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海贝货币如何从海边流传到中原

海贝货币如何从海边流传到中原

发布时间: 2022-05-08 23:05:44

❶ 哪个朝代的货币是贝壳﹖

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早在夏代末年,贝可能已经成为交换媒介。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

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

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它的产生,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换阶段之后,可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时贝币出现,成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

(1)海贝货币如何从海边流传到中原扩展阅读:

钱币交易名称的由来:

1、以币面文字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刀”、“即墨刀”、“安阳刀”、“明刀”,汉、魏、晋、南齐等时期的“五铢”以及唐朝以后的“元宝”、“重宝”、“通宝”等,都是因币面的文字而得名。

2、以币面图案命名。清末各省多铸银元,因钱币中央有蟠龙纹,故称“龙洋”。

3、以币体形状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针首刀”、“圆首刀”、“三孔布”,汉代的“荚钱”,以及秦后的“方孔钱”,都是根据币体的不同形状而命名的。

4、以币体重量命名。秦始皇时全国统一铸币“半两”和开始铸于汉文帝五年时的“四铸”,都是以当时每枚钱币的实际重量命名的。

5、以流通地域命名。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等发行的货币,都在本区内流通,故称“边币”。

❷ 官银作为中国古代的货币,它是如何使用的

出现了剩余产品,物物交换的不便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而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正如马克思所说,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以作为上币使用。但是整个商代到西周时期的青铜币基本上只能是贵族阶层才能使用,民间多以天然贝币和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青铜币的流通是十分有限的。史记载上夏朝之前的虞朝就更没确切证据了。但贝币是实打实出土的实物,贝币的面值基本搞清楚,是“朋”,“串”为计值单位,5个贝币为1串,2串贝币为1朋。

❸ 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为何不用其他的物品代替原因是什么

在先秦时期,贝壳被用作原始货币。夏末之初,人们使用贝壳币,商周时期更为普遍。商代以前流通的货币是贝壳。为什么人们不去海滩捡起来发财呢?天然贝壳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货币。根据考古研究,商代有一种常见的齿壳。一开始,是否应该将外壳用作通用货币,而不是其他元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贝壳的文化意义。贝壳硬币出现在母系社会。外壳结构为硬壳。


先秦货币:根据考古研究,从春秋时期到警国时期,中心和中心之间已经交换了四种主要货币制度,但这里缺乏理解,一个物体也在我眼中,所以普通人很难触摸贝壳。其次,并非所有的贝壳都可以用作货币。可以发现,天然贝壳在商代已被广泛使用。

❹ 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用货币的

钱不是谁发明的,是社会不断发展中演变过来的,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最初的贝币。可是我们无法解决中原地区的贝币是如何来自遥远的大海边,而且量那么大?也许正是这种稀缺性使得贝得以成为货币吧?
后来的青铜铸快也曾经被当做过货币,更为有趣的是南方发掘出来的青铜铸块还明显的保留着贝币的样子,被做成贝壳形状,也许这真是远古贝币遗留下的印记。

(中国古贝币)

展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有了一定的规则、形状。南方的鬼脸钱(俗称。样子像鬼脸而得名);东方燕赵地区的刀币;中原地区的铲币;西方游牧地区的圆形方孔钱。而这些不同的钱币也真是不同的经济区的反映。南方的鬼脸钱至今无法得到真确的答案。东方燕赵地区的刀币正是那里渔猎经济的反映。中原的铲币则是农业锄耕生活的反映。而西方的圆形方孔钱也是来自卫国的商鞅带来的。

(南方的鬼脸钱)

(刀币)

秦始皇以后一统天下,规定了钱币一律用秦国实行的圆形方孔钱。发行了半两钱。货币作为中介物首先开始有了一定的面值。西汉发行了五铢钱,同时改进了秦朝的半两钱的形制,在圆廓的外面加上了突出的沿,这样就可以防止不法分子消钱的边缘,另铸钱币。

(五铢钱)

王莽时期,也发行过大量的钱币,各种形制的都有。
到了唐朝时,开始出现了“通宝”,最早的开元通宝,以后中国的钱币大都沿用此习。

(开元通宝)

北宋时候在四川民间最早出现了纸币--交子。但是流传并不长远。元朝是一个唯一强行推行纸币的朝代。

(北宋纸币--交子)

到明清时代,金银作为货币开始出现。这与新大陆的发现不无关系。正是新大陆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欧洲殖民者才有了足够的金银开始和中国贸易,而金银也源源不断的流入入中国,这也是的金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大量流通。

❺ 上古时代,贝壳为何没成为古中国的货币

贝壳容易被磨损,而且运输成本比较大,没有办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成为货币。

一、成为货币的主要条件

货币是作为价值尺度的存在,在新石器时期为什么有些人会使用海贝来作为货币,是因为那个时候交易还不够广泛,甚至有些人还在延续着以物易物这一交换方式,所以贝壳能够解决很多小部分的交易。但是,货币本身必须比较珍贵,本身的体积最好小一些,重量也不能够太重,最好是方便携带,本身的价值又不会因为用久了而损耗的,这些是成为货币的主要条件。


