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银什么时候作为货币

银什么时候作为货币

发布时间: 2022-02-22 21:45:27

1. 古代什么时候才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使用

1.世界使用白银的历史

人类使用白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7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商人们开始用白银作为交换形式。后来,其他先民开始认识到白银作为交易金的内在价值。

古希腊人铸造了德拉马克(drachma)银币,含银量为1/8盎司。在罗马,基本的钱币为迪纳里厄斯(denarius)银币,重1/7盎司。英国的先令货币最初也是表示一定数量的白银。

如今,全球数百万人认识到白银的内在价值,并普遍将白银作为买的起的投资。在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的参与者将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投资于纯度等于或超过99.9%的银币和银条。

2.白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中国先民对白银的人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作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到了元代,银本位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一种重要货币,银锭‘元宝”出现。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银币在明朝成为正式货币,元宝、碎银和银元成为清朝法定货币,白银在明清王朝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明朝:明代初期,由于禁止商人及金银铜锡出海,国内使用铜钱,禁止私铸极严,对银矿并不重视。永乐晚年,锐意通四夷,奉使使用中贵宦官,出始西洋有郑和、景弘,西域有李达,是北有海童,西番有侯显。朝廷为了应付开支,开始重视开采银矿。先后遣官开采陕西、福建等地的矿产,设立葛容溪银场局,云南大理银冶。宣德以后,金银开采时停时续,民采、官采及所谓“奸民”私采,不断发生纠纷,政府军与“盗矿者’常发生武力战斗。各银场有朝廷派驻的官员督办税课。此后,采银潮开始开始,其高峰在嘉靖万历年间。明代至嘉靖时,银两已成为全国流通货币,价值大的交易均用银计价,民间也普遍使用白银。嘉靖、万历年间,河南、云南、山东四川等地开始开采银矿。直至明末,各地私矿徒结聚甚多,与农民起义军汇成历史大洪流。

清朝:清代货币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使用铜钱和银两,短时期局部使用过户部和大清宝钞。

一般大额交易使用银,小额及零星交易使用铜钱。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用白银更为普遍,白银的低位显得更加重要。清中期以后,市场上通行使用白银铸币,向外国购买机器铸造银元,与当时流行的西班牙、墨西哥银元鸡其他外国银洋,以及新铸的同源并行流通。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国币流通日广,各种旧银元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流通,通商贸易仍以银两为标准,银元要折合成银两算。

然而,银本位制的确立也有一定的不足。由于大量的白银北用作币材,原本白银产量不丰的中国更显出白银短缺,白银不得不依赖进口,因此,世界银市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中国货币币值的稳定,进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2. 白银用作货币最早出现在

中国将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大量使用是在明清民国前期,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做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银元(先前为银锭)是我国历史上白银最主要存在形式,货币是白银的最主要用途。

3. 中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金银作为货币

货币的演变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黄金作为货币的演变历史

黄金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着货币的职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直至今天,它仍是金融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原始社会末期,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币的国家之一,随着历史发展,称量货币过渡为金属铸币,金银币原值与面额逐步分离。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法案,金本位时代开始,黄金走上充当货币的巅峰。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金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定”,规定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迈上非货币化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黄金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1983年至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国际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黄金货币形式的演变,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铸造的金银币已不再执行流通功能,而演变成纪念币和投资币,用来收藏和投资,投资性金银币只是一种“币”形的贵金属储藏与交易手段,其面额只是充当一种货币符号的作用。普制金币作为专门用于黄金投资的法定货币,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在金价的基础上加较低升水溢价发行,以易于投资和收售,国际上主要金币发行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一般都是通过发行各具本国特色的普制金币供民众投资和收藏。在欧美国家,普制金币作为黄金投资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国,为增加社会公众新的投资渠道,目前发售机构正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熊猫普制金币的挂牌收售工作,研究和开发投资币市场。
黄金的货币功能在逐渐弱化,黄金是一种兼有货币、金融工具和贵金属性质的特殊商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目前黄金的一些特性仍然符合货币的内在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实践表明,在现代金融制度下黄金仍然具备明显的货币属性,黄金的非货币化过程需要较长的历史时期,工业用金、生活用金和黄金投资行为的调节应由市场的手段完成。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准则和规范。主要内容有:确定货币和辅币的材料;确定货币的单位;规定货币的流通程序和流通办法;确定发行准备和货币的对外关系。

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在支付上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在商品劳务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债务的清偿上,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辅币是本位货币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偿,即超过一定数量,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

货币制度演变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1.4.1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白银作为货币材料。银铸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流通中的纸币可以与银币自由兑换。

1.4.2 金银两本位制

18 世纪 40 年代由于世界白银产量的增加,使白银价格不断下跌。由于白银价格不稳定,白银作为货币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和国际收付。削弱了白银作为货币的能力。因此许多国家逐步过渡到了金银两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银和金银铸币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

典型的金银两本位制下,金银币之间的比价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这种本位制也称为平行本位制。金银比价由于缺乏稳定性,后来由政府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两本位制称为“复本位制”。进一步削弱的两本位制称为“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下金银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复本位制下由于白银市场价格下跌,而由政府规定的银币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套利的结果使银币充斥流通。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挥作用,最终使银币的铸造受到限制。但金币仍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 .

