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货币供给是什么书
1. 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的本书目录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节 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第三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二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利率及其决定
第二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
第三节 收益率
第四节 金融资产定价
第五节 我国的利率及其市场化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三章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金融机构
第二节 金融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四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
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
第四节 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五章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投资银行概述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三节 全球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六章 金融创新与发展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金融创新
第二节 金融深化
第三节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均衡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体系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实施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十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第二节 金融危机及其管理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十一章 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 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考试大纲
考点精讲
第一节 汇率
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第三节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第四节 国际货币体系
第五节 离岸金融市场
第六节 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
历年真题及详解
强化训练
答案详解
2.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这门课一共有多少章节
这门课一共有12个章节。包括: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第三章利率与汇率,第四章金融市场,第五章金融资产的组合与选择,第六章金融中介体系,第七章商业银行,第八章中央银行,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第十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十二章金融监管,。
3. 我想下载通用模型解题(数学)。(扫描版也可以)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认识和把握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通用模型,掌握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了解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基本知识点:货币供给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货币供给模型,基础货币及其决定,货币乘数及其决定。
重点与难点: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因素;货币供给的通用形式及含义;基础货币及其决定和调控;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课时数:3
第一节 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量
一、货币供给量的定义
狭义的货币供给量M1是最基本的货币供给量定义。包括流通中的通货和活期存款。
广义的货币供给量包括M1和定期存款。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首先从狭义的货币供给量开始,并进而研究广义的货币供给量。
二、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供给量
1.整个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
货币供给量实际上是非银行经济主体的一种资产,恰好等于银行系统的负债。为此,货币供给量与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息息相关。这样,货币供给量大小都反映在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上。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包括黄金、外汇及特别提款权)
政府债券
对企业、团体及个人的债权(包括对企业、团体及个人的贷款和投资)
其他资产
合计
M货币供给量
(通货活期存款)
准货币
(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政府存款
外国存款
净值及其他负债
合计
2.影响货币供给量变化的因素
对上表资产和负债对应项目相轧差,说明影响和决定货币供给量增减变化因素有:①国际收支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即国际收支顺差或黄金外汇储备净增),货币供给量增加;若为负数货币供给量减少;②财政支出与收入增减净额。若为正数,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若为负数,使货币供给量减少;③银行对企业、团体及个人的贷款和投资增减净额。若为正数,表示信用扩张,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若为负数,表示信用收缩,造成货币供给量减少;④银行内部平衡能力。其增减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呈反向变动。
总起来看,货币供给量增长数额的大小是由银行系统资产业务规模的大小所决定的。
第二节 货币供给模型
一、货币供给M1的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也称为货币供给函数,它是反映货币供给量与影响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1.通用模型的简单推导
模型中字母的含义:B为基础货币,C为流通中现金,R为银行存款准备金,rd为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rt为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k为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2.通用模型含义
表明货币供给量M1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货币乘数m1和基础货币B。
3.货币供给的增量表达式
假定货币乘数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据此给出货币供给的增量表达式,即:
说明:一方面,在货币M1的通用模型中,若已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增加量,可计算相应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另一方面,如果已知货币供给增长率和货币乘数,可计算出为实现该货币供给增长率目标,中央银行应增加多少基础货币,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数量上的依据。
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均发生变化,则有:
G表示增长率。该式说明:一国在一定时期的货币M1的增长率等于其相对应的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各自增长率之和。
(四)货币供给M2的模型
模型含义:货币供给量M2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货币乘数m2和基础货币。
第三节 基础货币及其决定
一、基础货币的定义
基础货币等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
即B=C+R
1.从静态意义上讲,基础货币应仅是商业银行所保存的存款准备金R,见下图:
2.从动态意义上来看,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所保存的存款准备金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之和,即:
B=C+R
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基础货币理应是动态意义上的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的决定
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从基础货币的定义可知:若视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为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则基础货币便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负债。因此,研究基础货币的决定机制,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入手。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2.基础货币决定的总体分析
