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真实价值是什么
1. 是什么决定了一种货币的价值
货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 并不是人为决定的
上世纪二战后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决定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并确定下了固定的兑换比率
各国货币的价值被基本确定下来
七十年代 由于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各国陆续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至此 各国货币的价值开始部分或完全的由市场决定
关于一个国家的实业
货币价值并不只是由本国市场情况决定
更重要的因素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
关于金融业的发展
首先 国家通常不会采取硬性手段去干预市场某部分的运作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的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
并且 有时 过分的市场干预不但不会收到预期效果 反而会弄巧成拙
经济学上规定
由股票 债券 期货等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的运作而产生的利润不计入GDP中
所以 金融占经济比重过高这个说法 似乎并不成立
如果指的是金融市场
国家只是采取必要手段来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
而不是阻碍其发展
毕竟 我国的金融市场刚刚起步 体系不完善 漏洞极多
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与制约
2. 货币的价值是什么
货币的价值是由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表现在同货币相对的一切其他商品身上;货币的使用价值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用于各种装饰品。
3. 货币的价值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不解决货币发行机制这个最紧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了我们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我相信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提前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实,那当然再好不过,可惜,货币政策并非总如那么如教科书中的图形那样有效。当学者们所建议的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他们总是提出货币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加大力度,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实在没有办法交代了,学者们又会说这是由于市场非理性因素造成的。
暂且把我与经济学家们的分歧搁置起来。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的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让你听不懂,那只能说明他自己对讲课的内容没有理解透彻。我觉得祖父说得对,我听那些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教授们上课时,觉得金融学无比清晰,甚至是无比快乐的。他们讲着新奇好玩的故事,渐渐引导着学生进入新的思维方式,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据此,我揣测国内有些经济学家可能自己并不真的明白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只是凭着书本造就的感觉在预测未来。但货币政策既不是占星术,也不是某些学者的读后感,应该是围绕着本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操作。
若把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分分类,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基础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欧盟以共同条约的形式规定了货币投放的方法和标准,比较著名的就是“三驾马车”理论。如果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指标在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就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高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投放量;如果低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扩张政策,增加货币投放量。
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倒是认为美联储其实并不是货币发行机构,美国的货币发行权在资本市场。如果有公司股价大幅上升,美国就相应地投放了虚拟的美元以表现这部分增加的价值。因此,美国资本市场越发达,其货币发行规模也越大。他们的理念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新发现了个油田,储量惊人地达到了1000亿桶,公司股价立马上升,市值相应增加了500亿美元,相当于投资人的财富增加了500亿美元,如果有人要兑现利润,只要市场上的投资人普遍认同美孚公司的新估值,就会有人愿意向该投资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使其兑现。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并没有投放货币,美国财政部也没有印更多的美元。所以,如果美国资本市场对某项资产的定价出了错,那么,经济就会遭重挫。2001年,纳斯达克对科技股定价错误就导致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如今的次级债也是相同的问题,市场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房地产价值的错误估值,导致市场原先发行的货币都错误地表现了不存在的价值。
再有就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用汇率来发行货币的机制。日本基本上实施的是在一段时间一定范围内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每收到一个美元,就发行一百日元。这个政策的效果短期很稳定,而长期则导致国内积累巨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和日本的货币发行机制有些类似。我国曾经实施了将近10年的汇率稳定政策,无论美元如何涨跌,中国人民银行每买入一美元,就发行8.2765元人民币。
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选择符合自身历史情况、现实需要的货币政策,其实都是正确的。我的观点是:先要有个货币发行机制,然后才有货币政策,这才有机会谈汇率水平。当然,对于日本和中国香港这样的货币机制,其货币发行机制就是汇率机制,两者是统一的。
