-清代纸币
清代纸币
清代有三个时期发行纸币。一是清初顺治年间发行的顺治钞贯,二是咸丰年间发行的纸币,分政府发行的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和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三是光绪年间,清地方金融机构---官银钱号,发行纸币。
顺治8年,由于政府军用孔急而发行了顺治钞贯,10年后就收回废除了。
咸丰朝的纸币分2种,一种是户部官票,又叫银票,从1两到50两,另一种叫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面额从250文到50千文,十万文不等。
光绪年间,各省大设官银钱号。开设官银钱号的目的为通圜法,裕财政。由于官银钱号纸币多和当地硬币挂钩,因而纸币种类和面额极为复杂。
4. 清朝货币有哪些分类,哪些货币占据了主导位置
6、 结语
清朝作为明朝的后一个朝代,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明朝的货币制度,从铜钱到银元银票,白银何以占据主导地位?
白银在清朝的时候已经是作为税收的专用货币,地位非常高,再加上铜钱的笨重,纸币的不安全性,更是凸显出了白银作为货币的优势,同时外国银元不断进入中国市场,被默许使用,更是加速了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进程,最后再加上白银体系的完善,白银就成为清朝的主要流通货币了。
5. 中国清朝用的什么钱
个人所知,包括银子、银元、铜板、纸钞几种。
以各代所铸的铜钱为主;
大宗交易使用白银(官银)、银元;
另外,清代有三个时期发行纸币。一是清初顺治年间发行的顺治钞贯,二是咸丰年间发行的纸币,分政府发行的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和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三是光绪年间,清地方金融机构---官银钱号,发行纸币。
此外,还有 钱庄/票号的银票,不作为官方的流通货币,但应该有民间的交易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