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2015年货币政策是什么

2015年货币政策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4-19 02:22:56

『壹』 2015年央行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原因,效果_

央行未来将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虽然报告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中对货币政策基调的描述,货币政策的态度没有发生变化,继续“稳健”。但央行表示既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也要根据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基础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其中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后者将成为主要关注点。我们注意到在第三部分“对通胀的看法”中央行表示若物价持续走低也可能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并推高实际利率水平。显示央行已经注意到通胀下行导致的真实利率上升的问题。意味着如果通胀进一步走低,将会降息来平抑真实利率的上行。因此尽管报告中未有明确表述,结合当前经济和通胀形势,我们仍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应该会持续宽松,存在进一步降息降准可能性。

『贰』 2015年什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中国经济“新常态”阶段论表明决策层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性显著提高,“稳增长”的核心目标是为了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失业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在这一前提下,政府工作重心将放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改革和加速增长方式转变上。我们预计,决策者们可能下调2015年GDP增速目标,将重心放在结构性改革上。与此同时,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政策基调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为了对抗经济增长放缓、提升中期增长前景,中央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中央将稳步推进经济体系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打破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管制和垄断,促进要素市场化,支持私有经济发展,推动教育与研究改革、鼓励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要素生产率水平。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需要审视“新常态”的阶段性含义与特征,更加长远且动态的看待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问题,在加快结构转型和缓解增长过快下行之间取得平衡。总体来看,受货币政策宽松推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速度可能慢于我们之前预期,但是其他一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可能超出我们预期,最重要因素是在房地产下行和传统的采矿、制造业去产能周期中,国内银行体系可能出现自主性信用收缩。因而,我们依然维持之前的经济预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将由2014年15.5%降至2015年的12.5%-13.5%,GDP同比增速由2014年的7.2%回落至2015年的6.7%-6.9%。

『叁』 2015――2018年我国的货币政策

2015-2018年,我国货币政策概括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实施的几条主线是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继续加大市场供求决定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健全全国统一联网管理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落实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继续鼓励金融市场创新,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监管框架和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

『肆』 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怎样的货币政策

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稳健,继续定向调控。

『伍』 怎么分析2015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展望2015年,我们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继续推进。那么,与之相伴的问题就是,明年常规性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有多大呢?对此,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目前通胀压力不大,货币政策无需收紧,而明年下调增速目标后,货币宽松的压力也不大,因此,短期内货币政策料将继续维持当前结构性发力的态势,这样,使用常规性货币政策的空间仍然相对较小。但是,我们并不否认明年存在全面降息的可能(降准可以弥补基础货币缺口,我们觉得很有可能发生)。我们同时注意到,虽然目前就业形势波澜不惊,但明年就业会存在一定的恶化风险。如果明年就业底线被突破了,全面降准和降息所传递的宽松预期对稳增长将至关重要,届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将重新让位于常规货币政策。
2015年的货币政策可以概括为:管好管住“流动性总闸门”,尝试改进结构性政策工具,定向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进一步地,要真正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除了资金供给端应该维持平稳有序外,我们需要更多资金需求端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要真正抑制融资刚性部门的融资需求。 舍此,一味要求货币政策的松而又松,固然能使当前的债务存续更加平稳,也必然会使未来的债务累积更加肆无忌惮。而一旦整个社会的债务存量快速攀升,债务滚动消耗的融资资源也会快速增加,这会使中长期内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整体经济转型变得更加艰难。因此,赋予货币政策更多的空间,而不是被“投资倒逼信贷”的逻辑裹足紧身,是明年货币政策能够处变不惊的关键前提。而财税制度上能否有“壮士断腕”的魄力,适应新常态上能否有“日见其新”的定力,则是明年货币政策能够交出漂亮答卷的“诗外功夫”!

