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货币单元抽样保证系数表
A. 货币单位抽样的样本量的计算表
从两个样本量中取较大者,即157为样本量。在实际工作中,为防止非预期的意外错报致使总体无法接受,审计师可以主观地在根据属性抽样表确定的样本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的样本来防范这种情况。例如在本例中,审计师可将样本量增至200. 3、选取样本。货币单位样本是使用概率比例选样法选出的。在货币单位抽样下,抽样单位是单个货币单位,但是审计师不能对单个货币单位进行审计,而是找出特定货币金额所对应的物理单位作为样本来实施审计测试。概率比例选样的样本可通过随机数表取得。假设审计师要从下表的五张应收账款票据中随机抽取两张作为样本。首先,将这五张票据按编号排列并计算累计合计数。如下表:
由于以单个元为抽样单位,则总体容量为5438.由电脑生成四位数随机样表,确定随机起点,选取有用的随机数(357~5438),包含这些随机数的累计合计数所对应的票据即为要选出的样本。假定选出的随机数有1600,则包含1600的累计合计数1638对应的金额为1281元的二号票据被选为样本。
4、根据样本推断总体。样本选出后,要对样本进行审计测试,确定样本的错报额和错报率,并进一步推断总体。推断总体错报时又具体分为样本未发现错报和发现错报两种情况。
(1)未发现错报时的总体推断:
第一步,根据可接受误受风险、样本量和实际错报数确定总体错报率的界限;第二步,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断估计平均错报率,把推断的总体错报率转化为错报额。
承上例,在可接受误受风险为5%,样本量为200,错报数为0的情况下,查属性抽样审计结果评价表,得到的错报率上下限为1.5%.
错报上限=5000000×1.5%×100%=75000;错报下限=5000000×1.5%×100%=75000
(2)发现错报时的总体推断:
第一步:确定被发现错报的每一个样本的错报额和错报率(错报额÷账面金额)。假定审计人员对样本进行测试后发现五处错报,见下表:
第二步:分低报和高报两组确定错报率界限,并计算各项错报引起的错报率界限的增加额。
第三步:将平均错报率与各个层联系起来。将错报率与各个层联系起来的最常用方法是比较保守地将最大的错报率与最大的层相联系。
第四步:计算初始错报上限和下限(见下表)
在发现错报时,计算各层错报界限要用样本错报率假定为总体错报率。
第五步:计算高报和低报金额的点估计值并调整初始错报界限。
当总体中同时出现高报和低报时,实际错报上限应当低于未发现低报时的错报上限,反之,实际错报下限亦应当低于未发现高报时的错报下限,为此要进行调整。步骤如下:(1)分别确定高报金额和低报金额的点估计值,(2)各界限分别减少相对的点估计值。点估计值的计算是用已审的货币单位的平均错报额乘以账面价值。承上例:
低估的点估计值=0.015×5000000÷200=375
高估的点估计值=(0.008+0.008+0.007+0.007)×5000000÷200=750
调整后的错报上限=130250-375=129875
调整后的错报下限=80000-750=79250
第六步:利用决策规则决定总体是否可接受。
货币单位抽样法的决策规则:如果错报上限和错报下限均落在可容忍的高估错报额和低估错报额之间,就接受账面价值没有重大金额错报的结论;反之就认定账面价值存在重大金额错报。根据这一规则,可认定上例500万应收账款不存在重大金额错报。当总体不可接受时,审计师可是具体情况采取扩大样本量、执行替代程序、提请被审单位调整账户余额等措施。
三、优缺点分析
货币单位抽样继承了属性抽样的统计分析技术的简便性,只需借助样本量确定表和抽样结果评价表就能确定样本量和评价抽样结果,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在概率比例选样下,货币单位抽样具备了自动分层的功能,可以自动增加金额较高项目入选样本的机会,使审计师把焦点自动集中于高风险领域;货币单位抽样法还可以一次测试多个样本,大大降低了审计成本。正是这些优点,再加上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使得货币单位抽样成为审计师在详细余额测试中最常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之一。但是,货币单位抽样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它在样本错报率估计方面固有的保守性,可能使得出的错报界限远远超过重要性水平而无法被采用;概率比例选样也有其固有缺陷,它在提高金额较大项目入选样本几率的同时,也提高了遗漏金额较小项目的可能性,这样金额较小甚至为零的项目就基本被排除在入选样本之外,这必然首先造成样本代表性先天不足,而且对于金额严重低估项目和那些金额较小,但从性质方面考虑却是重要的项目以及期间交易频繁,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是该方法所发现不了的;而且货币单位抽样无法评价总体漏记项目的可能性,当完整性目标在审计测试中非常重要时,该方法就不适用了。
B. 在求总体错报上限时基本精确度=保证系数*选样间隔和计算小单元中的错报为100%的总体错报上限=保证
这就是计算货币单元抽样使用的保证系数,而这里列举的两个计算公式的保证系数也出自该表。只不过基本精确度是在0错报的一种情况,所以你看当误受风险为5%的时候,用到的保证系数就是3,而如果是小单元,要看错报的数量,才能确定使用哪个保证系数。
C. 为什么注会审计讲到非统计抽样示例时还是用到了货币单元抽样
货币单元抽样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
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D. 注会考试干货:不会「审计抽样」怎么进四大
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风险分为:1、抽样风险;2、非抽样风险
在预期不存在错报时,货币单元抽样效率更高;
且在预计不存在错报时,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如果几乎不存在错报,传统变量抽样中的差异法和比率法将无法使用。
货币单元抽样适合细节测试中高估资产项目的测试,即适合测试总体的高估。所以,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货币单元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
货币单元抽样不适用于测试低估,对于应收账款的完整性认定的目标并不适用。另外,如果在货币单元抽样中发现低估,在评价样本时就需要特别考虑。
货币单元抽样中,不需要计算抽样总体的标准差。
审计抽样的特征:(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故:选取特定项目测试的结果得出的审计结论不能推断至总体,不构成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适用性:
总体不存在变异性,不需要对总体进行分层的:
1、当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时;
2、在货币单元抽样中,实施抽样的总体是以由元为单位的样本构成。
在细节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需要考虑总体变异性。
分层能降低总体的变异性,但不可能减少非抽样风险。
传统变量抽样中的均值法应对总体进行分层,否则样本规模可能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分层是依据注册会计师的主观经验进行的,不可能无偏见的选择样本。
运用分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情况下减小样本规模。
