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什么比苏宁市值高
⑴ 京东商城 苏宁易购 最大区别
区别:
1、配送范围、配送方式:苏宁范围大,京东快速
苏宁和京东都有网站自营的物流系统,京东快递凭借良好的服务和快速的配送成为诸多消费者的最爱。苏宁快递速度尽管受到很多人诟病,不过网站是国内快递拍照最多的电商。
2、价格方面:不同地区价格不同
总体来说,京东和苏宁两家网站上,同一个地区的大家电价格差别很小。
两个网站都有自己的优势品牌,比如格力、小米产品价格在京东更低,而海尔、长虹等品牌苏宁的价格更实惠。
3、支付方式:京东更多样
苏宁分期付款接受光大、工行、招商、广发四家银行,而京东目前只接受京东自家贷款平台京东白条。
(1)京东为什么比苏宁市值高扩展阅读:
京东与苏宁的发展模式:
苏宁易购的线下模式基本思路就是开店,品牌入驻,然后收租金,利用付款周期赚现金流差额投资物业。而随着电商的冲击,苏宁开始做电商平台。
京东的发展模式就是线上的自营自销,京东并不像淘宝只依赖平台,而苏宁易购作为电商平台苏宁的品类不如深耕多年的京东多,然后在购物体验上面也不如已做了多年的京东好。而且京东经营模式的长处在于自营商品质量和自有的物流配送体。
⑵ 苏宁易购与京东比较
谁的盘子铺大?无疑是京东。京东经营多年,至少比苏宁易购早。而且从电商的规模效应上来看,京东和苏宁易购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在规模上,在盘子上,京东强过苏宁易购。
⑶ 谁是刘强东的最强对手,连马云都对其投资
刘强东最强的对手应该是苏宁的董事长张近东了。因为现在苏宁的实力已经让京东开始忌惮,之前马云曾对苏宁投资了283亿,虽然现在苏宁只有1000多亿,并没有京东市值的多,但是如果京东不能做出及时调整的话,未来被苏宁超越的可能性很大哦。而且在今年的500强榜单上面排名第一的,虽然是华为,但是仅次于华为的就是苏宁,京东排名却只排到第四。有人说京东已经连续亏损了四年金额高达百亿,倘若进入无法好好处理这件事情的话,对于京东的发展是很有影响的。
⑷ 市值相差4倍,这五年苏宁为什么没干过京东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线上交易,苏宁线上交易不行,线下现在去买的少了很多,
京东专营线上交易,做的比苏宁好几千倍。
如果你知道苏宁快递有多慢,你就知道它为什么干不过京东了。
苏宁快递收购了天天快递,
造成了有史以来,最慢的2个快递
⑸ 京东和苏宁哪个好有什么区别
电子产业总是争论不休,有竞争也有对比,有合作。今日你们的销量有多差,明天就会有一匹黑马的销量反超。而且这些数字对比,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些竞争将促使各大电商平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消费者。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京东和苏宁易购之间的区别吧。哪个更好一点?
京东还是苏宁易购好?区别在哪里?
京东和苏宁易购哪个好?
是谁的盘子太大?毫无疑问是京东。多年来,京东至少比苏宁易购早。而从电商的规模效应来看,京东和苏宁易购也并非等量级。就规模而言,京东比苏宁易购更强。
但是你问谁赚钱,我反而觉得是苏宁易购。虽然苏宁易购不是京东一家独大,但苏宁易购赚钱的能力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强于京东商城。理由如下:
苏宁易购是一个以线下几百家甚至数千家实体店为基础的电商平台。单就线下门店而言,能够为苏宁电商提供强大的电商议价能力,而这一点,我相信京东商城不一定能够做到。具有较强的采购议价能力,也就是说,在商品上架前,苏宁易购已经走在了京东商城的前面。即使价格战打死了,双方都会受伤,但京东伤得更重。
(2)去年京东拉了一大笔入市资金,多少钱就不说了,这些也都是虚的,这一年里,电商老大们吹牛的力气比统计局还大。那钱到底是干嘛的,据京东老大刘东强和后来的媒体报道,京东拿着那笔钱,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物流上。
自我物流建设,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人家京东不仅要拼价格,人家还得拼物流。因此,大部分的钱被投入到物流中。但是苏宁并不一定,论传统,苏宁在线下经营了很多年,在全国各地都有数百家门店,门店是物流的。网上下单,店里送货,我想,光这一点,它的服务不会比京东商城差吧!
(3)综上,无论在价格战、物流还是服务水平上,京东商城都是输家。两个人在同一层次是不同的。假如说现在,苏宁还差的远,那么在未来,我想,苏宁一定比京东强。
有什么不同之处?
