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如何理解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

如何理解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

发布时间: 2022-02-19 23:15:50

Ⅰ 商品怎样转化为货币

货币不是商品,它只是一般等价物,一个用来衡量物品价值的通用物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既有使用价值也也有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讲,商品不能转换为货币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讲,人们在进行贸易时不用任何货币,例如用羊换大米,那么商品本身就充当了货币作用,它也就在交换过程中转换为了货币。
还有就是楼上说的,吧商品卖出去,自然就成为货币了。

Ⅱ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为什么外在表现为商品与商品的矛盾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又是相互排斥的.这主要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于购买者来说,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那么,这一矛盾又怎么解决呢

所以说 你要想得到一件商品的使用价值 就要付出价值就是钱

希望帮到你吧

Ⅲ 怎样理解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叫做“惊险的跳跃”这一思想对你有什么启示

“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这句话来自马克思的《资本论》。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买而卖”,即为实现“货币--商品”(买)的目的必须首先实现“商品--货币”的跳跃(卖出自己的商品)。否则,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得货币,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生产目的就难以实现。所以,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成功,着急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产(所有)者。

花钱容易赚钱难。首先购买权在买家那里,买家可以通过货比三家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就形成了一种竞争,当你商品质量不过关,跳跃不成功,卖不出去,那你就亏本了,也就是摔坏了你自己。也就是说,消费者把风险转移给了销售者。所以,这对销售者来说是一次“惊险的跳跃”。

启示: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大的降价空间

(3)如何理解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扩展阅读:

《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资本论》对后世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已经有了政治经济学,不过那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只讲物与物的关系,不讲人与人的特殊社会关系,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自古有之,永恒存在的东西。马克思通过创作《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革命,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资本论》明确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运用科学抽象法进行研究,从而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资本论》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Ⅳ [转载]怎样理解商品转换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

怎样理解商品转换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 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分析了商品转换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说明了商品销售的困难和风险: 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方面看,(1)一种商品一般不是独家生产独自经营的,同行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增加,因而它在竞争中售卖并不容易;(2)即使生产新品种的商品,投放到市场上也未必能立即引起消费者的需求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因而也难以出卖;(3)即使生产的商品是社会需要的,也不能保证全部售完。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更新,可能被类似的性能更好的商品所代替;(4)社会对于商品的需要量是有限度的,在竞争中,有些商品将成为多余的。 从商品价值方面看,(1)生产技术改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降低商品的价值量,那么在这之前生产的该种商品就不能实现原来的价值量;(2)即使单个商品是按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如果生产这一种商品的总量超过了社会必要总量,那么在这种商品总量上所消费的过多的劳动时间也就不能形成价值。实践意义: 第一,商品的生产经营,要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方面,联想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社会的需求。各行业、各企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生产经营这种产品,不能排除其他人也加入这种生产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即使自己的生产经营占领了市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要从市场的动态上预测和操作。 第二,商品的生产经营要从商品的价值方面联想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Ⅳ 一切商品都是暂时的货币货币是永久的商品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一定条件下,商品是可以用来卖的,也可以用来以物换物,所以说商品是暂时的货币;当你把它卖掉,商品就变成了货币,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还是要用来消费,用来购置你需要的商品,这就是为什么说货币是永久的商品。

Ⅵ 为什么说只有商品变成货币,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任何商品在没有通过货币交易前,都属于私人物品,或为私人劳动成果,通过货币交易,私有物品变成了社会共享的所谓商品。通过这种转变,所有私人劳动就变成了为社会大众所服务!这就是货币的作用!

Ⅶ 怎么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这个转化的实现,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货币和资本有着本质的区别。货币一旦具有了价值增殖的功能,它就转化成了资本。因此,货币要转化成资本就必须找到价值增殖的载体,马克思在经过一系列考察论证之后,最终在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身上找到了这个载体,即劳动。因此,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即资本家,要想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劳动力。这里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而且必须维持这种特殊的商品能够在商品市场上永远存在。同其他任何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独特商品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占有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生活资料的总和应当足以使劳动力能够在正常生活状况下维持自己,同时为了不断的补充这种特殊的商品以及提高劳动者的必要技能,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总和,就必须包括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和劳动力的教育费用。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劳动力才能作为一种商品而存在,必且通过劳动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劳动本身就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过程就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面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它为人类活动的一切形式所共有。作为劳动过程与即将谈到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消费劳动力的资本家而言,他就是要不断的生产具有的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要生产可以交换的商品,而且他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总和。他要通过一系列的生产活动最终获得剩余价值。然而商品本身就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光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够的,因为商品最终是用来交换的,只有在交换过程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该商品的资本家才能最终获得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的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延长雇佣劳动力的工作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在生产率一定的前提下,资本家只能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用马克思描述价值增殖过程的语言来说,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之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殖的过程。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在商品流通领域实现的,即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终实现环节是在商品流通领域。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样就得到一个双重的结果。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资本家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卖出商品的价值必须大于它投入的成本。所以,它必须既在流通领域中,又不在流通领域中。

Ⅷ 如何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的,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的一部分价值。

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8)如何理解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扩展阅读: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热点内容
平安证劵股票交易手续费 发布:2025-05-19 20:49:53 浏览:203
日本股市什么时候开始有了 发布:2025-05-19 20:39:09 浏览:993
股市如何拜师 发布:2025-05-19 20:39:09 浏览:681
私人企业如何进行股权转让 发布:2025-05-19 20:27:03 浏览:1
除息会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发布:2025-05-19 19:43:03 浏览:792
600030历史股票行情 发布:2025-05-19 19:42:59 浏览:541
怎么买入石油期货 发布:2025-05-19 19:42:58 浏览:522
成交量和流通市值比是什么 发布:2025-05-19 19:11:36 浏览:382
期货极速交易系统怎么用 发布:2025-05-19 18:57:07 浏览:82
金融和会计哪个好就业 发布:2025-05-19 18:55:00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