在上表中,金融机构存款可视为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根据会计核算原理:资产=负债。我们有:
表明:基础货币作为中央银行资产总规模与其非基础货币负债规模的二元函数,当相对一定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总规模的递增函数,当相对一定时,基础货币是非基础货币负债规模的递减函数。
3.资产项目的变动与基础货币的决定
(1)对政府财政的贷款与基础货币的决定
第一,若政府财政向中央银行贷款所形成的政府存款不支用,对基础货币的变化并无影响。
第二,若政府对这笔贷款所形成的政府财政存款支用,使基础货币增加。
(2)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与基础货币的决定
第一,再贴现增加,使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即存款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第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的增加,也使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第三,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购买承兑汇票,使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即存款准备金增加,也使基础货币供给等量增加。
(3)金银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决定的影响
第一,中央银行从国内生产厂商收购金银。会引起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增加,使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第二,中央银行从国外中央银行收购金银。若外国中央银行对其出售金银的所得款项储存而不运用,基础货币的供给不受影响;若中央银行从外国中央银行购买金银后,外国中央银行对其出售金银所得款项加以支用,基础货币增加。
第三,中央银行收购外汇,基础货币等值增加。
4.非基础货币负债项目的变化与基础货币的决定
(1)政府财政存款的变化对基础货币供给的影响:政府财政存款的增加使基础货币减少;政府财政存款的减少使基础货币增加。
(2)外国存款的变化对基础货币供给的影响:若外国存款增加,使基础货币减少;若外国存款减少,使基础货币增加。
三、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手段是改变其资产规模,具体而言是通过控制它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黄金、外汇。
第四节 货币乘数及其决定
一、货币乘数的概念
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本意是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二、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
以为例
1.通货比率k=C/D
k是流通中通货占活期存款的比率,它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资产偏好。通货比率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决定通货比率的主要因素有:A.公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B.用通货购买或以支票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相对价格的变化。C.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2.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t=T/D
t由公众的资产偏好所决定的。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定期存款比率的因素:A.收入水平;B.定期存款的利率。
3.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e=E/D
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超额准备金越多,贷款和投资规模愈小,货币乘数愈小。变动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大小主要由下列因素决定:
A.保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的大小
B.借入超额准备金成本的大小
C.经营风险和资产流动性的状况。
4.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rd和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rt
这两者由中央银行所直接左右它们,反向作用于货币乘数的大小。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1.货币供给外生性含义
货币供给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等因素所决定,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如肯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认为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影响经济进程。
2.货币供给内生性含义
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如肯定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则认为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
关键词
1.货币供给量2.货币供给函数3.货币乘数4.基础货币5.内生变量
6.外生变量7.原始存款9.派生存款10.超额准备金
11.法定存款准备率12.现金比率13.超额准备比率14.名义货币供给
15.实际货币供给
复习思考题
1.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新颖之处何在?
2.试比较三种货币乘数理论的异同(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分析、卡甘分析及乔顿分析)
3.从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看,影响货币供给量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简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6.决定通货比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我国现时对货币供给量划分为哪几个层次?划分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8.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9.试述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10.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是怎样的?试写出其理论模型。
11.试述基础货币的决定和调控。
4.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一般都重点考哪些
重点章节: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
重点知识点:
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单利和复利的计算
利率的种类
汇率及标价方法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金融工具的特征
金融市场的功能
国库券发行价格的计算
债券交易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
金融衍生工具特点与功能
金融期权的种类
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贷款的种类
商业银行监管资本的含义与构成
投资银行业务的内容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派生存款及其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影响
货币政策四大目标的关系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5. 清华金融专硕考试科目
一、清华大学金融专硕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03 数学三
431 金融学综合
说明:清华大学金融专硕考英语二和数三。英语二简单,考清华大学金融专硕的又都是学霸,考上的考生数三绝大部分都是高分,所以每一年清华大学金融专硕复试分数线都很高。
年份 专业 院校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2020年 金融 经济管理学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
④431金融学综合
二、这是太奇君给你准备的清华大学金融专硕参考书
清华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纲包括货币银行、公司财务和投资学三部分内容,各为50分。
清华大学金融专硕推荐考生参照以下重点教材复习备考:
(1)易纲《货币银行学》,格致出版社
易纲老师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的书思路很清晰,是清华大学金融专硕必看教材。唯一遗憾的是,易纲老师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时间修订教材,所以《货币银行学》这本书部分内容陈旧,如巴塞尔协议等,考生应该再看看其他教材。
本书重点章节有:
第三章:利率的计算
第六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九章:中央银行
第十章:货币供给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
第十二章:利率的决定