京东是一个全电子商务的网上购物平台,没有任何实体店。与苏宁易购一样,苏宁电器也是一家衍生于网购平台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实体店。
二、京东商城以配送速度快著称,在配送速度方面,京东比苏宁易购要快得多,而苏宁易购在配送范围上有很大的优势,很多农村都能配送到。
总而言之,对于京东和苏宁易购哪个更好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选择购物平台,毕竟我们不能只在一个平台上购物。
⑹ 苏宁和京东哪个市值高
根据今天的股市收盘价,苏宁在中国上市,总市值1163.75亿人民币;京东在美国上市,总市值580.98亿美元,根据汇率,京东大约值3840.6264亿人民币,从市值来说,京东是强于苏宁,是苏宁的三倍多。
⑺ 为什么用京东的人越来越多,苏宁易购是如何败给京东的
是因为苏宁觉醒晚了 以前苏宁的客服体验不好 app优化不好 苏宁物流也比较慢 后来京东做大了 但是现在京东慢慢门槛高了 现在苏宁更实惠 客户体验也有改善 苏宁物流也可以隔日达了 现在我也逛苏宁 但是苏宁商品种类和京东差距还是很大
⑻ 京东商城的实力有多强和苏宁国美淘宝能比嘛
目前京东商城的融资能力比较好,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大战中去,在电商这一块来说,销量远比苏宁,国美的要强,至于淘宝嘛,它目前的霸主地位还是无人能比的,平台太大了,目前国内还没有其它电商可比的。
⑼ 京东市值被高估,中国式“亚马逊”成鸡肋
日前,据毕盛资管近期的一份针对京东的调查报告,质疑了京东近600亿美金市值,认为其盈利水平、运营情况,以及业务并不足以支撑起这样的高市值。在与亚马逊4520亿美元的市值对比中,京东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并不能以亚马逊为标杆来评估京东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价值。
那么,京东真的就鸡肋了吗?2017年初的第一季度京东开始实现盈利,盈利额达到3500万美元,十几年的京东终于开始转亏为盈,即便是后续几个季度内的盈利能力会有所下滑,全年预估计也会保持在1.4亿左右的盈利规模。这样的盈利规模真的是只是单纯的,不可持续吗?
京东是否被高估?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毕盛的数据来看,并不能认定京东的市值就高估了,同时也不能说他就值这么多,没有确实的数据,所以并不能下定论,这更多的是毕盛的一个臆测。京东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值能迅速由原先的每股19.51美元涨到了每股43.80美元,攀升超过124.5%,虽然增值额很多,但属于行业现象,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也并不是没有可比性。
1、高估的数据是否带有偏向性?
在报告中,主要针对的是京东几个相对弱势的业务组合,一个是对主营数码3c业务盈利能力的质疑,一个是对沃尔玛入股后关于在快消品领域的仓配成本与利润分配问题,一个是京东自建的物流系统是否存在优势的问题。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京东的盈亏状况,看起来似乎是很合理的。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京东的盈利能力主要来自于直营业务产品,但实现盈利是在进入快消品领域之后,融入了沃尔玛、一号店,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算在直营业务中的。
京东的金融保险、京东云、京东智能等业务也处在快速发展之中,而报告并没有将这些潜力股进行渲染和分析。市值反映的是一个公司的价值,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分析时当然要有可依据的点,而不能单从盈利能力来片面化教授。
2、具有中国特色,又不同于国外市场
国内市场是欧美之外的又一个大市场,京东的业务以数码3c品类起家,后来延伸到全品类,虽然并没有大规模扩展到海外市场,但是就目前来说,足够京东消化一段时间,时下销量最好的还是数码3C类,只不过是平台得到的利润水平并不高。
在与阿里系的天猫、淘宝相比较,京东则更倾向于是自营模式。这样一个是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一个是利益分配中平台虽然获得部分利润,而阿里系则倾向于平台的运营,商户要自己运营店铺,那么,购买流量和曝光,研究平台的规则都是商业化的进程,在体系上要相对完备,利润也就很可观了。
3、相比8年前互联网环境大不相同
在2009年的时候京东还没有实现盈利,虽然在很多业务上还在模仿亚马逊,而相比之下生存环境的不同,业务水平上也存在着差距,就不能单单的以企业对比来评价其市值。
中国电商市场的发展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对于数码类产品来说,人们对于高质量正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京东就会越来越受追捧。与其竞争的苏宁、国美因为线上业务的缺乏,难以与京东竞争,所以苏宁选择抱团阿里,而国美选择转型做零售,自营线上电商平台。在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时间差,追赶京东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的运作。
此外,中外互联网市场在发展水平、用户认可度、模式创新能力上都存在差异性,比较而言国内市场经过多年的电商浸润,从消费模式到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愿意参与到互联网消费中来,特别是o2o模式也得到了认可,而这在国外市场是被看衰的。
相比亚马逊有差距,但仍是合理的范围空间?
亚马逊在2009年的时候市值500亿,就已经实现了9亿美元的利润,而如今京东才开始盈利,而且运营范围和行业地位都无法和亚马逊相比,在国内还有阿里压着,加上高瓴资本抛售京东的股票,才使得毕盛对于京东的市值持怀疑的态度。
亚马逊能够快速实现盈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扩大至了市场范围,降低了仓储运营成本。而京东目前已经实现利盈利,其下一步计划则是继续增强盈利能力,扩大业务进展,缩减运营成本。
亚马逊在2009年到2017年的8年时间里实现了市值900%的增长,仓储运营成本控制在8%~10%左右,京东目前在15%左右,还有不少的改善空间。那也就意味着,京东的未来还是有好的预期在里面的。
京东能否赶超亚马逊,在于其能否快速降低成本
媒体把京东比作是中国的亚马逊,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如果不能投入更多到技术研发中去并尽可能的降低运营成本,那么其盈利能努力自然会受到质疑。
京东比亚马逊晚五到六年的时间成立,但是亚马逊在成立七年到八年的时间已经开始盈利了,后来的亚马逊在云业务、硬件产品研发上有很大的优势,其业务涉及到近119个国家和地区,所以4500亿的市值是有业务支撑的。京东则常年处于亏损之中,投资人看好的是京东的未来预期,盈利是一个好的苗头。
那么,京东为何不扩大海外业务?
一个是来自阿里系的竞争,一个是自身盈利能力的局限,京东要扩展业务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这就需要有足够盈利的业务。在过去的几年里,京东凭借其当时平台加上自营物流,提升了品牌价值,不过,成本上的不断激增,就使得京东在业务扩展上遇到了问题。
在与沃尔玛的合作中,双方是用互换股份的模式开展的,并没有大量的货币交易,这也许只是京东在业务上的一小步,不过对于京东来说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未来的盈利之路能否帮助京东正真成为中国的“亚马逊”呢?(作者:耿彪,首发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