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中国如何实施货币政策

中国如何实施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 2022-03-17 19:03:41

⑴ 中国当前实行怎样的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⑵ 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应该实行怎样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这些年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我觉得实际上就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央行大量印发货币,政府以发行国债等方式把这笔钱拿出来刺激经济,比如说搞一些基础建设从而拉动钢材水泥和其他行业的就业,从而把这笔钱转移到社会上去。如果经济运行的好的话,这笔国债收回来的时候社会已经创造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所以这笔钱相当于被印出来然后在社会上转了一圈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增加了人民的财富,然后再回到银行。但是如果经济运行的不好,重复建设过多,社会财富的增加速度赶不上货币的印发速度就会出现经济失调,通货膨胀等后果,最后由老百姓承担增发货币的后果。就中国目前而言,在货币政策上适度宽松也实属无奈,由于收入分配改革还不彻底,加上老百姓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对未来养老,医疗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预期缺乏信心,所以以刺激消费的方式推动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目的很难达到,金融危机闹的中国出口也不如以前了,所以也只能通过发行货币来刺激经济。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要靠货币政策,还要有必要的经济结构转型,遏制重复建设,严控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发行类似债券的金融产品来推高房地产价格或者是进行重复建设。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一点一点的挤掉泡沫,要控制货币发行量,避免出现新的泡沫和通货膨胀。

⑶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 就是 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但平时就说,保增长,抗通胀。但这两个目标经常是互相矛盾的,但不同的时期会有主次之分,央行就是不断的判断 ,不断的修改,金融开放后,货币政策的实施又有了更多的顾虑,哎,总之,越来越难

⑷ 中国央行的利率货币政策如何实施

基准利率是指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
你对第二个问题的理解是错误的,调整利率是工具不是结果,央行下达调整利率的政策,各个商业银行都得执行,其结果是由于存款利率降低,导致部分储蓄存款流入到投资领域,同时由于贷款利率低,企业也愿意贷款,这样就增加了资金供给量,从而调整货币市场供求关系。

⑸ 中国的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针对国内金融货币市场进行实施的。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和紧缩两种,而中国自己又推出了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
与此相关的是财政政策,是由财政部制定并实施的,也分为扩张的和紧缩的两种,中国同样推出了个稳健型的,也是自创的,国际上没有这种说法。

⑹ 如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是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为非常态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只是外贸出口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更可能是上一年人民币过度升值错误政策的结果),采取比美国更强有力的财政救市政策(即四万亿的财政投入),以及货币政策由“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即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的货币政策。银行存贷利率全面下调、信贷规模放松无管制、按揭贷款利率过度优惠等。在这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个月里,仅是银行信贷增长近11万亿;在2010年的前10个月银行信贷新增达69015亿元,两年银行贷款新增近18万亿元。接近1998年-2007年10年的信贷增长的总和(为207936亿元)。从而使得2009年及2010年前10个月M2和M1增长分别达到27.7%、32.4%和19.3%、22.1%。1998年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增长高度。

二是1998年-2007年的10年中基本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这个时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转变。在这个时期新增银行信贷为207936亿元(其中1998年-2002年为67069亿;2003年-2007年为140867亿),年均增长2万亿左右,仅及非常时期的2009-2010年的九分之二。2009年以来,M2增长一直保持在17%以上,最高时达到29.7%,并持续一年(2009年3月-2010年2月)保持在25%以上。2010年10月M2和M1分别为19.3%和22.1%,分别高于稳健货币政策同期平均水平3.34%和6.32%。如果从货币发行与实体经济的情况来看,近两年的M2增长高于GDP与CPI之和的增长13个百分,比前十年的平均水平扩大10个百分点。

⑺ 在2017中国政府应实施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2017中国政府应实施什么样货币政策

