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市值多少
『壹』 福特汽车市值有多大比中国银行市值哪个大
2013 世界500强企业中 福特28 中国银行70
『贰』 福特家族
105年前,福特汽车公司诞生,4年之后,福特汽车公司历史上最为轰动的车型T型车面世。这款质优价廉、极具实用价值的汽车作为世界汽车史上的神话,一直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对于福特家族的现有成员来说,光荣与梦想已经成了历史。他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步履维艰、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或者被蚕食的企业。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特公司开始和一系列知名的国际汽车公司合作,在国外进行本地化生产。全球扩张把福特带入了最佳的境界。对于福特来说,取代通用汽车而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商,似乎是唾手可得了。但从1999年开始,危机再度降临在福特身上。
1999年,雅克斯·纳塞尔被任命为福特的CEO。同年,比尔·福特——亨利·福特的曾孙成为董事会主席。福特家族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在纳塞尔的带领下,迅速跌落坑中。纳塞尔掏出了上百亿资金投资到豪华品牌上,如沃尔沃和陆虎。其他的投资还包括了一些汽车维修企业和因特网公司。这是一次金融上的冒险行为。一些媒体批评纳塞尔偏离业务重点——汽车制造和销售,而将精力过多地放在电子商务、循环利用废料及福特快速服务运作上。到2001年秋天,福特亏损已经高达540亿美元了,纳塞尔不得不黯然离去。
随后,比尔·福特临危受命,出任CEO。上任之后,比尔提出了详细的福特复兴计划。不过他所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外乎两点:关闭工厂,大幅裁员。与他的曾祖父和叔父相比,比尔·福特的改革方案实在是缺乏想象力。
在美国市场,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跌到了15.6%,是该公司从1920年以来的最低市场占有率。其占据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的位置,也在今年拱手让给丰田。另外,由于受到亚洲汽车制造商的冲击,福特在欧洲以及亚洲等其他新兴市场开始陷入泥潭,从而使福特公司的整体亏损变得无法避免。2001年比尔·福特接任CEO时,福特家族的B股市值11.4亿美元,不到6年的时间里,这些钱已经缩水了一半多。更糟糕的是,家族过去比较稳定的红利收入现在已经基本上断了。
而2005年福特创造了103年的亏损纪录,全球业务亏损高达127亿美元,平均每销售一辆车亏损1925美元。在此背景下,福特家族的第四代传人比尔·福特(W illiam C lay Fo rd)自动交出执掌了5年的福特公司帅印,黯然离去。有统计显示,在小福特任职期间,裁员7.3万人,股票市值下跌180亿美元。2006年9月,壮志未酬的小福特终于下定决心,钦命从波音公司来的艾伦·穆拉利接替自己担任福特汽车CEO。
『叁』 特斯拉门店火爆 股价飙升500美元一股 超过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总和
1月7日,特斯拉国产Model3正式交付,其国产化进入正轨。这也意味着它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交锋从媒体上走向现实。马斯克亲临上海向首批大众用户交付新车,同时还正式宣布中国制造ModelY项目正式启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CEO激动到脱衣尬舞,现场飙泪,这家电动车企是赚了多少钱
国产Model3交付,简直要抢了"贺岁剧"的戏码,各种消息和争议总能不断刷屏!1月7日,在特斯拉Model3的交付仪式上,CEO马斯克不但激动的现场脱衣尬舞,还一度哽咽,他表示,非常感激中国政府和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马斯克自己也在微博上发布了跳舞的视频,称,"在上海超级工厂,放飞自我!!"。在视频中可以看到,马斯克跳着跳着,还脱掉了外套。
有网友调侃称,"有什么好好说,别动不动就脱衣服"。
可以看出,马斯克这是真高兴了,"这次可以过个好年了"。
马斯克的确有理由庆祝,2019年,特斯拉共交付36.75万辆汽车,较前一年增长了约50%,并且超过了2018年和2017年交付总和。在国产特斯拉Model3交付现场,上海工厂ModelY项目正式启动。受到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推动,特斯拉股价连创新高,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上市值最高汽车厂商。
中国的高效在让马斯克感到激动的同时,也让特斯拉对中国市场有了更多的期许。在宣布ModelY项目启动的同时,马斯克还表示将在中国为全球市场设计一款未来车型,并将在中国启用一个设计和工程中心。
目前中国已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场,尽管特斯拉并未公布中国汽车销量,但是特斯拉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中国营收为6.69亿美元,前9个月为21.38亿美元,分别占据总营收的10.6%、12.4%。按照基础版Model3的3.5万美元售价计算,特斯拉这两个时期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分别约为1.9万辆、6万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伍』 吉利沃尔沃寻求合并整合 将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在收购沃尔沃汽车十年之后,吉利正在寻求与这家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寻求更高程度的合并整合——不仅仅是在业务层面,而且在至关重要的资本市场上,双方也要实现高度统一。