『陆』 2015年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什么

中央政治局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柒』 2015年1月28号中国央行货币政策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更准确的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所谓广义公开市场,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所谓狭义公开市场,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发行量大,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量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长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3.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捌』 2015年中国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措施有哪些

2015年货币政策操作预计将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继续丰富工具箱,完善工具储备。继续加强对国际流行政策工具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不断丰富和增加工具篮,并对这些工具进行组合和运用。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灵活搭配、合理创新。

二是不断创新工具组合。要进一步研究归纳各类工具特征,不断完善工具箱中长期、中期、短期品种;精准把握工具操作量、发力方向和节奏。认真探索并思考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采用什么工具这一问题。同时,积极完善一套非常规的货币操作机制,以应对宏观条件的不确定性变化。

三是继续坚持定向调控的思路。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应发挥货币当局更大的主动性,积极引导资金流向,继续坚持定向调控,引导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宏观审慎政策参数调整力度。适度增加贷款进度弹性,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际需求和季节性规律合理把握贷款投放节奏。

『玖』 2015年中国应该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是这次会议的一大主题词。在分析明年经济形势时,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会议同时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新常态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变了,决策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也在调整,宏观经济目标将会呈现多元化趋势。”
明年经济工作,既有稳字当头的不变,也有着力点的变化。会议提出“两个坚持”,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稳中更有进。会议提出,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
信号二
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
会议强调,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同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增长不稳,调结构就缺乏基本前提。”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只有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就业和民生才有保障,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才能正常维持,才能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等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由弱转稳的趋势,出口、消费、投资均有望实现平稳增长,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将支持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信号三
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
步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再靠以往大规模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及外部需求,难以继续维持健康增长。
会议提出,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这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到中高速过渡必然发生的增长动力切换,也是重要的战略部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王军指出,下一步要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从金融、财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信号四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会议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表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各种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在不断加大。
毕美家说:“今后应突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增产模式攻关的全过程,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信号五
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会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胡序威认为,这一部署意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既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贫困差距,又能形成几大区域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
“上述部署既有重点又有全局观。”他表示,京津冀优质生产要素聚集,对经济发展全局意义重大;长江经济带产业基础良好,又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统筹起来,有利于生产要素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扩散;推进“一带一路”,是扩大对外开放有力之举,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将受益匪浅。
信号六
就业和扶贫加以特别重视
新常态下,明年民生政策走向如何?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特别要重视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扶贫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前提。中央把这两项工作作为明年民生工作重点,既抓住了基础,也抓住了重点,是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具体体现。”张立群说。
他指出,今年以来,民生政策效果明显,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稳定。从目前情况看,明年在就业和扶贫上还会有进一步动作。
信号七
经济体制改革抓落地
产能严重过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放缓,使不少过去被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和挑战浮出水面。王军认为,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障碍,最终要通过改革去突破。
今年以来,行政审批、金融、财税、投融资、对外经贸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推进,既在稳增长上发力,又有效推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为我国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专家指出,这次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提高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质量”,体现了强力促改革的决心,也为攻坚期如何向纵深推进改革作出具体部署,那些难度大、阻力大的改革有望在明年强力推进。
信号八
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全球化下,开放性的宏观经济管理愈发重要。会议指出,要促进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国正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资本流出新兴经济体,我国也面临资本外流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商务部预计,中国对外投资金额即将超过吸收外资金额,未来5年对外投资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
张燕生预计,未来我国国际收支可能出现拐点,从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转向基本平衡甚至出现逆差,由此带来人民币双向浮动、跨境资本和贸易双向波动的趋势。
“当前支持国际收支进一步改善的条件已经具备,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性至关重要。”张燕生说。

热点内容
如何能提前查到自然基金结果 发布:2025-07-10 01:39:11 浏览:846
理财通电子汇入收入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0 01:10:36 浏览:794
金太阳买基金为什么那么贵 发布:2025-07-10 00:59:53 浏览:274
股市为什么一开市就拉高 发布:2025-07-10 00:48:32 浏览:639
姚基金有多少支球队 发布:2025-07-10 00:44:10 浏览:246
短线手机上如何炒股 发布:2025-07-10 00:38:49 浏览:706
基金封闭日开放日每月如何定的 发布:2025-07-10 00:36:14 浏览:159
炒股拜什么神佛 发布:2025-07-10 00:30:29 浏览:612
如何选择年化收益15的基金 发布:2025-07-10 00:15:01 浏览:903
胜任素质理财产品哪个好 发布:2025-07-10 00:12:43 浏览: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