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如何影响货币市场
⑴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还是减少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详细解释如下: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上升。由于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增加,它们会减少从中央银行借入资金的数量,进而减少其贷款发放。商业银行的贷款供给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也会随之减少。此外,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也可能受到再贴现率提高的影响而上升,导致市场资金更加紧张,进一步压缩货币供给量。因此,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是为了控制货币供给量,避免货币过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所以,这一政策实施后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另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持谨慎态度,希望减缓货币流通速度和控制市场投资热度。当市场利率上升时,投资者贷款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借款意愿可能降低,进而减少投资和消费支出,这也间接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因此,这一系列效应共同作用,使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后,货币供给量会有所减少。
总的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是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这一政策的实施会导致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减少。
⑵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主要手段有三种:
1、公开市场操作
指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财政部或政府的债券或证券,以增减市场上的基础货币量,影响市场的货币的供给。
2、调节存准备金率
准备金率调高,商业银行可以发放贷款的资金量就减少,同时通过货币乘数也会缩小,将进一步的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反之,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则会增多。
3、调节贴现率
通过调节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贴现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资金量,从而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提高贴现率,则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降低贴现率,就增加货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