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购买率怎么求

货币购买率怎么求

发布时间: 2022-04-05 07:08:22

① 如何计算货币购买力指数拜托各位大神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它的大小,直接受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就下降,居民以货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就减少,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在实际测算中,往往是采用货币购买力指数来反映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以说明单位货币在不同时期所能获得的商品和服务数量的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购买力指数(%)=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 例如,1995年某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115.3%,则其倒数就是当年的购买力指数86.7%,也就是说,在消费结构不变的情况下,1995年这个市居民每100元消费只相当于上年的86.7元,币值降低13.3%。

② 关于货币购买力的计算

如果是连续N年,平均每年的CPI为p. 假设今年的资本为K。

那么,具体的计算公式是:

K*(1+p)^N。

其中 ^N 符号表示 N次方的意思。如果将公式带到题设中去,那么就是10年后的

5000*(1+3%)^10 = 6719.6 元, 等于今年的5000元的购买力。

货币的购买力本质上讲是一定数量的货币能在市场上买多少东西,它最终必须由市场决定。

如果没有竞争,合作的双方可以按各种交易价格在整个互惠空间中分配合作剩余。

而竞争将缩小分配剩余的成交价格空间,使得一部分互惠空间不会是博弈定价考虑的范围;当竞争加剧,定价空间将缩小,并向拍卖均衡价格收敛。货币的存在使得竞争加剧,从而使得成交价格接近拍卖均衡价格。

(2)货币购买率怎么求扩展阅读:

例:利率3%,利息税5%,30000块钱存一年后多少钱?

答:利息=10000*2.25%*(1-20%)=180元

相当于年利率=180/10000=1.8%

cpi=3%

则实际利率=1.8%-3%=-1.2%

则到期利息=10000*-1.2%=-120元

则一年后这笔钱成了=10000-120=9880元。

③ 货币实际购买力的计算

首先利率是货币的增长速度,而CPI是货币购买力贬值的速度 .可以先算计算出货币增加后的总货币量(本利和),再计算货币的贬值.那么就是当前的货币的购买力.
本利和=本金*(1+利率) 40000*(1+2.5%)=4100元
Pn(1-t)^n=P1 Pn为名义货币也就是以上的本利和.t 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以上的CPI. n为年数.
P1为货币实际购买力
那么 41000*(1-3.3%)=39647元,
现实购买力为39647元. 不过答案与你给的答案不符,你看一下你的答案是否准确,算法就是这样的

④ 货币购买力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来历与含义

瑞典学派(The Swedish School)又称北欧学派,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主要阵地,故又称为斯哥尔摩学派。这个学派形成于本世纪20-30年代,战后又有很大发展。其中在西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有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等等。[注1]

卡塞尔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这种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所以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由于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大小与该国通货膨胀率和物价的变动有关,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汇率将随通货膨胀率与物价的变动而变动。所以,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论,实际是关于如何决定浮动汇率的理论,而非固定汇率的决定理论。[注2]

我们认为,购买力平价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首先,它是换算各国有关经济指标的一个较好的工具,即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汇率来换算各国有关同一经济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等),可以避免按现行国际市场的实际汇率来换算对实际经济水平的歪曲。因为一国经济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是以该国所拥有的实物产量的多少来决定的。当以货币购买力平价为基础所换算出来的某一经济总量指标,自然就能较好地反映一国所拥有的经济实物量的多少。而现行的市场实际汇率,由于要受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撒谎能够供求关系和外贸商品、劳务的价格波动与偏离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与以购买力平价来决定的汇率往往有忽高忽低的差异,以致会扭曲各国的实际经济水平。所以在比较各国经济水平时,用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来换算比用实际汇率来换算更为科学、可靠。[注3]

其次,它可以作为国家衡量和调节一国货币的现行实际汇率的重要尺度和依据。因为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既然反映了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水平,实际便确定了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现行的市场实际汇率乃是以此均衡汇率为中心而上下波动的,因此,以购买力平价汇率为尺度去与现行实际汇率进行比较,便可发现后者偏离正常均衡汇率的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注4]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

