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间互换货币如何确定汇率
① 两国之间的汇率是跟据什么定下来的
主要就是各自货币在本国购买力的变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品价格是透明和趋于平衡的,所以购买力变动充当了汇率变化的锚,双方经济总量对应总价差。而在排除极端情况后,市场上货币买卖仅体现为短期波动,拙见。
② 国家的货币越换外汇的汇率是怎么样决定的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
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关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作用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葛逊就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之后,资产组合说也有所提及。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第二,利率。
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利率水平的差异,所有货币学派的理论对利率在汇率波动中的作用都有论及。但是阐述的最为明确的是70年代后兴起的利率评价说。该理论从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释了汇率的变动。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利率就与汇率成负相关的关系。
第三,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第四,政治局势。
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
③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是如何换算的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机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确定方法
汇率的确定方法随国际货币制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一次大战前,盛行典型的金币本位制,特点是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和溶化;金币与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作为世界货币自由输出入。各国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货币间的比价以含金量来折算,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Mint Par)。例如:1英镑铸币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1美元铸币含金量为23.22格令,铸币平价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镑约折合4.8665美元。 如此规定的汇率可能出现波动,但波幅有一定界限。这个界限称为黄金输送点(Gold Transport Points),黄金输送点等于铸币平价加上从一国输出或从另一国输入黄金需要支出的费用,包括包装、运输黄金的费用和运输保险费。如果汇率的波动使得两国间在进行国际结算时直接使用黄金比使用外汇更为合算,则贸易商宁可直接运送黄金。通过这一机制,汇率的波动可自动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汇率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等具有影响。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和金融资产说,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国际借贷说是英国经济学家葛逊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为背景,较为完善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他认为,汇率的变化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主要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可分为流动借贷和固定借贷。流动借贷是指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固定借贷是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在一国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流动借贷中,如果债权大于债务,外汇的供给就会大于外汇的需求,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相反,如果一定时期内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债务大于债权,外汇的需求就会大于外汇的供给,最终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说是20世纪20年代初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率先提出的。其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需要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相应地人们需要本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有影响的汇率理论,由于它是从货币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比率,合乎逻辑,表达简洁,在计算均衡汇率和分析汇率水平时被广泛应用,我国的换汇成本说就是 购买力平价说的实际应用。 汇兑心理说是1927年由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但个人之所以需要外汇不是因为外汇本身具有购买力,而是由于个人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又是由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外汇就如同商品一样,对各人有不同的边际效用。因此,决定外汇供求进而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外汇的心理判断与预测。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市场失衡引发的,引发货币市场失衡有各种因素:国内外货币供给的变化、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货币分析说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对浮动汇率制下现实汇率的超调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概括。 金融资产说阐述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认为一国居民可持有三种资产,即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其总额应等于本国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当各种资产供给量发生变动,或者居民对各种资产的需求量发生变动时,原有的资产组合平衡就被打破,这时居民就会对现有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愿持有量,达到新的资产市场均衡。在对国内外资产持有量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的替换就会引起外汇供求量的变化,从而带来外汇汇率的变化。
④ 各国之间的汇率由什么决定
各国货币之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原因在于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这是汇率的决定基础。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
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
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汇率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等具有影响。
⑤ 国与国之间的钱的汇率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定制。
金本位是指已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我们知道黄金做为全球通用的一种“货币”有独特的避险和储藏功能。在黄金为本位的制度下,流通中的金币价值和黄金相同纸币可以购买兑换黄金,金币和黄金可以输出入国境。
而在这种制度下,各国制定了本国金币的纯度,因为黄金的价值的区别的就是在于金体本身的纯度。所以各个国家就对本国黄金的纯度制定不一样的情况下,产生外汇汇率。比如说,一个国家的黄金铸金币的纯度是1.5克,而另一个国家铸金币的黄金是1克。那么交换就产生了差价进而产生汇率。
(5)国家之间互换货币如何确定汇率扩展阅读
1、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
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
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
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5、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