抽样风险:(可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2、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注:1、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容易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影响审计效果);
2、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2、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3、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仔细设计审计程序,保持职业怀疑,以及对审计实务的适当改进,注册会计师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比较:
选取样本的基本方法:(即确定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选样: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均适用
2、系统选样:适用非统计抽样;在总体随机分布时,才可适用于统计抽样。
3、随意选样:仅适用于非统计抽样。
4、整群选样:通常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在非统计抽样中,样本偏差率等于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即“总体偏差率的最佳点估计”。
样本偏差率大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
样本偏差率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
样本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可以接受;
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的差额不大不小时,则应考虑是否扩大样本规模或实施其他测试。
在非统计抽样中,由于推断的总体错报远远低于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可能合理确信,总体实际错报金额超过可容忍错报的抽样风险很低,因而可以接受。
在统计抽样中,如果总体错报的上限小于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样本结果支持总体的账面金额。
因为统计抽样可以估计抽样风险,所以一般用“上限”去比较;非统计抽样只能在比较时,用“大大低于、远远低于”来解决。
P94基本精确度=没有发现错报时估计的总体错报上限
=保证系数*选样间隔
题:如果样本中既有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又有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而且在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中,既发现了错报百分比为100%的错报,又发现了错报百分比低于100%的错报。
解:将所有样本项目分成两组:
一组: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计算出该组的事实错报;
另一组: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无论错报百分比是否为100%。先计算出各项目的推断错报,再将所有推断错报按金额降序排列后,分别乘以对应的保证系数增量,并将计算结果累计起来。用这个累计结果加上基本精确度,再加上第一组项目中的事实错报,就是最终总计错报的上限。(总计错报的上限=推断错报×保证系数的增量+基本精确度)
注:如果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推断的错报就是该逻辑单元的实际错报金额;如果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小于选样间隔,推断错报=(账面金额-审定金额)/账面金额×选样间隔。
E. 非统计抽样可以运用货币单元抽样方法吗
货币单元抽样属于统计抽样,传统变量抽样通常作用计算机程序确认适当的样本规模,还可以使用公式法。
F. 怎么理解”……货币单元抽样可以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这句话呢
货币单元法,总体完整与不完整都不影响已经获得的部分的选取样本的结果,抽象的文字看注会审计书上都有,这里就不说了,为了方便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被审计单位目前发生应收账款三笔,分别是3元,3元,1元,本年未结束,总体不确定
1、首先估计一个总体,比如估计还会发生3元,估计总体是10元,现在就是这样的
G. 审计学中的保证系数是什么意思
是指重大错报风险的系统高低。
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进行审计的人员必需有独立性及具相关专业知识。
常见的财务审计有以下三种:在香港,财务报表审计亦称为核数,而会计师事务所则俗称为会计师楼。 在台湾,财务报表审计亦称为查核、查帐。
由于早期财务审计是以审查会计账目、报表为对象,故名之曰"听其会计"、"逆其会计"或"查账"。因而有人把审计纳入广 义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即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因而认为审计对象就是会计,没有会计就没有审计,审计与会计是孪生兄弟。
现代审计学科体系一般由理论审计学、应用审计学、审计技术学、历史审计学四个分学科组成。理论审计学,主要研究审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对不同类项、不同国家的审计进行比较研究等。它包括审计学基础理论和比较审计等。
审计学原理属于理论审计学的范畴,主要研究审计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规律,它对于整个审计学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H. 审计中抽样单位的货币单元是什么意思麻烦说的通俗点,谢谢!
就是用一元钱作为抽样单元。如果被查的对像金额是100万元,那么抽样单元就有100万个。再利用统计的系统法等抽出来多少个抽样单元进行审计。
I. 货币单元抽样评价样本时为什么高估抽样风险
pss抽样是审计里的问题。pps抽样要想理解透彻,就要懂一点概率的知识。pps抽样他的抽样单位是元。你不妨这样想,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手头有3堆抽样对象,分别是A=100元,B=200元,C=300元。A中你用一个红球表示一元,你把它换成100个红球,B用一个绿球表示一元,把它换算成200个绿球,同理,C表示为300个黄球。你把他们放到一个大缸里去摸,假设你用公式求出样本规模是50,你就闭着眼睛去大缸里摸球,你说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概率大?pps抽样的本质就是这个原理,越是虚构,他代表的球越多,越多越容易被摸到。这也是为什么pps对于低估效果不明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