但是,购买力平价论却存在局限性,主要是它在现实操作上较为困难,实用性有限。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可以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就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而言,由于它是以两国货币在同一时期各自在国内购买力水平之比来决定的,因而要受两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然而这所谓物价水平,究竟是以什么物价为依据,是以批发价为依据呢,还是以零售价为依据?等等,就是难以确定的问题;就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而言,由于它是以某一基期的汇率为依据而计算出来的报告期的汇率,应选择哪一个时点为基期来计算基期汇率就难以确定。如果基期选择不当,则会对当前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的确定发生系统的偏差。[注5]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还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另一个不足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另外,除了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差异之外,还有其它若干个因素影响着汇率,比如: 经济数字发布/报告、资产市场以及政局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购买力平价理论缺少事实依据来证明其有效性。90年代之后, 此理论似乎只适用于长周期(3-5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价格最终向平价靠拢。[注6]

三、浅谈理解“人民币购买力”的普遍误区

应当注意,“人民币购买力”所对比的“购买力”的商品,是投入国际市场交换的一篮子商品,或者称做“可贸易商品”。

“人民币购买力”项下,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化,国际资本唤醒内地沉睡的乡村牧歌,中国投入国际交换的商品前赴后继源源不绝,这是后起农业国工业化进程的铁的力量。有庞大的后继新鲜血液廉价“购买力”商品补充到“人民币购买力”篮子里边去,“人民币购买力”受压,暂时没有升值的条件。

当内地资源的商品化程度比较充分,当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已混为一体,此时“人民币购买力”已充分反映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比较优势,到那时,“人民币购买力”不再有后继资源支撑,人民币购买力与国际接轨——此时,汇率从指导生产的商品交换率指标转为指导资本流动的利率指标。

中国股市供应量有两个口径,流通量(流通股)与总量(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当期股市价格由流通股供求关系生成,法人股、国家股在后面压盘。请问:讨论股市长期价格,是看流通量还是总量?

中国商品国际现有流通量生成现有汇率价格,源源不断投入国际大循环的内地资源(廉价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请问:人民币购买力怎么涨?

国家股没消化完,股市没有涨的道理,同理,内地资源尚未充分投入国际大循环,人民币购买力岂有涨的道理。

四、我国转向外向型经济过程中购买力平价的长期走向

在一国转向外向型经济和实行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如果采用市场规律在决定汇率,则本币相对于外币的价值就很可能偏离购买力平价(PPP)的尺度。一般来说是本国货币先要贬值,比购买力平价显得低一些,这个现象往往是与国内生产结构及国际市场结构相联系。均衡汇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就是“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比价关系。由于经济转轨初期有相当多的国内产品因不符合国际规格和质量要求而不能参加贸易,所以就有可能暂时使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偏离得更远些。随着“可贸易商品”的比重增加和单位产品创汇率的提高,比价关系也随之变动,均横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就会再度接近。[注7]

上述经验在国际上有不少例子。道奇计划后日本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早期出口纺织品比较多,后来出口低档的家用电器,高档市场还被欧洲和美国占据。随后日本变成了高档家用电器和耐用品的赢家,这时货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这一过程说明了汇率和出口产品的市场价格有关。[注8]

我国台湾省在经济起飞时汇率改革也相当重要。。。。。。随着“可贸易商品”的比重越来越大,国民经济中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变成“可贸易”的商品。这对本币的相对币值产生了明显的作用。[注9]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阶段:在今后若干年内将出现明显的产品档次升高,在国际市场上会有很多低档产品上升到中档产品。中国非常大,沿海地区产品档次提高后,不一定把低档产品的市场让给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相当一部分生产会转到内地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就是说我们有可能同时出口不同档次的产品,低档产品市场也并没有轻易转让出去。总之,可贸易商品的比重加大,档次提高,可贸易商品与不可贸易商品的比价关系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可能带来本币的升值。我们不能因为转变初期实际均衡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脱节(低汇率),就认为是不符合价值规律了。[

⑤ 货币购买力指数的货币购买力指数的计算

货币购买力指数=报告期单位货币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基期单位货币购买的该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货币购买力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成反比,因此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货币购买力指数=1/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指数
综合反映购买力指数的公式为:
货币购买力指数=1/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因此,货币购买力指数实际是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含消费品价格指数和服务性支出价格指数)的倒数。
拓展资料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关于货币的本质,学术界仍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专业术语为通货,主指“流通中的货币”。传统上,货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于货币的职能定义。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⑥ 高中政治必修一:如何计算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3%"是指货币贬值3%,此时2000元贬值3%应该是:2000/1.03=1941.7475(元),这1941.7475元就是2000元的实际购买力。