⑻ 中国货币政策的经验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以稳定币值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稳定币值的内在要求。不论现代经济中货币形态发生多少变化,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与整个商品世界相对应,因而货币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这一本质关系不会改变。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原则还是我国和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经验总结,这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提供例证。
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要求我们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既要注重稳定,又要注重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坚持在金融和经济的发展中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在强调金融和经济发展时,又要兼顾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保持长期稳定。货币政策不能只有短期目标而没有中长期目标,支持短期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长期经济和金融稳定为代价。
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这方面在国外也有同样的经验。
第二,从中国实际出发,确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应该主要指实体经济价格的稳定。对资产价格我们需要关注,但它不应作为目标。从中国的实践来看,中国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波动经常是非常不一致的。
理论上,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强调的不外乎是中间目标变量与最终目标变量的相关性、中央银行的可控性以及它的数据是否容易得到。关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1997年以前意见基本统一,1998年开始有不同意见,到2000年时出现公开争论。一方的观点认为,从1998年开始中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就已经转变为利率,而不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现在看来,这一看法尚难以经受近几年实践的检验。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长期实行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全社会金融资产的90%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而商业银行资产的 70%以上是贷款,存款大于贷款,存贷款的利率都没有市场化。虽然最近几年货币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中央银行也已经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市场的利率,但是,货币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利率仍然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从中国的实际来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是不够畅通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主要还是信贷渠道。据此,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水平。
根据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验,M1和工业生产是高度相关的,而工业生产又是与物价高度相关的。近几年M1与工业生产的相关性减弱了,主要原因是由于 Ml的统计方法存在偏差而使M1的统计准确性出现问题。由于中国投资者对股市有特别的热情,而新股申购又要冻结资金,所以月底如有新股发行,大量的存款就由商业银行转到了证券公司的账户上,证券公司再回存商业银行表现为同业存款。存款在极短时间内的这种转移,本来不应改变其资金性质,它应列入货币供应量统计,但是实际上这部分存款一直未列入货币供应量统计。经过三年努力,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于 2001年上半年终于将M2的统计口径改了过来。但是,M1的统计口径至今还没有改,因此M1的统计仍是不准确的。2006年3月份M1增长10.1%,4月份增长11.5%,5月份跳高到14.6%,不是决定货币供应的因素(如信贷、外汇占款、债券投资等)有了什么突然变化,而是新股发行办法由申购改为配售,干扰因素消失,M1统计基础自动回归原位。
我们的基本结论是,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和货币市场状况是紧密相关的。中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要符合中国金融结构和货币市场发展实际。在讨论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时,不少论者喜欢引用美国的做法和美国学者的说法。美国当时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呢?当时在美国,主要是由于共同基金的快速发展,银行资产在全社会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急剧下降,结果反映到以银行概览为基础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覆盖面大大缩小,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自然大大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中国商业银行资产占全社会金融资产的比重很高,货币供应量统计还很有意义。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中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第三,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的方向,是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其目的是将配置金融资源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市场,以便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去发展中国的金融和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的基础是货币市场的发展,而货币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利率市场化。这几年我们整体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货币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发展很快,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大面积的进步,货币政策工具改革使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些都是近几年所取得的货币政策改革最重要成果的一部分。
第四,搞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初,曾经有很多人担心,如果出现货币政策操作不当,可能会抵消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在货币政策操作中,时刻注意防止出现这种挤出效应,特别注意及时增加和保持商业银行适度流动性水平,让他们在参与购买财政部国债后,仍然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增加贷款。商业银行贷款这几年基本平稳,并没有减少。公开市场操作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国债发行成本大幅度降低。1997年10年期固定国债利率为11.83%,而7年期固定国债利率已降到2%。货币政策支持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政策支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发展,以及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企业。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是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和农村扶贫以及发放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等,这些政策措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适应经济开放的需要,搞好内部与外部的平衡。 我们有效地控制住了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由此我们取得了在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方面的主动权。由于把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挡在了国门之外,因此我们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场劫难。我们一直坚持对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实行国家控制。当初在确定这个原则时,也有过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在仔细评估了境内外币利率对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之后,还是决定对境内小额外币利率实行了控制。最近几年,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我们成功保持了中国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独立性。当美国面对通货膨胀压力六次加息时,我们始终保持减息政策不动摇。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它适应了中国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支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热点内容
期货没涨一个点赚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13:39:06 浏览:183
股票交易手续费最贵时 发布:2025-05-15 13:38:54 浏览:146
广州唯品会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发布:2025-05-15 13:37:28 浏览:22
哪里有基金分析图 发布:2025-05-15 13:36:07 浏览:372
股票交易直通车在哪看 发布:2025-05-15 13:30:26 浏览:605
分级基金上折后怎么办 发布:2025-05-15 13:16:49 浏览:98
开易控股基金怎么样 发布:2025-05-15 13:16:49 浏览:793
现在的基金都有哪些 发布:2025-05-15 12:43:19 浏览:414
股票交易中红蓝白线代表什么 发布:2025-05-15 12:34:13 浏览:35
美国限制中兴影响自家股票 发布:2025-05-15 12:11:04 浏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