2月10日,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双双发布公告,官宣了双方正在推进整合的消息,并刻意强调了“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的主要表现,除了研发生产之外,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双方将会以同一主体的形式,登陆资本市场。
这意味着合并一旦落地,目前在香港挂牌的吉利汽车(目前市值约180亿美元),将会迎来市值飙升,并由此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吉利沃尔沃公告整合
按照沃尔沃的官方表述,这是一次“强强联手”的整合,目的是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并特意强调“强强联手”能够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并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财务方面实现更加有效的协同效应。
沃尔沃还具体表述称,业务重组将会使得吉利和沃尔沃更充分地实现规模优势,能够集中资源引领行业变革。
另外,这次重组后,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等还将保持各自的品牌定位不变。
在资本市场方面,重组后的新公司将会通过在香港H股挂牌的吉利汽车实现上市,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挂牌。
吉利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正和沃尔沃探讨通过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以打造一个“强大的全球集团”,能够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同时也确认了新公司将在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再结合此次双方共同发布的公告,表明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十年之后,正在把这项并购推向深入——这一次涉及到的是技术、成本控制、财务和资本市场的深度整合。
十年之后“感情”加深
2010年3月,吉利宣布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
在当时,这是一桩轰动业界的“蛇吞象”式的收购交易。
即便是已经沦落至被收购的境地,但是作为一个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在被收购之前的2009年,沃尔沃汽车依然在全球卖出了33.5万辆汽车,同比跌幅10.6%,是过去十年的最低值。
而作为收购方的吉利汽车,当年销量是33万辆,但是同比增长率是48%。
这种体量和品牌上的大同小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时收购中的一个细节——吉利保证沃尔沃的“绝对独立运作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个品牌独立经营,虽然同在吉利旗下,但属于并行关系。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这个约定对于打消沃尔沃和福特的疑虑、快速推进收购事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现在十年过去,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沃尔沃在2019年的销量达到了70万辆,翻了一番还要多,而吉利的销量更是超过了136万辆,增幅超过四倍。
业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十年前那桩收购交易的成功——借助于吉利的收购和资金支持,沃尔沃度过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破产危机,而且实现了高速发展;同样借助于这次收购,吉利的技术和品牌溢价能力大幅提升,全球化战略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包括领克使用沃尔沃的CMA平台等,都意味着双方在技术上的合作交流,相比收购之初,水平已经大幅提升。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吉利和沃尔沃把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也就是此次双方共同提及的业务整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双方也表现出了高度默契。
整合时机凸显“默契”
理论上,吉利这次和沃尔沃的业务整合并没有板上钉钉。
吉利在公告中的表述是,这笔交易还没有具体时间表和详细计划,而且还得经过双方董事会和股东、监管机构的批准,同时还要考虑“市场情况”。
沃尔沃汽车官方发布的公告与之类似。
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吉利和沃尔沃能够在一些关键事项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披露相关信息,意味着在业务和资本市场的“合并整合”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默契。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时机的选择也颇为微妙。
在2018年5月,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吉利控股选择了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来推进沃尔沃在香港和瑞典上市,估值为160亿-300亿美元。
《金融时报》当时的报道称,吉利希望沃尔沃独立上市的估值能够超过300亿美元。
