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市值缩水什么意思
① 什么叫缩水
缩水是一个俗语,意思就是说“价值贬低”。
缩水这个词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说:“学历缩水”是说学历的价值低,二说是比较以前的同等学历,现在的学历价值变低了。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大量增加,从而使“学历缩水”;“资本缩水”是说由于经营不善、市场变动、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资本价值贬低;“知识缩水”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很有价值的知识,现在似乎并不值钱了。
所以,“缩水”一词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说高校扩招中存在速度过快的嫌疑;但同时也反应了社会的发展,比如说“知识缩水”其实就反应了社会发展,知识不断创新增加普及,社会进步。
另外,“缩水”也作动词解,意思就是“减掉水分”。比如说:“数据缩水”意思就是要把数据中虚假的一部分给剥去,使数据更加真实可性。
② 市值蒸发掉是什么意思
“一个公司总资产100万,用30万上市,这30万蒸发是什么意思?”,这个说法是错的。公司拿出部分资产组成一个新的公司,原公司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这部分资产还在,没有“蒸发”。
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交易,每天该公司股票的收盘价乘以公司的股份总数,就是公司的股票市值。股票价格会变化,公司的市值自然跟着变化,减少的部分就叫“缩水”或“蒸发”。如今天的市值比昨天减少了10万元,我们就说“今天公司的市值蒸发了10万元”。
就国内证券市场而言,“没人接的股票”就是指今天的卖出价格比昨天的收盘价低10%,且无人愿意买,称之为“跌停”,那么,依此价格算出的市值就是公司今天的市值,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谁又知道明天是啥样?也许连续10天“涨停”,那升值就超过100%!
③ 市值缩水意味着什么
最近股市上流传的一个故事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而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甲说好无聊。乙说好无聊。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于是,故事开始了。。。。。。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那谁亏了钱呢?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④ 新浪微博什么时候倒闭
新浪微博什么时候倒闭,这个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但是所有的公司或是平台都有倒闭的时候。
以前微博因为没有广告通道,结果庞大的用户流量一直无法变现,差点死了。现在与阿里合作,阿里给了微博一个广告通道,微博才有了投放广告的广告主,这才起死回生。
抛开微博的体验感,从公司经营角度来看,现在微博正在蒸蒸日上。
从股价上看,从今年三月份以来,微博股价涨势很猛。当前股价106.11美元,总市值231亿美元。而在今年年初,微博的市值仅为86亿美元。市值增长了约两倍。
市值代表着市场投资者对一个公司未来的看好程度。竟然现在投资者都看好微博,那么微博至少现在倒闭不了,反而处于上升期。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通过PC、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接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传播互动。
微博基于公开平台架构,提供简单、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户能够公开实时发表内容,通过裂变式传播,让用户与他人互动并与世界紧密相连。作为继门户、搜索之后的互联网新入口,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分享。
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新浪微博就一直保持着爆发式增长。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超过5000万。2014年3月27日,新浪微博正式更名为微博。
2014年4月17日晚,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WB,2018年11月1日上线的新版本客户端起,微博暂停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开放注册功能,10月29日,微博暂停“微博城市校园账号代运营项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 新浪微博
⑤ 股票市值缩水多少多少亿,这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是对比基期而言的。如果某股票对比基期的股价为10元,股本为10亿股,那么对比基期的巿值为100亿元。1个月后,股价跌至6元,此时巿值为60亿,则市值相比于上个月缩水了40亿。
⑥ 股票市值蒸发缩水是什么意思
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交易,每天该公司股票的收盘价乘以公司的股份总数,就是公司的股票市值。股票价格会变化,公司的市值自然跟着变化,减少的部分就叫“缩水”或“蒸发”。如今天的市值比昨天减少了10万元,我们就说“今天公司的市值蒸发了10万元”。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的。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⑦ 股票缩水是什么意思
股票缩水是指,现行股价比你买入价格低,但你仍然是持股,没有卖出,你的股票市值变少了,就叫股票缩水,如果卖出了,那就叫亏损。 涨了又跌了同样的幅度吧,比如说10块涨10%是11块,但11跌10%那就是9.9了。基数不一样。 追问: 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又变成9.9块了?我就是不明白...明明涨也是涨10%...跌也是10% 回答: 你看哦,涨是从10块开始涨,基数是10,10%就是10×10%=1,就是涨1块,股价就到11了,那跌呢,就是从11往下跌,11×10%=1.1,跌掉了1.1,股价就是9.9了,关键是他这个10%乘的基数不一样,涨的时候基数小,但跌的时候基数大了,虽然幅度一样,但实际跌掉的股价不一样了。
⑧ 股票交易中的资产缩水什么意思
1、在股市中,资产缩水是指股票每股净资产亏损,也就是造成了账面亏损。
2、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股本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总股本)。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
⑨ 身家缩水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钱少了。多见于金融危机时,那些富豪的财产由几十亿缩水为几亿。一般是由于他们的股票贬值了,公司市值缩水了,等等。
⑩ 新浪微博是怎么一步步衰退的
1.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新浪很独特,是一个没有大股东(占大额股份)的公司,曹国伟只是个小股东,整个管理层掌握着少量碎片的股份,如果说阿里巴巴属于马云、网络属于李彦宏、搜狐属于张朝阳、网易属于丁磊,那么新浪属于谁?谁来为公司的未来心急火燎?管理层的MBO、微博从新浪的剥离、高层的权力争夺、阿里的收购、微博的商业化,都说明了,管理层把新浪当成了逐利的平台,微博,不是他们抚养的娃,而是饲养的猪,等着合适的时机变现。大众点评、豆瓣、知乎等这些慢公司,创业者对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能耐得住多年的寂寞,经受住商业化的诱惑,放弃短期利益。总得说来,微博这个产品的初心错了,结果也就好不到哪儿去。