第十六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九章: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
第二十一章: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
(2)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十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非常重要的辅助教材。本书经典部分有:
第一,利用债券需求和供给确定债券价格,从而确定利率。
第二,对金融结构做了经济学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三,多次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分析金融市场操作。
第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读。
第五,金融危机及之后的对策和影响分析。
(3)奚君羊《国际金融学》,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部分,可以用奚君羊老师的教材,也可以用姜波克老师的教材。考虑到奚君羊老师的教材更加简单,少很多图形的分析,从应试考试的角度,更推荐用奚君羊老师的教材。
本书核心章节为:
第一章:国际收支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
第三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第四章:汇率理论与学说(前六节)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第六章:汇率制度(1、2、4节)
第七章:国际储备
第八章:国际货币制度(前三节)
第九章:国际金融市场(前三节)
第十章: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
(4)罗斯《公司理财》,第十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复习说明:
第一,不像部分院校只用看前19章,清华大学后面的章节也会考到,所以整本书基本都要看。
第二,重点内容:20章(IPO及折价发行、配股对股价的影响)、22章(期权及期权定价)、24章(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25章(久期、互换合约)、第7篇(有时间可以看看)、29章(收购与兼并,如白衣骑士)
第三,一定要做核心课后习题。
(5)博迪《投资学》,第十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非常重要,而且部分考题是教材课后习题原题。
本书重点章节有:
第6章 风险资产配置
第7章 最优风险资产组合
第9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10章 套利定价理论与风险收益多因素模型
第11章 有效市场假说
第14章 债券的价格与收益
第21章 期权定价
(6)张亦春《金融市场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非常经典,涉及到金融、国际金融、公司理财和投资学四部分内容,推荐一定要看看。重点章节:
金融学:2(货币市场)、3(资本市场)、7(金融远期、期货和互换)、10(利率)
国际金融学:4(外汇市场)
公司理财:5(债券价值分析)、6(普通股价值分析)、11(有效市场假说)、12(投资组合理论)、13(资产定价理论)
投资学:8(期权和权证)
三、清华大学金融专硕考试题型
清华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试题型相对固定,会有稍微变动。如:2018年考试题型为:
单项选择题(30小题)
计算题(3小题)
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清华大学金融专硕考题侧重于计算题(单项选择题部分考题,特别是公司理财和投资学部分考题,为计算题)。因此,考生偏向于理解,而不是背诵,原因在于不涉及到记忆性考题。
6.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的图书目录
序
第六版前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习题一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
第四节 均衡价格
第五节 蛛网模型
习题二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 跨时期选择
第四节 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行为
习题三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目标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五节 规模报酬
习题四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和成本函数
第二节 短期成本
第三节 长期成本
习题五
第六章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一节 有关厂商行为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习题六
第七章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二节 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习题七
第八章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博弈论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
习题八
第九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价格决定
第三节 贫富差别
习题九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
习题十
第十一章 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第二节 外部影响
第三节 公共物品
第四节 公共选择
习题十一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第二节 产出、收人和支出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习题十二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
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
第二节 消费函数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五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习题十三
第十四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一节 货币和货币供给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
第三节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
第四节 金融市场
习题十四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JS-LM模型
习题十五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
习题十六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
第三节 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习题十七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一节 通货膨胀
第二节 失业
第三节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习题十八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
第一节 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发展
第三节 经济周期
习题十九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学初步
第一节 国际贸易
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三节 国际收支及其调整
第四节 开放经济中的政策效果
习题二十
附录本书习题中计算题的部分参考答案
7. 货币金融学的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形态的演变
第二节 货币功能与变化
第三节 国家货币制度
第四节 国际货币制度
第五节 中国的货币制度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信用制度
第一节 信用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信用制度的业务层面
第三节 信用制度的规则层面
第四节 信用制度的技术层面
第五节 信用理论内容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家金融体系构架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构成
第三节 欧美主要国家金融体系
第四节 亚洲主要国家金融体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演变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类型
第三节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创造
第四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系统
第五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一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种类
第二节 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三节 国际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四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趋势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一节 保险公司及主要业务
第二节 证券公司及主要业务
第三节 信托投资公司及主要业务
第四节 金融租赁公司及主要业务
第五节 其他金融机构及主要业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金融资产
