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股市看经济
A. 可以通过股市分析经济吗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好好研究,是可以的。
B. 从股市上看中国的经济完了
40年前从股市上看,美国的经济完了。
20年前从股市上看,日本的经济完了。
C. 从股市看经济准吗
发达国家可以的
中国就不可以
散户被套主要是因为自己太相信中国经济 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能反映经济状况 结果就被套了
JMD祝你投资顺利
D. 股市如何反映经济
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这是道琼斯理论对股市最经典的归纳。自提出来后,100多年来几乎没有人会从根本上去否认它。但股市反应经济的过程却不那么简单,其间充满了复杂性与多变性。
1、股市与经济增长率。近10多年间,我国GDP的实际增长率最高是1992年的14.2%,从1993年开始,连续7年下降,直到1999年到达低谷。但在这7年中,我国股票市场以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来算,有5年上涨。尤其是1995年到1999年,GDP增长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达30%以上,股票市场却连续4年上涨,涨幅达到110%。相反,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间,GDP的增长率连续提高,股票市场却连跌了4年。由此看来,股市对经济的反应并不那么机械地对等。
2、股市与公司利润。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统计,一个是上证指数与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994年平均17.77%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到1998年9.17%,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高达48.4%。而这4年的股票市场有两个为强势整理年份(1995年和1998年),两个为显著上涨年份(1996年和1997年),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4年间上升了78.76%。
一个是指数与利润增长率。为更准确地反应客观状况,我们统计了扣除新股贡献后的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从1994年以来,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有5年为负,分别是1995、1996、1998、2001、2005年。5年中有两个上升年份(1996和2001年),两个强势整理年份(1995和1998年),真正的下跌年份只有2005年。这一结果依然叫人气馁,号称经济晴雨表的股市竟然连公司利润增减都无法提前反应。
那么股票市场究竟反映什么?从统计数据看,股票市场反映了4点。
首先,股市从总量趋势上反映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总量的长期趋升推动股价指数的长期趋升(如图)。这种反映同样也不是机械的,即宏观经济总量的上升并不一定会推动股市上涨,股市只是围绕宏观经济总量在上下波动而已。这种波动不是无规则的:每当股价指数到达一个高点,股市就会由升转跌;到达一个低点,就会由跌转升。而促使这一转折的因素很多,有时是公司利润的增减,有时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有时是利率变动等。
其次,股市从平均数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我们统计了1995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得出一个数据:12.41%。然后我们以1995年的上证指数年平均数661点为起点,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个年份的上证指数的理论值,最后再将实际的指数与之比较,显示两种趋势高度重合,只是当市场乐观时,指数就在它的理论值上方运行;当市场悲观时,指数就在它理论值的下方运行。
其三,股市与利率的关系比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尤其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间,以1年、3年、5年3种基准利率平均数计算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从12.36%下降到2.61%,这可以完全解释这7年的牛市历程。2001年,由于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应,大盘开始调整。2002-2003年,伴随利率小幅下降,股市进入相对平稳阶段。2004-2005年,利率重续升势,股市又跌一波。2006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间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润出现53.61%的巨大升幅,推动股市大幅上涨。2007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润达到63.88%,推动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其四,股市与CPI的关系也比宏观经济紧密得多,而且股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前反映CPI的变化。
总而言之,股市是这样的市场:它以宏观经济总量为最主要的依托,以公司利润的长期平均增长率为中轴线,并以一定的乖离率围绕经济总量和公司平均利润增长率运行。其间的阶段性涨跌则由4个因素决定:一是指数在GDP通道中所处的位置;二是市场的估值处于高位还是处于低位;三是CPI(公司利润增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的运行趋势;四是与流动性以及社会资本平均收益率密切相关的利率政策。
目前,指数处于GDP通道的下轨,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利率进入下降周期,唯一不确定的只剩下CPI的走势。在此背景下,大盘总体上仍会处在一个上涨有压力,下跌有支撑,一惊一咋,忽冷忽热的筑底阶段
E. 怎么看清经济走势,根据什么来看大盘的走势
大盘只要站稳3000点,市场就进入了新的箱体空间,而这个空间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下半年运行的主题箱体,虽然不排除向上突破箱顶及向下跌破箱体的可能性,但总体上这个区间应该运行时时间最长。而且,下半年将很难再继续这种单边上扬式上涨,代替的将是较大空间的波动。
总体上说,下半年是机会犹存,风险加大。因此,下半年的策略是顺势而为,待市场进入疯狂后注意逃顶;若市场出现急跌或阶段性较长时间的调整,注意调整后的机会。一般情况下,若出现一波疯狂后市场必然会有较长和较大幅度调整,这种调整充分在两方面可以看出来:1、技术指标;2、量能会萎缩到较低位置,且股指连续数日跌不下去。这种情况就是调整后的介入机会。
策略上,没有太大变化,继续持有之前笔者强调的潜力股,这种策略已经维持了一两个月,当下仍非常适用。系统性风险不在的情况下就是操作潜力股,就是坐轿,无它。
F. 股票市场如何影响经济
按正常的角度说,宏观经济与股市的关系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宏观经济直接影响着股市,原因是它影响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股市行情变化对宏观经济只有间接反作用,没有直接影响———企业的机器设备不会因为股价下跌而少掉一个零件,宏观经济更不可能因为一个电子符号的变化而突然转向。
股市对宏观经济间接关系的第一项是融资。融资规模的大小,影响着生产或服务领域的投资量,由此影响着宏观经济数据。但在不同时期,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经济过热时期,本来就要适度限制投资规模,股市融资额减少并不是什么坏事。 还有国家股票影响国家经济,国家经济受影响,就影响到货币的价值,货币价值影响到汇率,汇率影响进出口贸易值,要是影响大就会出现货币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这就影响老百姓了。
G. 如何从股票行情看出国家的经济状况
市场经济条件下,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一般而言,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股市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也就越密切,反之则不然。
H. 怎样通过股市判断行业前景
很简单,通过整个行业的每股盈利。你可以选一个板块,然后看年报中个股的每股盈利排行,先看前几名如何,然后看大概有多少,和其他的行业对比,就大致能有一些了解了。譬如银行股、白酒股的每股盈利普遍较高,钢铁股、火电股则普遍较低,甚至大面积亏损。这些年报数据在大多数财经网站上都可以找到的。
这个方法有些片面,但是很好用,一目了然。虽然不排除业绩虚高或者作假,但是从整个行业比较的话还是可行的。
I. 股票市场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经济学家对股市与经济关系的一个规律性总结。但在中国,股票市场不完全是经济的晴雨表。
1、中国股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还没有达到能明显影响宏观经济的程度。
2、中国股市至今仍是一个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场,无论从市场体系建设、管理还是从市场买卖双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同时股市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J. 现在中国经济如何 股市长期发展如何看
如果说用长远的眼光看,中国现在的经济处于转型期,也是比较困难的时期。再加上外围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和不确定性,让我们会走的更辛苦一些。对于股市,管理层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并且着手解决,但短期走出困境还是比较难的。从长远来看,我还是看好中国股市的,毕竟在这个不算成熟的市场,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挖掘。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