❻ 请问,据说商代的货币以贝壳为主,贝壳是在海边随随便便的捡的吗

始贝币
制造年代: 商
材料: 贝壳
收藏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
介绍
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所以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家庭还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急需的用品,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也只是物易物,当时根本没有货币也不需要货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知金属为何物的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了,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贝币的计量单位是“朋”, “朋”的古字本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计量单位。”一般多认为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为“一朋”。
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它的产生,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换阶段之后,可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时贝币出现,成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
这组商代贝币,采用天然海贝,人工磨平贝壳底部。贝壳的选择相当精心。作为流通的贝币,大小有异,随之决定价值高低。除商代原始贝币流通外,中国早期社会贝币也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在交通及经济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贝壳由商、春秋、西汉直至唐代均在使用。
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在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铜质货币,形制也仿海贝形式。铜贝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约为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铜贝堪称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了,其中有一种表面包金的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现存世量极少。蚌贝因一出土就容易损坏,现保存完好的不多。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人们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防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天然海贝的品种也很多,有“货贝”(又名齿贝)、 “拟枣贝”、“阿文绶贝” (又名大贝、虎斑贝)、“伶鼬榧螺”等,其中“货贝”比较常见,贝面上有一条长长的齿槽的称为“贝齿”或“贝唇”,贝的正面较为平整,贝的侧面稍微鼓突,人们为了便于携带方便,在货贝的背部多凿有小孔,早期孔相对小,称之为“小孔式货贝”,以后,穿孔逐渐扩大,称为“大孔式货贝”。春秋战国时期的“货贝”背部几乎磨平,称为“磨背式货贝”。“铜仿贝”一般仿货贝之形,早期者与天然贝形制相近,春秋以后,南方楚国地区又铸铸造出有文字的“铜仿贝”是为有文铜贝,它的外形有的像蚂蚁爬鼻有的像鬼脸的样子,所以俗称“蚁鼻钱”或“鬼脸钱”,其面文多达10余种,但形制却比较一致,均为上广下尖的瓜子形,面有文字,背部平整,它广泛行用于南方地区,“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货币形态之一,除楚铜贝以外,春秋战国时北方地区的金属贝还有“金贝”、“银贝”、“鎏金铜贝”等,“仿铜贝”的出现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把我国货币发展历程大大地推向前进了,并以其大小、重量、价值比较统一,而且能够大量地就地铸造等其它“货贝”和“仿贝”无法相比的优势进入了流通领域。
原始贝币没有传世品,基本为出土物。因年代久远,极易损坏。在市场上少有交易,由于出土量较大,物多价轻,每枚原始贝价格通常在人民币15元左右,骨质贝币亦循此价,铜贝略高,可及人民币45元。作为市场炒作,原始贝币不具太大升值潜力,但作为收藏观赏,亦不失为好的选择。目前存世的普通天然贝币大多呈乳白色,表面无光泽,由于天然贝币出土很多,现基本上没人作伪,而用其它材料所制的贝币就有不少赝品了,集币爱好者在收藏时应小心谨慎。在钱币交易市场里,一枚天然贝币的价格约10余元,石贝、骨贝的价格约20元至40元左右一枚,绿松贝和铜贝的价格要高许多,一些品相上好的铜贝要价上百元甚至更高。

❼ 古时候人要用贝壳做钱币的原因是什么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❽ 古人用贝壳做货币,老百姓为何不去捡贝壳脱贫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朝,那时候是萌芽阶段,等到商朝,便出现了以“贝”为货币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古人用贝壳做货币,为何穷人不多捡点贝壳让自己发财呢?


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并且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即“以秦币同天下之币”,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取代其他诸侯国的货币,才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一片混乱的情况。经历了4000多年的探索,中国货币已创造70多项世界纪录,真是令人惊叹。

热点内容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发布:2025-05-15 05:10:06 浏览:906
pp基金是什么意思啊 发布:2025-05-15 04:53:06 浏览:232
深圳股市交易所每年税收多少 发布:2025-05-15 04:44:35 浏览:43
金融负债累累怎么处理 发布:2025-05-15 04:31:01 浏览:841
处置股票时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 发布:2025-05-15 04:13:44 浏览:56
哪个app可以看越南基金 发布:2025-05-15 04:13:38 浏览:477
股票回购员工未解锁股票有什么影响 发布:2025-05-15 03:30:47 浏览:32
股票交易价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发布:2025-05-15 03:30:39 浏览:897
退市老三板股票 发布:2025-05-15 03:27:45 浏览:231
对股市指数影响大的股票名单 发布:2025-05-15 03:05:45 浏览: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