我国从2005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逐步升值,采取的方式是我们最擅长的“小步快走”策略。但是,我认为汇率问题并不是关键,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次要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到底是什么?逐渐和美元脱钩,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变化。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其实就是中国的央行法,从法律来讲,人民银行的一条重要职责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际执行货币政策时只保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而没有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加元甚至俄罗斯卢布、巴西货币都在贬值。但是央行在汇改之前的季度货币报告里面总有那么一句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人民银行法》提出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实际执行的是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而这两者有显著的差别。如果美元本身币值稳定,这两者是一致的,但这两年多来美元币值一路在缩水。笔者希望,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所规定的条款上面来。
回过头来还讲这部法律,人民银行的职责是负责制订货币政策和人民币的发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机制实际上是很明确的,是市场很了解很透明的机制。这个发行机制市场是知道的,投资人对未来都是可预见的。汇改后,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央行有一本关于中国货币发行的白皮书,就像任何国家有外交白皮书、国防白皮书,货币发行应该也有白皮书。这本白皮书应该详细讲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向市场投放货币,数量是怎么确定的等等。也许我孤陋寡闻,身在市场却不知道。我们要么效仿欧洲央行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学美国用资本市场来发行货币。总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难题。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币发行的货币投放机制,这本白皮书也一定要有。
《人民银行法》里面只规定了“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的货币发行”,至于怎么发、按什么原则发、发多少、什么时候发,似乎没有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而如果一切成为黑匣子,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并且市场也都认同了,大家都按这套新的装置运行,那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无论贬到什么程度或者升到什么程度都是稳定的,市场两套机器在切换之间可能有一些切换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规则对我们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现在回想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欧盟和美国现在采纳的货币发行机制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过去,这些国家普遍实施金本位制度,作为货币发行机制,这个制度在没有技术进步,只有靠掠夺发展海外贸易的年代里,或许是正确的。而工业化之后,财富大量创造,黄金储量却不能相应增加,最终货币发行制度和实体经济脱节,各项产品的价格都要暴跌,来重新使得货币发行符合黄金储备的要求。因此,废黜金本位也是正确的选择。现在,欧盟按照经济发展的增量来直接投放货币,美国依靠资本市场对企业新增价值的认同来间接投放货币,其实都是以实际生产部门的价值创造来确定自身的货币发行量,因此,这些制度从客观价值变动出发,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日本或者我国香港实施的货币政策,则或多或少地抛开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更多地体现了唯美元主义的思想。我国在建立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时,尤其应该考虑货币唯物主义的观点。
货币发行机制不解决,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2004年10月,央行第一次加息,我当时就提出加息将推高房价。我现在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升值超过2005年7月汇改前水平的话,我准备再写一篇《减息压低房价》的文章交给《上海证券报》发表。我得出这个结论时,和当年预言加息推高房价时拥有同样的自信。
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金本位忽略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创造,用抽象的教条的黄金作为货币,因此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欧盟的货币发行机制虽然使“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那套机制仍然依赖于欧洲央行对经济运行的主观判断,只不过这种判断以三个客观指标为依据。美国依靠资本市场发行货币,看似完全符合实际,其实资本市场的估值不仅有客观价值基础,还有赖于投资人的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因此,美国货币发行机制也有主观主义成分。这两种制度都有缺陷,肯定都还需要改进和发展。
探讨各国货币政策的优劣,其实就是看哪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更符合该国经济运行的客观现状,更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抛开唯物主义基础去讨论什么利率和汇率政策,都是舍本逐末。
4. 金钱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金钱并不总是和堕落的灵魂、杀人的魔鬼这些丑恶的事物连系在一起的。
如果能够正确利用,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承认,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行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宽敞的房屋、时髦的家具、现代化的电器、流行的服装、小轿车等,而这些都需要钱去购买。
我们的消费是永无止境的,当你拥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之后,你会渴望得到新的更好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金钱是交换的手段,金钱就是力量,但金钱可用于干坏事,也可以用于干好事。
