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信用货币是怎么形成的

信用货币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 2022-03-24 10:21:21

① 信用货币的历史沿革

信用货币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金银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银采掘量有一定的限制,货币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流通对货币需要量的增长。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当收到货币时,由银行将付款人账户上的存款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上。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1)信用货币是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货币形态

1、期票

在商品赊购交易中,资本家购进某种商品,可以不必支付现款,只需开出一张定期偿付欠款的债务凭证交给对方。到期时,持票人可按票面金额向出票人索取现款。

2、银行券

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并以银行信用为担保的银行券,也是一种信用货币。持有者可以用它来代替金属货币使用。它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可随时兑换黄金。

3、银行存款

存款是存款人对银行的债权,对银行来说,这种货币又是债务货币。存款除在银行账户的转移支付外,还要借助于支票等支付。在全社会的经济交易中,用银行存款作支付手段的比重占绝大部分。

② 什么是信用货币或者说信用货币的概念是什么

现今的信用货币分为以下三种:
1、纸币本位币以及相应的辅币。
2、存款货币。就是你在银行中的存款。
3、有价证券。例如:汇票、国库券

③ 为什么说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没有足够的钱交货的时候就产生了信用。
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制度的产生,则源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并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相关。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以金本位和银本位为货币制度。也就是说政府只能印相当于手中储藏黄金或白银等价值的货币。研究历史不难发现,世界上的很多文明的兴起,都和金本位有很大的关系,而文明的衰亡,也都和金本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如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首相衰落都和往金币中参入其他金属导致的金融崩溃有一定的关系。
金本位的解题标准的时间节点源于一战,战争爆发各个国家都疯狂印钱扩充军备,导致金本位在一战开始后一周基本就全面解体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原理,政府就这么多黄金,货币能够代表的黄金有限,那么印钱能够稀释原有的货币价值而将更多的或比较值集中到自己手中,后果是原有货币反映不了黄金的真实价值了,好处是价值资源都集中在了政府手中,让政府有更多资源准备战争。所以金本位解题而政府解决了困难。这其实就是价值尺度发生了变化。
随后又出现了金汇兑本位从而最终到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制度在全球的推行又分为了两个步骤,而这两个步骤的实现又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两个国际货币制度来进行的。前者切断了黄金与纸币齐国内的自由兑换关系,后者切断了黄金与纸币在国际上各国政府间的自由兑换。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为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有美、英中、法等44国代表参加的世界货币金融会议上,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1)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价格为35美元。
(2)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央行)以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义务。
(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幅度波动,各国央行有义务在超过规定界限时进行干预。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但美元的价值仍然是与黄金挂钩的,同时各国政府仍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将美元自由兑换为黄金,它只是切断了公众将纸币在国内自由兑换成黄金的关系,并没有切断各国政府在国际市场将美元自由兑换成黄金的关系。
这个体系对二战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的是致命缺陷是:美元的供给刚性使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1971年8月5日,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对外国府和央行履行美元对黄金的兑现义务。随后几年里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其货币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制代替了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达成《牙买加协定》,之后逐渐形成国际货币关系新格局,即“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协定》的原黄金条款作了新的规定:
(1)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标准,它作为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单位也被取消。
(2)废除黄金宫价,成员国可在市场上自由进行黄金交易。
(3)成员国间及成员国与基金组织间的债权债务必须用黄金清算的规定取消。
(4)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应逐步加以处理。
(5)基金组织在其对黄金问题的决定中,要避免在黄金市场上干预金价或确定一个固定金价。
(6)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由特别提款权取代
信用货币制度的实质与优缺点:
牙买加体系中对黄金条款的改动,实际上是要实现黄金的非货币化。它切断了各国政府将美元储备自由兑换成黄金的关系,从而也切断了纸币与黄金的最后一层关系,国际货币体系彻底过渡到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之下。
信用货币体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缺乏弹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货币当局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有了更大的调控空间,但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政府的货币发行规模摆脱了黄金储备的束缚之后,很容易失控,各国政府的负币当局在货币发行规模上已经在传统教科书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严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他们在货币发行上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从超过GDP的1%到百分之几百。由于纸币的信誉依赖于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现财政或货币危机,信用货币便会一文不值,从而造成社会危机。
自从信用货币主导国际金融体系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始终在与通胀作斗争,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危害已经有目共睹。信用货币超量发行的结果除了通胀和金融危机外,另一个重要结果是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的爆炸式扩张,这种由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发展引发的货币异化现象,是现代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课题。这些问题不但是管理层要从理论和制度层面要面对的,也是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在金融投资实践中要面对的。而深刻理解这些现象,适应新形势的前提是必须对黄金有深入的了解。
而造成通胀,因为政府能够稀释信用印钱,不断的使价值尺度发生变化,所以,信用货币制度产生源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④ 信用货币发行的原理