第一节 金融资产定价原理
第二节 利率价格的形成
第三节 贷款资产的定价
第四节 债券资产的定价
第五节 股票价格的估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分类
第二节 原生金融市场
第三节 衍生金融市场
第四节 金融市场运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机制演变
第三节 汇率理论与汇率制度
第四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第五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第六节 国际金融风险的传递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 货币供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均衡
第四节 货币失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金融创新动因与形式
第三节 金融创新的市场效应
第四节 金融创新的环境作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
第二节 金融发展结构
第三节 金融发展差异
第四节 金融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发展轨迹
第二节 金融监管基本理论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不同模式
第四节 金融监管系统构成
第五节 金融监管全球合作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五章 金融全球化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表现与特征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的金融效应
第四节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第五节 金融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图书信息 货币金融学 第2版 书号: 30475 ISBN: 978-7-111-30475-3 作者: 潘蔚华 李奕滨 胡靖 等编 印次: 2-1 责编: 常爱艳 开本: 16(B5) 字数: 492 千字 定价: ¥37.00 所属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规划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2010-06-11 2.内容简介
书以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围绕货币金融,以货币—信用—利率—银行—金融经济活动为主线展开论述。全书分成五篇。“金融基础篇”以货币、信用与金融的关系为主线,阐述金融活动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金融市场篇”以开展金融活动的场所为研究对象,完整描述了各类金融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发展;“金融中介篇”则进一步分析在金融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金融中介机构的特征、运行及其对金融活动的作用;“金融理论篇”是对金融活动的深层次思考,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隐藏在金融活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加以深刻的阐述;“金融开放篇”将对金融的研究拓展到一个开放经济的框架之下,对在金融活动向外延伸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理论作启发性的介绍和展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也可供经管类其他专业师生及相关人员选用。
3.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篇金融基础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货币的定义
第四节货币制度及货币分类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信用经济
第一节信用的起因
第二节信用形式
第三节信用工具
第四节经济的信用化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利息
第二节利率
第三节利率的经济功能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金融经济
第一节个人与金融
第二节企业与金融
第三节政府与金融
第四节金融和经济的辩证关系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金融市场篇
第五章货币市场
第一节货币市场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
第三节贴现市场
第四节其他货币子市场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资本市场
第一节资本市场概述
第二节股票市场
第三节债券市场
第四节投资基金市场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黄金市场
第一节黄金市场概述
第二节黄金市场的交易方式和特点
第三节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第四节世界主要黄金市场简介及中国的黄金市场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保险与保险市场
第一节风险与保险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财产保险业务
第四节人身保险业务
复习思考题
〖2〗货币金融学目录〖2〗第三篇金融中介篇
第九章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定义与职能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投资银行
第一节投资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投资银行的定义与业务
第三节华尔街金融危机中投资银行破产原因与启示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类型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四节货币政策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政策性银行
第一节政策性银行概述
第二节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
第三节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造
复习思考题
第四篇金融理论篇
第十四章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传统货币数量论
第二节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第三节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货币供给理论
第一节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第二节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货币供应新论
复习思考题
第十六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治理
第三节通货紧缩理论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七章利率理论
第一节古典利率理论
第二节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第三节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第四节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复习思考题
第十八章汇率理论
第一节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二节利息平价说
第三节汇率的货币模型
第四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复习思考题
第五篇金融开放篇
第十九章开放条件下的对外金融
第一节国际收支基本概念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三节国际金融服务
第四节金融业的国际化
复习思考题
第二十章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国际投资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第四节中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政策选择
第五节经济开放中的金融安全
复习思考题
第二十一章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
第一节国际金融协作的发展与沿革
第二节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和缺陷
第三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四节国际金融协作的发展新趋势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8. 货币供给是什么概念
