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上的货币可以充当什么
1. 观念上的货币到底指的是什么
货币不仅是指现金,而且是现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无形的资产。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延期支付标准和记帐单位。
货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1)观念上的货币可以充当什么扩展阅读
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国际货币。
1、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价值尺度的记忆可以就像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比如:1辆自行车值1克黄金,用的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例如,在买东西的时候,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就从自己手中转移到别人手中,这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3、贮藏手段
作为储藏手段的的货币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条块等)。
但是,关于纸币能否充当贮藏手段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观点是:只有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人们才愿意保存它,才能充当贮藏手段。如果纸币的发行数量不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保持稳定的社会购买力。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
比如,用货币来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
5、国际货币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例如:国际社会都将美元作为支付结算的货币,美元超出本国范围,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使用,这就是世界货币的职能。
2. 观念上的货币和现实中的货币的区别
一、概念:
1.观念货币:
是指存在于人们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是实在货币的客观反映。
2.真实货币(现实货币):
亦称“有形货币”,“观念货币” 的对称,具有一定形状和印记的货币。
二、作用:
1.观念货币:
可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发挥计算货币的作用。由观念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是以现实交换中的实在的货币为依据的。
2.真实货币(现实货币):
一般是用来标志货币类别和价值量大小的铸币或印刷的纸币。真实货币是商品经济逐步发展的结果,货币逐步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2)观念上的货币可以充当什么扩展阅读
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表现商品的价值和衡量其价值呈的大小,并由此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商品价格,但这只是为商品流通提供准备,还不是现实的流通,因而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存在。
商品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所有的价值形式一样,是一种与商品的可以捉摸的实在的物体形式不同的,因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
纸币是一种真实货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印记,纸币作为真实货币发挥着货币的职能。银行信用形式的进一步发展,纸币逐渐被“无形货币”各种信用工具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