信用货币是一个国家利用法律强制执行的,以前的货币是金本位制,就是黄金和纸币直接挂钩,银行券可以按照固定价格自由兑换黄金,所以这样的货币具有黄金和政府信用的双重保证,后来因为很多原因,最主要的还是黄金的开采幅度不及社会发展的商品流通幅度,所以金本位玩不下去了。金本位是黄金储备为基础的,可以控制政府滥发货币的权利,信用货币早期就是银行券,也就是我们称为钞票的纸币,它是不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所以信用货币的发行是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之上的。但是纸币的超量发行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美国最近的量化宽松就是这么一回事,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他印刷纸币其实风险都向其他国家转嫁了……

⑤ 什么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⑥ 简述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

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信用货币创造过程的?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还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参与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由于机构多,规模大,业务广泛,是整个货币运行的主要载体,而它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重要功能,和它办理支票活期存款业务是密切相连的。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

由于发达的非现金结算和票据的广泛使用,使得贷款的发放、款项的支付并不需要提现,只是用票据作为转帐的工具,债务相互抵消。银行得到存款后,不必完全保留不动,留存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之后,就可以把其余的存款贷放出去。

货币创造过程 (假定法定准备率20%)

存款金额
准备金
贷款金额
货币供应总额

第一家银行
100.00
(原始存款)
20.00
80.00
100.00

第二家银行
80.00
16.00
64.00
180.00

第三家银行
64.00
12.80
51.20
244.00

……

第十家银行
10.74
2.15
8.59
457.07

最后一家银行
00.00
00.00
00.00
500.00

合 计
500.00
100.00
400.00
500.00

经过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存款实现了多倍的扩张,得到了多倍的货币供应量。

七、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上述存款创造过程,可以看到,银行创造存款能力的大小,在原始存款既定的情况,基本上取决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扩张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对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的调节,对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实施控制的。

2.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现实生活中存款客户总会提取一些现金,从而是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这就是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额准备率

商业银行为了安全或应付意外,总是会超过法定准备金持有超额准备,超额准备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即超额准备率越高,就会削减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4.活期存款转定期存款的比例。

⑦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社会起初并无货币存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在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后有了一些剩余,于是,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交换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日益扩大。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因为被交换商品必须对双方都具有使用价值,且商品价值又必须等量。而物物交换不可能永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暂时地交替地由这种或那种商品承担,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
自货币产生以来,其具体形式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化,主要体现在货币材料的变化上。从货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
实物货币 指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非货币用途的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如在中国历史上,龟壳、海贝、蚌珠、皮革、齿角、米粟、布帛、农具等都曾作为实物货币被使用过。但这些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货币,在交换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充当货币的物体,一般须具备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性、统一性、可分性、耐久性、轻便性等特点,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为金属货币所取代。
金属货币 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形状的货币。金属货币较实物货币更具有充当货币物体的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式。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会磨损减重,加上人为实行的铸币变质政策,以及随着商品交换规模不断扩大,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贸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长的需要,于是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或信用货币所取代。
信用货币 广义指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种信用凭证,包括银行券、汇票、期票、银行支票等。狭义指银行信用货币,即银行券和银行支票。信用货币以票
据流通为基础,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信用货币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制度日益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日益深化,各种形式的信用货币遂得以产生和发展。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被迫放弃金本位和银本位货币制度,纸币不再兑换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更有了长足发展。信用货币已成为当代几乎所有国家所采用的货币形式之一。
纸币 国家发行和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本身的价值大大低于它作为价值符号所表示的货币价值,所以习惯上认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作为媒介物的铸币,在流通中会发生磨损,成为不足值的铸币。但这种不足值的铸币在一定限度内仍然可以像足值铸币一样充当流通手段,从而使铸币有了可用其他材料制成符号或象征来代替的可能性。由于统治者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特点,降低铸币成色或重量,甚至用贱金属取代原来铸币,进而利用国家政权发行并强制流通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强制流通使纸币作为货币象
征或符号得到了社会公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1世纪,北宋的交子是典型的纸币,它是由国家印制、强制行使的不兑现的货币符号。其后元、明、清发行的宝钞,也属于典型的纸币。
存款货币 指金融机构的存款。由于存款人可以根据银行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开出支票,支票又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流通,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使银行存款起到了货币作用,故在西方国家一般将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称为存款货币或存款通货。但支票本身并不是货币,只是出票人向银行发出并要求银行付款的票据。活期存款才是真正的货币,只要存款人在银行活期帐户上仍有余额,可随时提取,开出支票即可当现金使用,是成本最低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西方国家在计算货币供应量时,根据资产流动性的标志,都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视同现金,并加在一起计算,称为M□,作为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历代政府发行的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自产生金属铸币以来,历代货币形式、种类、数量之多均为世所罕见,并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方货币文化,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邻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货币发展缓慢,很少重大变革。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下,虽然经历了一系列货币改革,开始具有现代形态,但始终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货币的紊乱状态。
币制改革的经历过程:先秦货币——>秦汉至隋货币——>唐宋货币——>辽西夏金元货币——>明清货币——>近代货币——>革命根据地货币——>现代货币