亦称货币供应。即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是该国家一定时点的除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一个流量概念。即它是一个时点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一定时期的变量。货币供给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由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银行的活期存款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货币供给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甚至还包括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短期政府债券等现金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着商品价格、就业和经济活动水平,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它只是将现金变为活期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着货币供给总量。中央银行通过对存款准备率的规定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货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货币控制和管理政策的重大实践问题,世界各国对货币供给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货币供给从定义上来说,可以分为狭义及广义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民间所持有的现金加上可以开支票的存款,通常这类定义范围的货币供给称为M1;广义的货币供给是指M1加上定期储蓄存款,即常见的M2。
由于国情不同,对货币供给定义的范围也不一致,如德国定义有M3货币供给,英国则从M0到M4都有。就台湾而言,M1又可以分为M1a与 M1b,其内容如下:
M1a = 公众持有的现金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M1b = M1a + 活期储蓄存款
基本上「M」字母旁边所附加的阿拉伯数字愈大, 英文字母顺序愈后面,表示所涵盖的范围愈广。
货币供给成长率如果增加太快,表示民间持有的货币太多。假设社会上所生产的商品并没有增加,则「过多的金钱追逐过少的货物」便会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各国为了监控货币供给的成长,都会选择与通货膨胀相关性最高的货币供给加以监控。
例如德国央行每年都会对M3货币供给成长率订下目标区,当货币供给超过目标区时,表示货币供给过高,也就是说民间持有的货币太多,为防范物价上涨的压力,当局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相反地,如果货币供给成长率低于目标区,则因为资金供给不足,想要借钱来消费或投资的人(货币需求者)必须付出较高的利息作为代价,因而减少消费及投资的意愿,阻碍了经济的成长。此时当局便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以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上面已经有了 就不重复复制了:)
9. 中央银行概论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与强化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作用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与作用第三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结构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结构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结构第四章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第一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第三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不同模式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第五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第二节 代理国库第三节 集中存款准备金第六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一节 贷款业务第二节 再贴现业务第三节 有价证券买卖业务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资金清算制度第二节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服务第三节 我国金融系统的资金清算体系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外汇、外债业务及管理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外汇业务及管理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外债业务及管理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国际储备及管理第四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外债业务及管理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第四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的不同模式第三节 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第四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第十一章 货币供求均衡和中央银行的调控第一节 货币供给第二节 货币需求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第四节 我国的货币供求均衡与调控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第一节 金融监管理论及法规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体制与方法第三节 中央银行金融管理内容和手段第四节 美、英、日三国中央银行监管第五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10. 想求天津财经大学专升本 金融专业 货币银行学 历年考试真题 没有多少分,谢谢了
你好,你的求助收到了!
不是我不帮忙,第一是我不学那个专业,第二是我毕业很久了,拿到历年考题的几率基本上为零。
不过我可以给你建议:财大考试之前会有专业课的培训,请一定要参加,花不了多少钱,上课认真听,课后认真复习,把知识点吃透,那么没有历年考题,你照样能拿高分。
附: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高职升本科专业课《货币银行学》考试大纲
一、 本大纲系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高职升本《货币银行学》课程考试大纲。所列考试范围出自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郑道平、龙玮娟主编的教材《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
二、 本专业课卷面分数80分。
三、本课程命题范围:
以下章节安排与课本章节顺序略有不同。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从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货币的职能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 货币制度及其内容
二、 金属本位货币制度
三、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节、信用形式
一、 商业信用
二、 银行信用
三、 国家信用
八、 国际信用
第三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点和分类
三、商业票据
五、股票
六、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节、利息率
二、利息率的种类
第三节、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一、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四、收入资本化与虚拟资本
第四章、金融体系
第一节、金融体系概述
一、 金融体系的概念
三、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商业银行综述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主要把握4个职能)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把握4种组织类型)
五、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主要把握3个原则)
六、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把握5种形式)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第五节、存款的创造
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二、存款的创造过程及原理货币
三、派生存款倍数的修正
第六章、中央银行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把握组织形式的类型)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主要把握世界各国央行资本金结构的几种形式)
第五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八章、金融市场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二、金融市场要素(主要把握要素名称、种类)
三、金融市场分类(主要把握市场的具体分类情况)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第九章、国际金融
第一节、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外汇与汇率
本节主要把握:汇率的涵义、汇率的标价方法。
第十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供应量的定义
第二节、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一、银行是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的主体
四、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式
第四节、货币供求均衡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及类型
第二节、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后果和对策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