金银两本位制有以下优点:( 1 )币材充足,能够满足流通需要。 (2) 复本位制下 , 金银比价由政府规定 , 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 , 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 (3) 便于交易,人们可以根据交易额的大小选择金币或者银币进行支付。

1.4.3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概述

第一,典型的金本位制的产生从货币制度演变的角度而言,是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同时也与 19 世纪以后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币材增加有关。 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点是:规定金铸币为本位货币,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黄金的价值相对比较稳定,促进了各国商品经济合国际贸易的发展。黄金由于产量有限储备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个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步开始受到削弱。

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受到削弱后,逐步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的铸造被停止,金币也不再流通,流通的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的发行以金块作为准备。

货币的价值与黄金保持等值的关系。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不能兑换金币,但可以兑换为金块。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纸币可以与金块进行兑换,但不再是自由兑换,规定的兑换限额较大。因而这种制度也被称为“富人本位制”。

第三,金汇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与金块本位制大体相同。但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与黄金有联系的外币。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把本国的黄金存于国外的银行,换取国外的货币。用国外的货币作为本国的纸币的发行准备金。国内居民可以购买外汇,并在理论上可以把外汇拿到国外去换取黄金。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虚金本位制”。

(二)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受到了削弱,使这种货币制度难以继续。

4. 银子是从什么时候成为法定货币的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5.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有了提炼银子的能力银子是什么时候作为货币来流通的

中国人使用银器较西方为晚,历史短暂,大约只有二千五百年左右,银器的使用在晋代以前,是以作为饰物为主,至唐代银器食具才大量出现,而且制作精巧,唐代以后,银器工艺日渐衰落。

银子是什么时候作为货币来流通: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的时候
金子是什么时候作为货币来流通:战国楚的金爰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

6. 中国古代历史上白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货币使用的

宋朝开始,明朝推广,大清流通天下。宋朝以前,货币还不能做到全流通。

7. 银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流通货币的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制造的铲币、刀币、环钱、楚币材料有铜、金、银、铁、铅、锡等。但这里的银还不是银两。

秦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也没有使用银两之说。

至于唐朝用银两是有点荒谬的,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李渊改革币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文不书重量(银两是计重量的)。这个元宝可不是“金元宝”
“银元宝”,外圆内方的东东大家应该知道吧。
明朝初主要还是纸币,中间有铜钱不过数量很少,明朝中后期主要用银两。
银两清朝开始盛行,大额交易用白银,小额交易用铜钱。
说明朝中期开始使用银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不过银两不像清朝那样多。

8. 黄金和白银是什么时候被当作货币使用的

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都曾作为货币先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首先是黄金在秦汉前后被广泛使用,然后是白银在宋代开始登台唱主角,并且逐渐以合法货币的身份登上经济流通舞台。金、银在货币流通史上的代兴,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9. 金银是什么时候开始当做货币使用的

中国利用金银作为货币可以上溯到商朝甚至更早,不过那时候使用不广泛。在战国时期,金银作为货币使用范围更加扩大,在目前考古发掘中就有统一质量的楚国金爱。 但这都只作为贵重货币使用,是财富的象征。广泛使用的是铜质货币。一直到宋朝才有银元和金元的出现。在明朝,白银获得了价值尺度的地位,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铜钱作为普通货币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此时,白银黄金只是作为称量货币。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6-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10. 白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货币的

在4000多年前,白银就开始作为货币。

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在我国清代,1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币(长美注)。


(10)银什么时候作为货币扩展阅读:

分类

1、银圆

银圆,也作“银元”,是我国过去市场上流通的一种货币,种类繁多,以清末各种龙洋,民国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头像银元、孙中山像船洋最为多见,还有中华苏维埃币、四川"汉"字币等,此外一些外国银元,如站洋、坐洋、鹰洋、日本龙洋等也在国内流通。

2、银条

外性长条状,尺寸不等,重量300克左右,好的成色950‰左右,一般成色900‰左右,以925‰最为多见,是制作银饰的原料。900‰以下的呈灰白色,质坚硬敲打有铜声,底面无蜂窝,火烧后表面显黑红。

3、松江锭

外貌形状似乳头,表面灰黑色,重量180克左右,成色950‰左右,有突出的铅釉,底部具深细蜂窝,每锭上附有15克铅釉,有的地方(北京地区)已经去掉,有打击痕迹,形成上方下圆。

热点内容
5万买指数基金10年后的收益是多少 发布:2025-05-18 04:14:52 浏览:612
如何进行股市个人评估 发布:2025-05-18 03:55:04 浏览:47
香港满地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8 03:54:58 浏览:636
如何认定公司股权持有合法 发布:2025-05-18 03:53:37 浏览:143
基金工作人员叫什么 发布:2025-05-18 03:42:24 浏览:601
短线的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8 03:34:21 浏览:157
工基金个人交多少 发布:2025-05-18 03:25:10 浏览:491
2月10号的基金怎么没有收益 发布:2025-05-18 03:21:44 浏览:241
投资股票跑赢房价 发布:2025-05-18 03:11:53 浏览:170
忘记退市股票是那个怎么办 发布:2025-05-18 03:11:52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