2.战略层面的失策以及执行不力
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腾讯微博是防御型产品,用来阻击新浪微博的过快发展;对于微信,新浪其实也有对应的防御型产品——微友,用来干扰微信的过快发展。但在执行层面,腾讯微博火力全开,匹配了过硬的资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简单外包给了一个创业团队。腾讯微博的态度是“妈的,我跟你拼了”,而微友的态度是“不要了啦”,结果也可想而知。
产品形态的方向摇摆不定。是要重媒体,还是重社交?如果结合微博这个产品形态以及新浪的资源和能力,加强媒体属性是没有错的。但是,做成twitter的市值,要远远低于做成facebook,这对管理层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所以有一阵子,微博想往社交上转,记的2012年的时候,微博客户端的首页有个入口,里面是一些兴趣组,什么电视剧歌曲等等,目的是创造UGC的场景促进更多的UGC,但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想基于兴趣图谱建立社交圈。所以,这还是初心的问题,想把猪肉买更多的钱,猪肉就变成了注水猪肉。
3.战术层面的应对失误
过滤和净化系统出现故障。微博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两块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源源不断得给生态注入信息资源供生态居民享用,这可以通过提升发微博的体验、创建发微博的场景、让其他粉丝尽可能多的反馈、官方运营大号自主灌入海量信息补充等方式促进UGC,这是生态发动机;另一个是传递能量的电气系统,它让信息资源在生态里快速周转,这取决于平均粉丝数、用户活跃度等因素,所以只要想法让生态的整张社交网络更密集,这个生态就更有生命力。这个电气系统就是“评论/转发”,非常巧妙的是,它还是一个筛选和过滤系统,每个生态居民都自发的去筛选和过滤,所以,质量越好的微博曝光的概率越高,越差的微博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关注/取消关注”也承担了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天才的系统竟然出现了故障,而微博的团队没有有效地维护,在各方逐利的心态下,生态里到处是垃圾,微博没有拿出像微信一样的决心去解决信噪问题。孩子病了,家长会不顾一切:“医生,再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了,多少钱都行”;猪病了,赶紧出手吧!初心的问题。
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明星运营。在产品发展早期,这种通过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竞争优势,让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追赶。但是到了产品的中后期,产品已经普及,微博没有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草根,草根们在微博里没有存在感,活在大V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了兴趣。后来微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帮助草根发展粉丝,但为时已晚。
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产品迎合变化的需求。先说获取资讯的需求,如果永远是心灵鸡汤,时间长了也会腻,而且重复率越来越高,有的都在转1年前的段子。当有更多体验优秀的深度阅读产品(搜狐新闻、新闻头条等)出现时,这种快消式的资讯产品就显露了不足。再说发微博的需求。用户为什么发微博?自拍的,去哪吃了,吃了什么,去哪玩了,买了什么,以及无病呻吟显露文采和内涵的,从用户心理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产品经理会说,抓住了人虚荣爱显摆的本性。那人为什么要显摆?从本质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不自觉的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漂亮的,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有钱的,有品位的,有地位的,或者有才华的,于是,就通过微博去建设自己的这个形象,比如发个美图秀秀美化了N遍的自拍,然后焦急地等别人的评论,如果有人说“啊,你好漂亮啊”,她就暗自窃喜,这次建设目的达到效果了。人就是这么不断地去建设自己的形象。但是,问题是,这些“导演”的才华有限,他们无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手段,时间长了,也就停止了,吃饭不想再拍美食了。另外,这些“导演”的潜在观众在哪里?现在看来,微信朋友圈更精准。至于其他非核心的需求,如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大V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并没有衍生的产品去更好的对接。
没有有效巩固自己的城墙。其实微博的城墙足够厚,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微博上沉淀了大量的网络资产(好友关系,发的微博),以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些都建立了很厚重的退出成本,用户迁移的成本很高,除非有另一个产品帮用户把创建的好友关系迁移过去,并且该产品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易信和来往做不起来的主要原因,除非能把用户微信里的好友关系快速的重建起来。但微信做到了,当建立完毕用户的好友关系,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公共号和朋友圈),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
~~~~~~~~~~~~~~~~~~~~~~~~~~~~~~~~~~~~~~~~
另外,有人提到了其他的原因,我不敢苟同:
1.有人说因为百花齐放的产品不断出现抢夺了用户时间。其实微博衰退的时候仍然在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而且移动的使用习惯在不断加强中,这会缓冲用户时间的争夺。另外,我们说的产品成功,是指相对于行业竞争对手的成功,像这种外部环境的问题,对所有的产品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应该作为自身衰退的理由,看看自己的竞品微信,用户使用时长是不断提升的,就不该抱怨这个了,只能说自己没有像微信那样把产品做好。
2.有人说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用户流失。我相信新浪的产品经理应该做过调查,清楚用户流失的原因。可以肯定,因为受到攻击而放弃微博的用户只是极少部分,不应该当成主要原因来分析。而且微博不像论坛,它不需要人工去维护,它有自身的修复和过滤机能,通过“评论/转发/关注“把发优质内容的良币暴露在前面而把劣币沉到底下。
3.有人说微博越做越重功能太复杂。其实微博的核心功能还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微博客户端的首页,绝大部分用户只使用首页就够了,其他次级功能还是收敛起来的,并不干扰用户。另外,大量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就是做得极简,喜欢极简的是有很多的选择。微博和微信一样,作为普及的产品,老用户较多,较高的退出成本,没有其他替代产品,是有条件丰富功能的,其他产品就不要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