⑦ 实际购买力是怎么算的(公式)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它的大小,直接受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就下降,居民以货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就减少,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在实际测算中,往往是采用货币购买力指数来反映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以说明单位货币在不同时期所能获得的商品和服务数量的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购买力指数(%)=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
例如,1995年某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115.3%,则其倒数就是当年的购买力指数86.7%,也就是说,在消费结构不变的情况下,1995年这个市居民每100元消费只相当于上年的86.7元,币值降低13.3%。

⑧ 货币购买力的确定方式当前RMB货币购买力评价

利率和通胀情况

⑨ 货币购买力的原理

货币的购买力本质上讲是一定数量的货币能在市场上买多少东西,它最终必须由市场决定。
如果没有竞争,合作的双方可以按各种交易价格在整个互惠空间中分配合作剩余;而竞争将缩小分配剩余的成交价格空间,使得一部分互惠空间不会是博弈定价考虑的范围;当竞争加剧,定价空间将缩小,并向拍卖均衡价格收敛。货币的存在使得竞争加剧,从而使得成交价格接近拍卖均衡价格。
当人们的交易都以货币为交易媒介,人们的交易就成了用货币交换某种具体商品。此时,人们碰到的一个大难题是:如果货币的购买力不能准确地知道,那么大家该怎样决定相应的交易价格呢?交易人不可能先将被交易的商品拿到将来去先获得最终消费的结果经验,然后再回到交易那一时刻(从而知道各种数量的商品到底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去做交易决策。而在交易完成后,人们在将来真的消费被交易商品,很可能最终的效用结果与交易时自己所以为的会有相当大的差距,因为影响人的偏好的因素太多,且往往变化无常(在做交易决策时,人们往往不能完全知道将来消费时的具体偏好情况)。
但是经济学理论不能因不确定性而止步。经济学家们的做法是将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抽象掉。经济学中的理性假设使得我们可以在稳定的偏好基础上进行分析。现实中,尽管官方不断地在公布各种各样的物价指数,但是由于不同人用货币去交易的目标是不相同的,对每个人而言的实际货币购买力都会有差异(不同人的统计权重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结构性特征。当人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对自己而言的货币购买力,人们不得不估计一个相应的购买力值,并将之作为交易决策的基础。然后随着自己所掌握的相关信息的增加,人们再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估计值。我们可以将人们在每次交易时的对自己而言的货币购买力估计值抽象化,让它具有理性化的特征。于是,在各种商品市场的拍卖均衡价格基础上,具有垄断力的竞争者们将通过博弈决定市场的成交价格。这些成交价格将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也将根据它们的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在未来做交易决策时各自的货币购买力的估计值。

⑩ 货币购买力指数=1/物价指数,那么物价指数怎么算

物价指数也可用算术平均数或调和平均数来计算。

在计算方法上,单项商品的物价指数,用报告期和基期的实际平均价格计算。多种商品的物价总(组)指数,一般是以报告期的商品销售(或收购)数量为同度量因素(见统计指数)来计算。物价总指数K的算式为:

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采用指数体系法计算。

热点内容
查股票600656退市 发布:2025-05-10 06:58:39 浏览:481
各地股权交易所如何交易 发布:2025-05-10 06:45:47 浏览:370
理财这个专业为什么好 发布:2025-05-10 06:38:07 浏览:690
股票型基金标准差多少好 发布:2025-05-10 06:35:24 浏览:708
期货分析师考试多少分及格 发布:2025-05-10 06:32:34 浏览:349
佳士科技的股票 发布:2025-05-10 06:22:26 浏览:397
it通信和金融哪个好 发布:2025-05-10 06:22:19 浏览:780
为什么金融人爱看书 发布:2025-05-10 06:10:18 浏览:935
退市前买入股票可以吗 发布:2025-05-10 06:06:02 浏览:790
做期货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发布:2025-05-10 05:54:26 浏览: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