⑥ 汇率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是以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其高低最终由外汇市场决定。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汇率又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汇率会因为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而变动。
拓展资料:
影响货币汇率的因素:
首先,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国家的情况。 一国央行支付的利率是一个重要因素。更高的利率使货币更有价值。投资者会兑换高薪货币。然后他们把钱存在国内银行以获得更高的利率。
第二,国家中央银行创造的货币供应。 如果政府赚钱太多,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货币持有者将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如果货币太多,就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这通常只发生在一个国家不得不偿还战争债务的时候。这是最极端的通货膨胀。 一些现金持有人会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进行海外投资,但他们会发现,因为这么多,他们的货币需求并不多。这就是通货膨胀会压低货币价值的原因。
第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会影响其汇率。 如果该国经济强劲增长,投资者将购买其产品和服务。他们需要更多的钱来这样做。如果金融稳定看起来很糟糕,他们就不愿意在这个国家投资。他们希望确保,如果他们持有这种货币的政府债券,他们将获得回报。
拓展资料:
一、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也可以认为是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价值。具体来说,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价格比,或者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二、汇率的变化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本币贬值,即提高汇率,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相反,本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下降,起到了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三、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即本币对外的比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升高,即本币对外的比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⑦ 各国之间的汇率是怎么确定的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指的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汇率会因为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而变动。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
拓展资料:
外汇市场开放予不同类型的买家和卖家以作广泛及连续的货币交易(外汇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时进行,即从GMT时间周日8:15至GMT时间周五22:00。即期汇率是指于当前的汇率,而远期汇率则指于当日报价及交易,但于未来特定日期支付的汇率)。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的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意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同时,由于纷纷转兑外汇,加剧外汇供不应求,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
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引发资本内流。同时,由于外汇纷纷转兑本币,外汇供过于求,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上升。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叫应付标价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为直接标价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兑119.05日元。
⑧ 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流通货币(简称通货),是一种或一组用于物资交换的工具,有时也仅称「货币」。它根源于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金钱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度量单位。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⑨ 各个国家的货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多少
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率
1 美元 = 8.06152556 人民币
1 欧元 = 9.81490737 人民币
1 新加坡元 = 4.96154652 人民币
1 印度卢比 = 0.182675782 人民币
1 泰国铢 = 0.206713638 人民币
1 马来西亚林吉特 = 2.14939619 人民币
1 印尼卢比 = 0.000860624285 人民币
1 韩元 = 0.00830611225 人民币
1 日元 = 0.0690494655 人民币
1 俄罗斯卢布 = 0.287799687 人民币
1 澳大利亚元 = 6.06387953 人民币
1 加拿大元 = 7.02162101 人民币
1 瑞士法郎 = 6.3247505 人民币
1 丹麦克朗 = 1.31515728 人民币
1 港币 = 1.03934831 人民币
1 匈牙利福林 = 0.0390464021 人民币
1 墨西哥比索 = 0.769229157 人民币
1 挪威克朗 = 1.213574 人民币
1 新西兰元 = 5.49876659 人民币
1 瑞典克朗 = 1.06075166 人民币
1 南非货币 = 1.31763217 人民币
拓展:
美元,国际支付市场排第一名
按照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12月底,在国际支付中美元占比高达42.22%,与第二名的欧元份额(31.69%)差距扩大到10个百分点以上。
_
欧元继续排第二名——从1999年欧元诞生之日起,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货币结算量”,一度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但经过约20年的发展,欧元最终未能战胜美元,只能“屈居第二”。
而且随着欧元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下滑,随着美国经济总量的不断上升,美元与欧元之间的差距似有扩大的趋势。当然了,这只是SWIFT体系下的数据,而欧盟已经开启了自己的“国际支付体系”——SPV支付系统,有望进一步打破SWIFT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提升欧元以及其他货币的使用量。
人民币、加元争夺第5名
截止到2019年12月底,加元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份额为1.98%,超过了人民币的份额(1.94%),上升到全球第五名。但在11月份,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名;在10月份,加元又是全球第五名;在9月份,人民币是超过加元,排在全球第五
_
这意味着目前人民币、加元正在激烈争夺第5名的位置。和欧元所占的份额类似,这只是SWIFT体系下的数据,并不代表就是人民币全部的国际市场份额。因为,人民币也有自己的国际支付系统——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据报道,自2015年10月上线以来,CIPS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业务量稳步提升,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截止到2019年6月底,CIPS的实际业务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银行参与进来。
南生注意到由美国主导的SWIFT系统运营日久,已经在国际支付市场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同时也使得美元的地位日渐巩固,其他各国货币“难以出头”。这或许就是欧盟、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要建立自己的国际支付系统的原因之一吧。
_
英镑、日元、澳元、港币
按照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12月底,英国的英镑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份额为6.96%,排在第三名。之后是日元,所占份额为3.46%,全球排在第四名。
澳元、港元分别以1.55%和1.46%的占比位列第七至第八位。除此之外,其他各国的货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份额合计约为8.74%。
⑩ 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兑换率是怎样定下来的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