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及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❶ 宏观经济学 问答题:宏观经济学是怎样论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的
楼上的回答个人觉得不是太准确。他讲的是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没有提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系。
比较准确的答案应该是is-lm分析。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y=I+C+G,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在长期中,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是I=S。
❷ 什么是货币的均衡状态,如何理解,实现条件
什么是货币的均衡状态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社会上既没有商品供给过多引起的积压,也没有商品供给不知道引起的短缺。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社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货币购买力既非过多,也非不足。 货币均衡理解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教置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货币均衡不是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需求量一致,而是货币供给量与适度货币需要量基本一致。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一)要有健全的利率机制。(二)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
❸ 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
两部门经济中产品的总需求为C I ,那么Y=C+I,为其均衡的条件。
消费C和储蓄S,所以Y=C+S(2)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于是有C+I=C+S,那么投资等于消费,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
在分析IS曲线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假设:
(1)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投资量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2)在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中,国民经济的平衡要求投资等于储蓄。
(3)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一般来说,两者同方向变化。
(3)产品及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什么扩展阅读
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收入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收入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意味着需求未能消化当期的产出,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意味着当期的产出未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场供小于求。
❹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国际市场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同时均衡,该结论是作为IS-LM模型的理论描述。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供参考。
❺ 货币均衡实现的条件是
如果我们假定Ms和P是已知的,则货币能否均衡就取决于国民收入Y和利率r这两个重要条件。
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
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国民收入没有超额分配现象,则货币均衡能够实现。否则,财政超额分配,即财政赤字,并发行货币弥补;银行超额分配,即信用膨胀,则会导致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通货膨胀。
2.利率水平达到均衡状态
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是由货币供求的条件决定的,是指在货币供给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正好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利息率。一方面,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货币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利率可以调节货币供求,从而使货币供求达到均衡(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提高利率可以减少投资、减少货币需求)
❻ 求解题! 请分别简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分别加以简要评论。
基本原则都是供求相等。产品市场是总需求AD=产出Y,结合利率R可以得到R和Y一一对应的关系,即IS曲线;货币市场是货币存量M/P=货币需求L(L=kY-hR,即消费性货币需求和投机需求),同样可以得到Y和R的对应关系,即LM曲线。
评述?这个我不在行
❼ 市场均衡条件是什么
市场均衡是以决定系统的外在因素保持不变为条件的。如果系统的外在因素发生改变,那么原有均衡势必也会发生改变,系统会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达到均衡。例如,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动,原有的市场均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市场将会借助市场价格的波动,开始寻求新的均衡。
在单一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上,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市场价格的两种相互对立的经济力量,买者希望价格降低,而卖着希望得到更高的价格。
如果前者的力量大于后者,那么价格就具有下降趋势;相反,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则价格就趋于上升。因此,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使得一个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市场价格就趋于不变。
(7)产品及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什么扩展阅读:
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1、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产引起均衡产量减少。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产量的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产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3、供求规律:
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我们称之为供求定理。在市场机制中,供给量和需求量随着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市场趋于均衡。不过,市场均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变动,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就会保持不变,这种均衡状态也将维持下去。
❽ IS—LM 模型是如何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状态的
宏观经济论述题(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8) 2010-12-30 16:18 9.试简要评述IS—LM模型。答:(l)IS—LM模型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总结凯恩斯理论体系基础上提出的,后经许多人加以补充和扩展,成了宣传和阐释凯恩斯理论的重要工具。该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即:式中i为投资,s为储蓄,r为利率,y为收入,M为名义货币量,P为价格水平,m为实际货币供给。式(1)是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即投资等于储蓄;式(2)是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在假定其他变量为既定的条件下,通过解上述两式的联立方程组求得同时满足上述两式的收入y和利率r,即为两个市场均衡时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IS—LM模型还可用图形表示。如图15-10,IS曲线是式(1)的几何表示,在该曲线上任一点都有i = s,LM曲线是式(2)的几何表示,在该曲线上任一点都有L= m。在图中的E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re和ye分别为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水平和收人水平。图15-10(2)IS—LM模型述评。与新古典学派将实物和货币两分的传统不同,凯恩斯通过利率将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联结起来,货币不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IS—LM模型更为清晰地将这种思想表达出来,而且避免了凯恩斯在表述这一理论时的某些逻辑错误。使用这一模型,不仅能说明利率和收人水平是如何确定的,而且该模型还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即如果均衡收人不等于充分就业的收人水平时,政府可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经济(膨胀的财政、货币政策分别使IS曲线和LM曲线右移,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分别使IS和LM曲线左移),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简言之IS——LM模型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提供了理论说明。在这里,提出并讨论宏观经济中各市场的同时均衡,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但是,IS—LM模型回避了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它倾向于从流通领域去寻找经济问题的根源,其结论必然是偏颇和肤浅的,相应的政策建议对资本主义宏观经济问题也仅能起到治标作用,而很难彻底解决问题。IS—LM模型将均衡视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能存在的非均衡描述为一种走向均衡常态过程中的暂时状态;而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内部矛盾和冲突,非均衡才是其正常状态。另外IS—LM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基础上的,而这些假设条件本身往往很难与事实相一致,因此由该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与事实相符。最后,在滞胀出现以后IS—LM模型由于不能解释滞胀,加上这一模型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其作为分析工具的影响也在减弱。11.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平衡的经济机制是什么? 答:(1)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自动维持平衡的机制包括利率变动机制和收入变动机制。在产品市场上,由于企业竭力要使非合意存货为零,所以当供过于求,i<s,产量或收入将减少,当供不应求,i>s时,产量或收入会增加,从而实现产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由于私人部门会通过改变货币和其他资产(以债券来代表)的结构来使持币量维持在合意的水平上,所以当供过于求(L<m=,时,人们将买入债券,利率因而下降。当供不应求(L>m)时,人们会卖出债券,利率因而上升,从而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 (2)可以用图15-11说明两个市场的调节过程。容易说明,在被IS、LM两条曲线分割的Ⅰ、Ⅱ、Ⅲ、Ⅳ四个区域中,其不均匀的情况分别为i <s和L<M 、i <s和 L>M、i >s和L>M、 i >s和L<M。现设经济处于A点,则此时有 i >s和 L>M,i >s使得产出增加,L>M时的利率提高;前者使的A点沿平行于横轴的箭头向右调整,后者使A点沿垂直于横轴的箭头向上调整,作为这两种运动的共同结果,经济将沿某种路径趋于均衡点E。
❾ 均衡型货币政策的适用条件
均衡性货币政策的适用条件是(D.货币供给量=社会需求量)。
扩展:
什么是货币的均衡状态: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
社会上既没有商品供给过多引起的积压,也没有商品供给不知道引起的短缺。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
社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货币购买力既非过多,也非不足。
货币均衡理解: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教置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货币均衡不是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需求量一致,而是货币供给量与适度货币需要量基本一致。
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一、要有健全的利率机制。
二、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
供参考。