亨利•福特、威廉•里格莱、约翰•洛克菲勒、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德华•菲伦和朱利法斯•罗森瓦尔德等人建立的一些基金会,直至今天还在为人类的慈善、宗教和教育做着贡献。这些基金会为上述事业捐助的金额每年超过了两亿美元。
金钱好吗?我们认为它是好的。
再没有比腰包鼓鼓更能使人放心的了,或者银行里有存款,或者保险柜里存放着热门股票,无论那些对富人持批评态度的人怎样辩解,金钱的确能增强凭正当手段来赚钱的人的自信心,想想吧,你只要钱包里有一张支票,或几扎美钞,你就可以周游世界,买任何钱能买到的东西。
实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告诉我们,随着我们财富的增长,我们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存款,会使你更轻松自在,你不必为别人怎么看你而过多忧虑,如果有人不喜欢你,没关系,你可以找到新的朋友。
你不必为几百块钱的开销而操心,你可以潇洒地逛商品市场,自由地出入大酒店。
常常感到拮据的人往往怕掌握他收入的人,有家的男人怕被解雇,当他为自己的某种嗜好花了好几块钱时,会有一种犯罪感。因为这笔钱对他的家人来说可以买到其他必不可少的东西,因缺钱而产生的压力阻止他自己想做好的事,他的欲望受到压抑,他被缚住了手脚。
如果你渴望自由,如果你渴望表现自我,就把它们作为赚钱的动力吧!这种动力也是强有力的刺激源。
总之,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拥有金钱的人不一定就幸福,但是没有金钱的人一定不会幸福,当一个人连最低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时候,一切都无从谈起。
钱是货币的一种世俗化的称谓,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它之所以能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并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由于它本身具有什么特殊的力量,而是因为它可以充当交换媒介的标准与象征物。
人,不能没有钱,为了家庭,为了事业,为了理想,为了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常常感到拮据无钱的人,往往怕那些掌握着自己收入的人解雇自己。当我们为自己的某种嗜好花几块钱时,心里总感到不踏实,会有一种犯罪感。这几块钱如果在家里,够一家人吃几顿饭呢!因此,缺钱使人的欲望受到限制,使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做,使人的个性受到极大的摧残。
5. 货币资金价值的实质是什么
资金在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是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本源泉。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的拥有者因放弃对资金的使用而根据其时间长短所获得的报酬,称为货币时间性价值。
6. 货币自身有价值 那价值是什么
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原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
7. 货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吗
没有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以国家信用为依托的纸币以及其他信用货币没有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一般等价物,如果是实物的话,就有价值。因为纸币也是一般等价物啊,你这句话表示不准。
区别就是,以实物做一般等价物,比如金银这些,他们自身就有价值。而纸币只是依靠国家信用在流通而已。另外,实物的一般等价物,他们作为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会比较固定,不会突然产生猛烈的波动,不像纸币会容易遭受攻击,价值产生重大变动。最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实物,发行量会受到限制,而纸币的发行没有限制。
拓展资料: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传统上,货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8. 虚拟货币的真正实际价值是什么真的有价值吗,是不是纯炒作
你知道什么叫货币吗?货币是所有人都承认的,才叫货币,才有价值,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都可以造出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任何人都可以用比特币相似的代码造出很多其他虚拟币,但是他得到别人承认吗?就像宗教,你自己搞个宗教,那不是宗教,叫邪教,任何虚拟货币都没有真正价值,比如腾讯出了Q币,也就是一串代码,因为有腾讯这个大公司运营,所以有了价值,国家发行的纸币也没有价值,但是有国家这个有力后台的承认,所以有价值,黄金才是一般等价物。如果说炒作,任何一个虚拟货币创始人都希望通过炒作提高知名度,但是决大部分都是死在中途,所以投资虚拟货币不是看看网上那些一串代码就能判断有没有价值,也不是我们每个个体说的算。
9. 什么是货币价值
货币价值:monetary value
the property of having material worth (often indicated by the amount of money something would bring if sold)
个人理解为货币价值就是一个国家所使用货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值,例如1元的中国人民币,它的货币价值就是0.145293美元,或者 0.073518 英镑,或者 0.093078 欧元。货币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商品,也遵循需求原则,汇率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货币的价值,不同的外币体现其在不同国家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是怎样被确定的?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是否需要依赖于另外的东西?对这个问题的古典回答其实是很直观的:一个人手中的“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世界里货币所能带给他福利获得改善的”机会“的价值。
在一个完全没有“交换”的世界里,货币不能代表任何机会。在一个有“交换”但不完全是“等价交换”的世界里,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福利改善的机会。在一个可以视为“等价交换”的世界里,货币代表的机会取决于这个世界的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在一个货币化程度很高的经济里,货币的价值将进一步取决于这个经济对其它社会的经济的开放程度。一般而言,参与“等价交换”的人群的规模越大,货币所代表的机会的价值就越高。所以货币的价值依赖于哈耶克所说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能够扩展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