不巧的是,2018年的资本市场走势不佳,香港恒生指数从2018年1月底超过33000点的阶段高点,最低跌至当年10月份的大约25000点一线,跌幅超过了24%。
这让沃尔沃寻求的多达300亿美元的估值难以实现,后来也就没有了下文。
这还不是全部。
事实上在更早之前的2016年,沃尔沃就向包括瑞典养老基金在内的三家机构投资者,以可转换优先股的形式筹集资金50亿瑞典克朗,这一动作被普遍解读为沃尔沃将会寻求独立上市。
现在的市况完全不同了。
自从进入2019年以来,港股市场基本围绕27000点左右震荡走稳的趋势较为明显,这在客观上为吉利和沃尔沃的重组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跟2018年的单边下跌走势大不相同。
所以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吉利和沃尔沃选择在此时推进合并事宜,相当于选择了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而且即便按照早前报道中160亿美元的保守估计,新集团的估值也将达到340亿美元,超越排名第十和第九位的日产汽车(约200亿美元)和福特汽车市值(320亿美元左右),铁定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技术变革“倒逼”整合
在这轮汽车行业100多年来罕见的技术浪潮里,以电动化、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已经推动了包括驾驶体验在内的革命性变化,并且成为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仅从技术角度去看,这对沃尔沃和吉利的整合是一个利好。
因为自从发明了汽车史上第一条安全带之后,沃尔沃就在有关“安全”方面储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也正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很早就拥有了包括CitySafety在内、已经具备了初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安全系统。
而在无人驾驶趋势明朗化以后,沃尔沃也开始不断升级自己的相关系统,这意味着其尽管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在技术创新层面并不是很吃亏。
对于吉利来说,不仅仅因为其在过去的十年间销量翻了四倍多,更在于其背靠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所以沃尔沃的技术叠加了吉利的本土化优势之后,带来的协同红利极具诱惑力。
众所周知的是,虽然无人驾驶已经成为一款车的核心竞争力,但研发无人驾驶系统却并非易事——成本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所以无论是大众和福特,还是宝马和戴姆勒,都选择了联合研发的路径,以分摊研发成本。
相对于上述公司,吉利和沃尔沃同属吉利控股旗下,在合并重组后,将会在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获得更大优势。
结语:
从当初的收购,到双方在技术上合作,顺利推出领克,再到现在进行合并重组,并打算挂牌香港甚至斯德哥尔摩,都表明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在走向深入,落地实施的话,将诞生一个年度销量超过200万辆、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化车企——这既是吉利的目标,也是沃尔沃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拟议中的合并整合,对于新集团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特斯拉股价暴涨,市值逼近1600亿美元,已超宝马大众市值之和
近日,特斯拉的股价已连续6日持续上涨,截至发稿每股价格报收887.06美元,市值1598亿美元,相比前一天上涨14%,总涨幅接近60%。
同时,特斯拉早前发布的另一重磅车型ModelY将于今年开始投产,作为一辆基于Model3打造的主流级SUV车型,其需求量不会低于Model3,市场前景难以估量。
可以预见的是,在近几年内,特斯拉的销量仍将继续升高,考虑到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产,其车型的利润率也将随之上涨。在投资者们的认可之下,特斯拉的股价仍将保持一段时间的上涨,就如同SpaceX的火箭一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柒』 特斯拉市值近890亿美元 超出通用和福特的市值总和
特斯拉公司的市值历史上首次超越了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市值总和。1月8日,特斯拉股价涨幅接近5%,收于492.14美元每股,也让该公司总市值几乎达到890亿美元,比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总和高20亿美元。通用和福特的市值分别为500亿美元和370亿美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捌』 全球车企市值再迎巨变:蔚来/长城超通用/福特
这一天终于来到,但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太多。
11月5日,在美股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股价再次创下新高,蔚来上涨6.23%,股价报收每股37.71美元,市值也达到513.6亿美元(3411.7亿人民币),这一市值已经超过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通用汽车,后者市值为504.3亿美元(3349.9亿人民币),至此,蔚来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市值第7的汽车制造商,不仅超过通用、宝马,更是超过上汽集团,仅次于戴姆勒。
?
文/林嘉浩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