⑧ 信用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在交易中流通的期票、汇票、银行券和支票等,都属于信用货币。它体现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相比,二者的产生背景不同,如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等;其表现形式为:电子货币是用电子脉冲代替纸张传输和显示资金的,通过微机处理和存储,没有传统货币的大小、重量和印记;电子货币只能在转账领域内流通,且流通速度远远快于传统货币的流通速度;传统货币可以在任何地区流通使用,而电子货币只能在信用卡市场上流通使用;传统货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而电子货币是由银行发行的,其使用只能宣传引导,不能强迫命令,并且在使用中,要借助法定货币去反映和实现商品的价值, 结清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电子货币对社会的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⑨ 信用货币的构成

首先说说货币,货币的历史有几个阶段,最初的是贝甲类制成,随着铁铜器的出现就进入贱金属货币阶段(铜币),由于各朝各代的战乱使得贱金属货币失去信用价值,就开始进入贵金属货币时代(金银币),贵金属货币时代让当权政府负债累累,不受堪苦,在北宋就出现了最早的纸制货币银票,银票又分官票和私票,当时银号也就是钱庄非常多,官私都印钞,也是货币最混乱的时候,解放后计划经济出现各种各样的购物票如粮票、自行车票等等,直接让当时的人民币作用弱化,后立法取消代金券,才强化了人民币,现进入了虚拟经济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你的存款在银行电脑里面的只是一串数字,谁的数字大谁的信用就高,信用完全被量化了。
信用货币就存在着两方面的说法,一个方面是个人的信用,做生意的常常带着这么一句,诚信是金,但往往做生意的人出现巨大亏损的时候,就会玩人间蒸发,另一方是就银行,也就是政府,人民币是政府发行的,但人民币毕竟还是纸质货币,从物理价值来说并不算很高,也就是说这是政府的代金券,也同时是政府的信用货币,人民币值不值钱,就看政府守不守信用了,它的表现,建国60年来,大家有目共赌的

热点内容
华电重工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5-14 14:01:54 浏览:301
维持股票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 发布:2025-05-14 13:56:04 浏览:689
原油期货多少点熔断 发布:2025-05-14 13:35:02 浏览:219
邦讯科技股票退市 发布:2025-05-14 13:21:26 浏览:794
cf手游赏金令没买理财卡如何干到500级 发布:2025-05-14 13:19:56 浏览:396
美国历史退市股票一览表 发布:2025-05-14 13:04:40 浏览:738
如何开一家投资公司买卖股票 发布:2025-05-14 13:04:31 浏览:757
昆明维修基金去哪里缴 发布:2025-05-14 13:03:51 浏览:958
公务员怎么退出农村股权 发布:2025-05-14 12:53:21 浏览:101
邮件怎么收不到货币 发布:2025-05-14 12:31:07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