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行如何调整货币政策
『壹』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怎样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的
央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
再有就是通过“窗口指导”等一系列非政策手段。
『贰』 央行最新报告如何定调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
中国货币政策将如何走向?央行这个最新报告定调。
央行: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拟于2019年第一季度评估时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
如何进一步深化利率、汇率改革?
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接下来怎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重点领域风险,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等等。
来源:网易新闻
『叁』 近期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和手段
在连续几周降息降准的预期落空之后,市场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各种渠道释放的多种信号错综叠加,让不少人士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一时难作抉择。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前期降息降准对于降低长期融资成本的效果有限,但是货币继续宽松仍然有必要,预计空间可能有所收窄。未来,刺激经济进一步复苏不能仅依靠货币政策,需要更多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护航。
本来非常强烈和明确的降息降准预期,最近却变得有些模糊。有不少人猜测,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调整。整个市场陷入一种持续的观望氛围之中。
6月23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现空窗,这已是央行连续第19次在公开市场暂停逆回购。除了暂停逆回购,在不久之前,央行向部分机构进行了定向正回购,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总操作量逾千亿元人民币。正回购实则意味着央行是在“回收”市场上的流动性。
另据媒体报道,央行至少没有全部续作上周到期的约67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不续做则意味着央行没有进一步宽松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实际上,在最近一段时间,在新股发行、商业银行上半年末考核等多重压力之下,银行间流动性略显紧张。截至上周五,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较前一周全面上行,其中以21天期利率上行趋势最为明显,上行幅度达到126个基点,其他期限品种上行幅度在16个基点至74个基点不等。但此时,央行并未选择按照更低的利率完成MLF续发,也引得市场的猜测,央行是否在变相收紧流动性。
引发市场预期微调的原因还不止这些。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加322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回顾过往的数据,今年1月至4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依次为-1082亿元,422.14亿元,-1564.76亿元,323.96亿元。连续正增长的外汇占款趋势也使得市场对其造成的流动性缺口的担忧有所缓解,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动力似乎也在减弱。
实际上,大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定向正回购操作,还是不再续作MLF,都并非央行主动而为,而是商业银行从自身出发,不愿持有更多的流动性。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市场本身已经不缺乏流动性,央行若继续注入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可能将是无效的,或者不能形成有效的信贷投放。
“货币政策实际上还是总量政策,央行也无法控制资金的流向,而资金具有逐利性,可能在多绕了几个圈之后,又进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而非政策当初希望引导进入实体经济中。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加大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央行可能也在观望。”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说。
前期降息降准的效果看似有限,那么货币政策是否还会继续宽松?不少业内人士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认为货币继续宽松仍有必要,但空间可能收窄。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自年初以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有所显现,5月份PMI继续回升,已经连续三个月高于50,同时房地产百城房价环比也由负转正,成交量放大,楼市有所企稳。随着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陆续审批开工,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会进一步提升。不过,5月CPI增幅较上月回落,PPI涨幅继续为负,反映经济转型阶段增长动力依然不足。货币政策还有放松空间。
他同时表示,经过两次“全面、定向”降准,金融体系流动性宽松,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增加;5月贸易顺差扩大至近600亿美元,外汇占款增加,这都将降低降准的紧迫性,挤压进一步降准空间。但是,从长期来看,伴随美联储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迎来加息时点,以及中国进一步加大资本项目开放的力度,国内资金净流出的压力可能将更大,这都意味着仍需降准操作来进一步释放流动性。
而从短期来看,地方债发行也需要资金面的护航。中信建投发布报告称,货币政策仍然处于放松周期之中。目前第二批置换债券已经开始发行,而第三批置换债券可能也在酝酿之中,毕竟目前两批一万亿置换的仅仅是以2013年6月底审计口径为准,从微观调研来看,2013年6月底至2014年12月底债务增长的速度显著高于此前,这一部分债务的偿债压力更大。在地方债置换结束之前,央行都会给予货币政策配合,并且保持资金利率的宽松。
不过,不少市场人士也称,除总量政策之外,未来货币政策将加大定向放松力度。此前,央行官方已经确认分别于2014年9月、11月,2015年3月、5月经四次操作将PSL利率从4.50%下调至目前的3.10%,未来,PSL以及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央行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选项。
实际上,货币政策并非万能药。正如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一次论坛上所说,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对于稳定经济和抑制通货膨胀非常有用,但在经济萧条时要刺激经济则非常难。
“降息降准在短期内能够托底经济,但是长期来看,仅靠货币政策不可能持续拉动经济增速回升,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温彬说,财政政策和相关的产业政策在稳增长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肆』 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政策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这是发的国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减少获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目的。若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收回现金,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若流动性不足,则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这属于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操作上的主动性,也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第二,法定准备金率。这在我国使用比较多,法定准备金率是银行收到一笔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银行的比例。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创造乘数直接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创作乘数越小,起到收拢资金的作用,反之则反是;
第三,银行贴现率。银行贴现率事实上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提高贴现率,银行借款成本增加,流动性减少;贴现率降低,银行借款成本下降,流动性增加。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说法,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很少向中央银行借款,因为这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导致客户流失,如果商业银行资金非常紧缺,必须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利率再高也是要借的,因此贴现率对货币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
第四,道德劝说。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警示等。
『伍』 今年中央银行通过怎样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宏观调控
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具体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央行贷款。
1、利率:(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例)今年2月、4月、7月分别上调0.25%
2、存款准备金率:今年1月、5月、6月分别上调0.5%,12月则下调0.5%。
3、公开市场操作和央行贷款的具体数据我没查到具体的汇总统计资料,不过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今年的M0和M2大致平稳增长,而M1稳中有降。
根据以上货币政策的数据可知,今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从紧的。这也符合中央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另外需要注意,今年12月初央行下调了存准率,这意味着明年会适度放松贷款供给。
不知道你需要侧重于哪方面的信息要求,以上答案可否?
『陆』 中国央行的利率货币政策如何实施
基准利率是指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
你对第二个问题的理解是错误的,调整利率是工具不是结果,央行下达调整利率的政策,各个商业银行都得执行,其结果是由于存款利率降低,导致部分储蓄存款流入到投资领域,同时由于贷款利率低,企业也愿意贷款,这样就增加了资金供给量,从而调整货币市场供求关系。
『柒』 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宏观调控的经济目的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可操作目标,继而中介目标发生连锁变化,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该过程被称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7)今年央行如何调整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随着经济形势的动态发展,为了适应当时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发展需求,自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为央行)成立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大致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84-1993 年,以人民币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第二阶段为 1994-1997 年,央行逐渐弱化人民币信贷规模这一指标,转而提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指标目标判定的核心指标。
第三阶段是 1998 年至今,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将信贷规模作为经常性的监测指标。
『捌』 今年央行运行货币政策工具是什么
央行的三大法宝,准备金率的调整,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的操作,有事也可能使用信用控制和不动产控制制度,我国央行的独立性较差,一般很难直接调控货币的供给,一般用的利率调整方式较多,从08年开始央行的加息,上调存贷款和准备金率
『玖』 央行今年有些什么货币政策啊
2008年,国内外形势逐步发生变化。国内发生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并在9月中旬急剧恶化为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审慎”,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一是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二是于9月和10月连续三次下调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三是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四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五是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